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以旧换新

搜索文档
2025年四季度还能实施哪些稳增长举措?|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01 17:05
文/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连 平 、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 研究员 刘涛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运金 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六项政策建议有:一是较大规模提前下达明年的政府 投融资额度,实现财政资源前置使用。二是货币政策继续释放积极信号, 改善市场预期,配合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三是降低两项支持 资本 市场的货 币政策 工 具 操作 门 槛, 规范 中央 汇金 公司 的类 平准 基 金操 作。四是进一步适度下调房贷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财税优惠政策。五是追 加100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六是强化财政与 金融支持,优化退税服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加大对外向型产业受损企业和失业人员的纾困帮扶。 当前,国际局势仍然纷繁复杂、扑朔迷离,可以概括为 "四个确定"和"三个不确定"。"四个确定"分别是:世界经济复苏压力显著增大、关税驱动美国通胀 反弹、美国经济正处于强弱换档期、美联储开启本轮第二阶段降息。"三个不确定性"分别是:中美对等关税谈判悬念犹存、地缘政治风险多点共振前景难 料、美联储年内降息频率和幅度仍存变数。 四季度外部环境确定性因素和不 ...
四季度还能实施哪些稳增长举措
华夏时报· 2025-09-30 21:30
连平/文 当前,国际局势仍然纷繁复杂、扑朔迷离,可以概括为"四个确定"和"三个不确定"。"四个确定"分别 是:世界经济复苏压力显著增大、关税驱动美国通胀反弹、美国经济正处于强弱换档期、美联储开启本 轮第二阶段降息。"三个不确定性"分别是:中美对等关税谈判悬念犹存、地缘政治风险多点共振前景难 料、美联储年内降息频率和幅度仍存变数。四季度外部环境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复杂交织,有可 能搅动全球资本流动、市场汇率和外贸格局,从不同维度给中国经济带来结构性压力和挑战。 目前,国内需求积弱、产能结构性过剩、通货紧缩压力、预期不稳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三季度以来, 部分经济金融指标表现不佳:一是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对投资增速形成阶段性拖累。1—8月固定资产投 资累计同比降至0.5%,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下降至2.0%,已连续四个月环比逐月下 降,短期来看受到基建投资资金错位、部分区域高温暴雨等因素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当前"十四五"规 划进入收官阶段,大量存量项目已进入建设后期,而"十五五"规划的新项目尚未大规模启动,出现了一 定程度上的项目衔接的空窗期,"缺优质项目"成为基建投资增长的核心矛盾。 二是房地产市场 ...
财政部:截至今年8月底,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6:45
财政政策与消费促进 - 截至今年8月底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约4200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1]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释放乡村消费潜能 [2] 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3]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水利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3] 产业升级与供给优化 - 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 [2] - 推进37个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 提升物流供应链韧性 [2] - 完善免税店政策体系并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降低起退点并提高现金退税金额 [2] 民生保障与消费能力提升 - 实施稳岗返还与就业补贴政策 强化就业带动增收机制 [1] - 健全养老 医疗 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 减轻居民后顾之忧 [1] - 推出育儿补贴 养老服务补贴等直接补贴措施 并对重点消费领域贷款给予贴息 [2]
“双贴息”促消费 “四两”如何拨“千斤”
人民日报· 2025-09-08 09:37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最高可减少1个百分点利息支出 [1] - 贷款20万元用于消费支出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餐馆申请100万元贷款可节省约1万元利息 [1] - 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日常餐饮 大件家电 托育养老健康等刚需消费 以及教育旅游等发展型消费 [1]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 同比增长62% [2] - 消费金融产品使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 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 [2] - 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从2019年25个百分点扩大至2021年53个百分点 [2] 政策协同效应 - 双贴息政策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叠加 累计优惠幅度更大 [2] - 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 惠及约4亿人次 [3] - 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 [3] 消费创新案例 - 黄鹤楼景区夜光冰箱贴实现超千万元销售额 [3] - 郑州无人机送货超市最快5分钟送达 提供便捷购物体验 [3] - 电商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提供情绪价值相关 [3] 政策实施展望 - 各大金融机构已开始承办相关业务 [2] - 政策涵盖财政金融产业民生等多领域 形成环环相扣的促消费体系 [2] - 通过降低借贷成本缓解消费信贷服务供需矛盾 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2]
强化财政政策提振消费实效
经济日报· 2025-09-08 06:13
政策支持措施 - 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3000亿元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1] - 第三批690亿元资金已下达完毕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份下达[2]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自9月1日起实施 采用自动识别账户交易与贴息操作[4]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覆盖日常生活 "一老一小"健康养老托育 文化娱乐旅游体育领域[3] 消费市场影响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支撑商品销售增长[1] - 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消费扩大但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仍需提升[2] - 体育消费领域群众基础好潜力巨大 各地可推出发放消费券等举措[3] - 中秋与国庆黄金周期间消费热情逐步升温[4] 政策实施方向 - 财政金融政策需打出组合拳释放内需潜力 让群众获得实惠与市场动能[1][4] - 通过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以真金白银支持居民消费和服务业主体[2] - 政策需顺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趋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3] - 落实免费学前教育与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以扩大消费需求[2]
聚焦稳定经济增长 山东推出2025年第三批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
中国发展网· 2025-09-05 11:30
