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
搜索文档
港股通数据统计周报:2025.10.13-2025.10.19-20251020
浙商国际金融控股· 2025-10-20 16:07
港股通资金流向概览 - 泡泡玛特为本周净买入榜首,金额达30.56亿元[8] - 小米集团-W净买入29.88亿元,持股变动数量为65,019,122股[8] - 中芯国际遭最大净卖出,金额为-63.04亿元,持股变动-91,228,489股[9] 行业与个股活跃度分析 - 金融行业获资金青睐,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及中国平安合计净买入超43亿元[8] - 信息技术行业呈现分化,中芯国际、腾讯控股净卖出而小米集团净买入[9][8] - 阿里巴巴-W为多日交易最活跃个股,单日最高成交额沪市226.10亿元、深市96.88亿元[22] - 盈富基金(2800.HK)资金流向波动显著,10月13日净买入52.08亿元,15日净卖出-62.71亿元[22][20] 市场机制与资金作用 - 港股通为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分为沪港通与深港通两种路径[28] - 南下资金指通过港股通进入香港市场的内地资金,其流向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29][30]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9:06
沪港通及深港通南向资金整体成交活跃度 - 2025年10月17日南向资金成交高度集中于头部公司,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同时位居沪港通和深港通成交额前三位 [1] - 在沪港通渠道,前三位公司成交额分别为阿里巴巴-W 84.11亿元、中芯国际 54.54亿元、小米集团-W 32.57亿元 [1] - 在深港通渠道,前三位公司成交额分别为阿里巴巴-W 53.02亿元、中芯国际 43.85亿元、小米集团-W 25.91亿元 [1] 沪港通南向资金具体流向分析 - 阿里巴巴-W为沪港通成交最活跃公司,成交额84.11亿元,但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净卖出额为11.12亿元 [2] - 科技硬件板块成交活跃,中芯国际成交54.54亿元且获净买入1.59亿元,华虹半导体成交21.60亿元且获净买入2.11亿元 [2] - 消费及互联网板块资金流向分化,小米集团-W成交32.57亿元且获净买入3.64亿元,美团-W成交18.04亿元且获净买入6.48亿元,而腾讯控股成交28.38亿元却呈现净卖出3.20亿元 [2] - 非必需消费品公司泡泡玛特成交17.90亿元且获净买入2.84亿元,医药公司药捷安康-B成交22.12亿元且获净买入2881.05万元 [2] 深港通南向资金具体流向分析 - 阿里巴巴-W在深港通成交53.02亿元,但净卖出额达10.42亿元,显示两大渠道均面临较大卖出压力 [2] - 半导体板块资金流向出现显著差异,中芯国际成交43.85亿元但净卖出17.37亿元,华虹半导体成交22.98亿元但净卖出11.04亿元 [2] - 美团-W在深港通成交12.89亿元且获净买入5.01亿元,盈富基金成交9.42亿元且获净买入9.38亿元,显示被动型投资及特定板块获得资金青睐 [2] - 腾讯控股在深港通成交22.40亿元,呈现净卖出状态,净卖出额为4655.35万元 [2]
国泰海通海外:南向流入港股提速 外资偏好科技
智通财经网· 2025-10-12 17:08
整体资金流向 - 三季度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3952亿港元,较第二季度流入幅度提升[1][2] - 外资流出速率较前期放缓,稳定型外资第三季度累计净流出664亿港元,流出幅度连续三个季度减少[2] - 南向资金在港股持股市值占比创下新高,港股通持股金额占比由第二季度末的20.7%升至第三季度末的21.8%[2] - 稳定型外资持股市值占比从41.3%降至40.7%,灵活性外资占比维持在19.1%[2] 行业资金流向(流量层面) - 南向资金主要流入港股可选消费、非银金融、医药行业,这三个行业在第一至第三季度均保持净流入[1][3] - 南向资金在第三季度也流入软件与硬件行业,而该行业在第二季度为净流出[1][3] - 灵活型外资流入软件和消费者服务行业,流出可选消费、非银金融及医药行业[3] - 稳定型外资流入医药和硬件行业,流出可选消费、银行及非银金融行业[3] 行业定价权(存量层面) - 外资在港股多数细分行业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及大部分消费板块[1][3] - 南向资金在少数行业有较强话语权,例如运营商、煤炭石化、军工、半导体等[1][3] - 近两年南向资金在半导体、泛消费、泛红利行业的定价权显著提升[1][3]
嘉实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08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全称为嘉实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是契约型开放式ETF联接基金 [1][13] - 基金分为A类份额(代码025719)和C类份额(代码025720),A类份额收取认(申)购费,C类份额不收取认(申)购费但从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 [1] - 基金管理人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登记机构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募集安排 - 基金募集期为2025年10月15日至2025年10月21日,基金管理人可根据情况调整发售安排 [2][22] - 募集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投资者及其他允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人 [1][19] - 基金不设募集目标,基金份额初始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16][18] 认购规定 - 投资者通过网上直销或非直销销售机构首次认购单笔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元,追加认购单笔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元 [3][13] - 投资者通过直销中心柜台首次认购单笔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0,000元,追加认购单笔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元 [3][13] - 在募集期内,投资者可多次认购,对单一投资者累计认购份额不设上限 [3][14] 投资目标与策略 - 基金投资目标是通过主要投资于嘉实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紧密跟踪标的指数 [17] - 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35%,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4% [17] - 基金标的指数为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HSSCITI),该指数选取可通过港股通买卖的科技主题香港上市公司 [11] 销售渠道 - 直销机构包括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直销中心和嘉实基金网上直销 [20] - 非直销销售机构将由基金管理人根据法律法规选择并公示 [21] - 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客户服务电话(010)85712266或400-600-8800咨询购买事宜 [6]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9:05
