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OPCON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预期溢价10% 晶科能源本月起量产交付Tiger Neo 3.0组件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14:19
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 - 晶科能源自2022年起实现TOPCon电池效率三阶段突破,分别为25 1%、25 8%、26 5%,预计2025年底量产效率可达26 7%—27% [1] - 效率跃升源于材料工艺、电极结构与制程控制的全流程技术集成 [1] - 公司在低温钝化、隐形栅线等方向建立高效制造能力,其中隐形栅线技术减少遮光面积,效率提升0 3%—0 5% [1] Tiger Neo3 0产品性能 - Tiger Neo3 0量产功率达670W,同尺寸组件中行业领先 [2] - 双玻组件平均双面率突破85%,显著高于主流BC组件(70%左右),尤其适用于地面反射条件良好的场景 [2] - 首年衰减率低于1%,弱光响应下功率增益达2 26%—2 49%,提升早晚低光时段发电收益 [2] 实证测试与场景适配 - TOPCon组件已在日本、意大利、中国云南和海南等多地实证项目中测试,覆盖海岸、沙漠、高原等复杂环境 [2] - 日本鹿儿岛实证测试显示,TOPCon组件在无遮挡且地面反射率30%条件下发电量增益显著 [2] 量产规划与产能布局 - Tiger Neo3 0组件分阶段量产交付,650W、660W及670W产品分别于2023年6月、9月及12月开始交付 [3] - 3 0产品较上代溢价约10%,2023年底Tiger Neo2 0及3 0组件产能合计达40GW—50GW [3] 技术前景与行业影响 - TOPCon电池未来3年效率有望突破28%,逼近单结晶硅电池效率极限 [3] - 工艺优化与规模效应将提升TOPCon经济性,预计主导光伏技术演进并为钙钛矿叠层技术奠定基础 [3]
晶科能源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 Neo 3.0商业方案白皮书
快讯· 2025-06-10 14:26
行业技术发展 - 晶科能源联合第三方机构发布行业首份涵盖TOPCon核心工艺链、技术架构、性能优势的白皮书 [1] - TOPCon电池采用隧穿氧化层与掺杂多晶硅层设计,量产效率可达26.5% [1] - 未来通过隐形栅线技术与钙钛矿叠层技术,TOPCon理论效率有望超32.5% [1] 公司动态 - 晶科能源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 Neo 3.0商业方案白皮书》,收录全球10+极端环境电站测试数据 [1] - 公司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臧鹏飞强调TOPCon技术在未来5年内将是市场主流 [1] 技术应用与测试 - 白皮书独家收录沙漠、高原、沿海等极端环境电站的TOPCon技术测试数据 [1]
仕净科技(301030) - 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记录表
2025-05-28 17:48
公司基本情况 - 2025年5月28日下午15:00 - 17:00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董仕宏等 [1] 内部控制与管理 - 公司在经营和项目管理上有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完善,体现较好项目管理和品牌优势 [1] 业务布局与产能 - 宁国电池片生产线全线开工,四川资阳项目将根据市场情况有序推进,积极推进海外高效TOPCon光伏电池项目 [2] - 子公司安徽仕净光能科技有限公司TOPCon电池首片下线,选用全球主流TOPCon技术路线,一期项目指标良好,公司将保持产能先进性等提升竞争力 [3] - 2024年10月28日全资子公司仕净光能宣布在墨西哥建设光伏电池项目,目前积极推进中 [8][12] - 公司年产18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于2023年12月底落地投产 [8] 技术研发与储备 -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并正常使用专利262项,包括60项发明专利和202项实用新型专利,2024年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5个、发明专利18个 [2] - 2024年研发人员增至519人,本科及硕士学历占比提升至52.99%,加速TOPCon电池技术迭代,转换效率突破26.5% [5]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1%,投入方向为TOPCon电池工艺优化、环保设备智能化升级及CCUS固碳技术产业化,全年新增授权专利43项(含18项发明专利) [12][13] 财务状况与业绩 - 2024年营收下滑40.34%,主要因传统制程污染防控设备收入减少65.68%,光伏电池片业务亏损,部分项目未确认收入;新拓展光伏产品业务贡献收入6.44亿元,占比31.35% [10] - 2025年光伏电池片业务技术和规模效益将显现,公司计划巩固传统优势,开拓项目,加强管理等推动业务协同发展,业绩拐点已现 [10][11] - 公司负债率提高系电池片项目重资产投资导致,计提主要为存货跌价等损失 [2] 业务板块与战略 - 坚持“光伏配套 + 光伏产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环保设备业务提供污染治理方案,光伏产品业务垂直整合,协同效应包括设备业务带动电池片销售、电池片经验反哺设备研发 [7][8][9] 其他业务与合作 - 子公司业务涉及部分化学物检测 [2] - 公司目前暂无生产环卫车辆和定增计划 [3][12] - 公司目前无大额投资性支出,后续可能多元化筹集资金 [3] - 公司服务客户包括晶科能源等,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对公司业务有积极影响 [6][7] - 公司固碳新业务实现产业化,与河南济源中联水泥合作项目竣工投产,固碳板块2024年开始实现效益,各地项目公司处于前期阶段 [5][7] 股东与股价 - 截止5月20日公司股东总数为19,212户 [2] - 股价受多因素影响,公司致力于经营,会综合考虑提升公司价值措施并及时披露 [11][12]
