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9月以来券商密集调研超880家公司节后聚焦出口新政影响
证券时报· 2025-10-13 05:57
作为资金投资的风向标,机构调研动向备受市场关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券商自9月以来调研 了超880家上市公司,其中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的数量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中秋假期后的短短数日,包括容百科技、巨力索具、四方达等上市公司迎来机构密 集调研。展望后市,面对近期全球风险资产宽幅震荡,券商分析师仍对A股市场信心不减。 密集调研超880家公司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9月以来,券商合计调研了超880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 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等行业。 具体来看,容百科技是调研人气最高的企业,于10月10日接待了161家机构投资者调研,包括野村东方 国际证券、兴业证券等30多家券商。容百科技表示,公司非常支持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的政策,公司 将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开展国内以及海外业务的经营。容百科技称,此次出口管制政策中,容百目前 主要产品在国内和海外销售都不受影响。 深耕超硬材料的四方达也在10月10日火速接待财通证券、易方达基金等20余家机构调研。四方达称,受 管制的微粉属于金刚石复合片的上游行业,国内对微粉的限制,会导致国外的金刚石复合片生产企业对 ...
东兴晨报-20251010
东兴证券· 2025-10-10 21:27
报告核心观点 - 东兴证券发布十月金股推荐名单,涵盖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消费等多个领域 [3][6] - 针对建材行业发布深度研报,解读新出台的《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认为方案弱化传统投资,强调通过供给端优化和拓展新需求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8][9][11][1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11月8日起对高能量密度锂电池(≥300Wh/kg)、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 [3]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中方将采取对等措施 [3] - 工信部等三部门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3]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将进行成本调研、提醒告诫和加强监管执法 [3] - 民政部、财政部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中央财政已下达首批补助资金11.6亿元 [3] - 工信部就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公开征求意见,旨在服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5]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至2024年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94%,2025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万亿元 [5] 重要公司资讯 - 中控技术的"工业具身智能"在兴发集团成功落地,实现效率提升超90%、建设成本下降60%、生产效益提升1%-3% [5] - 拓维信息成立云智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多项AI业务 [5] - 小鹏汽车公布人形机器人姿势生成相关专利 [5] - 宁德时代旗下智能滑板底盘技术服务商CATL时代智能完成首次对外融资,融资总额超20亿元,估值超百亿 [5] - 有研新材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到2.6亿元,同比增长101%到127% [5] - 证监会官网披露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辅导状态变更为"辅导验收" [3] 十月金股推荐及理由 - 江丰电子:靶材业务稳健增长,零部件业务放量在即 [6] - 精智达:半导体测试领域业务快速增长,多项研发项目已取得订单 [6] - 国力电子:真空器件领先企业,下游半导体与新能源等行业空间广阔 [6] - 金山办公:WPS365增速亮眼,AI持续赋能 [6] - 派克新材:上天入海,锻件产品迈向高端 [6] - 科达利:锂电结构件龙头,拓展人形机器人第二曲线 [6] - 国轩高科:装机份额稳固增长,固态电池进展如期推进 [6] - 金银河:周期与成长共振,锂电设备前段一体化程度国内领先 [6] - 中国巨石:新需求增量推动盈利底部持续改善 [6] - 甘源食品:不破不立,有望逐季改善 [6] - 皖通高速:收入稳健增长,下半年重点关注宣广车流恢复 [6]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解读 - 新方案弱化传统投资,将"扩大有效投资"从工作举措的第一部分调整至第三部分,并强调投资的数字化、绿色化和高标准方向 [7] - 方案更加强调供给端优化,将"促进优胜劣汰"作为第一部分,提出严格控制水泥玻璃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并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8] - 方案提出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包括发展先进玻璃、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并支持建设功能性金刚石、高性能电池材料等中试平台 [8] - 需求端新增绿色消费新需求和高端材料的供需对接,将绿色建材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推进金刚石复合片、复合材料、先进陶瓷等新材料在石油开采、光伏、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的应用 [9][10] - 方案标志着中国新材料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历史元年,是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体现 [11] - 国际合作方面更注重"走出去",发挥水泥和平板玻璃等技术装备优势,引导产品、技术、标准、装备和服务协同出海 [11] - 投资建议着眼新需求的发展和供给端的优化,关注传统龙头公司的估值修复和业绩弹性,以及新材料落地应用带来的新成长 [12]
中控技术“工业具身智能”落地兴发集团,AI开始接管工厂
新浪财经· 2025-10-10 13:5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控技术“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在兴发集团成功应用,标志着工业AI从“虚拟思考”进入“物理执行”的闭环赋能新阶段 [1] - 该方案推动行业从“自动化”阶段正式迈向“自主化”新阶段 [1] 技术方案与协同 - 方案核心是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与通用控制系统UCS的深度协同 [1] - 首次实现工业AI从“虚拟思考”到“物理执行”的闭环赋能 [1] 应用成效 - 实现装置现场无人化、生产设备自动化、过程控制智能化、工厂管理数字化和经营决策数据化 [1] - 获得效率提升超90% [1] - 建设成本下降60% [1] - 生产效益提升1%-3% [1]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后者下达数亿元金额机器人框架订单
