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文化贸易新成果丰硕
证券日报· 2025-09-12 00:40
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 区块链 AIGC AR/VR 8K超高清等前沿技术构建AI+互动场景助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2] - 全球首个8K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同步播出歌剧 3A级画质VR作品《梦回圆明园》实现历史场景虚拟还原[2] - PICO打造XR沉浸交互体验区 颐和园AI数字人1秒生成游览方案 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G1等智能科技产品吸引大量互动[2] - 科大讯飞电视大屏智能直播同传系统实现多语种实时翻译 已在故宫博物院应用[2]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 博物馆之城建设等重大主题挖掘历史文化资源[3] - 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推出京剧文化之旅 北京礼物 国潮文创店等系列文创市集[3] - 北京礼物展区200平方米沉浸式布展 还原胡同四合院与京味商业街区场景[3] - 际华首文推出AI旅拍设备 北京邮政提供个性化定制冰箱贴服务[3] 入境旅游服务升级 - 首都机场模拟通关设备展示快捷流程 国际航班衔接时刻表及免税店新增国际品牌[4] - 去哪儿旅行上线英文版平台 将完善多语言支持与跨境支付功能[4] - 滴滴出行推出英文版服务 支持国际手机号注册与国际银行卡支付[4] -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发行5.3万张BEIJINGPASS国际卡 实现63万次交易[5][6] 政策支持与行业复苏 - 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签署旅游协议 举办文旅年 落实签证便利化及增加国际航班等措施促进国际交流[6] - 全球旅游业全面复苏 中国扩大免签范围 延长停留时限带动北京上海入境游客显著回升[6] - 航空连通性提升与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行业向高端化 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6]
促进工业遗存与现代活力相互交融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6 07:07
首钢园转型发展 - 依托服贸会永久会址建设契机 推动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 培育新业态 新模式 新消费[1] - 利用特色工业场景和冬奥遗产 联动展览会议及文商旅体配套活动 丰富服务消费新业态新场景[1] - 四高炉改造的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实现展览会议多功能空间一体化 作为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主会场[2] 场馆规划与建设 - 科学规划场馆及配套设施 与工业遗存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形成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会展小镇风貌[1] - 优化场馆功能布局和动线设计 营造独特吸引力的网红打卡点 积极探索"超现场"等演艺新业态[2] - 打磨场馆细节完善服务设施 优化会展服务生态 一体谋划会展小镇建设 放大溢出效应[3] 园区整体提升 - 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 优化交流活动空间 吸引更多商业洽谈活动[3] - 立足自然山水和工业遗存优化景观设计 注重建筑色彩搭配 打造舒朗有序层次丰富的视觉通廊[3] - 提高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优化交通组织 加快餐饮酒店等服务业态高品质多样化升级[3] 产业与区域发展 - 依托服贸会平台加快产业要素集聚 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3] - 完善丰富业态和文旅消费供给 打造首发首秀首展首体验荟萃地 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活力[3] - 坚持"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 加快节点性工程建设 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的滨水活力岸线[3]
人居文化与科技研讨会在京举行 启动火星人居科幻城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4:30
行业活动与战略合作 - 活动举办火星人居科幻城场景启动系列活动 包括专家研讨 研究机构揭牌 签约仪式 文创产品体验等环节[1] -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讲解火星地质特征及人类生存条件分析[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红教授分享无生命环境下的人类生存技术与科研探索成果[1] -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分析科幻主题文旅项目发展趋势 强调文化IP与科技融合在主题公园建设中的核心价值[1] 研究机构与实验室建设 - 主办方揭牌火星人居研究中心 火星生存实验室 国家遥感中心外太空环境要素智能感知实验室 火星人居实验室等机构[1] 企业合作与资源整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霍洛维兹数字科技公司 弗锐思北京动漫科技公司等多家单位与北京诣想华苒科技公司现场签约[1] - 签约内容涵盖文旅合作 技术研发 机器人文旅场景应用 产业投资等多个维度 旨在推动火星人居科幻城项目落地与发展[1] 科技文化融合体验 - 文创产品展示区提供VR沉浸互动体验 绘本与漫画阅览 系列衍生产品参观体验[2] - 活动吸引学界 产业界 文旅界等领域400多名代表参会[2]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携手PICO打造XR空间站
齐鲁晚报· 2025-08-20 05:19
