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

搜索文档
谷歌同意购电,核聚变发电成交“第二单”
华尔街见闻· 2025-07-01 08:39
谷歌与CFS电力采购协议 - 谷歌与CFS签署多年电力购买协议(PPA),承诺从CFS计划于2030年代在弗吉尼亚州建设的核聚变发电站购买200兆瓦电力 [1] - 该协议是核聚变能源领域内签署的第二份电力承购协议,弗吉尼亚州发电站规划容量为400兆瓦,有望成为全球首座并入电网的核聚变发电站 [1] - CFS首席执行官表示这是一份完整的PPA,公司生产电力,谷歌有义务购买 [1] - 谷歌同意在CFS下一轮融资中增加投资,并签署了未来从CFS其他电厂承购电力的选择权 [1] 科技公司能源需求 - 科技公司正竞相锁定电力供应以支撑AI系统所需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部署 [2] - 微软2023年与Helion签署类似协议,计划从2028年上线的50兆瓦核聚变设施承购电力 [2] - 谷歌此次200兆瓦采购规模更大,显示大型企业对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兴趣增强 [2] 核聚变技术发展 - CFS是核聚变领域最先进的私营企业之一,2021年筹集创纪录的18亿美元资金 [3] - 公司正在马萨诸塞州建设示范工厂,计划2027年启动运行 [3] - AI发展对能源的巨大消耗是此次交易的深层驱动力 [3] 核聚变能源前景 - 核聚变反应不产生长期核废料,不排放碳,能量密度极高 [4] - 一小杯氢同位素燃料产生的能量有潜力为一个家庭供电数百年 [4] - 科技公司面临既要满足算力需求又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核聚变提供理想解决方案 [4] - 商业核聚变发电仍需数十年时间实现,但市场耐心和资本远见正在为技术突破创造条件 [4]
苹果或放弃自研AI模型;扎克伯格宣布重组Meta人工智能团队丨全球科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08:05
苹果或放弃自研AI模型 - 苹果公司正考虑放弃自研内部AI模型,转而使用Anthropic或OpenAI的人工智能技术来驱动新版Siri [2] - 苹果已与Anthropic和OpenAI接触,讨论将大语言模型部署在苹果自有云基础设施上进行测试 [2] - 这一合作可能表明苹果在AI领域的自研进展不如预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加速发展 [3] 莫德纳流感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告捷 - 莫德纳基于mRNA的实验性流感疫苗在三期试验中产生了比现有疫苗更强的免疫反应 [4] - 这一成果为新冠/流感联合疫苗的获批铺平了道路 [4] - 该疫苗不仅为流感疫苗市场带来新希望,也为新冠/流感联合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4] 谷歌加码投资核聚变初创公司CFS - 谷歌宣布加大对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的投资 [5] - 谷歌与CFS签署了一项购买电力的协议,旨在开发、部署和扩展清洁安全的聚变能源 [5] - 该投资有助于推动核聚变技术发展,并为谷歌在未来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奠定基础 [5] 钙钛矿有机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刷新 -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制出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世界纪录 [6] - 该电池兼具轻薄、柔韧等特性,可直接集成于无人机、智能织物、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装备 [6] - 这一突破性研究在技术和应用前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6] 扎克伯格宣布重组Meta人工智能团队 - Meta宣布对公司人工智能团队进行重大重组,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MSL)" [7] - 新部门将囊括公司各个团队,包括开发开源Llama软件、产品和基础AI研究项目等基础模型的团队 [7] - 通过整合内部AI资源,Meta有望加速AI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8]
合锻智能20250611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聚变行业、成型机床行业、色选机行业 - **公司**:合锻智能、美亚光电、中科光电、意大利CME公司、国光电气、航天晨光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聚变新能公司、核端智能、李政道研究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聚变行业投资规模和趋势 - 预计到2030年行业总投资规模达1110亿元,今年接近100亿元,2028年达200亿元左右;若考虑示范堆项目,总体投资额超2000亿,年投资额升至400亿,与传统核电每年至少1000亿以上投资相比规模较小[3] 合锻智能估值和市场表现 - 作为核聚变行业龙头企业,真空室和堆内构件业务占装置价值量约10%;在400亿年度总投资中预计实现40亿收入、10亿净利润,给予50倍估值对应市值约500亿元,三年后市值可达250亿元,相比当前不到100亿元有较大增长空间[2][6] 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室及堆内构件 - 真空室是重要主体结构,双层壳体由不锈钢制成,价值量占比约8%,加上堆内构件占比达25%;核心功能是提供稳定运行环境、为等离子体提供高温高压真空环境、支撑内部重力并抵御复杂电磁力[7] 核聚变装置包层材料 - 使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氧化物弥散强化钢、钛、碳化硅复合材料及高熵合金等新型材料,以提高导热、熔点和抗热负载能力[2][8] DIB(等离子体内壁) - 主要作用是防止杂质污染等离子体、传导等离子体辐射热量,结构采用铍或钨作直面材料、特种316LN不锈钢作支撑背板[2][9] 