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长期特别国债
icon
搜索文档
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收官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21:23
"从发行进度上看,超长期特别国债保持了与时间同步甚至适度超前的发行节奏,相关资金对经济发展 形成有力支撑。"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公布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今年最后一期超长期特 别国债10月14日发行,意味着今年全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收官。 白彦锋分析,"超长期"对应其期限特别长,既有助于匹配更长生命周期的项目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 多耐心资本,也有助于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标的选择,完善国债收益率曲 线。"特别"则意味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并非常态化的工具选择,即主要用于逆周期调节和促进经济高质量 发展,其带来的财政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运用管理得当,有助于控制 和化解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运行韧性。 更好发挥资金效能 对于如何进一步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白彦锋表示,应配套完善年度预算与中长期预算之间的关 系,统筹好近期与远期、资金使用与本息偿还之间的多方面关系。 具体而言,白彦锋表示,既要打消资金使用单位的后顾之忧,不能让资金使用单位有增加即期财政负 担、成本乃至风险的 ...
远大智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3383.59万元—5073.59万元 同比扭亏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7:49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383.59万元至5073.59万元 [1] - 公司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为亏损820.6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公司营业收入相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1] - 公司营业毛利率及净利润实现增长 [1] 业绩驱动因素 -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驱动 [1] - 国内旧梯更新改造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支持 [1] - 公司优化了市场布局 [1] - 公司持续强化成本费用管控 [1] 行业环境 - 行业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 [1] - 国内旧梯更新改造项目获得政策支持 [1]
中经评论:积极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功能
经济日报· 2025-10-13 08:02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成为今年宏观政策的突出亮点。这项政策工具的实施,一大特点是加大力 度、加快进度。发行规模大于去年,发行节奏也明显加快,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目前,今 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在"两新"方面,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 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随着近日中央向地方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也已全部下达。 另一特点则是注重实效,作用明显。资金发挥出有力的带动作用,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超长 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入,"两重"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良好,一批跨区域、跨流域的 重大标志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支持设备更新方面,资金投向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 物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实施, 有效促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前8个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 额超过2万亿元。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内需的效果持续显现,为宏观经济平稳运 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巩固拓展经 ...
积极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功能
经济日报· 2025-10-13 06:05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进一步发挥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功能,加力扩投 资、促消费。加强资金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另一特点则是注重实效,作用明显。资金发挥出有力的带动作用,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超长期特 别国债资金投入,"两重"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良好,一批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 标志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支持设备更新方面,资金投向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 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实施,有 效促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前8个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 超过2万亿元。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内需的效果持续显现,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提供了有力支撑。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其中包括进一步发挥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功能, 加力扩投资、促消费。加强资金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两重"方面,强化项目统筹 谋划,集中力量支持发展急需、长远有利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监管跟着资金走",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即将发行完毕
证券日报· 2025-10-11 00:25
国债发行安排与规模 - 2025年第四季度安排两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续发,招标日期分别为10月10日和10月14日 [1] - 截至10月9日,当年已累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2300亿元,待上述两只国债发行后,全年1.3万亿元的预算安排将全部完成 [1] - 当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整体发行节奏较去年明显加快,政策意图在于快发、稳发,确保资金尽早落地并保持市场预期稳定 [1] 资金用途与下达情况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实施"两新"政策 [1] - 全年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其中第四批资金为690亿元 [1] - 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1880亿元,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也已全部下达完毕 [1] 政策成效与市场影响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有效支持了"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政策支撑下市场销售持续改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初显 [2] - 国债资金在基建投资端发力的同时,也通过撬动内需促进消费修复,进一步拉动投资并扩大消费需求 [2] - 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已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2] 消费市场具体表现 - 当年1至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3%,家具类增长22.0%,通讯器材类增长21.1% [2] - 上述增长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2] 未来资金使用方向 - 未来应优先将资金投向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领域,以推动经济内生动力增强 [2]
财政部官宣 事关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2:09
发行安排与规模 - 2025年全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规模为1.3万亿元 [1] - 截至10月9日已累计发行12300亿元 剩余700亿元待发行 [2] - 发行工作将于10月14日收官 最后两只国债发行日期分别为10月10日(50年期)和10月14日(20年期) [1] - 最终发行计划有所调整 原定10月10日发行30年期国债变更为发行50年期300亿元和20年期400亿元 [1][2] 资金用途与分配 - 1.3万亿元资金专项用于“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1] - 具体资金分配为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建设 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 [3] -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其中第四批为690亿元 [3] 政策效果与后续管理 - 2025年1月至8月 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3] - 后续将加强“两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项目建设期的资金监管和建成后的运营、收益、资产管理 [3] - 政策将评估“两新”政策实施情况以优化安排 并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还本付息资金安排 [3]