公司业务动态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旗下元梦沉浸工作室联合PICO于2025年8月22日至11月23日在济南弘阳广场推出"YUMO与梦说 XR空间站"首站快闪活动 该活动呈现三部VR作品包括全球首部8K品质加AI加持科幻大作《太空奥德赛》 [1] - 《太空奥德赛》由PICO与INTEL联合出品 采用PICO新一代设备及自研渲染技术实现8K视觉效果 首次引入AI交互玩法 通过INTEL ARC算力支持AI智慧助手提供剧情指引与太空科普 [1] - 另外两部作品包括面向全年龄层的史前科幻题材《时空谜局恐龙危机》 以及文化类作品《遇见东坡》 后者以苏轼生平为主线还原八大历史场景 支持4人同组体验 [2] 技术合作与创新 - PICO与INTEL达成技术合作 在VR作品中实现大空间行走交互体验 玩家可化身太空远征军参与2099年星际冒险 场景覆盖火星 土卫六及高维空间 [1] - 作品采用手势与位置感应技术 结合全景视觉还原史前环境与国风写意场景 其中《遇见东坡》实现与苏轼虚拟形象互动 包括躬耕田野 泛舟赤壁等历史场景体验 [2] 行业战略布局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作为山东省数字文化领域唯一国有大型企业 肩负全省文化数据 算力网络及科技研发核心运营职责 此次通过XR应用领域创新实践构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沉浸式体验矩阵 [1] - 活动以"遇梦启境此刻由你"为核心理念 打造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全新体验场景 快闪站于8月22日至24日推出多重互动好礼吸引公众参与 [2]
文化中国行 | 千年岩画“动”起来
广西日报· 2025-08-04 10:29
核心观点 -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展览体验 推动花山岩画文化传承 游客接待量显著增长[1][2][3][4] 展览改造与创新 - 博物馆采用裸眼3D光影通道 动态动画场景和互动投影技术 还原2000年前骆越先民祭祀与作画场景[2][3] - 新增"天书释义"展区通过动画重现鬼神祭场景 展示战国铜鼓文物 直观呈现古骆越文明生活与信仰[2] - 设置"骆越神笔"互动墙 运用投影技术模拟悬吊法作画过程 游客可亲手生成赭红色岩画图像[3] - 弧形巨幕播放花山秘境影片 "倾力守护"区生成数字证书 已累计110位游客宣誓成为守护人[3] 文化价值与地位 - 左江花山岩画为2000年前壮族先民绘制 2016年成为中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广西首个世界文化遗产[1] - 岩画分布在左江及明江悬崖峭壁 记录古代祭祀场景 与山崖河流共同构成文化景观[1] - 博物馆陈列展作为申遗重要组成部分 将文化景观与展示结合 展现壮族历史文化[1] 运营数据与影响 - 截至今年7月博物馆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同比增长20% 散客与研学团队各占50%[4] - 成为2025广西旅游年"跟着文物古迹游广西"特色研学旅游热门打卡点[4] - 未来将加强馆际交流与科研联动 开展智能化互动活动推广花山文化[4]
会说话的武汉故事 ——武汉好礼出圈记
长江日报· 2025-08-02 09:48
武汉特色伴手礼行业分析 传统老字号创新出海 - 蔡林记热干面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通过天猫、京东覆盖全国及海外华人市场 [3] - 2023年9月新加坡首店开业后出现排队现象,热门菜品需提前预订 [3] - 计划未来三年海外门店数量翻番,重点拓展欧美市场 [3]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周黑鸭"卤味食光"礼盒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融合传统技艺与年轻化设计 [4] - 打造全国首家AAA级卤文化体验中心,提供生产参观与DIY互动项目 [4] - 规划推出音乐节、IP主题打卡点及文旅线路,强化文化IP价值 [6] 文创IP商业化突破 - "蒜鸟"毛绒玩具上半年线下销量超15万个,销售额达1000万元 [7] - 主题快闪店首日客流量2800人,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 [7] - 已整合110余家本地企业形成伴手礼产业联盟,目标创造百亿级增量 [7] 数字化渠道升级 - "武汉文旅码"平台集中展示109款特色商品,支持线上下单 [8] - AR技术应用于黄鹤楼等场景,数字文创巴士实现商品即时邮寄 [8] - 技术融合推动从产品销售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型 [8]
科技新空间落地城市文化地标:东郊记忆华为授权体验店盛大启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4:0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华为在成都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区开设省内首家授权体验店 以"修旧如旧 旧房新用"为核心理念 融合工业红砖肌理与绿竹元素 搭配赛博朋克风格材质[1][2] - 门店设置智慧出行、智慧办公、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能家居五大生活场景体验区 通过华为智能生态系统实现无感交互[2] - 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装修 将工业遗产历史价值与现代科技创新力结合 呼应园区"城市记忆与未来碰撞"的价值主张[8] 产品与技术创新 - 门店展示人形机器人与机器狗进行未来感十足的表演 提供鸿蒙AI互动区体验新功能[1][4] - 开业当日首售华为Pura 80手机 并推出Pura 80系列预定享"订金膨胀""以旧换新免息"政策[1][7] - 通过与园区现有科技设施(小贩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大疆无人机)联动 构建"人-机-环境"一体化智慧生态[8] 市场与消费者反响 - 开业当天店内涌入大量消费者 智慧出行展区和折叠屏手机体验区人群密集 外国游客占比显著[1][4] - 东郊记忆园区80%游客为20-35岁年轻人 与华为"年轻、潮流、艺术、先锋"目标客群高度契合[7] - 河南高考生专程前往体验并购买手表 墨西哥游客评价园区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奇妙空间"[1][4] 商业生态与合作 - 华为与富士、大疆等周边品牌形成"科技消费闭环" 通过与商户跨界合作推动"科技+时尚+艺术"融合业态[8] - 门店提供会员专属折扣、优先体验新品、"仪式感取机"和"品质咖啡"等服务细节强化品牌温度[7] - 园区聚集近300家商铺 含全国首店13家、西南首店15家和成都首店近50家 以首店经济为特色[1] 战略价值与行业影响 - 该店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先锋气质的智慧科技生活体验中心 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模式运营[1] - 助力东郊记忆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 驱动园区业态升级与价值重塑[8][10] - 为园区增添面向全球游客的前沿科技产品窗口 丰富城市文化地标的叙事层次[10]
