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搜索文档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发布——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日益凸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5 12:0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综述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旨在向国内外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和工作部署 [1] 能源结构转型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9.8% [1] - 煤炭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67.4%降至2024年的53.2% [1]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 锂电池及光伏产业多项指标在202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1] - 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 [1] 全国碳市场建设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运行稳定有效 [2] - 截至2025年9月底,配额累计成交量7.28亿吨,累计成交额498.30亿元 [2] - 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纳入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共2096家,应清缴配额总量52.44亿吨,实际清缴量52.43亿吨,清缴完成率创历史最优水平 [3]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 截至2025年2月,39个试点城市探索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工作 [2] 对全球绿色转型的贡献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60%和80% [3] - 创造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3] - 2024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超10亿吨 [3] - 建成阿根廷胡胡伊省光伏电站、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 [3]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 截至2024年底,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3] - 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赠送设备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 [3] - 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为120余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 [3] - 实施"非洲光带"等旗舰项目,与乍得等6个非洲国家签署合作文件 [3] COP30立场与未来目标 -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4] - 报告提出中国关于COP30的基本立场,包括发出积极信号、坚守《巴黎协定》、统筹推进多领域谈判、促进国际合作及推动全球绿色公正转型 [4]
媒体报道︱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资源、产业、市场 “三大优势”支撑风光装机36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 2025-11-02 13:32
2035年气候目标与核心指标 - 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3] - 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3] - 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3] 当前进展与未来装机需求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接近22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突破17亿千瓦 [5] - 为实现2035年目标,未来10年每年需新增2亿千瓦左右风光装机 [6] “十五五”期间发展路径:供给侧扩容 - 统筹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 [7] - 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并研究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性文件和管理办法 [7] - 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多场景多元化开发 [7] “十五五”期间发展路径:消纳端提质 - 推动新能源与算力、绿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支持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新模式新业态 [7] - 积极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重点推动风光制氢氨醇、风光供热供暖等多元转化和就地利用 [7] - 加快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鼓励工业领域风光绿电替代化石能源供热供汽 [7] 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 - 落实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协同推进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健全绿证交易机制 [9] - 加强电—碳—证市场协同衔接,积极推动绿证国际互认 [9] - 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和价格机制,构建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规则 [9] 目标系统性突破与产业底气 - 新一轮目标实现“双扩展”与“双转向”:从二氧化碳扩展至全温室气体,从能源领域扩展至全经济范围;从相对减排转向绝对量下降 [10] - 中国到2035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0] - 中国拥有广袤的风光资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规模巨大的能源电力系统,为兑现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12] - 中国在年度总发电量、可再生能源电量、新能源电量三项指标上均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风光累计与新增装机均居全球首位 [12]
始终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和实干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 2025-10-29 21:54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力争做得更好[2] - 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远超发达经济体历史同期水平[2] - 延续并提高2030年三个量化指标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2] - 新提出三个定性指标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3] - 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 新能源汽车目标将带动动力电池 先进装备制造 智能网联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3]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4]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325万吨 成交额2.7亿元[5] - 下一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 并逐步收紧配额[5] - 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稳妥推进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5] - 下一步将加快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 高标准构建方法学体系 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 做好与国际碳市场统筹衔接[5] 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释放新活力[4] - 交通 城乡建设等领域降碳成效显著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持续加强[4] -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效显著[4] 气候适应工作进展 -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 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加强[4] - 自然生态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强化 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初步形成[4] -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已印发 31个省级行政区域已制定本地区适应行动方案 39个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4]
到2035年,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
新京报· 2025-10-29 14:23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框架 -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1+3+3”一揽子目标,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目标 [1] - 目标涵盖绝对量减排、重点领域和重要制度 [1] 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2] - 温室气体净排放较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 标志着从聚焦二氧化碳到覆盖全温室气体、从控强度到降总量的重大跨越 [2] 非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2] -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森林蓄积量与生态系统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2] - 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链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2] - 该目标将带动动力电池、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 [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2] - 到2035年,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 [1][2] 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2] - 首次将适应纳入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体现减缓与适应并重的理念 [2]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呈现革命性升级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4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风电与太阳能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 -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6.9亿千瓦达到"十三五"末的3倍以上 [2] - 风光发电贡献"十四五"以来80%的新增电力装机 [2]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以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攀升 [2] - 以2024年14.1亿千瓦为基数未来十年装机规模需增1倍以上平均每年保持2亿千瓦左右增量 [2] - 2030年达成36亿千瓦装机容量目标被行业专家认为指日可待 [2] 非化石能源消费进展 - 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自2015年以来累计提高7.8个百分点 [3] - 预计2025年将超额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的目标 [3]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3]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2024年碳市场已将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纳入下一步将延伸至石化化工航空等行业 [4] - 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4] 目标战略意义 - 新目标是对国内"双碳"进程的战略接续和全球气候治理承诺的体现 [1] - 新目标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而不仅限于二氧化碳 [3] - 目标明确未来十年要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彻底脱钩 [3] - 为接续实施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的目标必须巩固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增量中的主体地位 [2]
我国宣布新一轮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22:23
中国新一轮气候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力争做得更好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 而不仅仅局限于二氧化碳排放 [3] 风电和太阳能发展现状与目标 -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6.9亿千瓦 达到"十三五"末3倍以上 贡献"十四五"以来80%的新增电力装机 风光发电量占比以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攀升 [2] - 以2024年14.1亿千瓦为基数 未来十年装机规模需翻一番以上 平均每年保持两亿千瓦左右的增量 才能实现36亿千瓦目标 [2] - 中国已提前6年实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目标 新目标是对国内"双碳"进程的战略接续 [1] 能源转型与能效提升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3]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 自2015年以来累计提高7.8个百分点 快于同期全球和美欧等发达经济体 预计2025年将超额完成20%目标 [3] - 必须进一步巩固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消费增量中的主体地位 以接续实施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目标 [3] 碳市场建设进展 - 碳市场治理范围加速扩容 已将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纳入 下一步还将延伸至石化、化工、航空等行业 [4] - 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4]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 新一轮目标明确碳排放绝对量的下降路径 未来十年要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彻底脱钩 推动经济持续向上的同时实现排放量稳步下降 [4]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35年覆盖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
贝壳财经· 2025-09-25 11:53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上一轮承诺回顾与当前进展 - 上一轮目标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 2030年目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 [1] - 截至2024年底,风电装机约5.1亿千瓦、光伏装机约8.4亿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已提前六年完成2030年12亿千瓦目标 [2] 目标范围与治理升级 - 新一轮目标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种类,超越以往仅限二氧化碳的范畴 [2] - 气候治理从碳排放治理转向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领域 [2] - 全国碳市场加速扩容,已纳入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下一步将延伸至石化、化工、航空等行业 [2] 政策支持与市场信号 - 官方文件明确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2] - 提前完成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向国际社会释放“行胜于言”的信号 [2] - 2035年新目标强化气候行动系统性,展示雄心与决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