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在重构中前行:AI投资激荡全球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1:07
AI产业投资逻辑框架 - AI产业投资主线从题材博弈回归到底层逻辑和商业价值辨识,核心逻辑围绕算力、算法与应用的互动关系 [1] - 算力是AI模型迭代和能力跃迁的基础底座,算法和模型是技术演化的核心驱动力,应用是验证商业闭环的终点,三者共同构成产业长期成长底层逻辑 [1] - 本轮AI新范式起点是大模型等软件技术先突破,进而对软件和硬件赋能,投资节奏可沿"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应用"展开 [2] 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机遇 - Sora2在海外的火爆印证AI产业链对算力需求依然强劲,算力资本开支具备持续性 [2] - 仅Sora App一款产品未来每年将带来超过50亿美元的推理算力需求 [2] - 当前算力端机会已然显现,AI存储需求激增,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会出现供需错配情况 [2][5] 算法模型与软件应用投资视角 - 大模型群雄逐鹿,投资逻辑从关注技术参数转变为关注模型生态构建能力和商业化落地能力 [3] - AI工具正转变为社交和娱乐产品,成功构建从拉新、留存到促活的产品闭环,为AI应用打造产品化模板 [2] - AI应用板块处于商业化落地初期,目标市场规模广阔,长期视角下估值水平具备吸引力 [5] 自主可控与产业链安全 - 贯穿AI全产业链的核心投资主线是自主可控与安全可靠,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重中之重 [3] - 从硬件到软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够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企业将享有更高战略溢价和市场份额 [3] AI驱动能源与材料新需求 - AI对数据中心能源需求激增,未来核能等新能源以及铜等有色金属将迎来周期上行 [7] - 全球AI投资竞赛白热化,电力基础设施扩张直接拉动铜需求,欧美电网平均运行年限达40-50年需更新投资 [7] - 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需求达945TWh,约占全球总电力消耗3%,对铜消耗量相当于2024年的2.3倍 [7] - 核聚变能源成为重要方向,微软2023年达成全球首个核聚变电力购电协议,约定2028年起交付50MW商用电力 [8]
圣湘生物董事长创立核聚变公司?公司回应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10-09 21:36
公司回应与投资性质 -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为鸿鹄聚变(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该项目仅涉及其个人投资 [1] - 戴立忠不参与鸿鹄聚变的日常运营工作,旨在为科学家与工程师搭建平台、引入资源 [1][2] - 上市公司圣湘生物是否参与投资鸿鹄聚变,需结合发展需要及战略规划审慎决定,并需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2] 鸿鹄聚变公司概况与技术路线 - 鸿鹄聚变成立于2023年,是国内专注于高温超导仿星器路线的商业聚变企业 [2] - 与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相比,仿星器通过三维高温超导线圈电流产生磁场,无需依赖等离子体电流,更契合稳态运行的商用聚变反应堆 [2] - 公司具备世界领先的仿星器设计开发能力,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 [2] 圣湘生物公司业绩与董事长背景 - 圣湘生物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21.15%;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3.84%;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2.19% [3] - 公司是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的诊疗一体化方案提供商 [3] - 董事长戴立忠拥有北京大学学士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并荣获多项重大奖项 [3] 投资核聚变领域的战略考量 - 核聚变能源被视为有望彻底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终极能源形式,是全球能源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 [2] - 上海市已将核聚变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2] - 戴立忠长期关注研究核聚变领域,投资创立鸿鹄聚变是其将政策建言转化为产业实践的关键一步 [4]
假日舆情全景,重磅大事件解析
搜狐财经· 2025-10-09 00:20
