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AI“新基建”,打通算力到应用最后一公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7:24
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1]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1] - 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2023年达105亿元 预计2024年增长57%至165亿元 2028年有望达624亿元 [2] 技术架构与能力演进 - 大模型技术架构从IaaS/PaaS/SaaS三层升级为五层架构:IaaS(智能算力)-PaaS(语料数据即服务)-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应用层 [6] - 下一代大模型在逻辑推理 原生多模态 记忆系统等关键能力突破 将加速高价值复杂行业场景应用落地 [1] - AI推理算力市场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未来95%的算力可能都是推理算力 [7] 行业应用与渗透情况 - 金融 政府 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 渗透率均超过50% [2] - 大模型应用从B2C转向B2B 逐步渗透至自动驾驶 医疗影像分析 3D角色生成等行业深度应用场景 [2] - Agent最容易落地领域具备三特征:人力成本高 数据易取得 任务标准化 编程 医疗 法律 金融等领域Agent营收规模较高 [8] 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 - 独特内部数据成为推动AI落地和差异化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4] - 百望股份平台累计处理发票交易金额达953.5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全国GDP的7倍 2024年发票处理量突破206.8亿份 同比增长45% [3] - 库帕思目前日生成语料已接近1TB 预计到年底形成1000TB语料数据集 [7] 生态建设与产业合作 - 需要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 产业合作和打造生态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家共识 [6] - 金盾全球交易管理智能体支持100+种语言 识别200+类票据格式 集成30000条国际财税规则 [2] 人才需求与培养 - 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需要语言 法律 心理学 哲学等各行业人才 [8] - 高校调整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采用"AI+书院"模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实习 培养懂应用又懂算法技术的人才 [8]
实现 Agent 能力的泛化 ,是否一定需要对世界表征?
机器之心· 2025-07-27 09:30
实现 Agent 能力的泛化,是否一定需要对世界表征 - 现代AI智能体定义为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行动并提升性能的实体,其核心在于具备泛化能力,区别于仅响应预设规则的机器人[5] - 学界存在两大思想脉络:无模型范式认为智能行为可通过感知-行动循环直接涌现,无需构建显式世界模型;基于模型范式则认为灵活目标导向行为必须依赖内部世界表征[5] - DeepMind通过数学框架证明,具有泛化能力的智能体必然内化世界表征,且从策略本身可恢复环境转移函数的近似模型[6] - 研究区分短视行为与长远规划:短视智能体无需世界模型,而需长远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必须比较不同行动引发的未来轨迹优劣[7] - 当前AI领域涌现多种世界模型构建方法,但现有范式存在缺陷且实践层面仍存非共识,焦点已从"是否需要表征"转向"如何表征"[8] 技术狂飙下的AI Assistant发展现状 - 当前多数AI Assistant仍停留在对话器阶段,与真正的通用行动体存在差距,需突破场景深度与交互延迟等瓶颈[2] - 技术架构上,Cross-Attention与MoE有望降低语音交互延迟,提升实时性[2] - 商业化路径存在争议:AI Assistant可能成为企业新盈利入口,但增量流量价值尚未验证;未来形态可能介于"第二手机"与"个人操作系统"之间[2] OpenAI前产品VP的产品方法论 - Peter Deng强调产品本身并非核心,产品品味才是企业护城河,其对当前AI产品的评价未公开但隐含高标准[3] - 打造爆款产品的超级团队需具备特定特征,不同团队对产品经理的特质要求存在差异化[3] 行业数据概览 - 本期通讯覆盖3项专题解读及27项AI&Robotics赛道要事,含10项技术动态、8项国内进展、9项国外进展[3] - 通讯总字数达22439字,免费试读比例8%,完整版需消耗99微信豆(约9.9元人民币)[4]
Manus闪电撤离中国,Fabarta精准补位
搜狐网· 2025-07-23 16:24
Manus退出中国市场事件 - 公司于近期对中国业务进行大规模裁员 120名员工中除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外其余全部被裁[1] - 公司总部正式从中国迁至新加坡 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清空内容 官网屏蔽中国IP访问[1] - 退出直接原因是美国第14105号行政命令对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 迫使B轮领投方Benchmark要求调整架构[2] Manus商业模式缺陷分析 - 公司2025年5月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 估值达5亿美元 但缺乏自研模型 需支付高昂API调用成本[2][3] - 产品定价策略导致用户流失 5月公布每月19/39/199美元价格档位后 月活用户从2000万骤降至1000万[5] - 产品未能有效融入实际办公场景 用户反馈生成长篇报告需反复修改 反而增加工作复杂度[5] 行业算力环境变化 - 