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

搜索文档
AI赋能,东营政务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8-15 23:18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政府治理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政务系统 实现服务效能量变积累和治理逻辑质变跨越 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可复制方案[1] - 通过干部AI素养提升和场景化应用突破 勾勒出人工智能重塑政府治理的生动图景[1] 治理理念现代化转型 - 开展"知识更新·人工智能"行动 对360余名机关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将AI素养纳入干部考核体系[2] - 市信访局通过智能分析研判平台将重复信访事项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 矛盾化解周期缩短40%[2] - 应急管理部门智能助手实时整合12类应急数据 使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提升30%[2] 政务服务效能突破 - 构建"三张清单"机制锁定政务堵点 23个大模型应用需求中13个高频场景率先落地[3] - 12333"智声通"平台采用双引擎模式 日均服务承载量翻倍至3000+ 月均接听量突破1.2万个[3] - 10个上线场景累计服务超50万人次 平均办事时间缩短60% 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8.7%[3] 数字治理生态构建 - 本地化部署DeepSeek-R1-32B蒸馏版本 实现政务数据安全和毫秒级响应速度突破[4] - 广饶县"城管通"小程序吸引3200余名市民参与 5000余件城市管理案件办结率超95%[4] - 海关"物联数控批次检"模式让危险品通关时间缩短50% 为企业节省费用140余万元[4] - "东小i"办公平台将公文流转效率提升40% 应急智能助手实现12类灾害秒级预警[4] 治理体系全方位重构 - 数字化转型实现理念、流程、机制全方位重构 通过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5] - 通过算法透明增进公众信任 通过智能决策实现治理精准化[5] -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流程再造、效能提升的全方位变革 推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4][5]
辽宁省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中国发展网· 2025-08-06 16:51
数字政府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基本建成"1131"数字政府运行工作体系 包括全省一体化基础设施高效集约 一体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统管"应用数智赋能 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动态防御 [2] - 明确22项重点任务 涵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机关运行"一网协同" 社会治理"一网统管"三方面9项任务 [2] 数字政府建设重点领域 - 强化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 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3] -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汇聚 强化政务数据跨层级共享和跨领域开放 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和有序流动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4] - 完善政务云 政务外网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 增强数字基座和人工智能等共性应用平台功能 [4] 数字政府应用场景 - 扩展涉企增值服务 创新智慧政务应用 健全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 推动党政机关数字化应用 [2] - 提升城市治理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2] - 通过"辽事通""辽企通""辽政通"服务平台提升线上服务效能 [1] 数字政府支撑体系 - 配套制定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 数字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 数字政府建设评价规则和数字政府标准规范 [3] - 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和数字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 [4] - 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风险防控 [4]
【省财政厅】“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陕西日报· 2025-08-06 08:38
电子票据跨省报销试点实施 - 陕西完成首单财政电子票据跨省商保报销 涉及山东济南医疗电子票据在永安财产保险的线上报销[1] - 试点覆盖浙江 山东 重庆 四川 陕西 宁夏6省份 实现跨省数据交互和电子票据一键归集[2] - 系统实现票据信息实时传递 票据在省市间传输速度达秒级[3] 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 单笔理赔平均节省3天时间 简化原件传递和人工核验环节[2] - 采用"总对总"对接模式 实现总部一次开发全国机构通用 降低企业系统开发成本[3] - 通过系统直连完善票据信息 有效防止虚假重复报销 提升审核效率[4] 医疗电子票据应用场景 - 首批试点聚焦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选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试点医疗机构[3] - 系统支持电子票据归集 信息互认和真伪鉴别功能 解决异地报销跑腿多周期长问题[2] - 试点成果为全国推广积累重要经验 得到财政部认可[4]
辽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8-05 05:54
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核心观点 - 辽宁省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一体化数字政府运行工作体系,涵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智赋能和安全防护四大领域 [1] - 实施方案部署22项重点任务,并配套5项保障措施以确保目标实现 [1] 基础设施建设 - 重点推动政务云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完善数字政府基座系统 [1] - 构建一体化基础大模型服务支撑能力,提升技术底层效能 [1] 数据资源管理 - 推行公共数据统一目录,强化数据源头治理和管理机制 [1] - 健全数据供需机制,推动政务数据高效共享及资源开发利用 [1] 安全防护体系 - 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警处置和协同联动机制 [1] - 构建覆盖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安全防护体系 [1] 保障措施 - 通过工作机制、标准规范、效能评价、运维运营、数智育才五大统筹保障方案落地 [1]
江苏印发全国首本《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操作指南”
新华日报· 2025-08-04 05:55
政务数据共享政策创新 - 江苏省数据局印发全国首创的《江苏省贯彻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工作手册》 通过流程化指引和清单化管理提供可落地操作指引 [1] - 该手册全面对照国务院通过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具体条款 自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旨在推进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 [1] 手册架构与覆盖范围 - 手册共7章24节35小节 融合贯彻《江苏省数据条例》和《江苏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的数据共享要求 [2] - 适用范围从政府部门政务数据共享扩展至全省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公共数据共享使用活动 [2] 管理机制与责任体系 - 建立分层责任机制 明确各部门首席数据官 数据共享工作机构负责人 数据审核人员及数据操作人员的职责 [2] - 构建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确保共享流程高效合规可追溯 [2] 操作流程标准化 - 依托各级公共数据平台细化数据目录管理 资源管理 共享使用 监测评估等活动的流程规范 [2] - 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引 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效能 [1][2]
破数据墙 畅办事路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0