存储芯片行业 - 存储芯片被喻为AI时代的"超级石油",全球存储芯片掀起涨价潮,行业将迎来超级周期 [1] - OpenAI为构建"星际之门"超级计算中心,已与三星、海力士等巨头签订天量订单,其远期DRAM月产能需求预计90万片晶圆,可能占据当前全球总产能(约199万片晶圆)的近一半 [1] - "以存代算"新技术出现,将AI推理过程中的部分数据从HBM显存迁移至SSD,强化了对DRAM、HBM及企业级SSD的需求预期 [1] - 相关公司包括江波龙、佰维存储、德明利、同有科技等 [1] AI视频生成技术 - OpenAI发布Sora 2,被市场普遍认为是视频生成领域的"GPT-3.5时刻",在物理真实性、可控性和音画同步方面实现巨大飞跃 [2] - Sora 2的出现直接利好视频平台、拥有丰富IP储备的内容公司以及游戏、广告等行业 [2] - 相关参考公司包括阅文集团、光线传媒、易点天下、因赛集团等 [2] AI智能眼镜硬件 - 苹果公司进行重大战略转向,搁置Vision Pro更新计划,全力押注形态更轻便、更接近普通眼镜的AI智能眼镜项目,旨在与Meta等巨头竞争 [3] - AI眼镜作为承载端侧AI的核心硬件,其想象空间被迅速打开,杭州交警已首次配备AI眼镜用于执勤 [3] - 相关公司包括歌尔股份、立讯精密、恒玄科技、瑞芯微、水晶光电、京东方A、博士眼镜等 [4] 光模块(CPO)市场 - 英伟达将2026年度AI所需的800G光模块采购量预测上调35%,总量达到270万个,单价稳定在1475美元左右 [4] - A股上市公司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合计拿下58%的份额,成功取代部分原属于思科/Lumentum等美国传统巨头的订单 [4] AI电力需求与电网升级 - 高盛指出AI是重大基础设施革命,其最紧迫的瓶颈在于电力,AI数据中心耗电巨大且要求24小时稳定供电 [4] - 核电被视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建设周期需10年以上,中短期解决方案是天然气发电(建设周期5年左右) [4] - AI数据中心带来的电网大规模升级使铜成为战略性资源,国庆期间金属铜、铝价格上涨 [5] - 相关参考公司包括江西铜业、紫金矿业、盛屯矿业、豫光金铅等 [6] 芯片产业合作与投资 - AMD与OpenAI达成一项为期四年、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芯片供应协议,同时OpenAI将认购AMD股份,比例可能高达10% [8] - 今年以来,OpenAI已签署价值高达约1万亿美元的交易,以获得运行AI模型的计算能力,交易方包括AMD、英伟达、甲骨文和CoreWeave等 [8] 前沿科技突破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量子物理学家,其成果为开发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等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可能 [8] - 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项目总投资85亿元,计划2027年完成建设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2030年实现"点亮第一盏灯" [9]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其分子级界面一体化设计为解决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9] 公司战略调整 - 特斯拉已放弃年内生产数千部人型机器人Optimus的计划,基于机器人的手部问题造成挑战 [9]
假期,全是重磅利好!(消息汇总)
新浪财经· 2025-10-08 23:39
AI芯片与计算硬件 - OpenAI与AMD签署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并最多可认购1.6亿股AMD普通股(约占10%股权),标志着AMD成为顶级AI客户的核心战略伙伴,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可能从英伟达一家独大转向双寡头[2] - OpenAI正与供应商讨论制造多款硬件产品,包括无屏智能音箱、可穿戴徽章、眼镜及数字录音笔,国内产业链公司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有所对接,此举意味着AI巨头从软件销售转向硬件入口布局[8] - 苹果公司暂停其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的重大更新计划,将团队资源转向开发更接近普通眼镜形态的AI智能眼镜,以与Meta等科技巨头竞争[6] 存储芯片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每月将供应90万片DRAM晶圆和90万片HBM晶圆,其中OpenAI的HBM需求是全球现有产能的两倍多,凸显AI对存储的巨大需求[2] - 行业数据显示,DRAM合约价格预计上涨10-30%,NAND闪存价格预计攀升5-10%,高容量硬碟交货期已延长至52周以上[2] - 本轮存储周期由需求主导,供需缺口预计将支撑价格景气度延续至2026年,企业级SSD成为最具成长性环节[3] AI视频与多模态模型 - OpenAI发布Sora 2多模态大模型,其视频生成数据量从文本模型的几KB跃升至50MB起步,将带动存储需求数倍至数十倍增长[2] - OpenAI推出的Sora App迅速登上美国iOS应用免费榜前列,标志着AI视频生成技术已从实验阶段成功走向具备社交传播力的消费端应用[10] 智能眼镜与可穿戴设备 - Meta公司新一代智能眼镜在美国市场接近售罄,强劲的消费者需求验证了产品定位的成功,并触发后续渠道补货与扩张计划[6] - 多家公司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计划:苹果首款AI眼镜将于11月进入NPI P1阶段;阿里巴巴计划在双十一前后推出首款AI眼镜;理想汽车将于10-11月发布首款AI眼镜;字节跳动首款AI眼镜预计在2025年底或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8][9] 消费电子新品路线图 - 苹果首款折叠手机10月进入NPI P2阶段,12月进入P3阶段,预计明年将与安卓折叠手机正面竞争[8] - 大疆创新计划在10-11月陆续发布Pocket4和全景无人机[9] - 多家眼镜圈玩家如雷鸟、影目、Rokid等计划在10月集中发布单绿显示款及不带显示款的AI眼镜新品[9] 固态电池与新能源材料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其研发的新型复合正极材料将能量密度提升86%,业内专家评估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时间点有望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5] - 新疆新鑫矿业计划回归A股,其拥有的硫化镍矿和亚洲最大的萤石矿可能在A股市场获得价值重估[11] 核能与核聚变 - 