国产化替代

搜索文档
国科天成: 1-1 募集说明书(申报稿)(豁免版)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14
公司概况 - 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1571,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81号一区4号楼9层901室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电产品、导航产品、遥感数据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制造,涉及红外热成像、精密光学等领域 [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7,942.59万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80% [38] 本次可转债发行 - 拟发行不超过88,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6年,票面金额100元/张 [16] - 募集资金将用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建设等5个项目,总投资额99,374.96万元 [16] - 可转债信用评级为AA-,主体信用评级AA-,评级展望稳定 [2] 行业与市场 - 红外光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涉及集成电路、材料、光学等多领域技术 [5] - 国产化渗透率持续提升,下游应用从防务扩展到民用领域如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 [12] - 防务领域收入占比较高,2022-2024年下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7.19%、61.29%、60.75% [33] 财务与经营 - 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7元(含税),总分红金额约1,740万元 [4] - 存货规模快速增长,2022-2024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为33,825.70万元、47,044.98万元、56,123.45万元 [5] - 2023年自研成功T2SL探测器,正在建设量产线 [33] 技术研发 - 已掌握制冷/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红外镜头等核心技术 [13] - T2SL探测器代表制冷红外技术前沿,可实现短波到甚长波全覆盖 [13] - 持续投入研发近红外APD光电探测器、中波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等新产品 [14]
赛分科技: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机构于7月24日调研我司
搜狐财经· 2025-07-25 18:08
公司调研情况 - 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于2025年7月24日调研公司 [1] - 公司与投资者就行业情况、产品市场动态等进行交流,沟通内容与公告一致 [2] 业务发展驱动因素 - 工业纯化业务增长由"国产替代+项目自然推进"双引擎驱动 [2] - 高技术壁垒、高粘性客户和持续技术支持服务使业务在医药行业投融资波动中保持韧性 [2] 行业壁垒与竞争优势 - 行业壁垒集中于长期技术积累、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以及客户粘性 [3] - 技术积累方面,公司深耕色谱领域20余年,掌握微球合成、表面修饰等核心工艺及专有技术 [3] - 规模化生产方面,公司通过100+家药企供应商审计,中美两地布局产能储备 [3] - 客户粘性方面,分析色谱全球客户超5000家,工业纯化客户超100家,与头部企业形成深度合作 [3]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5年将持续把握国产化替代战略窗口期,推进全球布局 [4] - 通过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发展,在色谱介质国产化浪潮中占据核心地位 [4] 产能与订单情况 - 当前产能利用率较高,通过排产优化满足订单需求 [5] - 扬州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20余万升生物大分子层析介质的产能 [5] - 美国本土化生产建设将构建中美两地双轨产能体系 [5]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8358.71万元,同比上升8.87% [5] - 归母净利润2371.26万元,同比下降1.02% [5] - 扣非净利润2316.49万元,同比下降0.69% [5] - 毛利率74.14%,负债率5.2% [5] 机构评级与预测 - 最近90天内有2家机构给出增持评级,目标均价17.85元 [6] - 西部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2亿、1.26亿、1.48亿元 [8] - 东方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04亿、1.46亿、2.22亿元,目标价17.85元 [8] - 东莞证券预测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01亿、1.21亿元 [8] 融资融券数据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750.9万元,融资余额增加 [8]
突然拉升!这一板块,尾盘大爆发!