增强服务业与消费拉动 - 加力落实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新增纳统企业及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1] - 下半年省级新增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加力支持服务业发展 对高成长性及新增升规纳统骨干企业在建项目加大支持力度[1] - 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 支持各市因城施策实施住房"以旧换新" 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成效较好的市给予激励支持[1] 保障项目建设的要素支持 - 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年度拟投产、政策性资金重点项目 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2] - 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纳入"鲁惠通"平台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力争10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2] - 新上"两高"项目能耗煤耗替代源不再限于"两高"行业 煤电项目关停腾出指标可用于其他行业新建重点项目[2] - 对年底前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的市"一事一议"给予借支 从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单列5000万元支持前期工作推进快的支撑性项目[2] 援企助企与降低成本措施 - 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面扩大至全省16市 下调贷款备案利率上限 企业可申请享受一次最高50万元贴息支持[3] - 组织奖补10项支持企业效果明显的特色金融产品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3] - 小清河航线奖补政策期限延长至明年 今年新开通航线每航次最高补贴4万元 补助总额2000万元 明年提高至3000万元[3] - 优化小清河航行船舶建造奖补政策 将船龄3年以内船舶纳入支持范围 对2025-2026年符合条件的1000总吨以上电动货船给予最高150万元/艘补贴[3] - 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金融信贷等合理诉求 优化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保障 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3]
“真金白银”来啦!从育儿到养老,消费补贴政策大礼包派送中
搜狐财经· 2025-08-31 20:3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确保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用到实处 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扩大内需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将于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继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2] - 金融机构被鼓励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金融服务 包括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7] 育儿补贴和学前教育支持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且免征个人所得税 [3]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水平减免费用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提供财政贴息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5] 养老服务补贴 -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 通过电子消费券形式按月发放 [6] - 经济困难重度残疾人可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项目补助范围 [9] 服务业经营主体支持 - 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且单户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10] - 贴息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的贷款 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0] 农产品和金融支持 - 对集中上市的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流量扶持和运营辅导等专项资源包 [8] - 金融机构被要求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生产和消费的金融支持 优化审批流程并提升服务质效 [7]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08:09
核心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政策聚焦补消费短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民生改善中扩大消费需求 [2] - 深化改革方向包括完善消费政策体系 健全投资带动机制 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 [7] 消费领域表现与潜力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7月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服务消费潜力集中在旅游 体育 文化 娱乐 家政 健身 美容等领域 [2][3] 投资领域进展与方向 - 国家下达"两重"建设项目资金8000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 拉动总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 包括教育 医疗 养老 托育 品质居住及基础设施升级 [4][5] 政策工具与实施路径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通过消费券 沉浸式消费场景 增收减负等措施激活消费需求 [3]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育儿补贴 学前费用免除等民生政策 [2] - 民间资本引入核电领域 并向交通 能源 水利等领域扩大推介 [7]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
经济日报· 2025-08-21 11:19
核心观点 - 中国正通过政策举措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聚焦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 以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6] 消费潜力释放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零售增长:7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政策转向服务消费和民生改善 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育儿补贴及幼儿园费用免除 [2] - 农村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旅游/体育/文化/娱乐)被列为潜力挖掘重点 [2] 投资扩张与结构优化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15.2%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和品质居住需求巨大 [4][5] - 民间投资促进政策出台 包括核电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向民资开放 [7] 改革与市场建设 - 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供需结构错配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6] - 政策强调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聚焦有效益的投资和有需求的消费领域 [6] - 城乡融合与区域联动被列为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机制 [6]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3
政策资金支持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1] - 资金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 [1] - 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1] 行业表现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1] - 船舶、电机制造等行业设备更新需求旺盛,企业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纷纷更新设备 [1] - 上半年国内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6% [1] 政策方向 - 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 - 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 [2] - 下一步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项目和资金闭环管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