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理

搜索文档
从7只到1.1万只,朱鹮保护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05-19 09:51
朱鹮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全球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长至2024年的1.1万只,体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 [1] - 保护模式结合法律权威与创新空间、专业攻关与实用转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红利共享 [1] - 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1][2] 系统化治理体系 - 法律层面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构建制度根基,2019年汉中划定生态红线保障核心栖息地 [2] - 洋县实施"四不准"铁律(不准伐木/狩猎/开矿/污染),法院建立秦岭保护法官工作站等司法机制 [2] - 国际合作方面,1999年向日本输出7只种源,2024年重建500余只野外种群,打破基因孤立 [2] 科技驱动的智慧保护 - 陕西"5G+野生朱鹮监测分析平台"通过物联网与AI实时追踪种群、解析栖息规律 [3] - 浙江德清建成全球首个朱鹮基因库,江苏盐城利用北斗技术破解湿地修复难题 [3] - 浙江农林大学发布9项技术规程(如人工孵化/疫病防控),开发细菌检测与数据可视化系统 [3]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洋县1.5万亩有机稻田年创产值16.4亿元,朱鹮主题旅游年接待638万人次创收超40亿元 [4] - 洋县认证111种有机产品,朱鹮湖合作社带动3500户农民 [4] - 河南罗山县构建立体防护网,农户通过"鸟导"/农家乐等户均年增收2万元,绿色蔬菜基地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 [4]
得意之笔 | 从个案查处向系统治理拓展成都专项整治土地储备领域突出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4-28 07:43
文章核心观点 成都市纪委监委紧盯土地储备领域腐败问题,以系统思维贯通“查改治”,强化办案引领,深化以案促改,推进系统治理,持续净化土地储备领域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2][3] 以查办案件为引领,靶向发力纠顽疾 - 成都市纪委监委全面梳理土地储备领域风险岗位、重点对象,分层开展针对性谈话,引导涉案人员主动如实说明问题,市土地储备中心先后有16名公职人员主动投案 [4] - 2023年9月,成都市纪委监委查处土地储备中心经营策划处原处长陈某腐败案,陈某违规透露招标信息并收取好处费18万元,最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受刑事追究 [4] - 成都市纪委监委系统梳理土地储备领域4方面10个突出问题,整合“室组地”力量,采用联合办案方式,协同打出查办案件“组合拳” [5] - 土地储备领域存在风腐交织问题,成都市纪委监委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对2023年以来信访线索开展“大起底”“回头看”,梳理潜在问题141个,发现问题线索21件 [5][6] 以系统思维抓整改,清源治本除病根 - 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纪委协调推动将约7.8亩拆迁储备土地改造为便民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每年为社区集体增收5万余元,2024年相关职能部门累计开发利用储备土地82宗850余亩 [7] - 成都市纪委监委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围绕重点监督事项开展谈话提醒,推动解决问题313个,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2个 [8] - 成都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土地储备中心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推动全市累计清退、整改不符合入库标准的管护土地1.1万余亩 [9] - 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规范公示制度,督促使用单位悬挂公示牌,组织实地巡查,防范土地被违规使用 [9] - 成都市相关职能部门探索“云上督”,运用新科技成果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提升土地管护质效 [10] 以完善机制促治理,常态长效治未病 -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代念审查调查对象反思材料,强化震慑,做实警示教育 [11] - 成都市纪委监委督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全系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制发以案促改方案,确定6个整改重点领域 [12] - 成都市纪委监委研究制发以案促改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市土地储备中心累计排查廉政风险点12个,制定防治措施29条 [13] - 成都市纪委监委通过类案分析靶向治理,督促市土地储备中心完善监管制度,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13] - 成都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土地储备中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修订出台3项制度,制定业务工作手册,提出处理意见54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