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展 - 平台建成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办件寄递等7个共性基础功能 [1][2] - 跨网交互服务量超过16亿次 [1][2] - 铁路、民航、交管、移民等部门共同使用该平台 [1][2] 数据共享现存挑战 - 数据采集标准与格式不一致形成技术对接障碍 [1]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主观顾虑 [1][2] - 部门间存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的现状 [2] 数据共享推进策略 -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办事频率最高的事项入手实现立竿见影效果 [2] - 优先推进业务关联度高部门的协同(如铁路、民航、移民等) [2] - 通过统一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技术标准解决语言不通问题 [2] - 建立统一数据共享平台作为跨部门交换枢纽 [2] 数据安全管控机制 - 采用加密、分类分级管理、动态权限设置技术手段 [2] - 实行全程留痕机制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滥用 [2] - 需明确数据共享范围主体与流程的刚性制度约束 [2]
辽宁省:持续深化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推动全省数据中心集约化上云建设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1:13
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 辽宁省出台《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服务效能,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同发展 [1] - 方案配套制定了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数字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数字政府建设评价规则和数字政府标准规范 [1] - 未来三年将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深化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1] 基础设施建设 - 重点推动政务云、政务外网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完善数字基座、人工智能等平台功能 [2] - 辽宁省已建成"两地三中心"省级数据中心支撑体系,省本级699个信息系统实现集中上云 [3] - 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省市县各级政务部门及便民服务点,全省接入部门点位超过2.7万个 [3] 数据治理与共享 - 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汇聚 [2] - 强化政务数据跨层级共享、跨领域开放,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和有序流动 [2] - 推动数据要素向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场景高效赋能 [2] 政务服务优化 - 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机关运行"一网协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2] - 推进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打破"网络孤岛"和数据交换壁垒 [4] - 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带宽扩容,增强数据传输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4] 技术升级与安全保障 - 推进IPv6应用和5G安全接入,构建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通道 [4] - 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 [2] -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风险防控 [2]
升级“免申即享”服务 加速兑现惠企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7-18 08:12
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通过数字化手段升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功能,创新构建"制度保障+数据驱动+AI赋能"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惠企政策兑现提速 [1] - 企业无需主动申请,奖补资金即可精准、快速流入账户,实现"零申报、零材料、零跑腿" [1] - 平台为企业提供三大便捷:政策兑现"足不出户"、材料准备"系统代劳"、扶持资金"自动兑付" [1] 惠企政策扩面增效 - 2025年惠企政策中,"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类型占比超过43%,数量提升至近400项,较去年翻倍 [2] - 免申政策平均兑现周期压缩至15天左右,相比去年缩短近75%,最快当天即可兑付 [2] - 政策覆盖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多个细分领域 [2] 平台功能与服务升级 - 平台升级为集"随时办、精准办、智能办"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2] - 平台接入"闽政通""i厦门"App及"e政务"终端等各类线上、线下渠道,提升政策触达率 [2] - 集成DeepSeek大语言模型,推出"政策智能问答"和"政策计算器"功能,打造AI政策助手,提供政策语义理解、智能问答、决策辅助等服务 [2] 政策实施成效 - 平台自2021年上线以来,累计已上线政策742项,完成兑现515项,惠及企业数4.7万家次,拨付资金59.77亿元 [3] - 通过持续运营形成11万家企业的"数字画像",构建逾千项政策指标,打造企业数据、政策数据"双轮驱动"的精准匹配模式 [2] - "免申即享"改革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突破,也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企业获得感的重要实践 [3]
辽宁:建设完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 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3:31
数字政府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建成"1131"数字政府运行工作体系,包括一体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三网"数智赋能应用和动态安全防护体系 [1] 基础设施整合 - 统筹整合政务云资源,推进非涉密政务系统迁移,建立统一调度和动态调配机制 [2] - 完善省政府数据中心异地灾备功能,强化电子政务网络统筹建设 [2] - 提升省级政务外网IPv6部署和移动接入能力,互联网出口带宽将提高 [2] 数据资源体系 - 推行公共数据统一目录管理,实现全省"一本账"管理 [3] - 推进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共建共用,建设教育、文旅、医疗等重点专题库 [3] - 开展数据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构建数据质量标准体系 [3] - 建设省级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融入全国一体化登记体系 [3] 数据应用创新 - 实现政府与党委、人大等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4] - 培育医疗健康、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等行业典型应用场景 [4] - 依托"辽企通"平台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广"免申即享"政策 [4] - 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服务网、12345热线等场景的创新应用 [4] 政务效能提升 - 拓展"辽事通"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范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 [4] - 推进非涉密办公系统接入"辽政通",实现电子公文标准化和全程电子化 [5] - 建设数字档案室和档案馆,提升机关事务数字化水平 [5] 治理能力建设 - 推动多维数据融合,创新社会防控、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应用 [5] - 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归集人口、就业、产业等关键领域数据 [5] - 建设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提升财政、税收、工业等领域的数字化预警水平 [5]
辽宁:推进省政务外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地址部署和应用
快讯· 2025-07-10 11:00
数字政府建设 - 辽宁省提出提升政务云统揽能力 统筹整合政务云资源并推进非涉密政务系统向政务云迁移 [1] - 建立统一调度机制 开展效能评估和动态调配以优化政务云资源使用 [1] - 完善省政府数据中心异地数据灾备和数据备份功能 增强数据安全性 [1] 电子政务网络升级 - 强化电子政务网络统筹建设管理 深化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 [1] - 提高省级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带宽 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1] - 推进省政务外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地址部署和应用 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1] - 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的移动接入能力 增强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