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

搜索文档
摩根大通CEO戴蒙:如果出现经济下行,信贷压力将超出预期。如果失业率上升,消费者端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快讯· 2025-06-11 01:34
摩根大通CEO戴蒙对经济前景的评论 - 经济下行情况下信贷压力可能超出预期 [1] - 失业率上升将导致消费者端面临更大压力 [1]
震荡以待
信达期货· 2025-06-04 11: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经济4月拐头向下,5月下行速度放缓,政府后续政策待发力,6月或为集中发力期;国外关税与债务问题持续扰动市场,需关注基于IEEPA的关税能否生效及债务中长期压力;大类资产方面,股、债、汇、黄金短期内均呈区间震荡态势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等待政策加速落地 - 4月经济拐头向下,5月下行速度放缓:4月经济拐头向下,大部分经济数据回落;5月中美经贸会谈后经济信心回升,制造业PMI回升0.5个百分点至49.5%,但仍低于荣枯线;货币类先行指标显示经济仍在筑底 [1][11][13] - 政府的招还在后头:财政发力偏向民生,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处于历年高位,但基建类支出转负;专项债发行待放量,超长期特别国债仍有大量余额待发行,政府存款远高于往年;6月将是政策集中发力期 [15] 国外:关税与债务 - 重点关注基于IEEPA的关税能否生效:关税扰动持续,TACO交易现象或仍存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IEEPA实施的关税措施非法越权,上诉结果未知,若上诉失败可能通过其他路径加征关税,部分条款实施流程长,对经济影响更漫长 [27][28] - 短期债务不成问题:美国短期债务滚动压力大,但不太可能无法续接,美联储有SRF工具;5 - 7月再融资方案不变,财政部预计短期内无需增加债券发行规模,中长期债务有压力 [31] 大类资产走势展望 - 股:区间震荡:经贸谈判使关税回到4月5日水平,5月抢出口效应或显现,但经济扰动大,宏观面承压,股市难走牛市;上层托市决心强,下行空间不大,股指区间震荡 [32] - 债:震荡等待利率下行时机:全流程降息落地,经济基本面需名义利率下降,未来降准降息是大概率事件;但资金利率不宽松、供给压力大、存款搬家或使存单利率上行,债市短期内震荡 [35] - 人民币汇率区间震荡:美指趋弱带动人民币升值,但升幅有限,人民币汇率指数处于高位不利于出口,预计央行会保护出口商,人民币在7.15 - 7.36区间震荡 [39] - 黄金:短期区间震荡:关税和债务问题使美指下行,黄金价格创新高,但当前问题不尖锐,短期内黄金区间震荡 [42]
基本功 | 为啥经济下行,债券更有吸引力?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29 15:59
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 投资基金的基本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掌握 [2] 债券市场吸引力分析 - 经济下行阶段债券更具吸引力 主要与政策预期 资金面 避险需求等因素相关 [3] - 经济疲软时 央行倾向于采取降息 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 导致市场利率下降 [3] - 利率下降会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推动债券需求上升 [3] 营销活动 - 首次认证持有人可获影音会员月卡 需在4月30日前持有中泰资管产品并完成认证 [5]
实在太惨烈了…
新浪财经· 2025-05-11 22:25
线下商铺倒闭潮 - 全国范围内线下商铺大规模倒闭 不分城市和场所 半条街半条街地关闭成为常态 [2] - 商铺租金普遍下跌30%-50% 仍面临长期空置 部分运营商选择跑路 [2] - 传统"一铺养三代"模式转变为"三代养一铺" 反映商业模式根本性转变 [2] 消费习惯转移与电商冲击 - 实体店因房租 人工 物流等成本导致商品价格显著高于线上 [3] - 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大城市1-2天 小城市3天 偏远地区5日必达 支持线上比价和便捷退换货 [4][5] - 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 同比增长21% 规模超欧美日印及东南亚总和 [6][7] - 中国快递业务量10年间从134亿件(2014年)增长至美国7.3倍水平 [8] 即时配送加剧竞争 - 京东 美团 淘宝混战闪购市场 配送时间压缩至30分钟 直接从附近仓库调货 [10] - 极致物流与价格优势使线下零售陷入困境 手机数码和母婴店倒闭率最高 [11] 行业恶性内卷现象 - 创业者集中涌入餐饮 奶茶 咖啡等"线上不可替代"赛道 导致过度竞争 [11] - 餐饮业出现100元双人套餐等亏损促销 模仿复制行为加速行业洗牌 [11] - 托育机构等优质商户因租金压力倒闭 案例显示年租金170万仍遭房东涨价 [12] 租金成本结构性矛盾 - 房东在租客经营困难时拒绝降租 导致商铺长期空置 形成双输局面 [13] - 部分房东缺乏商业逻辑 忽视租客生存与店铺价值正相关性 [13] - 不合理租金成本成为压垮商户的关键因素 创业者收益被租金吞噬 [16] 行业生存率与投资风险 - 线下开店成功率从60%降至10% 需超越90%竞争者才可能盈利 [17] - 电商持续爆发与闪购业务崛起将对线下形成进一步冲击 [19] - 商铺投资风险显著上升 空置可能导致资产完全丧失流动性 [19]
“半价“甩卖!美国私募信贷投资者加速抛售资产
