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大兴西瓜节的“科技烟火气”:机器狗搬瓜、AI摊煎饼
新京报· 2025-05-31 21:33
科技与文化活动融合 - 第三十七届北京大兴西瓜节音乐嘉年华融合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业态,为市民带来兼具科技感与烟火气的夏日盛会 [1] - 活动以巨型"兴小瓜"装置、科技感市集、多元音乐演出为亮点,通过经开区科技机器人与大兴区西瓜节的深度结合创新融合 [3] - 在科技与文化的跨界碰撞下,活动涵盖流行、电音、嘻哈等多元风格的音乐盛宴,营造沉浸式体验 [2] 机器人技术展示 - 机器狗、G1人形机器人以及T1人形机器人共同为音乐会开场,其中机器狗拉着大兴西瓜行走引发观众惊叹 [1][2] - 透明橱窗式煎饼机器人作为市集的科技焦点,机械臂能精准完成摊制、淋蛋液、翻面、折叠等工序 [2] - 全自动咖啡机可一键完成从选品到出杯的现磨咖啡制作流程,仅需60秒 [2] IP商业化运营 - 围绕"兴小瓜"IP设置特色市集,独家售卖包括金属徽章、明信片、果冻包、毛绒挂饰等衍生产品及联名特色咖啡饮品 [1] - 系列文创产品将装置视觉符号转化为可触达的文化载体,构建"艺术打卡+文创消费"联动模式 [1] - 11米高的"兴小瓜"巨型艺术装置成为吸引观众驻足拍照打卡的特色文化符号 [1]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蓁蓁:探索AI赋能,更需探索如何“反向赋能AI”
搜狐财经· 2025-05-27 18:01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 - 论坛主题为"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探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 [1] - 人民网党委书记叶蓁蓁参与圆桌对话,分享公司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 [1] 人民网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 - 人民网定位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旗下"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主流价值语料库可解决大模型价值观对齐问题 [1] - 公司在文博会展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AI产品,通过文化IP与AI融合实现跨时空沉浸式文化体验 [1] AI对内容生产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 30人AI团队可能在内容产量、质量和影响力上超越3000人传统团队,这是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2] - 公司关注反向赋能AI,通过调整流程、组织架构和业态,使大规模团队和UGC用户创造的内容能打造更强大的AI系统 [2] - 公司认为只有开发出真正好用、强大的垂直领域AI应用,才能在AI时代建立竞争力 [2]
广州好物 颜值与科技齐飞
广州日报· 2025-05-25 10:28
科技与文化融合 - 广州力天文化科技集团展示"动感单车"互动体验,运用UE虚幻引擎技术结合实景画卷和虚拟骑行系统,让用户通过运动触发历史故事讲解 [3] - 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推出"珠水映像"MR幻境光影秀项目,2025年1月运营,配备MR智能导览眼镜,通过虚拟场景交互展示广州历史建筑与重大事件 [3]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展示专业级AR眼镜Xrany X1,搭配Space1智能终端,实现博物馆文物动画讲解,突破物理展厅空间限制 [4] - 宸境科技专注空间计算技术,与无锡梁溪文旅集团合作打造全国首个水上VR体验项目及"低空飞行+文旅"融合体验,创新沉浸式旅游模式 [4][5] 文创产业创新 - 广州市指尖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手工钩针编织永生花和中国娃娃通过"技能培训—生产—销售"链条带动灵活就业,融合传统服饰文化打造沉浸式娃娃屋产品 [6] - 原仓文化科技展示IP文创如卡皮巴拉等爆款产品,整合IP方、设计师、供应链联合开发,已合作2万中小商家,提供"IP+供应链+渠道"SaaS服务 [6][7] 游戏行业出海 - 2024年广州游戏产业总营收1406.67亿元,海外营收190.58亿元,占全省游戏出海总营收45% [8][9] - 广州游戏企业在SLG赛道全球占有率前三,《广州游戏出海指数》显示其出海战略数据支持成效显著 [9]
中国智慧旅游新加坡特展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5-23 02:54
智慧旅游产业发展 - 中国智慧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涵盖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多语种导览、数字化景区管理及文旅IP创意开发等领域 [2] -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便捷、丰富和个性化的旅行体验 [2] 中新合作潜力 - 中新两国在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上形成天然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1] - 双方行业正积极交流理念、分享经验,共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通过优势互补与经验互鉴促进智慧旅游发展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活动探索VR、AI、大数据等技术在旅游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全方位展现中国智慧旅游新发展 [1] - 新加坡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提供无缝衔接、个性化且便捷的旅行服务 [2] 活动背景与意义 - 活动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新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增添新机遇 [1] - 活动旨在促进中新企业对接,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跨境合作 [1]