财政部最新官宣,事关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第一财经· 2025-10-09 18:14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 2025年第四季度将发行两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别为10月10日的50年期和10月14日的20年期,全年发行工作将于10月14日结束[3] - 全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规模为1.3万亿元,截至10月9日已累计发行12300亿元,尚有700亿元待发行[3][4] - 第四季度发行计划有所变更,原计划10月10日发行最后一只30年期国债,变更为发行50年期300亿元和20年期400亿元[3][4]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途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专项用于“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3][5] - 具体资金分配为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建设,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5] -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今年1月至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2万亿元[5] 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定位与管理 -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工具,中国从2024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3] - 下一步政策重点包括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统筹谋划重大项目、评估优化“两新”政策、加强“两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做好还本付息资金安排[5]
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风险规避与建议
搜狐财经· 2025-10-03 12:17
政策背景与目的 - 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期限长(通常10年以上,最长可达50年)、安全性高(以国家信用为背书)、专款专用(不列入一般公共预算,不影响财政赤字规模)的特点 [1] - 中央预算内投资是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管理 [3] -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八大方向共34个具体领域,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支持市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 [3] 申报流程与注意事项 -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流程包括:3月底通知下发、5月底项目上报截止、6月项目确定,随后准备申报材料并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线上申报,最终由国家发改委审核确定支持项目清单 [9] -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流程包括:前一年下半年或当年年初发布申报通知,项目单位准备资金申请报告等材料,通过地方发改系统逐级申报和审核,国家发改委分批次下达投资计划 [9] - 申报材料需准备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前期手续情况、申请资金理由、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其他附件材料 [10] - 中央预算内投资各专项申报时间不固定,一般集中在前一年第四季度和当年第一季度分批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通常每年只组织一次集中申报(上半年) [10] - 申报常见易错点包括材料不完整或不规范、申报内容与支持方向不符、前期工作不成熟、资金拼盘和配套问题、申报主体不合规等 [10] 项目申报失败原因 - 申报失败原因包括材料不完整或不规范、申报内容与支持方向不符、前期工作不成熟、资金拼盘和配套问题、申报主体不合规等 [10] 申报策略与建议 - 提高申报成功率的优化措施包括精准谋划项目确保与政策重点高度契合、充分开展前期论证和完善审批手续、精心编制申报材料、把握申报时机、加强与当地发改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 [16] - 项目储备与谋划策略包括建立分级项目储备库、项目谋划与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紧密衔接、注重项目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加强项目谋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发挥专业机构和智库作用 [17] - 风险防范与合规建议包括严守政策红线杜绝违规申报、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专项资金台账、强化项目监管加强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注重绩效评价、建立风险防控预案 [13][14]
国庆假期之前的这轮股市上涨,真正的原因,该去怎么理解?
搜狐财经· 2025-10-03 03:4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国庆长假前最后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上涨,打破以往节前跳水的惯例 [1] - 9月29日创业板指大涨2.74%,深证成指涨超2%,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 [1] - 9月29日A股成交额达到2.18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46亿 [13] - 节前一周主力资金整体净流入,19个行业合计净流入规模达1491.34亿元 [13] 上涨核心驱动因素 -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由7月下降1.5%转为增长20.4%,增速创近几年新高,扭转企业盈利悲观预期 [3] - 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为二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 [10]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90%,美元走弱创近半年新低,带来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利好A股成长板块及外资流入 [3][7] 政策面影响 - 超长期特别国债精准投向消费复苏、科技升级和基建等领域,强化市场对防御板块的政策预期 [5][6]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山东等省份已落地细则,直接拉动家电等耐用消费需求 [7] - 银行会议提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卖方研究普遍预计券商三季度业绩高增 [6]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券商股爆发,板块指数大涨4.4%,中信证券盘中冲击涨停 [6] - 电子板块大涨3.86%,半导体行业周期拐点确认,中芯国际Q2产能利用率超90%,长电科技营收增长20.1% [6][7] - 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板块表现良好,节前一周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分别净流入413.69亿元、317.86亿元和217.55亿元 [6][13] - 消费板块展现防御属性,高端消费品如茅台、五粮液需求韧性显著,旅游酒店订单同比增超40%,家电龙头美的、格力凭借全球供应链优势保持稳定 [7] - 黄金板块上涨得益于美元走弱和地缘局势紧张推升的避险需求 [7][8] - 装备制造业发挥压舱石作用,前8个月利润增长7.2%,拉动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增长达37.3%,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增长11.5% [11] - 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 [11] 资金行为与仓位策略 - 节前机构因长假不确定性降仓避险,偏好防御板块;节后风险偏好回升,叠加三季报业绩预告窗口期,成长板块更受追捧 [6] - 假期临近杠杆资金下降,截至9月26日沪深京两融余额降至2.42万亿元,较前一日2.44万亿元略有减少 [13] - 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65.38%私募倾向于重仓或满仓过节,认为假期外围市场及消息面扰动有限 [14] - 近10年历史数据显示国庆节后A股上涨概率超70%,一些成长性指数如科技板块节后5日上涨概率较高 [16] 市场估值水平 - 节前上涨后除中证500、国证2000外,主要指数估值普遍上行 [16] - 中证500、科创50估值处于99%历史分位以上,国证20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处于90%历史分位以上,沪深300、上证50处于80%历史分位以上,创业板指估值处于59.82%历史分位 [16] - 成长估值高于价值,小盘估值高于大盘 [16] 企业基本面改善 - 8月企业成本状况改善,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0元,为2025年7月以来首次当月同比减少 [13] - 私营企业利润增长3.3%,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11] 产业资本动向 - 9月上市公司减持计划大幅增加,截至9月28日已有428家A股公司披露减持计划,310家管理层完成减持,月度减持总额达120.45亿元,环比增长79.32%,同比增幅高达393.24% [10] - 减持公司多为年内股价涨幅惊人个股,如新相微股价从7.70元最高涨至27元,区间涨幅达187%,智洋创新股价从5.58元起步,涨幅高达432% [10] - 硬件设备、机械、化工、电气设备行业成为减持重灾区,半导体行业减持比例达100%,军工行业16条记录全部为减持,机械和电气设备减持比例极高 [10]
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下发 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全部下达
经济日报· 2025-10-01 06:04
政策资金下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已下达今年第四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金额为69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 全年中央资金总额3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用于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1] 政策实施成效 - 今年1月至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1] - 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 [1] - 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3%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0% [1]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1% [1] - 上述品类增长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1] 后续工作安排 - 有关部门将组织地方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完善资金使用计划,均衡有序支出补贴资金 [1] - 将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目标是推动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平稳有序实施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