华尔街见闻· 2025-05-03 15:28
私募信贷市场折价抛售潮 - 美国私募信贷投资者正大幅折价出售资产,最低交易价格仅为资产面值的一半[1] - 当前交易折扣幅度普遍从九折起步,最低下探至五折区间[2] - 抛售潮更多是投资者主动避险行为,而非强制平仓或流动性危机[2] 私募信贷市场现状与风险 -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美元[2] - 私募信贷贷款普遍存在"承销不严谨"问题[2] - 经济持续恶化可能导致高收益债务违约率达到高个位数,私募信贷违约率甚至可能达到两位数[2] - 私募信贷市场资产减记速度比公开市场更慢[3] 经济前景与市场影响 - 当前形势可能比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更为严峻,主要因通胀压力更高[4] - 潜在经济下行冲击可能与互联网泡沫破灭相当[4] - 高通胀等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本轮复苏路径更为曲折复杂[4] 橡树资本策略 - 公司已开始涉足流动性较强的信贷市场[4] - 保留大量资金以便在市场出现更大机会时迅速行动[4] - 认为资产重组对清理资产负债表、实现市场健康出清是必要的[3]
订单报价走低!贸易战下,这些“销冠”老板这样闯关
第一财经· 2025-04-29 23:52
外贸市场趋势 - 全球客商对价格敏感度提升 报价普遍压低30%以上 [4] - 新兴市场客户占比增加 欧洲市场面临中国商品转战带来的议价压力 [4] - 印度客商通过广交会直接对接源头工厂 采购同等价格产品可多赚40% [5][6] - 北非客商采购案例显示 订单规模数千件 成交价从6060元压至5200元 [7] 企业应对策略 - 广东雕塑出口商对美业务占比从50%降至30% 转向中东市场开拓 [13] - 包装纸盒出口商美国市场占比80% 预计订单可能下降30%-40% [14] - 移动房屋企业俄罗斯订单占比快速提升至45% 带动出口总额同比激增650% [14] - 企业普遍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 东盟/非洲/南美/西亚收款占比从35%升至50% [19] 供应链优化 - 雕塑制造商投入三维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厂房搬迁后租金降低40% [19] - 外贸企业扩建工厂并引进北欧设备 设备制造商计划将亚洲市场份额提升至1/3 [18] - 部分企业在越南设合作工厂 但目前仅能承接5%-10%的标品订单 [19] - 供应链本土化加速 北欧设备商与深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产能本地化 [18]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3] - 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型 如移动房屋企业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 [14] - 产品差异化成为破局关键 雕塑制造商专注高端定制化市场 [19] - 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亚非拉市场本地收款量同比增长300% [19]
订单报价走低,贸易战下,这些“销冠”老板的闯关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24
外贸市场趋势 - 全球客商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 报价普遍压低30%以上 [1] - 欧洲市场议价压力加剧 因中国商品转战导致竞争激化 [1] - 新兴市场客商倾向直接对接源头工厂 采购利润可提升40% [1] - 北非客商采购行为显示 订单谈判中价格博弈加剧 单笔订单压价幅度达14% [5] 企业转型策略 - 雕塑制造公司通过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获客 对美业务占比从50%降至30% 中东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10] - 包装纸盒企业线上转化率领先同行 依托外语能力与话术设计提升客户情绪价值 [11] - 移动房屋公司迅速转向新兴市场 俄罗斯订单占比达45% 带动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50% [11][12] - 装饰品企业推动外贸方式多元化 采用多头出击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12] 供应链优化 - 外贸企业扩建工厂并引进北欧设备 合资公司推动进口设备本土化生产 [14] - 雕塑公司投入三维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厂房搬迁降低40%租金成本 [15] - 包装企业越南合作工厂承接5%-10%标品订单 但定制化能力受限 [15] 新兴市场动态 - 亚非拉市场本地收款量同比增长300% 东盟/非洲/南美/西亚业务占比超50% [16] - 一季度对东盟进出口增长7.1% 对中亚五国增长6.9% [17] - 跨境金融平台数据显示 70%外贸企业出口含亚非拉国家 [16] 产品升级方向 - 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差异化产品成为竞争核心 [1][16] - 雕塑企业坚持高端定制路线 匹配愿意为品质付费的客户 [15] - 模块化建筑产品需求激增 因具备短周期/低成本/环保优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