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搜索文档
“ETF通”三周年蝶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1:32
"ETF通"三周年发展成果 - 产品数量从开通初期的87只大幅增长至265只,涵盖范围显著扩大 [3][4] - 北向交易前5个月成交金额达256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倍;南向成交4163.38亿港元,同比增长2.8倍 [3] - 与启动初期相比,北向交易增长近100倍,南向增长超10倍,交易活跃度呈现指数级跃升 [3] 市场机制优势 - 相比QFII/RQFII等传统渠道,"ETF通"无需复杂审批,具备投资便捷高效、风险管理透明的特点 [7][8] - 通过一键配置一篮子股票的功能,推动两地指数化投资发展,成为连接市场的"被动投资桥梁" [7][8] - 机制优化包括纳入REITs、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等,持续拓展生态圈边界 [9]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促进两地市场规则、估值体系和投资者结构的深度融合,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5][8]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供机制保障 [4][6] - 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市场,同时引导内地资金配置香港资产,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7][8]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指出产品标的丰富与成交额提升反映投资者认可及配置需求旺盛 [3] - 华夏基金(香港)强调该机制是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战略的关键一环 [3] - 南方东英认为便利性有助于投资者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灵活资产配置 [8]
香港交易所举办25周年庆祝活动
快讯· 2025-06-20 23:14
香港交易所25周年庆祝活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 [1]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致辞祝贺 [1] - 香港交易所被描述为香港金融行业的心脏 [1] 香港交易所的历史贡献 - 在过去25年推动了香港的发展繁荣 [1] - 强化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 [1] - 采取多项措施加深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1] 未来发展计划 - 面对全球形势挑战将提升市场流动性 [1] - 特区政府将与香港交易所及监管机构通力合作 [1]
香港重返全球竞争力三甲!税率及法规具吸引力:外商争相落户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01:04
香港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 - 香港在《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球第三,是2019年后首次重返前三 [1] - 香港竞争力总得分99.2分(满分100分),增加7.7分,增幅在前十名经济体中最高 [4] - 在4个竞争力因素中,"政府效率"和"营商效率"排名均上升至全球第二,"经济表现"和"基础建设"分别上升至全球第六和第七 [4] 香港竞争力细分领域表现 - "税务政策"和"商业法规"排名全球第一 [4] - "国际投资""教育""金融"排名全球第二 [4] - "国际贸易"和"管理方式"排名全球第三 [4] -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继续排名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并在投资管理、保险业与融资等多个领域名列全球第一 [11] 香港经济表现与政策 - 香港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在2%至3%之间 [7] - 香港注册公司数量再创高峰,但零售业和餐饮业面临挑战 [7] - 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援中小企业,协助升级转型、提升品牌及开拓新市场 [7] - 正在考虑实施"高层官员责任制"以加强整体治理水平 [4] 香港金融市场表现 - "沪港通"和"深港通"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76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 [10] - 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088.8亿港元,同比增长191% [10]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在金融自由度等指标上持续领先全球 [11] - 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不断巩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创新为市场注入动能 [11] 香港发展优势与挑战 - 优势包括法治、低税制、市场高效透明、金融系统稳健、便利营商环境 [7] - 人才吸引力增强,国际航班运力恢复,"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广纳贤才 [11] - 挑战包括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传统行业转型阵痛、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待提升 [12] - 土地房屋供应的结构性难题仍是制约长远发展的关键瓶颈 [12]
港股异动 | 中资券商股集体上扬 券商行业利好密集 板块有望迎来进一步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4:58
中资券商股表现 - 中资券商股集体上扬 国联民生(01456)涨5 4%报3 92港元 光大证券(06178)涨4 46%报8 66港元 中金公司(03908)涨3 88%报16 6港元 中信建投证券(06066)涨2 86%报10 08港元 华泰证券(06886)涨2 56%报15 24港元 [1] 政策利好分析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1] - 中航证券指出该政策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提升两地交投活跃度 打开券商投行业务增长空间 [1] - 券商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市场回暖及政策利好背景下 经纪业务 投行业务 资本中介业务均有望受益 板块或迎估值修复 [1] 陆家嘴论坛预期 - 2025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8-19日在上海举办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 [2] - 东海证券预计论坛将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政策 通过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市场活跃度及投资者回报 [2] - 建议关注论坛政策发布对市场情绪的催化作用 [2]