偏滤器 - 是磁约束装置核心部件,用于排出来自高温离子体的粒子及热流、屏蔽WDB材料产生的杂质、降低对等离子体的污染[5][10] 屏蔽模块 - 用于屏蔽中子、承担部分高热负荷导出任务,ITER项目有440块、总重1500吨,由中国和韩国各半制造,2027年交付完毕[11] 国内外供应商贡献 - 意大利CME公司参与ITER项目,提供真空容器原型壳体等构件;国内合锻智能、国光电气、航天晨光、上海电气等企业也参与相关项目[13] 合锻智能业务 - 主要业务为真空室和堆内构件制造及提供分系统;参与EAST改造、Krafton和BEST等项目;色选机业务稳健,去年实现收入11.5亿,与美亚光电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预计未来几年维持10% - 20%增长;成型机床业务中液压机和压力机全国排名前五,去年收入相比2023年增长8个百分点[14][15][17] 核聚变行业发展对合锻智能影响 - 随着订单和收入确认,预计2025年恢复正常盈利,未来几年利润逐步提升[18] 聚变新能公司 - 由合肥市政府、国资企业和央企共同出资设立,承担CFETR建设主体任务,推动核聚变技术发展及产业布局[19] 核端智能 - 董事长任职多重身份使其在核聚变领域有重要地位,被定义为链主企业合理;今年行业资本开支提升并兑现到企业收入和利润,招标行情贯穿全年[20][21] 核聚变装置招标情况 - 2024年3月真空室招标,合锻智能和上海电气中标部分扇区,延长段由武汉中仪机械设备公司中标;2025年4 - 6月部分零部件招标,整体招标预计在50 - 70亿之间,大部分量集中在下半年[22][23] 核端智能与李政道研究所合作 - 2024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前沿科学基础研究与制造领域优势[24] 合锻智能未来盈利预测及估值 - 色选机预计未来几年维持10% - 20%增长,压机稳健复苏;到2030年前投资额预计达1110亿,公司按10%市场份额计算对应收入40亿、利润约10亿,短期市值500亿,中期市值250亿,目前市值90亿左右,有较大增长空间[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合肥市主要项目有HT6B、HT6M、HTT7、东方超环(EAST),EAST项目进行十几万次实验并实现高约束模1066秒,正在建设BEST项目目标2027年底建成,之前建成Krafton项目2025年底完成,还成立了聚变产业联盟已有几百家公司加入[14] - 真空室类比保温瓶或低温恒温器,总重量接近4000吨,是核聚变装置项目中最重单体结构,功能包括保持恒定真空环境、隔离热量、隔绝外部影响[12] - ITER项目中偏滤器位于真空容器底部,由耐热不锈钢制成[10] - 屏蔽模块由316LN不锈钢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成型[11]
欧洲核聚变“潜力股”吸引了创纪录的一轮投资
快讯· 2025-06-11 12:11
公司融资 - 德国初创企业Proxima Fusion获得1.3亿欧元融资 用于开发核聚变能源技术 [1] - 融资由科技投资者Cherry Ventures和Balderton Capital领投 [1] - 该轮融资是欧洲核聚变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 [1] 行业动态 - 投资者加大对欧洲核聚变能源竞赛中可能获胜企业的押注 [1] - Cherry Ventures创始合伙人认为Proxima Fusion有望成为市值上万亿美元的公司 [1] - 该投资被视为对欧洲在解决人类重大挑战方面领导能力的押注 [1] 技术前景 - 核聚变能源技术被视为解决人类重大挑战的关键领域之一 [1] - 该领域具有产生万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潜力 [1]
全球聚变竞赛白热化,谁将主导未来能源
新浪证券· 2025-06-04 18:54
全球聚变能源发展背景 - 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达415太瓦时,占全球总量的1.5%,过去五年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预计2030年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 [1] - 聚变能源成为破解AI时代能源困局的核心方案,全球加速从化石能源依赖向聚变能源转型 [1] 中美聚变投资热潮 - 美国聚变公司累计吸引超过56亿美元股权融资,中国聚变公司累计吸引近25亿美元股权投资 [2] - Helion Energy完成4.25亿美元F轮融资,总估值达54亿美元,创下聚变行业融资纪录 [2] -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融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与美国麻省理工合作建设托卡马克装置SPARC [2] - 中国聚变新能公司联合中科院、中石油等注资145亿元启动BEST装置建设,目标2027年实现聚变发电演示 [4] - 新奥集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研发资金,其"玄龙-50U"装置与中科院EAST、中核环流3号并列国内聚变科研第一阵营 [4] 中国聚变技术进展 - 中科院EAST装置首次完成一亿摄氏度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模拟未来聚变堆运行环境 [5] - 中核西物院环流3号装置原子核温度达1.17亿度,电子温度达1.6亿度 [5] - 新奥集团"玄龙-50U"全球首次实现兆安级氢硼等离子体放电,温度达4000万度 [5] - 新奥验证磁体线圈工程满负荷运行参数,环向场线圈150kA电流对应磁场强度达1.2T [7] 氢硼聚变商业化优势 - 氢硼聚变测算度电成本约6分到8分,燃料资源丰富且无中子辐射,可省去安全设备投资 [7] - 传统氘氚聚变中氚成本每克上千万元,且需高额辐射防护投资 [7] 全球聚变竞争格局 - 微软计划2028年向Helion Energy采购至少50兆瓦聚变电力 [2] - 新奥氢硼聚变技术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 - 中美差异化探索将对未来全球能源格局重构产生重要影响 [7]