沪港通及深港通南向资金成交概况 - 2025年10月9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139.84亿元)、中芯国际(136.97亿元)、华虹半导体(65.26亿元) [1] - 同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中芯国际(89.66亿元)、阿里巴巴-W(79.17亿元)、华虹半导体(30.65亿元) [1] - 南向资金整体交易高度集中于科技及半导体行业公司 [1][2]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公司成交详情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39.84亿元居首,但呈现净卖出状态,净卖出额为7.51亿元 [2] - 中芯国际成交额136.97亿元,净卖出3.48亿元 [2] - 华虹半导体成交额65.26亿元,净卖出6.34亿元 [2] - 晶泰控股和优必选录得小额净买入,分别为315.28万元和1233.85万元 [2] - 中兴通讯、上海电气、快手-W净买入额显著,分别为3.78亿元、1.06亿元、3.47亿元 [2] 深港通南向十大活跃公司成交详情 - 中芯国际成交额89.66亿元居首,但净卖出额高达20.49亿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79.17亿元,录得小额净买入36.40万元 [2] - 华虹半导体成交额30.65亿元,净卖出5.07亿元 [2] - 小米集团-W、中兴通讯、快手-W获得较大净买入,净买入额分别为3.49亿元、7941.88万元、7.39亿元 [2] - 腾讯控股和晶泰控股分别净卖出3.85亿元和1.72亿元 [2]
港股通数据统计周报:2025.9.29-2025.10.5-20251006
浙商国际金融控股· 2025-10-06 21:42
港股通资金流向概览 - 报告期内港股通整体呈净买入态势,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行业受青睐[8][9] - 阿里巴巴-W为本周净买入额最高个股,达151.41亿元[8] - 盈富基金为本周净卖出额最高个股,净卖出27.52亿元[9] 前十大净买入/卖出个股 - 净买入前十公司中信息技术行业占六席,包括腾讯控股(46.49亿元)和中芯国际(20.72亿元)[8] - 净卖出前十公司中金融与电信服务行业占主导,包括中国移动(-14.04亿元)和建设银行(-9.24亿元)[9] - 可选消费行业在买卖双方均出现,理想汽车净买入17.04亿元而小鹏汽车净卖出7.75亿元[8][9] 行业分布与活跃个股 - 沪市港股通中阿里巴巴合计买卖额最高,9月30日达88.49亿元,净买入15.09亿元[18] - 深市港股通中阿里巴巴同样活跃,9月30日合计买卖额50.56亿元,净买入21.20亿元[18] - 盈富基金在9月29日沪市港股通中出现大额净卖出,达-39.76亿元[19] 机制与背景 - 港股通是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分为沪港通和深港通[25] - 通过港股通进入香港市场的内地资金称为南下资金,其流向为投资者提供重要依据[26][27]
上市即“冲通”,西普尼(02583)货源归边背后
智通财经网· 2025-10-04 22:05
港股新股市场概况 - 2025年港股市场已有逾60只新股IPO上市,合计募资超1500亿港元 [1] - 西普尼作为新股代表,于9月30日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58.11% [1] - 新股市场存在“打新赚钱效应”,但散户参与难度较高 [1] 西普尼公司基本面 - 按2024年GMV计,西普尼是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市场份额达27.08% [2]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2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7亿元 [8] - 公司净利润在2022年至2024年间表现波动,分别为2454.1万元、5209.9万元和4934.8万元,其中2024年同比下滑5.3% [9]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1.6%至2.31亿元,净利润达4280万元,为2024年全年的86.7% [8][9] -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19.8%升至2024年的27.2%,并在2025年前五个月达到31.01% [9] 西普尼IPO与市场交易表现 - 西普尼全球发售1060万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仅10600手,货量很少 [2] - 招股期间孖展认购火爆,最终超购倍数达2505.9倍 [2] - 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58.11%,次日再涨71.13%,第三交易日收跌7% [3] - 上市后前三个交易日出现量价背离,成交量从首日的282.28万股降至第三日的62万股 [3][5] 纳入港股通(“入通”)预期 - 恒生综合指数定期检讨的港股通市值门槛约为94.13亿港元 [6] - 截至2025年10月4日,西普尼在检讨期内的港股日均市值为98.76亿港元,高于当前门槛 [6] - 公司需在年底检讨前保持日均市值稳定在门槛之上,以满足“入通”条件 [6][9]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港股黄金概念股表现强势,如中国白银集团涨超32%,紫金黄金国际等涨超10% [8] - 高盛报告看好黄金,认为其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空间,黄金ETF资金流入强劲 [8] - 港股大盘表现强势,恒生指数突破27000点关口,为新股和板块提供稳定外部环境 [8][9]
上市即“冲通”,西普尼货源归边背后
智通财经· 2025-10-04 22:04