中金 | AH比较系列(2):H+A新路径开启
中金点睛· 2025-06-16 07:36
深港联动深化"H+A"上市通道 - 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制度优化,允许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进一步畅通"H+A"上市通道 [2] - 年初以来部分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两地市场协同效应释放,预计未来更多大湾区优质企业将实现两地上市 [2] - 新政策推动下,深港交易所协同效应有望强化,形成"香港孵化+内地加速"的资本协同模式 [7][9]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概况 - 当前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共249家,仅27家实现H+A两地上市;按办公地统计则有1571家 [4] - 行业分布中新经济占比高,消费类占32%,资讯科技和医疗保健合计占14%,包含科技、新能源等龙头企业 [4] - 1593家大湾区企业中,符合深交所主板/创业板财务标准的企业分别有436家(27%)和910家(57%) [5] 潜在上市企业分析 - VIE结构企业共81家,其中6家符合深交所红筹企业上市的市值条件 [5] - 大湾区包含互联网龙头、造车新势力及生物科技等港股特色领域企业 [8] - 政策有望推动港股优质龙头企业回归A股,提高A股新兴产业占比 [8] 历史表现与市场影响 - 105家港股回归A股企业上市后表现优异,T+7/T+30/T+90/T+180区间涨幅平均跑赢A股市场6.2/17.7/15.7/11.3个百分点 [10] - 政策将促进A股与港股估值体系接轨,推动优质企业价值再发现 [8] - 深港通已成为新经济企业发展和国内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枢纽 [7] 投资机遇展望 - 大湾区企业在结构性行情下优势凸显,回归A股后关注度和投资吸引力有望提升 [10][11] - 政策将推动深交所优化对外开放制度,提高全球竞争力 [8] - 双向上市有助于形成金融+产业的双向促进,为耐心资本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全力布局AI及低空经济,促进科技龙头回归A股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4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将科技人才培育放在首位,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1]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促进科技龙头通过深港双向上市制度回归A股[1] - 提出四方面重要举措: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治理模式[8]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7]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7]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7]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科研经费管理[11] - 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11] 人才培育与教育改革 - 探索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汇聚最优资源发展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5] - 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2] - 探索产业链与职业技能培训链有效衔接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12]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支持保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12] 金融与资本市场改革 - 允许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6] - 深港通机制运行近十年,2024年深股通成交金额176696.17亿元,港股通交易总额46748.11亿港元[15] - 腾讯控股稳居港股通交易金额首位,小鹏汽车等科技企业回归A股受关注[15] - 港股科技龙头企业回归将提升深交所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结构[16] 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 - 深圳将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10] - 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开展工作[10] - 全面做好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推广、标准研究和生态建设[10]
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H+A”上市通道
证券日报· 2025-06-12 01:28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标志着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交易端向发行端深化拓展 [1] - 政策旨在打破区域市场分割 为红筹架构企业境内融资和中概股回归积累湾区经验 [1] -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港股公司有机会实现H+A两地上市 解决跨境资本流动不畅和制度差异问题 [2] 市场影响 - 深港资本市场深度对接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功能 提升人民币资产定价权和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2] - 政策加速粤港澳金融一体化 形成深交所和港交所双引擎有机结合 促进资本要素自由流动 [2] - 深交所国际化能力将提升 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将丰富 [2] 企业特点与行业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上市公司共1589家 占H股总数六成 总市值20.72万亿元 占H股总市值32.23% [3] - 行业集中在可选消费、工业、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 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居多 [3] - 企业特点包括行业多元化、高科技新经济为主、知名头部企业多、部分高成长性企业未盈利、国际化需求强 [3] 资本市场效应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将丰富深市行业矩阵与企业类型 推动估值体系优化升级 [3] - 企业回归深交所引入国际资本定价逻辑 为A股市场注入新估值参照 提升市场合理性与有效性 [3] - 政策有助于卡脖子领域企业利用双融资平台拓宽渠道 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 [4] 人民币国际化 - 企业赴深交所上市将加速离岸人民币回流 带动跨境资金池规模突破 [4] - 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使用占比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