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取得关键突破,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4] - 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量突破5000亿度,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聚变能源大会将于10月13-18日在成都举办[4]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约40%的成本用于高温超导带材及磁体,仅该装置的建设成本就将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对高温超导材料需求量巨大[5] 黄金市场 - 10月7日纽约金期货最高达4009美元/盎司,伦敦金现货最高触及3985.51美元/盎司,均创历史新高,国内黄金T+D同样刷新历史纪录[12] - 高盛将2026年金价预期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理由包括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美元稳定性受到质疑[12]
AMD-OpenAI世纪合作引爆A股三大科技主线布局正当时
新浪财经· 2025-10-08 21:41
半导体自主可控 - AMD与OpenAI达成一项为期四年、总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的6吉瓦算力协议,OpenAI将部署多代AMD Instinct系列GPU,首批1吉瓦基于MI450芯片的部署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 [2] - AMD向OpenAI发行了最多1.6亿股认股权证,若全部行使,OpenAI可能持有AMD约10%的股权,形成“硬件换股权”的利益捆绑模式 [2] - 此合作为AMD带来直接收入增长,预计未来四年新增收入超千亿美元,AMD股价假期内累计上涨超30%,市值突破3400亿美元 [2] - 美国众议院报告指出包括阿斯麦在内的公司支持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后续可能加强限制,凸显半导体国产替代紧迫性 [3]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规定在政府采购中对本国产品给予20%的价格扣除优惠,直接提升国产设备竞争力 [3] - 通富微电作为AMD核心封测合作伙伴,承接其80%以上封装订单,深度参与MI300X、MI450等先进芯片制造过程 [4] - 沪电股份是高端PCB龙头,产品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AMD GPU需求增长将推动高端PCB价值量提升 [4] - 中电港是AMD产品国内核心分销商,连接上游芯片设计与下游应用,受益于AMD生态在国内的扩张 [4] - 北方华创是半导体设备平台型企业,国产化政策加速国内晶圆厂扩产,公司刻蚀、沉积设备已进入主流产线 [4] 核电产业 -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5] - BEST装置总投资85亿元,是国际首个验证核聚变发电的实验装置,计划2027年完成建设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2030年实现“点亮第一盏灯” [5] - 核聚变技术突破将带动高温超导、真空技术、精密制造等产业链升级 [5] - 中国核建是国内核电建设龙头企业,在核电站施工领域积累深厚,BEST项目推进将拉动核电基建需求 [5] - 东方电气是电力设备制造商,在核电主机设备领域有长期布局,聚变装置所需的高端装备订单有望增长 [5] - 宝胜股份是超导材料重要供应商,聚变装置依赖高性能超导材料 [6] 固态电池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分子级界面一体化设计解决界面阻抗、机械柔性和能量密度三大痛点 [7] - 丰田汽车计划在2027-2028年推出全固态电池电动汽车,住友金属矿山与丰田合作量产正极材料 [7] - 固态电池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关键方向 [7] -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专利布局完善 [8] - 赣锋锂业作为锂资源巨头,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发,锂金属负极等关键材料需求增长将提振业绩 [8] - 天齐锂业是上游锂化合物供应商,固态电池对高纯度锂材料需求提升,公司资源储备充足 [9] 投资策略 - 假期期间的三大事件共同指向科技成长主线将延续强势 [10] - 半导体自主可控领域紧迫性最强,政策支持明确,AMD-OpenAI合作催化下,产业链龙头业绩确定性高 [10] - 核电与固态电池代表长期能源转型方向,适合中长期布局 [10]
早新闻|6000亿元,央行今日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9-25 07:59
宏观政策与流动性 - 央行于9月25日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1年期,鉴于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 [1] - 央行在9月通过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投放10000亿元和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实现3000亿元净投放 [1] - 在5月降准之后,央行持续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中期流动性处于净投放状态 [2] 行业政策与指导 - 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从丰富供给、培育主体、优化支撑、营造环境四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 [3] -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5-2026年行业恢复向好,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并提出严禁新增水泥、玻璃产能 [4] - 建材行业方案重点扶持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产业壮大,并加快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升级 [4] 前沿科技与重大投资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在上海新建高温超导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5]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合作,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6] - OpenAI、甲骨文和软银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新建五座数据中心,总投资预计超过4000亿美元,算力规模接近7吉瓦 [7] - 微软成功开发微流体冷却技术,实验数据显示其散热效率比现有散热板高出三倍,能将芯片最高温升降低65% [8] 公司动态与资本运作 - 皖维高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69.81%—109.77% [9] - 石化油服全资子公司签订3.59亿美元合同 [10] - 中国巨石拟以3000万元—4000万元回购股份,新点软件拟以3000万元—5000万元回购股份 [9] - 上纬新材公告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计划要约收购公司37%的股份 [9] - 华天科技筹划购买华羿微电股权,公司股票停牌 [9] - 林洋能源中标约1.42亿元国家电网采购项目,瑞玛精密子公司获国内车企定点,预计销售总额约5.56亿元 [11] - 苏能股份乌拉盖1机组(1000MW)投产,湖南黄金子公司新龙矿业本部复产,此次停产预计减少公司净利润约5200万元 [11]
实地探访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造太阳”EAST,今年曾创造新世界纪录
第一财经· 2025-09-21 15:19
核聚变装置技术进展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高约11米、直径约8米、重400余吨,技术人员正进行检修工作为实验做准备[4] - 该装置能稳定持续产生聚变能供应,后续可用于产电、产热、制氢等能源市场应用[4] - 装置内部可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与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相同[4] 实验成果与纪录 - EAST装置于今年1月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4] - 该标志性成果实现我国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4] 未来建设规划 - 升级版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计划2027年完成建设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4] - 2027年底完成建设后将进行工程调试,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并实现取出发电及点亮电灯过程[4] 技术地位与影响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是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4] - 该装置为世界稳态近堆芯聚变物理和工程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平台[4] -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新一代先进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的国家[4]
研制成功!我国这一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观察者网· 2025-09-11 21:09
技术突破 - 离子回旋加热系统实现全链路国产化 突破兆瓦级电子四极管和真空电子管技术垄断 [1][3] - 系统具备2MW稳态功率输出能力 支持40-80MHz宽频段千秒量级稳定运行 [3][4] - 攻克大功率合成器与低损耗传输器件技术 实现多路兆瓦级功率合成与传输 [3] 应用价值 - 直接加热等离子体离子至亿摄氏度 提升氘氚聚变反应概率 [4] - 为BEST/CFEDR/ITER装置提供研发测试平台 支持聚变能源发展 [4] - 技术可拓展至运载推进 半导体 医疗健康及电子科技领域 [3] 战略意义 - 实现高功率射频加热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4] - 彰显聚变能源领域全链条创新能力 助力全球能源革命科技制高点争夺 [4] - 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4]
老黄又投了一个核电站
量子位· 2025-08-29 14:58