美国对华AI芯片管制持续加码 英伟达H100等高性能GPU获取困难 国内替代方案在训练推理效率存在差距[3] - 新加坡作为亚洲算力枢纽 能更便捷接入国际AI生态(如OpenAI、Anthropic) 并提供稳定芯片供应[3] Fabarta产品定位与优势 - 产品强调"个人专属"功能 定位为更懂企业、懂用户、更安全的智能办公伙伴[2][8] - 核心能力源自枫清科技服务大型企业构建的企业级知识引擎和行业智能体平台[8] - 通过支持MCP协议构建开放生态 能无缝对接外部通用智能体(如ChatGPT Agent)实现优势互补[9] 智能体行业发展趋势 - OpenAI于7月18日发布融合Operator、Deep Research和ChatGPT三大能力的统一"ChatGPT Agent"[5] - 行业将呈现通用智能体与精专智能体(Specialist Agent)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9] - Fabarta选择聚焦特定领域 深度理解用户与业务的"精专"路径 与通用智能体形成差异化竞争[8][9]
Manus“跑路”风波背后,AI Agent的商业化困局
36氪· 2025-07-22 07:20
Manus公司的崛起与困境 - 2025年3月凭借"智能体自主完成任务"演示视频迅速走红,一周内吸引200万用户预约,内测码被炒至10万[1] - 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公司估值飙升至5亿美元[3] - 实际产品依赖OpenAI的GPT-4和Anthropic的Claude等第三方API拼接,执行复杂任务时频繁卡壳[4] - 定价19-199美元/月但实测效果差,电商比价漏数据、金融建模偏差超15%、视频生成出现畸形生物[6][7] 通用AI Agent行业现状 - 行业预测到2027年约40%项目因成本失控或商业模式不清晰被淘汰[3][9] - 同质化严重,本质是调用大模型API加定制前端界面,护城河稀薄[11] - 麦当劳与IBM合作开发的AI Agent因餐厅环境频繁出错被弃用[12] - 采用免费获客模式但服务成本高,融资断裂导致现金流危机[14] 成功企业的突围策略 - GenSpark聚焦办公自动化等垂直场景,上线45天实现3600万美元年收入,金融报告撰写时间从3天缩短至8小时[20] - Salesforce的Agentforce提供可解释AI决策和按需付费模式,年化收入达10亿美元[24] - 医疗Agent PathChat通过数据积累将肿瘤识别准确率从78.1%提升至89.5%[27] - 成功企业共同点:深度绑定业务流程、量化ROI、构建数据闭环生态[18][22][25] 行业发展趋势 - 通用Agent陷入"泛而不精"困境,缺乏统一底层架构设计[15] - 垂直领域专业型Agent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建立壁垒[20][27] - 生态化发展成为护城河,如Salesforce允许第三方开发行业应用[27] - 技术需聚焦实际场景创造可量化价值才能持续发展[28]
超千万元算力补贴,北京16条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新京报· 2025-07-18 22:19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北京市出台16条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重点解决多方面问题 包括"首用免费"支持政策和超千万元算力补贴 [1] 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提升 - 重点提升高质量行业数据供给能力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数据采集 汇聚 清洗 标注等工作 推动形成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2] - 实施"首用免费"支持政策 鼓励工业数据参与模型训练 形成"供得出 流得动 用得好"的数据供给能力 [2] - 通过数据要素示范奖励政策 对工业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给予资金支持 [2] - 重点提升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 培育头部行业大模型和通用智能体 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算力补贴 [2] - 支持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 对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的通用智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算力补贴 [2] 模型应用服务能力提升 - 支持企业搭建行业仿真验证平台 对市级产业创新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3] - 支持企业建设模型安全靶场 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智能产品产能提升 - 在单机装备层面 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装备研发设计水平 [3] - 在产线层面 支持企业搭建AI PC AI手机 AI眼镜 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中试平台和柔性生产线 [3] - 在工厂层面 支持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 5G等技术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 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3] 复合型人才培养 - 重点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 支持设立"AI+工业"阶梯式课程体系 [4] -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培训 [4]
Manus清空微博、小红书!官网显示“地区不可用”,总部已迁至新加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08:10