解锁科技与人文融合新体验,就来文博会深圳光明展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5:49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举办 [1] - 文博会是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3] - 本届文博会延续"综合展+专业展"办展模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设8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 [3] 光明区展区特色 - 光明区展位位于文化产业综合展(11号馆)B06号展位,主题为"科学如此好玩,一起奔向光明" [1][3] - 展区融合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基因与都市田园诗意美学,打造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感的沉浸式展馆 [3] - 集中呈现"科技+文化"双核驱动的跨界融合创新生态,涵盖脑机互联、光影艺术、非遗IP、智能显示等领域 [5] 参展企业及展品 - 科技领域展示包括工匠社科技"人机一体"操控功夫机器人、美矽微全息隐形屏、水母智脑脑机智能产品等 [5] - 文化领域聚焦非遗活化,展示玉律醒狮文创IP、陶园艺术现代瓷器等传统文化创新成果 [5] - 展区还将呈现光明区发展科技影视产业的谋划和成果,依托深港国际影视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平台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 [5] 分会场活动 - 华强科技生态园入选文博会分会场,以"微光如炬 向光而行"为主题 [6][8] - 分会场活动包括电影放映、论坛讲座、光影市集、海报展等多种形式,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8] - 针对不同人群设置差异化环节,为影迷提供电影放映和光影市集,为从业者提供行业交流平台和大咖论坛 [8]
“洋学生”中国说|印尼留学生打卡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科技让博物馆体验更沉浸”
环球网· 2025-05-18 20:34
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1] - 科技应用如互动游戏和沉浸式体验正在改变观众接触和参与文化的方式 [5] - 科技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使外国观众也能直观了解中国文化 [5]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概况 - 位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位于主楼二层 [3] - 展览面积共715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 [3] - 大运河文化展示体现了南北通达的壮观和文化交融的宏大 [3] 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 博物馆是外国观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7] -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世界贡献了智慧 [7] - 博物馆体验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传播,吸引更多海外观众 [7]
放下身段,博物馆在Z世代群体中火热出圈
环球时报· 2025-05-17 06:43
博物馆行业趋势 - 中国"博物馆热"在Z世代持续升温,3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2.09% [2][4] - 省级博物馆通过本地文化特色与创意展陈方式吸引年轻观众 [4] - 数字化与IP联名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手段,如《物华弥新》手游联动多家博物馆 [11] 年轻观众行为特征 - 年轻人分为"入门小白"和"专业深度爱好者"两类,前者偏好沉浸式体验,后者注重文化内涵 [4] - 情绪价值需求显著,如凤冠冰箱贴8个月销量破100万件,系列销售额破亿元 [4] - 夜间观展需求增长,德基艺术博物馆推出常态化夜间开放至凌晨3点 [15][16] 创新展陈与技术应用 - 国家博物馆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强调互动感与沉浸感 [2] - 三星堆博物馆运用数字魔镜、模拟铸造等互动装置还原古蜀生活场景 [6] - 埃及博物馆引入AR滤镜复原文物原貌,通过Instagram实现病毒传播 [18]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国博文创团队通过研究年轻人拍照行为挖掘IP价值,如九龙九凤冠现象级产品 [4] - 文创产品成为连接年轻人与文物的媒介,带动展厅参观流量 [6] - 社区化小型展览主题(如环保、生活方式)更易引发年轻群体共鸣 [12] 国际博物馆创新案例 - 大英博物馆设立"青年小组"让Z世代直接参与策展,策划"丝绸之路"主题活动 [19] - 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设立艺术与科学实验室,结合科技工具创新艺术表现 [20] - 冬宫博物馆用全息投影展示2万张照片重建的"孔雀钟"数字艺术品 [21] 教育与参与模式 - 成都博物馆"红领巾小小宣讲员"活动将青少年从听众转变为文化解读者 [8] - 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学生创新成果展,118项成果来自101所高校 [7] -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提供可触摸复制品,提升视障人群观展体验 [12]
龙岗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深圳商报· 2025-05-07 08:02
