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价值,交通部称将加快完善绿色航运政策体系
第一财经· 2025-07-11 13:31
行业发展现状 -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和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3 [1] - 2024年水路货运量达98.1亿吨,是10年前的1.64倍,水路货物周转量14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占货物总周转量的55.6% [2] - 2024年1-5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73.4亿吨,同比增长3.8%,其中内贸增长4.7%,外贸增长1.8%,集装箱吞吐量1.4亿标箱,增长7.4% [3] - 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 [4][5] 绿色航运发展 - 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主要港口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超90% [2]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岸电量同比增长54%,国际干线集装箱船和邮轮已常态化使用岸电 [2] - 严格执行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制度,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1] - 未来将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标准,推进新型动力技术装备研发,完善绿色能源加注产业链 [6] 智能化转型 - 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和作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2] - 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长江流域实现电子航道"一张图"全覆盖 [2] - 未来将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航海深度融合,推动智能船舶商用化 [5] - 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 [1][6] 区域经济格局 - 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形成"一核两区多片"发展格局,2024年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相关城市经济总量的13.6% [5] - 与2023年相比规模增长3606亿元,增幅高于前两年 [5] - 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为"一核"引领,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两区"协同发展 [5]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实现海运调度智能化、港口作业自动化、物流信息实时化 [5]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队与智慧港口集群 [5] - 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价值,驱动海洋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5] - 提升航运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水平,突出数据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 [6]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新华社· 2025-05-29 21:57
交通强国建设进展 - 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主题进行交流,分享奋斗故事 [1]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修筑等关键技术被攻克,填补国内空白 [3] - 三峡升船机运维体系建立,编制国内首部齿轮齿条式升船机运行操作规范 [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利用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慧航道、智慧船闸,提升长江航运时效性 [4] - 装备制造领域呈现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推动交通行业向高效、安全、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5] - 邮政系统推广无人机、无人车投送,提高工作效率 [6]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参与修建三条跨越天山的超长隧道,操作水平从"会操作"提升至"精操作" [5] - 邮路交通条件改善,从6天送1趟缩短到1周送5班,促进山区与外界沟通 [6] - 冻土公路建设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4项 [3] 行业人才发展 - "95后"操作手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见证国产技术装备升级 [5] - 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带领团队保障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4] - 科研人员20年坚持高原冻土研究,被戏称为"野牦牛" [3]
东部沿海大省,为何盯上内河航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23:57
浙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 浙江发布《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航运浙江"建设路线图,重点谋划推进浙赣运河项目[1] - 浙江内河航道总长近9800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1600公里,排名全国第四[1] - 内河水运在浙江综合交通体系中扮演不可替代角色,全省内陆城市全部实现通江达海[1] 浙赣运河战略意义 - 浙赣运河连接钱塘江与赣江,全长约800公里,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水运联网关键工程,被称为"世纪工程"[3] - 项目将破解钱塘江"断头航道"困局,使宁波舟山港腹地拓展至江西赣州稀土、南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4] - 衢州已启动常山江航电枢纽建设作为前置工程,建成后浙江中西部与长江经济带距离将大幅缩短[7] 内河航运经济优势 - 内河水运成本仅为公路1/5、铁路1/3,单位货物碳排放为公路1/10[2] - 1条三级航道运力相当于4条高速公路,可减少重型货车流量30%[2] - 水运促进产业联动,衢州建材化工产品可运往中部,江西锂矿可运往衢州新能源电池工厂[5] 航道网络升级 - 湖州完成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新增三级航道18.8公里、四级航道36.3公里[9] - 温州-丽水瓯江集装箱航线开通,单船运力替代30多辆集装箱卡车[9] - 嘉兴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开通覆盖四省29条航线[9] 智慧与绿色航运 - 浙江发布全国首个内河智慧航道建设导则,应用AI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识别航道隐患[9] - 全国首艘内河氢能集装箱船"东方氢港"号年减碳700吨,湖州绿色廊道试点全面推进[12] - 计划三年建成"一网一脑五场景两平台"智慧航道体系,入选全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10] 湖州港发展案例 - 湖州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1.48亿吨,居全国内河港口第八、非长江港口第一[13] - 2024年一季度完成吞吐量3158.51万吨、集装箱25.85万标箱,均列浙江内河第一[13] - 建成1050万吨级"空中运输走廊",替代每日1500车次重卡运输,实现零排放[15] 港产城融合发展 - 湖州临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25%,物流服务辐射长三角多地区[16] - 铁公水枢纽港实现三种运输体系无缝对接,为浙江唯一具备该条件的内河码头[15] - 计划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10%[15] 文旅融合新方向 - 重启杭湖游船航线,推出"泛舟浙里"计划,以3条国家级+10条精品航线串联山水人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