IPO早知道· 2025-10-10 10:04
合作概述 -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战略合作,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4] - 此次合作将部署近千台机器人,是目前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最大订单之一[4] - 合作标志着工业级具身智能切入消费电子精密制造核心场景[4] 合作对龙旗科技的意义 - 合作是龙旗科技推进“AI+制造”战略的关键举措[5] - 引入智元精灵G2旨在提升产线自动化率,并通过机器人的柔性生产能力降低换线成本[5] - 龙旗科技董事长表示,合作有助于深化AI与智能硬件融合创新、强化AI核心产品矩阵,并加快“1+2+X”产品版图布局[6] 合作对智元机器人的意义 - 合作是智元机器人“工业制造场景规模化商用”的里程碑突破,是首次与消费电子ODM头部企业达成亿元级合作[5] - 公司将提供“全周期、一体化”服务,涵盖前期工站布局调研、末端执行器定制到后期技术维护与算法迭代[5] - 智元机器人董事长表示,公司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深化“本体+AI”技术迭代,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精密制造领域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6]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智元精灵G2前期重点应用于平板产线,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批量落地[4] - 机器人将在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产线数据联动等环节发挥强大的AI交互和协同功能[4] - 合作凭借“灵活复用、快速换型、规模化复制”的柔性方案,破解行业“产线不柔性、难适配产能波动”等痛点[4] - 从产业视角看,合作以近千台订单印证了具身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并探索了其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规模化商用路径[5] 未来合作展望 - 未来龙旗科技将引入智元机器人覆盖更多产线与品类[6] - 双方将在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制造代工上展开更大范围合作[6] - 双方将共同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客户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从研发、制造到交付服务的全周期端到端解决方案[6]
智元机器人,再签数亿元大单
DT新材料· 2025-10-10 00:05
合作公告 -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为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较大订单之一 [2] - 此次合作是智元机器人首次与消费电子ODM头部企业达成亿元级合作,标志着其在工业制造场景规模化商用取得重要突破 [2] - 合作将全程参与龙旗科技产线场景适配,提供从前期工站布局调研、末端执行器定制到中期设备安装联调、操作人员培训,再到后期技术维护与算法迭代的全周期一体化服务 [2] 产品应用与优势 - 智元精灵G2机器人将重点应用于平板产线,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的批量落地 [2] - 机器人具备灵活复用、快速换型、规模化复制等柔性核心优势,可在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产线数据联动等环节破解行业产线不柔性、难适配产能波动等痛点 [2] - 该解决方案旨在成为AI智造技术标准与落地应用的新标杆,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精密制造领域提供可复制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2] 合作方背景与战略 - 龙旗科技为全球消费电子ODM领域核心玩家之一,产品战略为1+2+X,即核心智能手机业务、个人计算和汽车电子新兴业务,以及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多品类智能产品 [3] - 龙旗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入股智元机器人,此次最新合作实现产业协同 [3] - 未来龙旗科技将引入智元机器人覆盖更多产线与品类,并在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制造代工等方面展开更大范围合作 [3] 未来合作展望 -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工业具身机器人市场 [3] - 合作目标是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客户提供从研发、制造到交付服务的全周期端到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3]
估值超20亿,4名90后西交大校友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0-09 17:39
9月26日,"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艾智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该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特专科技企 业上市规则)在主板挂牌上市,冲击"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值得一提的是,三天后"下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也以上述方式在港交所递表,冲刺港股"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初,已有15家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公开向港交所递表,申请赴港上市。 在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验证的重要转折点,各家机器人厂商不仅仅是争抢"第一股"这个头衔。"更关键的是,谁能先上市,大概率谁就能拿到 更多的钱",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表示,"上市输血,企业就有机会拿更多钱、做更多事"。 当前,还不好判断哪家机器人厂商会先上市。况且,走过上市这一关,如何突破盈利瓶颈,才是一众机器人厂商面临的大考。 西交大校友创业,生于西安长于深圳,估值20亿 今年2月之前,优艾智合的注册名仍然是西安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这与其创始团队的西安交通大学背景不无关系。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中国机器人产业,资本化大战开闸! 智元并购"曲线上市",宇树、乐聚智能、梅卡曼德 ...