旅游行业表现 - 龙岗区"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39.89万人次,同比增长33.2% [1] - 旅游业总收入达10.34亿元,同比增长35.54% [1] - 外游客贡献消费6.78亿元,占旅游总收入65.57% [2] - 过夜游客达12.06万人次,限上住宿业平均入住率达68.72%,高星级酒店入住率升至71.38% [2] 消费场景创新 - 龙岗万达广场"AI科技文化节"展示阿尔法机器人舞团、无人机表演及IP巨型机器人巡游 [1] - 华为·鸿蒙智行超级体验中心试营业,展示L3级自动驾驶技术及数字孪生模拟驾驶场景 [1] - 坂田万科广场举办华南首展"大英图书馆·世界像素展",展出380余件复刻珍品 [1] - 龙城CC创意街区《意识花园》科技艺术展展示20余件跨媒体作品 [1] 文化活动亮点 - 甘坑古镇举办首届"麒遇甘坑"湾区麒麟文化节,八支麒麟舞队同台竞技 [1] - 二十四史书院将国学体验与现代消费结合 [1] - 大运中心举办民谣音乐会、湖畔路演及腰旗橄榄球等活动,客流量78.94万人次 [2] 促销与联动策略 - 联动17个商圈推出超100场促消费活动 [2] - 龙岗星河COCO Park推出新能源车尾箱环保市集及许嵩演唱会应援活动 [2] - 园山街道汽车消费季推出最高9.6万元综合优惠,试驾量同比激增180% [2] - "票务+商务"联动福利覆盖甘坑古镇、二十四史书院及35家酒店 [2] 消费结构变化 - 汽车消费成为新增长点,试驾量同比激增180% [2] - 停留6小时以上游客偏好甘坑古镇、大运中心及大芬油画村 [2] - 7大商圈200余家店铺推出餐饮折扣,实现"观演+旅游+消费"联动 [2]
全国首个文博智能体上线 “对话”穿越时空的文物
环球网资讯· 2025-04-27 17:17
合作背景与目标 -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百度文心大模型达成合作,旨在增强大模型在文博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发布首个文博智能体"文夭夭文博智推官" [1] - 合作目标是通过AI技术让文博知识触手可及,提升文物展示水平,重塑文物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1] -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看重文心大模型的知识存储和多模态能力,希望通过AI赋能文博事业发展 [2] 合作内容与技术应用 - 双方将在博物馆、文物、展览等领域进行知识增强,利用模型能力传承中华文化 [1] - 合作涵盖文物阐释、创意开发、文博数字化、智慧文博、文博科技应用场景开发及新业态发展 [2] - 百度文心大模型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机制,打造文化产品和服务 [2] 文博智能体发布与功能 - 发布首个文博智能体"文夭夭文博智推官",提供国内外博物馆文物、展览、数字化应用等专业知识的科普讲解与传播推广 [3] - 智能体已在百度APP、百度搜索、文小言APP、文心智能体平台等多个平台上线,用户可通过搜索关键词快速访问 [3]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AI技术赋予文物新的创造力,使文博知识以更生动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1] - 双方将继续探索AI大模型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打造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文博内容新场景 [2] - 推动中国文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助力建设文化强国 [2]
传媒的增长潜力在哪里
2025-04-15 22:3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涉及行业:传媒互联网行业,涵盖游戏、影视、广告、AI应用、电商等细分领域 - 涉及公司:腾讯、快手、字节跳动、百度、黑悟空(游戏)、哪吒(影视)、Approvy(广告)、Salesforce(办公软件)、多宁国(教育)等[1][2][3][4][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文化自信与出海** - **现象级成功案例**: - 游戏《黑悟空》全球销量超2000万份[9] - 电影《哪吒2》票房达150亿,后期制作涉及134家小公司,工艺化流程显著[7][9] - **成功关键因素**: - **精品化**:长期投入(如《王者荣耀》10年生命周期)[8] - **精神共鸣**:角色设定引发群体共情(如哪吒“不畏强权”、深宫豹“小镇做题家”形象)[10] - **行业推广潜力**:需5-7年深耕,难以快速复制[12] **2 科技与文化融合(AI应用)** - **技术驱动**: - 历史参考:3G→4G推动传媒牛市(2013-2015)[3] - 当前焦点:AI多模态应用(广告、影视、教育、电商等)[4][12] - **AI落地场景**: - **降本增效**:广告素材一键生成(如AI换肤节省模特成本)[14][27] - **增收案例**: - Approvy广告RY提升带动收入连续高增[15] - 多宁国AI教育产品单价从6.99→30美金,付费渗透率提升[16] - **社交属性应用**:如Covert AI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5-30分钟[17] - **技术瓶颈**:数据积累、3D建模等原生多模态技术未突破[19] **3 广告行业趋势** - **预算迁移**:品牌广告→效果广告(高转化率渠道)不可逆[22] - 效果广告增速高于品牌广告(如社交媒体直接链接转化)[21] - 例外:分众传媒因数据二次回传具备混合属性[22] - **AI赋能**: - 腾讯广告收入增长部分来自AI提升投流效率[29] - 巴西市场案例:AI换肤降低本地化成本[27] **4 新消费业态** - **代表领域**:潮玩(泡泡玛特)、AI玩具、美妆等[5] - **电商模式多元化**:货架电商(淘宝)、短视频电商(抖音)、社交电商(微信小店)[25] --- **其他重要内容** **资本市场与估值** - **国内科技资产低估**: - 腾讯2023年34%增长对应17-18倍PE,海外同类2.2-2.3倍PEG[34] - **催化因素**: - 原生AI应用爆发(如DeepSeek 7天用户破1亿)[32] - 资本开支二阶导转正(腾讯财报显示投入加速)[33] **政策与宏观** - **两会信号**:促进消费(如国新办政策提及文娱消费)[4] - **全球化机遇**:国内公司出海(如游戏、影视)[2]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黑悟空》销量:2000万份[9] - 《哪吒2》票房:150亿[9] - DeepSeek用户增长:7天达1亿[32] - 多宁国AI产品单价:6.99→30美金[16] (注:部分原文未明确数据单位,如“150亿”默认人民币) --- **引用标注**: - 文化出海:[7][8][9][10] - AI应用:[12][14][15][16][17][19] - 广告趋势:[21][22][27][29] - 估值与资本:[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