铁皮石斛:从悬崖仙草到富民瑰宝的产业蜕变
中国食品网· 2025-07-25 17:15
铁皮石斛产业文化传承 - 乐清市雁荡山铁枫堂铁皮石斛博物馆是浙江省唯一备案的"铁皮石斛"主题博物馆,馆藏300余件展品,分为历史厅、非遗厅和功效厅 [2] - 历史厅通过VR技术再现明清药农攀崖采斛场景,系统梳理雁荡山铁皮石斛千年应用史及铁枫堂五代传承脉络 [2] - 非遗厅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皮枫斗加工技艺,包含"十九道古法炮制"工艺 [2] - 功效厅通过实物标本对比、古籍文献和现代科研解析,呈现铁皮石斛的品种鉴别、历代应用与养生价值 [2] 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布局 - 铁枫堂始创于1840年,已构建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体系 [4] - 公司在种苗培育和非遗炮制工艺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产品涵盖鲜品、枫斗、浓缩原浆、功能性饮品等 [4] - 生态栽培创新融合大棚种植与活树附生技术,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 [4] - 通过精深加工技术将传统中医药转化为现代健康产品,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4] 种苗培育与技术创新 - 铁枫堂种子种苗示范基地采用近野生培育技术,模拟梨树树干、岩石缝隙等原生环境 [6] - 公司通过关键物理设计与环境调控专利技术,选育出多种优质铁皮石斛品种,解决种苗低存活率问题 [6] - 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程可追溯体系,优质种苗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6] 产业富民与乡村振兴 - 铁枫堂共富市集展示从传统中药材到现代衍生品的完整价值链,包括石斛鲜条、枫斗、石斛粉、面膜、精酿等产品 [8] - 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品牌塑造与多元营销突破传统农产品价值边界 [8] - 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园区就业、产业分红等多渠道增收 [8] 产业转型升级 - 铁皮石斛产业实现从悬崖峭壁采集到现代化车间生产的转变 [10] - 传统炮制工艺与精深加工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10] - 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模式 [10]
法国南特举办AI艺术展 聚焦科技与文化融合
新华网· 2025-07-05 16:11
行业动态 - 2025年IEEE国际多媒体与博览会(ICME)配套的首届人工智能(AI)艺术展在法国南特国际会展中心闭幕,主题为"重构智能:艺术与人工智能的交汇" [1] - IEEE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学术与标准组织之一,ICME是IEEE在多媒体领域的重要会议 [1] - 中法人工智能协会是AI艺术展的主办方之一和主要承办方 [1] 展览内容 - 展出的作品涵盖绘画、互动装置、影像、音乐和文学等多种形式 [1] - 大量作品来自青年创作者,他们将复杂的技术逻辑转化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1] - 作品设定背景多为未来世界或太空,探讨人类选择和自由的哲学主题 [2] 展览意义 - 展览的两大核心使命:促进艺术家与科学家对话,展示AI作为创意工具的可能性;向大众普及AI技术进展 [1] - 展览旨在打破"AI会取代人"的焦虑,强调AI可激发创意 [1] - AI模型实现的效果和画面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启发性 [2]
天津开启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科技日报· 2025-07-02 09:00
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 融合VR与LBE大空间技术的"无面之神——大足石刻带您穿越南宋"项目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游客可通过VR设备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体验南宋大足石刻造像 [1] - 项目突破传统VR单人限制,最多支持20人同时进入虚拟空间协同探索,运用自主研发的大空间动线布置系统和动补数据控制系统保障流畅性 [1][1] - 技术实现基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云计算等核心能力,严格参照史料还原匠人工具及雕刻流程,结合故事情节设计提升沉浸感 [1][1] 科技与文化融合战略 - 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创+AI+文旅"战略整合技术资源,该项目是其重要实践案例 [1] - 地方政府认可此类场景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价值,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消费模式为城市创新注入活力 [1] 技术细节 - 采用VR数字化扫描技术实现千手观音、六道轮回等石刻造像的高精度还原 [1] - LBE大空间技术实现多用户交互,动补数据控制系统优化多人协同体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