证券时报· 2025-07-25 16:42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股指窄幅震荡 沪指跌0.33%报3593点 深证成指跌0.22%报11168点 创业板指跌0.23%报2340点 科创50指数逆市大涨2.07%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8185亿元 较前一日减少约580亿元 [1] - 港股弱势下探 两大股指均跌超1% 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00亿港元 [1] 行业板块分化 - 半导体板块午后强势拉升 寒武纪大涨12%至673元 市值超2800亿 芯导科技涨13% 赛微微电 翱捷科技均涨超10% [4][5] - AI应用概念活跃 因赛集团20%涨停 云从科技涨11% 中电鑫龙 大恒科技 竞业达涨停 海天瑞声涨8% [9][10] - 近日强势股大幅回调 深水规院20%跌停 铁建重工跌15% 中国能建逼近跌停 [1] 半导体行业驱动因素 - AI大模型破圈及AI设备渗透率提升带动端侧算力需求 驱动高性能交换机 先进存储 GPU及边缘计算芯片需求增长 [5] - 智能手机 PC及IOT板块弱复苏叠加国产化替代趋势 自主可控半导体企业持续受益 [5] - 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延续乐观增长 AI驱动下游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6] AI产业政策支持 - 各省市推出算力补贴政策 北京每年最高200万元 上海发放AI算力券 杭州补贴算力费用30% [10] - 中信证券预计政策将加大对AI应用层支持 形式包括tokens调用 项目申报 企业采购等 AI产业链有望加速发展 [11] 重点公司表现 - 半导体:华虹半导体涨9% 中芯国际涨5% 寒武纪涨12% 芯导科技涨13% [2][4][5] - AI应用:因赛集团涨停 云从科技涨11% 大恒科技 竞业达涨停 [9][10]
东方钽业(000962) - 000962东方钽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4
2025-07-24 18:50
投资者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为长城财富,人员为药晓东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24日上午9:00 - 12:00 [2] - 活动地点在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兼董秘秦宏武、证券部员工尚满义 [2] 募投项目产能扩充情况 - 钽铌湿法冶金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拟新建氟钽酸钾1100t/年、五氧化二铌1700t/年、高纯五氧化二铌150t/年、高纯五氧化二钽50t/年、钽铌化合物209.5t/年和副产品锡精矿90t/年生产线 [3] - 钽铌火法冶金熔炼产品生产线改造项目建成达产后,新增产能熔炼铌860t/年、熔炼钽80t/年、铌及铌合金条74t/年、钽及钽合金条(棒)240t/年 [3] - 钽铌高端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钽铌板带制品产能新增145t/年 [3] 募投项目实施考虑因素 - 钽铌行业格局变化,公司需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需求领域投入 [4] - 高新技术和国防工业领域发展带动钽铌行业,国产化替代为产品增长提供基础 [4] - 公司现有生产装备能力无法满足下游增长需求 [4] 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 拥有国际先进钽铌生产技术,是国内最大钽、铌产品生产企业 [5] - 是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 [5] - 形成并完善研究开发和产品检验方法,开发多种新产品 [5] - 沉淀坚实技术研发与生产根基,建立人才发展通道 [5] - 拥有高素质员工队伍和完备加工手段 [6] 实际控制人收购矿山事项进展 - 2024年11月26日签订巴西Taboca公司约束性股权收购协议 [7] - 2025年3月31日完成交割工作,股权归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旗下企业 [7] - 东方钽业与Taboca签署《铁钽铌合金采购合同》采购原材料 [7]
国泰海通:奶酪行业有望长期扩容 建议增持妙可蓝多
智通财经· 2025-07-24 15:53
行业现状与前景 - 我国奶酪消费占比和人均消费量明显低于日韩英美,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1] - 2024年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2kg,相较日本人均1.8kg有显著提升空间 [2] - 供给端新增企业较少,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政策规范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 [1] - 奶酪自给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本土化产能亟待释放 [1] 市场需求与趋势 - C端需求从儿童逐步向全年龄段消费人群延伸,餐饮和零食消费场景不断拓展 [1] - 参考日本经验,奶酪从稀有舶来品演变为国民美食,商超渠道奶酪产品曾占奶制品总销量的70% [2] - 74%的日本消费者几乎每个月都要吃一次奶酪,显示市场教育的重要性 [2] 公司战略与优势 - 妙可蓝多市场份额领先,通过与蒙牛强强联手巩固龙头优势 [2] - C端奶酪棒稳低温拓常温,不断推出新形态产品,B端双品牌运作实现产品互补 [2] - 蒙牛奶酪B端品牌爱氏晨曦优势产品为稀奶油和黄油,妙可蓝多主品牌B端优势产品为马苏里拉、奶酪片、原制奶酪 [2] - C端渠道从KA为主走向多元化,积极布局零食量贩、会员店、便利店等成长性渠道 [2] - B端扩大与餐饮企业和工业企业合作,强化组合协同 [2] 运营与长期发展 - 整合蒙牛奶酪后,公司从上游采购到下游销售全方位加强协同和相互赋能 [2] - 通过产品和渠道创新以及与蒙牛奶酪协同,净利率未来有望明显提升 [2] - 奶酪加工副产品价值高、应用广,完善深加工体系可驱动产品创新和业绩增长 [2]
通信ETF(515880):AI算力浪潮下的核心载体
搜狐财经· 2025-07-24 14:27