公司动态 - 公司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已清空内容 仅微信视频号保留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的信息 [1] - 公司海外社交平台X账号保持更新 显示位置为新加坡 最新更新为7月10日的旧金山徒步活动信息 [3] - 公司对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 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 回应称是基于经营效率考量 [5] - 公司总部已迁至新加坡 6月起在新加坡招聘AI工程师等岗位 月薪8000-16000美元 [15] 产品与商业化 - 公司产品号称"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 3月6日发布采用邀请内测方式 邀请码一度被炒至上万元 [5] - 5月13日正式开放注册 提供新用户积分奖励与每日免费积分 推出19/39/199美元三档月付费订阅 [6] - 3月28日公布收费方案 6月4日推出文本转视频服务 [12] 融资情况 - 母公司蝴蝶效应4月下旬获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B轮融资 约合5.5亿元人民币 [5] - B轮融资后估值跃升至近5亿美元 实现约5倍增长 资金主要用于拓展美日及中东市场 [12] - 此前完成两轮融资超1000万美元 投资人包括真格基金 红杉中国 腾讯 王慧文等 [13] - 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注册资本由1000万美元增至2000万美元 [13] 战略合作 - 3月11日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基于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实现全部功能 [10] - 合作信息已无法在微博查看 仅剩通义千问回复 [11]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团队包括肖弘 季逸超和张涛三位 [8] - 肖弘曾创立北京蝴蝶效应科技 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 [8] - 季逸超曾创立Peak Labs 获红杉和真格投资 [8] - 张涛曾任神策数据副总裁 字节跳动国际化负责人 [8]
Manus真要跑路了?实探北京办公区仅剩十几人在工作,明确不再招聘
搜狐财经· 2025-07-12 08:04
公司动态 - Manus中国区裁员约80人(120人减至40人核心团队迁往新加坡),赔偿方案为N+3或2N [2] - 北京办公区位于海淀区epark花园路社区1号共享大厅四层,当前仅剩十余人办公,门口无Logo [2][3] - 停止与阿里通义千问的中文版合作开发(阿里云否认称系员工个人猜测) [2] - 母公司北京蝴蝶效应科技2022年4月成立,2024年3月法人变更为肖弘,冯琼花持股29.28% [5] - 关联企业北京红色蝴蝶科技2023年7月成立,2024年参保58人,注册资本从1000万美元增至2000万美元 [5][6] - 已完成四轮融资(真格基金/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等),2024年4月获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估值达5亿美元 [7] 战略调整 - 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启动本地招聘,AI工程师等岗位年薪超130万元(国内同岗最高72万元) [9] - 放弃国内市场主攻海外(美国/日本/中东),官网在中国区域显示不可用 [9][10][11] - 创始人肖弘称调整是为全球化产品布局,强调"短期收入可放弃" [12] - 关联产品Monica海外用户超2000万,ARR达1800万美元 [12] 行业背景 - 国内AI创业面临三重挤压:巨头竞争(字节/阿里/Kimi等)、用户付费意愿低(Pro版定价1428元/月)、算力限制(Claude模型国内不可用) [11][13] - 同类公司HeyGen从深圳迁往洛杉矶,WIZ.AI/Genspark等选择海外创业 [12] - 行业专家指出AI出海需应对文化适配/本地化/合规等挑战,技术能力与商业模式需同步 [13] 产品争议 - 3月发布时宣称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但遭营销过度和套壳质疑 [2] - 专家批评其C端高收费模式激进,存在技术理想与用户预期落差等三重矛盾 [13] - 国内大模型架构师认为通用智能体与国内企业确定性需求不匹配,失败率高 [11]
Manus调整团队,“一炮走红”未满四月总部迁新加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7:54
公司动态 - Manus对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 基于经营效率考量[1] - 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获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B轮融资 约合5 5亿元人民币 估值跃升至近5亿美元 实现约5倍增长[1][2] - B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拓展美国 日本及中东等国际市场[2] - Manus联合创始人张涛公开表示公司总部已在新加坡[1][4] - Manus自6月起在新加坡招聘AI工程师 数据科学家等岗位 月薪8000至16000美元[4] 产品与商业化 - Manus号称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 采用邀请内测方式开放 邀请码一度被炒至上万元[1] - 5月13日正式开放注册 提供新用户积分奖励与每日积分免费使用 推出19 39 199美元三档月付费订阅[1] - 3月28日公布收费方案 开启商业化进程[2] - 6月4日推出文本转视频服务[2] 战略合作 - 3月11日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实现Manus全部功能[2]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团队包括肖弘 季逸超和张涛三位[2] - 肖弘曾创立北京蝴蝶效应科技 推出AI浏览器插件Monica[2] - 季逸超曾创立Peak Labs 推出Rasgueado输入法 获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投资[2] - 张涛曾任神策数据副总裁 字节跳动国际化负责人[2] 公司架构与融资历史 - 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成立于2023年7月 法定代表人肖弘 由Butterfly Effect(Hong Kong)Limited全资持股 注册资本由1000万美元增至2000万美元[3] - 此前蝴蝶效应共完成两轮融资 总规模超1000万美元 投资人包括真格基金 红杉中国 腾讯和王慧文[3] 行业分析 - 总部迁至新加坡或与AI技术与算力受限 投资层面压力及国际业务拓展需求有关[5] - 新加坡的AI基础设施资源 人才优势 营商环境及作为国际市场跳板的作用吸引中国初创企业[5]