中国核电(601985):所得税计提影响业绩,核电建设稳步推进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28 19: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给予公司 2025 年 22 倍 PE,对应目标价 11.44 元 [6][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公司业绩受非经事项影响承压,但长期来看,公司新机组建设稳步推进,董事长提议回购股份方案落地,长期仍然值得看好 [2]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 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 749.57 亿、772.72 亿、861.27 亿、933.3 亿、1080.26 亿元,增速分别为 5.2%、3.1%、11.5%、8.4%、15.7% [4] - 2023 - 2027 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6.24 亿、87.77 亿、106.18 亿、109.38 亿、123.71 亿元,增速分别为 17.9%、 - 17.4%、21.0%、3.0%、13.1% [4] - 2023 - 2027 年预计每股净收益分别为 0.52、0.43、0.52、0.53、0.60 元 [4] - 2023 - 2027 年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1.7%、8.0%、9.1%、8.8%、9.3% [4] - 2023 - 2027 年预计市盈率分别为 18.68、22.61、18.69、18.15、16.04 [4]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 1136.47 亿元,每股净资产 5.53 元,市净率 1.7,净负债率 175.58% [10] 股价走势 - 52 周内股价区间 8.99 - 12.22 元,总市值 1985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205.68/188.83 亿股,流通 B 股/H 股为 0 [14] - 绝对升幅 1M、3M、12M 分别为 3%、 - 1%、3%,相对指数分别为 2%、0%、 - 4% [13] 业绩报告 - 24FY 实现营业收入 772.7 亿元,YOY + 3.1%;实现归母净利 87.8 亿元,YOY - 17.4%,同比下滑 18.5 亿元 [14] - 25Q1 实现营业收入 202.7 亿元,YOY + 12.7%;实现归母净利 31.4 亿元,YOY + 2.6% [14] 25 年简算 - 漳州 1 号发电,预计归母净利同比增加约 4 亿元;福清 4 号恢复正常运营,预计归母净利同比增加约 3.3 亿元;非经事项消失,归母净利同比增加约 9 亿元;新能源归母净利同比增加约 2 亿元;受江苏市场化影响,归母净利同比减少约 3 亿元 [14] - 预计公司 2025 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106 亿元,YOY + 21%,对应 5 月 27 日收盘价 PE 18.7x [14] 中长期看好原因 - 核电机组常态化核准,三门 5/6 号机组核准获批,截至目前公司在建/拟建核电机组共 19 台,预计 25 年投产 1 台、26 年投产 2 台、27 年迎来密集投产期 [14] - 董事长提议拟集中回购股份总金额 3 - 5 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 13.98 元/股,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未来 6 月股东无减持计划 [14] - 公司拟投资 10 亿元参股核聚变公司,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14] 可比公司估值 - 长江电力 2024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1.33、1.41、1.47 元,PE 分别为 22.8、21.5、20.5 [17] - 中国广核 2024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0.21、0.21、0.22 元,PE 分别为 17.3、17.6、16.5 [17] - 平均值 2024 - 2026 年 PE 分别为 20.0、19.5、18.5 [17] - 中国核电 2024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0.43、0.52、0.53 元,PE 分别为 22.6、18.7、18.1 [17]
中国核电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87亿元 市场认可度再上新台阶
新华财经· 2025-04-29 10:5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利润总额225.64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资产负债率压降至68.27%,净资产收益率9.44% [2] - 2024年底公司市值达1969亿元,同比增加593亿元,年内涨幅达43% [8] - 2025年初完成140亿元定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资近120亿元认购股份 [9] 核电业务 - 2024年累计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上网电量203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 [3] - 2025年发电量目标为2370亿千瓦时,其中核电计划发电量1954亿千瓦时 [3] - 截至2024年底控股商运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全年核电机组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 [3] - 2024年在运机组非停率0.04次/堆年,22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平均分99.13分,设备可靠性指标97.68分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控股商运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2496.2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85.9万千瓦 [4] - 2025年4月27日三门核电5、6号机组获得核准,控股核电机组达到45台,总装机容量4682.1万千瓦 [4] 新能源业务 - 2024年新能源机组发电量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其中光伏发电量180.69亿千瓦时(增长44.81%),风力发电量151.58亿千瓦时(增长39.02%) [4] - 2025年新能源计划发电量416亿千瓦时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非核清洁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3069.16万千瓦 [4] - 2025年一季度累计发电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 [4] - 钙钛矿组件认证效率达到19.