港交所CEO陈翊庭:今年将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7:30
香港与中东市场互联互通进展 - 首只沙特阿拉伯政府债券于5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标志着香港与中东市场互联互通形成强大动力 [2] - 港交所计划2025年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进一步推进两地合作 [2] - 港交所与沙特交易所(沙交所)正努力促进业务连接,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通过香港进入沙特市场的机会 [2] 首只沙特伊斯兰国债ETF上市 - Premia中银香港沙特伊斯兰国债ETF于2025年5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为亚洲首只投资级别伊斯兰国债ETF [2] - 该ETF采用实物复制策略,投资标的为沙特政府及政府机构发行的以沙特里亚尔或美元计价的伊斯兰国债 [2] - 沙特交易所CEO表示,该ETF为全球投资者开拓了沙特市场投资通道,助力多元化全球配置 [2] 香港与沙特金融合作历程 - 2023年2月港交所与沙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同年11月全球规模最大的沙特ETF在香港上市,目前管理约100亿港元资产 [3] - 沙交所随后推出两只面向香港市场的ETF [3] - 港交所和沙交所正通过资本市场联系推动中国与沙特互联互通,发掘沙特"2030愿景"及中国发展机遇 [3] 实体经济领域合作潜力 - 香港财政司司长指出香港与中东合作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方面亦有合作空间 [3] - 中东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两地实体经济合作创造机遇 [3] - 随着两地经济联系紧密,金融服务需求将随之增长 [3]
柳暗花明!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5-25 23:42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现状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A股公司递交港股招股书,远超2024年同期仅2家的数量 [2] - 宁德时代港股申购额达2500亿港元,超购倍数9.8倍,实现"A+H"上市 [2] - 恒瑞医药、赤峰黄金、钧达股份等企业相继在港挂牌,吉宏股份定于5月27日上市 [2] - 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行业领军企业赴港计划受关注,北交所5家企业已获证监会备案 [2] 行业分布特征 - 新能源、医药生物与高端制造是主力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一重工 [4] - 科创板企业参与度提升,和辉光电、峰岹科技等3家科创企业明确赴港计划 [4] 政策驱动因素 - 证监会2024年发布"五项措施"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4]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营业日,宁德时代上市流程仅3个月 [4] - "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保密提交申请,保护核心技术 [4] - 央行等五部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 [5] - 监管部门推进外汇领域开放,或上调科技型企业便利化融资额度 [5] 港股市场优势 - 提供广阔融资渠道,吸引国际资本,助力光伏、锂电等资金需求旺盛的行业 [7] - 上市机制灵活高效,2024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显著下滑,港股成为替代选择 [9] - 新能源、科技类企业在港股易获合理估值,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累计上涨23.89% [10] - 阿里巴巴港股股价累计涨55.10%,小米集团涨46.52%,显著优于A股市场表现 [10] 企业战略动机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三一重工通过港股平台推进国际化战略 [11] - A股再融资额2024年同比降70%,部分企业转向港股突破资金瓶颈 [11] - 赴港上市可引入国际管理经验,提升治理效能与运营水平 [11] 对资本市场影响 - 为港股注入新能源、医药生物等优质资产,提升市场流动性和行业多样性 [12] - 促使A股市场优化上市制度,但短期可能分流优质资源并加剧波动 [13] - 深化沪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同股同权同价"格局形成 [14]
论坛新看点 | LSEG 2025市场展望论坛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4-03 10:46
LSEG集团旗舰活动 - 活动为LSEG集团连续第14届举办 延续年度市场展望论坛传统 聚焦2025年中国市场复苏及金融科技与数据发展新机遇 [3] - 首次增设大宗商品分会场 深度探讨2025年商品市场波动 期货发展及对冲策略 [2][41] - 议程包含4场圆桌论坛 主题覆盖低利率环境资产配置 ETF未来趋势 AI智能金融变革 中资机构国际化战略 [8][13][23][31] 核心演讲嘉宾阵容 - 宏观经济主题演讲由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主讲 [6][8] - 圆桌论坛汇集头部机构专家 包括中金外汇研究首席李刘阳 渣打银行副行长杨京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柳室等 [10][12][15] - 大宗商品分会场由LSEG亚太销售总监陆胜利及上期所国际合作部总监助理杨一平分享 [43] LSEG业务架构 - 五大核心业务部门:数据与分析 富时罗素 风险情报 资本市场 交易后服务 形成完整金融价值链闭环 [49][51] - 数据业务日均处理超2000亿次更新 ESG数据库覆盖超10000家公司 [53] - 富时罗素指数全球应用广泛 支撑超4万亿美金资产跟踪 [54] - 资本市场部门运营伦敦证交所 Turquoise等多交易平台 覆盖4000+股票及ETF产品 [56] 公司全球影响力 - 总部位于伦敦 业务网络遍及欧美 亚太及新兴市场 [50] - 提供跨资产类别交易清算服务 包括外汇 固定收益及衍生品 [56][57] - 风险情报部门提供World-Check筛查方案 满足全球合规需求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