港股新股市场概况 - 2025年港股市场新股IPO活跃,已有超过60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金额超过1500亿港元 [1] - 市场情绪高涨,例如西普尼在2025年9月30日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涨258.11% [1] - 新股市场存在显著的“打新赚钱效应”,但散户投资者参与高涨幅新股投资存在难度 [1] 西普尼公司基本面 - 按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计算,西普尼是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市场份额达到27.08% [2]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2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7亿元,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8]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1.6%,达到2.31亿元,显示短期增长韧性 [8]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2454.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934.8万元,但2024年同比下滑5.3% [9] - 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达到4280万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86.7% [9] -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的19.8%提升至2024年的27.2%,并在2025年前五个月进一步升至31.01% [9] 西普尼IPO与市场交易情况 - 西普尼于2025年9月19日至9月24日进行招股,全球发售1060万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仅占10% [2] - 公开发售部分货量较少,仅为10600手 [2] - 孖展认购反应热烈,首日孖展总额约4.92亿港元,认购倍数约15.69倍 [2] - 招股期间孖展认购倍数持续攀升,最终超购倍数定格在2505.9倍 [2] - 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58.11%,次日继续拉升71.13%,第三交易日收跌7% [3] - 上市后前三个交易日出现量价背离,成交量从首日的282.28万股显著下降至第三日的62万股 [3] 市场结构与资金面分析 - 公司股权结构呈现“货源归边”特征,流通筹码集中 [3] - 筹码集中使得主力资金可能以少量资金推高股价,制造市场炒作热情 [3] - 量缩价涨的态势通常表明主力控盘程度较高,但属于量价背离走势 [5] - 后续若出现成交量再次放大,可能预示主力在高位进行出货 [5] 纳入港股通(入通)预期 - 港股通纳入标准要求检讨期内港股日均流通市值门槛约为94.13亿港元 [6] - 截至2025年10月4日,西普尼在相关检讨期内的港股日均市值为98.76亿港元,高于当前门槛 [6] - 2025年10月3日公司股价波动导致市值一度低于入通标准,但收盘市值稳定在门槛之上 [6] - 公司若想在今年12月底被纳入港股通,需保持日均市值稳定在门槛之上 [6] - 稳定的市场环境、行业表现及公司基本面是维持市值的关键 [6] 行业与宏观背景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势,恒生指数突破27000点关口,半导体、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 [8] - 黄金概念股涨势延续,例如中国白银集团股价上涨超过32% [8] - 高盛报告看好黄金前景,认为黄金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空间,黄金ETF资金流入强劲 [8] - 有利的行业背景和公司基本面为西普尼年底冲刺港股通提供了外部支持 [9]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3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9:02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2025年9月30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88.49亿元)、中芯国际(43.10亿元)、腾讯控股(32.83亿元) [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盈富基金(+14.33亿元)、阿里巴巴-W(+15.09亿元)、腾讯控股(+8.11亿元) [2] - 沪港通南向成交活跃公司包括小米集团(30.92亿元)、华虹半导体(26.42亿元)、美团-W(20.80亿元) [2]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2025年9月30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50.56亿元)、中芯国际(33.06亿元)、小米集团-W(20.30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21.20亿元)、华虹半导体(+7.04亿元)、快手-W(+3.43亿元) [2] - 深港通南向成交活跃公司包括腾讯控股(14.00亿元)、晶泰控股(10.40亿元)、美团-W(10.25亿元) [2] 重点公司交易表现 - 阿里巴巴-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139.05亿元,合计净买入额36.29亿元 [1][2] - 中芯国际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76.16亿元,沪港通净买入+6.56亿元,深港通净卖出4229.85万元 [1][2] - 腾讯控股在沪港通成交32.83亿元净买入+8.11亿元,在深港通成交14.00亿元净买入+3.23亿元 [1][2]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54.8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7:36
南向资金成交概况 - 9月30日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为1491.08亿港元,成交净买入额为154.80亿港元 [1] - 当日恒生指数表现积极,上涨幅度为0.87% [1] - 南向资金合计买入成交额为822.94亿港元,合计卖出成交额为668.14亿港元 [1] 港股通(沪)交易明细 - 港股通(沪)买入成交额为529.54亿港元,卖出成交额为438.75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合计成交额为968.29亿港元,成交净买入额为90.79亿港元 [1] 港股通(深)交易明细 - 港股通(深)买入成交额为293.40亿港元,卖出成交额为229.3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合计成交额为522.79亿港元,成交净买入额为64.01亿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