一度涨停!603341,曝出重大合作
中国基金报· 2025-10-09 15:37
合作公告与市场反应 - 龙旗科技股价在10月9日下午开盘一度涨停[2] -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2] - 此次合作是目前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较大的订单之一[4] 合作细节与规模 - 龙旗科技将部署近千台智元精灵G2机器人[6] - 合作标志着智元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场景规模化商用取得重要突破[6] - 智元机器人将提供全周期、一体化服务,包括场景适配、定制、安装培训及后期维护[6] 产品应用与技术优势 - 智元精灵G2机器人将重点应用于平板产线,实现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的批量落地[7] - 机器人具备灵活复用、快速换型、规模化复制等柔性核心优势,以解决产线不柔性等行业痛点[7] - 机器人将在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产线数据联动等环节发挥AI交互和协同功能[7]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对龙旗科技而言,此次合作是其推进AI+制造战略的关键落子[11] - 龙旗科技的产品战略为1+2+X,即智能手机核心业务,个人计算和汽车电子重点新兴业务,以及其他多品类智能产品[11] - 智元机器人计划持续深化本体+AI的技术迭代,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7] 未来合作前景 - 未来龙旗科技将引入智元机器人覆盖更多产线与品类,并在零部件供应、制造代工等方面展开更大范围合作[12] - 双方将共同开发工业具身机器人市场,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客户提供全周期端到端解决方案[12]
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
第一财经· 2025-10-09 11:15
合作概况 -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正式官宣深度战略合作 [1] - 合作聚焦于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 [1] 订单规模 - 龙旗科技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 [1] - 此次合作将部署近千台机器人 [1] - 该订单是目前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最大订单之一 [1]
9月335家科创板公司获机构调研 聚和材料最受宠
中金在线· 2025-10-08 08:48
机构调研概况 - 9月1日至30日,335家科创板公司获得机构调研,其中17家企业获机构调研数量超百家 [1] - 聚和材料、迈威生物、炬光科技、澜起科技、精智达是获机构调研数最多的五家公司,分别有370家、340家、305家、231家、194家 [1] - 从细分领域来看,半导体、自动化设备、光伏设备、专用设备、生物制品为最受关注的五大领域 [1] 新增长曲线布局 - 聚和材料计划与韩投伙伴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680亿韩元收购SK Enpulse关于空白掩模的业务板块,公司直接或间接出资比例不低于95% [2] - 聚和材料表示将依托韩投集团在韩国的资源优势,继续寻找可解决国内'卡脖子'问题、具备核心价值的原材料相关标的 [2] - 迈威生物与Aditum Bio宣布成立Kalexo Bio,并就心血管领域双靶点siRNA创新药2MW7141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2] - 迈威生物布局小核酸平台,关注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致力于成为一家Pharma公司 [3] - 中控技术首次提出"工业具身智能"概念,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虚拟思考"与"物理执行"的割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优化、自调整 [3] 光互联与芯片技术进展 - 机构在9月调研中聚焦光互联、固态电池等领域,芯片互联和光互联、电池和储能领域的企业较多 [4] - 澜起科技推出基于CXL3.1Type3标准设计的内存扩展控制器(MXC)芯片,并已开始向主要客户送样测试 [5] - 澜起科技的PCIe Retimer芯片是AI服务器的核心高速互连组件,用于AI服务器、有源线缆(AEC)、NVMe SSD、Riser卡等典型场景 [5] - 随着AI服务器需求持续增长以及PCIe协议传输速率的不断提升,PCIe Retimer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 [6] - 凌云光代理的瑞士Huber+Suhner旗下Polatis的OCS产品采用压电陶瓷技术路线,当前可支持最大576*576的矩阵规模,具备超高可靠性 [6] 固态电池与材料布局 - 厦钨新能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硫化物路线正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合作验证 [6] - 厦钨新能已实现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吨级生产和稳定可靠的产品性能,并开发出独特的硫化锂合成工艺,样品在客户端测试良好 [7] - 针对刚果(金)钴出口政策变动,厦钨新能表示公司是全球用钴量较大的厂商,与上游钴原料企业保持长期紧密合作,钴原料供应稳定 [7] - 海目星是行业内最早实现"氧化物+锂金属负极"技术路线并完成锂金属固态电池商业闭环的公司,其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正在批量交付 [7] - 海目星在"硫化物+硅碳负极"技术路线上已拿到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中试线订单 [7] - 海目星称固态电池目前处于技术突破和产业加速阶段,半固态或类固态电池预计会率先放量,全固态电池随后放量 [8] 企业财务状况 - 海目星今年上半年资产减值主要是存货减值3.5亿元,但未来几个季度验收节奏加快,存货减值计提预计下降 [8] - 美埃科技表示长期整体毛利率预计是上涨趋势,耗材产品占比不断增加、海外收入比例提高及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提升毛利率 [9][10] - 晶晨股份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18.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3亿元,主要基于订单驱动备货,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出货量接近5千万颗,创历史新高 [10]
中控技术TPT+UCS在兴发集团投运 工业具身智能让AI从分析走向执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8:04
工业具身智能体系核心 - 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与通用控制系统UCS为核心的工业具身智能体系已在兴发集团旗下湖北兴瑞化工成功投用并稳定运行 [1] - 该体系在真实生产现场贯通“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闭环,直接进入前台操作与控制,推动流程工业由自动化迈向自主化 [1] - 体系通过模型与控制的一体化设计,打通虚拟思考与物理执行的断点,让AI在保障本质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学习、自主优化 [3] 时间序列大模型TPT技术特点 - 公司自研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以设备运行曲线、物料反应周期、质量波动等工业时序数据为核心训练对象,具备趋势捕捉、异常感知与优化计算能力 [1] - 最新的TPT2引入智能体机制与自然语言交互,使一线工程师可用日常语言直接调用模拟、控制、优化、预测、评估、统计等能力 [2] - TPT2的场景适配周期由过去的数周压缩到数十分钟,TPT可围绕工业时序数据在毫秒级波动中捕捉趋势并输出可下发的调控策略 [3] 通用控制系统UCS技术特点 - UCS通用控制系统作为物理手脚,以云原生和全光网络为底座,实现软件定义控制 [3] - UCS机柜空间减少约90%,电缆成本降低约80%,项目建设周期缩短约50% [3] - 系统可接入APL智能仪表与高精度传感器,按TPT指令完成控制回路的自主整定,并将多套装置统一纳入一体化管控 [3] 湖北兴瑞化工应用成果 - 在湖北兴瑞化工的氯碱等装置中,UCS用一个机柜替代多套传统控制系统,统一管控上下游全流程,总点数突破1.5万 [4] - 系统调节阀智能诊断准确率超过95%,烧碱主产品浓度稳定在32%—32.1%,并对多个关键指标闭环优化 [4] - 人均监控I/O点由约500点提升至约2000点,现场效能提升约67%,线缆与施工成本节省超4000万元,整体建设成本下降约60%,装置整体生产效益提升约1%—3% [4] 体系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 UCS采用分布式冗余架构,关键单元故障时备用节点毫秒级无缝接管,连续生产不受影响 [5] - 对关键参数实行分级授权与AI+人工双确认,内置安全监测模块实时巡检AI决策逻辑与输出 [5] - AI可靠性经现场验证超过98%,通过硬件冗余+软件守护的双闭环机制实现工程级可控性 [5] 跨行业复制与市场拓展 - TPT以工业共性的时间序列规律为底座,各行业仅需少量专属数据微调即可快速复用,单行业适配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60%以上 [7] - 该AI+控制的标准化落地模板正从化工延展至冶金、建材以及部分离散制造 [7] - 系统兼容性与工程化能力已获得多方认可,沙特阿美启动POC验证,东南亚等地区合作亦在推进 [7]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通过TPT与UCS的协同,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实时的控制优势,帮助企业从经验驱动迈向AI自主决策 [8] - 未来将继续与行业龙头共建样板工程,完善多模态融合与边缘—云协同,打磨工程工具链与方法学 [8] - 目标是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提升泛化能力与可维护性,推动工业具身智能在更多场景落地见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