投资动态 - 英伟达旗下NVentures参与核聚变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8.63亿美元融资[1] - 投资方包括Khosla Ventur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主权财富基金及投资银行[2] - CFS累计融资达30亿美元,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三分之一[4] - 黄仁勋首次投资核电领域为2025年6月参与TerraPower的6.5亿美元融资[7] - 谷歌四年内三次投资核电领域,包括对CFS和TAE Technologies的多轮投资[16][22] 技术进展 - CFS采用与MIT共同开发的高温超导体(HTS)技术建造托卡马克反应堆[7] - 使用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磁体产生世界最强磁场,实现更紧凑高效的反应堆设计[7] - 原型反应堆Sparc预计2025年启动,2027年实现能量盈亏平衡[9][10] - 聚变示范系统已完成约65%,计划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12] 商业化规划 - CFS计划在弗吉尼亚州建造全球首座电网规模核聚变发电厂,目标2030年代初运营[8] - 商业发电厂Arc计划2027-2028年开建,设计发电容量400兆瓦[9][11] - 谷歌与CFS签署200兆瓦电力采购协议[15] - 微软与Helion达成全球首个核聚变电力采购协议,发电厂预计2028年建成[20] 行业布局 - 微软投资160亿美元重启三里岛核电站,2028年投运并提供20年电力[21] - 亚马逊领投X-energy的5亿美元融资,支持建设总容量320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21] - 奥特曼个人向Helion投资3.75亿美元[21] - 科技巨头通过资本投入与电力采购协议加速核能技术商业化[19][22]
雷军喊话苹果用户;寒武纪提示交易风险丨科技风向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0:36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恒力集团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名 [2] - 500强企业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2]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2]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纳税额超10亿元企业240家 占比48.00% [2] 科技企业动态与产品发布 - 小米发布澎湃OS 3 实现苹果设备与小米生态操作打通 雷军宣称小米手机更好兼容苹果生态 [3] - 追觅宣布跨界造车 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 计划2027年亮相 [10] - xAI推出高效推理模型Grok Code Fast 1 在主流智能编程平台限时免费开放 [4] - "星链"服务全球用户超700万 在约1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 [7] 人工智能与AI应用 - a16z发布AI应用百大榜单 ChatGPT稳居第一 Gemini移动端月活达ChatGPT一半 [5] - 马斯克Grok凭借二次元虚拟伴侣Ani实现2000万月活 DeepSeek移动端月活下降22% [5] - Kimi、豆包、夸克进入移动端AI应用全球前20 新增11个网页AI产品包含Qwen等工具 [5] - 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D轮融资 资金用于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进化 [27] 半导体与硬件技术 - 隆扬电子HVLP5高频高速铜箔已向中日头部覆铜板厂商送样 应用于AI服务器等高频高速场景 [12] - 三安光电8英寸碳化硅芯片产线正式通线 6英寸碳化硅产能达16,000片/月 [17] - 东山精密为Multek制定10亿美元投资规划 已投入2亿美元用于高速线路板设备升级 [13] - 中芯国际预计渠道备货补库存持续至三季度 四季度传统淡季放缓但不影响产能利用率 [15][16] 资本市场与上市动态 - 芯原股份筹划收购芯来智融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目前持有标的2.99%股权 [19] - 晶合集成、富瀚微、华海清科分别筹划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21][22] - 翱捷科技股东阿里网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不超过1254.9万股 [23] - 格科微9名股东拟询价转让5778.18万股 占总股本2.22% [26] 企业并购与重组 - 海尔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3.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平安产险保留5.1%股份 [11] - 梦网科技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因交易对方股权被冻结不符合监管要求 [24][25] - 滴滴支付7.4亿美元解决集体诉讼 不承认任何不当行为 [8][9] 企业财报表现 - 传音控股上半年营收290.77亿元同比下降15.86% 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下降57.48% [28] - 中微公司上半年营收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 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36.62% [29] - 凌志软件上半年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002.2% 国内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实现场景突破 [30] 能源与前沿技术投资 - 核聚变初创公司CFS获8.63亿美元融资 英伟达、谷歌领投 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 [3] - CFS融资额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约三分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