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7]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 - 商用碳-14实现大批量国产化生产,破解国内依赖进口难题 [6] - 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投运,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出堆 [6] - 2025年3月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增资金额预计10亿元 [7] 公司治理 - 修订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保障董事会授权事项决策科学 [8] - 完成30余项企业标准化建设主线工作 [8] - 进入"上证50"和"富时中国50"指数,连续3年信息披露工作获上交所A级评价 [8]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中长期资本参与企业治理 [10]
耐心资本加码、入选“上证50”…中国核电市场认可度再上新台阶
全景网· 2025-04-29 09: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利润总额225.64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资产负债率压降至68.27%,净资产收益率9.44% [1] - 2025年初完成140亿元定增,社保基金会出资近120亿元认购股份 [1] - 2024年底公司市值达1969亿元,同比增加593亿元,年内涨幅达43% [8] 核电业务发展 - 2024年累计商运发电量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上网电量2,03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 [2] - 截至2024年末控股商运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全年核电机组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 [2] - 2025年控股商运核电机组达26台,总装机容量2,496.20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7台,装机容量1,942.90万千瓦 [3] - 2025年4月三门核电5、6号"华龙一号"机组获得核准,控股核电机组达45台,总装机容量4,682.1万千瓦 [3] 新能源业务突破 - 2024年新能源机组发电量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其中光伏发电量18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81%,风力发电量15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02% [3] - 非核清洁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3,069.16万千瓦,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3] - 2025年一季度累计发电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 [3] 战略新兴产业布局 - 实现碳-14大批量国产化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镥-177医用同位素成功试生产 [4] - 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投运,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出堆 [5] - 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增资金额预计为10亿元 [5] - 钙钛矿组件认证效率达19.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6] 公司治理与荣誉 - 修订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完成30余项主线工作 [7] - 进入"上证50"和"富时中国50"指数,连续3年信息披露工作获上海证券交易所A级评价 [8] - 荣获上海证券报"金质量"奖、证券时报"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等多项荣誉 [8] - 社保基金理事会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参与公司董事会决策 [9] 未来发展战略 - 按照"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紧扣中核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跨越发展阶段"目标任务 [10] - 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10] - 实施党建引领、人才强企、科技攻关等六大工程,持续提升八大核心能力 [10] - 实现由核电生产企业向清洁能源生产与服务企业跨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