促进软信业发展,上海放大招
证券时报· 2025-07-07 21:42
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 上海市政府发布17项政策促进软信业发展 包括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探索语料作价入股等新型投资模式 [1] - 政策涵盖四大类措施:奖励性政策、人工智能应用激励、新动能培育政策、企业减负制度性政策 [2][3][4] - 目标推进政策尽早落地见效 上海各区已制定配套实施方案 如浦东加大优质企业培优力度 杨浦推进科技企业矩阵培育 [5] 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 - 对全年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平均1.2倍的优质企业给予奖励 [2] - 按营收规模对中小企业分档奖励 标准从5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 [2] - 按增长速度对小微企业分档奖励 标准从30万元至50万元不等 [2] 人工智能应用激励政策 - 通过"算力券"降低模型调用和部署成本 对行业应用效果显著项目给予不超过30%资金补助 [3] - 支持发展通用智能体 对达到一定用户规模的智能体给予补助 [3] - 支持软件AI化 对代码生成和嵌入AI功能的优质项目给予不超过50%补助 [3] 新动能培育政策 - 高端软件领域 对使用早期国产软件产品给予最高80%应用补偿 [3] - 数字内容领域 创新"阶梯式"服务模式 探索版权质押融资试点 [3] - 数据要素领域 培育公共数据应用场景 试点语料作价入股 [3] 企业减负政策 - 降低融资成本 扩大"无缝续贷"覆盖面 [4] - 推动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再降5%以上 [4] 上海软信业发展现状 - 1-5月营收超6900亿元 同比增长20.4% 高于全国14.3%的平均增速 [6][7] - 企业数量超1.6万家 规上企业3200家 重点平台企业13家营收占比超40% [7]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3600亿元(+27.1%)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收3300亿元(+13.7%) [7] 区域发展亮点 - 杨浦区1-5月营收1473亿元(+25%) 占全市超五分之一 [8] - 浦东新区营收1727亿元 集聚规上企业超1000家 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占全市近半 [8] - 金山、松江等郊区增速显著 金山同比增速达646.9% [8] 企业案例 - 合合信息旗下C端AI产品全球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第一 [8]
促进软信业发展,上海放大招!
证券时报· 2025-07-07 21:37
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 上海市政府发布《若干措施》,包含17项政策,涵盖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探索语料作价入股等新型模式 [1][2] - 政策分为四大类:奖励性政策、人工智能应用激励、培育新动能政策、企业减负制度性政策 [3][4][5] 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 - 对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平均1.2倍的优质企业给予奖励 [3] - 中小企业按营收规模分档奖励500万至3000万元 [3] - 小微企业按增速分档奖励30万至50万元 [3] 人工智能应用激励政策 - 通过"算力券"降低模型调用成本,对优质行业应用项目给予不超过30%资金补助 [4] - 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对用户规模达标的智能体提供资金补助 [4] - 对AI嵌入软件开发的优质项目给予不超过50%补助 [4] 新动能培育政策 - 高端软件领域:对早期国产软件应用给予最高80%补偿 [4] - 数字内容领域:创新版权质押融资试点 [4] - 数据要素领域:探索语料作价入股等新型投资模式 [4] 企业减负政策 - 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无缝续贷"覆盖面 [5] - 推动中小企业宽带资费再降5%以上 [5] 上海软信业发展现状 - 1-5月营收超6900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国14.3%增速 [9]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3600亿元(+27.1%),互联网服务业营收3300亿元(+13.7%) [9] - 13家重点平台企业营收占比超40%,规上企业利润总额811亿元(+55.3%) [9] 区域发展亮点 - 杨浦区营收1473亿元(+25%),占全市超五分之一 [11] - 浦东新区营收1727亿元,集聚70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30家大模型备案企业 [11] - 金山、松江等郊区增速达646.9%、45.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