行业基本面驱动逻辑 - 光模块需求爆发构成核心引擎 800G产品引领全球市场增长 1 6T技术逐步上量 LPO与CPO技术成熟为3 2T时代奠基 [2] - 龙头企业业绩集体超预期 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激增327%~385% 中际旭创增长53%~87% 光迅科技Q2单季表现亮眼 [2] - AI算力基建加速形成关键支撑 英伟达H20芯片恢复对华供应缓解算力瓶颈 Meta等北美云厂商扩产带动光模块 PCB及服务器ODM订单放量 [2] - 5G-A商用与6G研发推进设备更新需求 卫星互联网政策加码叠加"东数西算"工程拉动通信设备投资 国产化替代趋势下国内厂商全球份额持续提升 [2] 市场前景与ETF表现 - AI发展仍处在极早期阶段 光模块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度 [2] - 通信ETF(515880)跟踪通信设备指数 光模块权重占比近40% 本轮AI浪潮下充分受益 [2] - 通信ETF(515880)近一年以来涨幅达39 77% 高于同期的800通信和5G通信指数 [3] 相关企业 - 板块涉及企业包括中际旭创 闻泰科技 新易盛 长芯博创 长飞光纤 工业富联 中兴通讯 传音控股 天孚通信 锐捷网络 [6]
21对话|全球网络峰会创始人:中国正在赢得科技竞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0:0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赖镇桃 美国研究人员偶尔会产生具有颠覆性影响的见解,给一些AI公司带来变革性的推动。但这种优势能维 持多久呢?大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学方法的推理架构,在数学这一块是没有专利保护的。所以,从长远来 看,我认为闭源大模型很难持续发展。 这段时间,美股"七巨头"再度疯狂"吸金"。英伟达、微软为代表的大型科技股,股价和市值不断刷新历 史新高。美银数据显示,在今年的4月至7月间,资金正以16年来最疯狂的速度涌入美国科技股。 不过,狂热行情下,有人还是对所谓"美国例外论"保持冷静,甚至怀疑。 "市值并不能真实反映科技公司的研发实力。"欧洲最大科技峰会——全球网络峰会(Web Summit)首 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帕迪·考斯格雷夫(Paddy Cosgrave)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硅谷 巨头很难长久维持所谓的"技术领先",而DeepSeek的出现恰恰预示着,AI的未来是属于开源模型的。不 久前,小摩发布首份对非上市公司OpenAI的覆盖报告,也持有相近观点——在大模型领域,任何生成 式AI厂商都难以维持持久竞争优势。 而且,目前美股"七巨头"在标普500的市值占比已达到三分之一,他认为这并 ...
德州仪器20250723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模拟芯片行业、汽车行业、工业行业、消费领域、企业系统业务、通信市场 - 公司:德州仪器、国产模拟芯片公司、Creep、胜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德州仪器2025年二季度业绩表现 - 业绩强劲 收入44.5亿美元 环比增长9% 接近指引上限超市场预期 净利润略高于预期 毛利率环比提升约1% [3] - 各业务增长 模拟芯片业务环比增长8% 嵌入式系统业务环比增长 [3] 德州仪器2025年三季度指引与展望 - 指引保守 预计收入44.5 - 48亿美元 增速低 与下半年15%同比增速预期有差距 [2][4] - 展望谨慎 难判断需求和补库存比例 预计汽车领域环比略降 其他领域持续复苏 [2][8] 影响业绩和展望的因素 - 二季度业绩因素 工业需求复苏 中国客户提前拉货使中国区收入环比增19% 但或影响三季度需求 [2][5] - 宏观经济 总体复苏态势偏弱 [5] - 下游市场分化 工业市场延续复苏 汽车市场下滑 消费和企业系统业务增长 [2][5] 各下游市场2025年二季度表现 - 工业市场 延续复苏 环比约15% 同比超15% [7] - 汽车市场 低个位数下滑 同比中个位数增长 周期见底晚 未全面复苏 [6][7] - 消费领域 需求恢复早 收入环比高个位数增长 同比约25% [7] - 企业系统业务 环比增10% 同比40% [7] - 通信市场 持续环比10%增速 同比超50% [7] 汽车行业复苏看法 - 汽车行业全面复苏晚于工业行业约一年 预计2025年底前后逐步显现 [2][6] 扩产计划 - 投资600亿美元在美国建七座晶圆厂 谢尔曼基地一厂2025年投产 二厂在建 三厂和四厂时间未确定 [9] - 还在德克萨斯州、Layho等地扩产 年资本支出约50亿美元 [9] 关税政策影响 - 对德州仪器影响有限 70%产能在美国 可通过海外工厂或转口解决 [10] - 对国产模拟芯片公司 促进新产品验证和导入 但不显著提升业绩 [10] 国产模拟芯片公司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同比普遍双位数增长 预计三季度延续增长 [2][11] 工业占比高的公司影响 - Creep和胜邦受工业领域复苏影响大 基本面变化更明显 当前表现或突出 [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半导体材料高端突围战,代表企业恒坤新材近日拟上会
36氪· 2025-07-23 08:35
公司动态 - 恒坤新材将于7月25日上会科创板,是国内少数实现SOC、BARC、KrF等光刻材料规模量产并稳定供货的企业之一 [1] - 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用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领域已实现突破,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排名中国境内同行前列,2023年度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 [6] - 公司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以及TEOS均已实现量产供货,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2024年自产产品销售收入约为3.4亿元 [11] - 公司用于设备采购、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已累计超过10亿元,取得专利授权89项(发明专利36项),承接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国家发改委专项研究任务并已完成结题 [11]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光刻胶市场稳健增长,但中高端市场仍被境外厂商把持,国产化率虽持续增长但距离大规模替代仍需时日 [3] - 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中高端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国产化需求迫切且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4] - 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各类光刻材料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半导体材料迎来高端突围窗口期,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9] - 光刻胶从开发到应用落地需3-5年周期,国产集成电路发展需要材料厂商快速提供解决方案以提升工艺制程和产量规模 [12] 资本市场 - 科创板设立六周年以来聚焦硬科技赛道,培养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包括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安集科技、华特气体等 [3] - 科创板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良性循环,成为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3] -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科创板八条"等政策落地实施,恒坤新材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冲击上市恰逢其时 [8] 发展战略 - 公司创新性地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自产产品销售占比持续上升,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66.89%,2024年占比已达63.77% [14] - 募投项目聚焦先进光刻胶材料和前驱体材料扩产、高精度技术研发,旨在填补高端国产材料领域空白 [6] - 公司通过引进境外产品阶段性解决供应链难题,掌握客户真实需求和标准,打通自主研发产品从试产到量产的产业链闭环 [14]
新股消息 | 天域半导体二次递表港交所 对大客户依赖度较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06:53
公司上市申请 - 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该公司曾于2024年12月23日向港交所递表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最早专注于技术开发的专业碳化硅外延片供应商之一 致力于生产工艺创新 以4H-SiC外延片产业化、外延片生长技术及外延片清洗技术为主 [4] - 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自制碳化硅外延片及提供与碳化硅外延片相关的增值服务 [4] - 于2014年及2018年分别实现4英吋及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量产 2023年拥有量产8英吋碳化硅外延片能力 [4] 市场地位与销售数据 - 2024年在中国碳化硅外延片行业的收入及销量均排名第一 收入及销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0.6%及32.5% [4] - 2024年销售超过78,000片碳化硅外延片 实现总收入人民币5.2亿元 [4]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销售超过77,000片碳化硅外延片 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57亿元 [4] 客户与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 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61.5%、77.2%、75.2%及61.8% [5] - 同期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1.1%、42.0%、43.5%及16.6% [5]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截至5月31日止五个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4.37亿元、11.71亿元、5.2亿元、2.57亿元 [5] - 同期年内毛利分别约为8748.6万元、2.17亿元、-3.74亿元、5776.5万元 [5] 综合损益表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5月31日止五个月 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36,855千元、1,171,214千元、519,622千元、256,836千元 [6] - 同期销售成本占比分别为80.0%、81.5%、172.0%、77.5% [6] - 2024年出现毛损人民币374,360千元 占比72.0% [6] - 2025年截至5月31日止五个月实现毛利人民币57,765千元 占比22.5% [6] - 2024年年内亏损人民币500,252千元 占比96.3% [6] - 2025年截至5月31日止五个月实现年内溢利人民币9,515千元 占比3.7% [6] 行业应用 - 碳化硅外延片可用于新能源行业(包括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及储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通用航空及家电等行业 [5] - 公司技术及产能可促进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价值链主要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