突发!A股千亿龙头创始人辞任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20:22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由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并接任法定代表人 [1][6] - 李振国未来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及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6][11] - 此次调整旨在优化管理层分工,钟宝申负责战略落地与经营效率,李振国主导技术研发,形成"双轮驱动" [4][6] 董事会调整 - 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提名李振国之女李姝璇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其出生于1993年,具备金融与品牌管理背景 [8][9] - 新董事会引入印建安(战略管理专家)和周喆(财务审计背景)等新成员,以完善治理体系 [8][9] - 原非独立董事王志纲及独立董事徐珊退出董事会,职工董事白忠学留任但身份变更 [10] 技术战略与产能规划 - 公司押注BC电池技术,与行业主流TOPCon技术路径不同,目标年底BC组件成本接近TOPCon,并追求更高毛利 [11][12] - BC产品在集中式市场预期溢价15%,分布式市场溢价更高,现有15GW BC二代产能,6月底扩至35GW,年底达50GW [12] - BC技术采用贱金属替代银浆可降低金属化成本每瓦0.02元 [12] 行业与经营现状 - 光伏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2024年公司硅片和组件价格同比降61%和39%,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7亿元,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损失4.86亿元,全年亏损 [14]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4.36亿元,同比减亏,行业价格仍低于生产成本 [14] - 预计2025-2026年行业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2024年需求或持平略增,美国市场因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15] 公司市值与股权结构 - 截至5月26日收盘价14.99元/股,市值1136亿元 [3]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直接持股合计19.1% [7]
“出货王”晶科能源一季度正在加速“出血”?
36氪· 2025-05-21 08:04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光伏行业正经历供给侧改革,部分跨界企业已退出市场,行业将从亏损逐步过渡到盈亏平衡再到盈利阶段 [1] - 2025年一季度光伏组件"四巨头"合计营收525亿元,合计净利润亏损57.84亿元,但相比2024年四季度合计减亏42.15% [2] - 行业面临TOPCon产能供大于求的激烈竞争环境,技术红利正在减弱 [3] 晶科能源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924.7亿元同比下滑22.08%,净利润9893万元同比下滑98.67%,是少数仍保持盈利的光伏企业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8.4亿元同比下滑40.03%,净利润-13.90亿元同比下滑218.20%,亏损环比扩大24.54% [1][2] - 2024年四季度开始陷入亏损11.16亿元,主要因50%以上组件销往低价中国市场且海外高价订单占比减少,毛利率从15.7%降至3.6% [3]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68.30%至78.67亿元,2025年一季度转为-26.20亿元同比骤降323.43% [6] 区域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289亿元同比下滑34.8%,欧洲137亿元下滑36.1%,亚太137亿元下滑28.2%,美洲224亿元增长5.5% [4] - 美洲地区高利润主要来自提前锁定的美国高价订单,但这些订单有限且后续订单单价可能下降 [4] 产能与技术路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320GW,N型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6.6%,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4.22% [4] - 2024年组件出货量92.87GW同比增长18.3%,N型TOPCon组件占比85%,连续六年全球出货量第一 [7] - 硅片和电池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24%和-23.41%,处于亏本销售状态 [9] - 与隆基绿能选择BC路线不同,公司坚守TOPCon技术路线,但面临新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淘汰风险 [10] 扩张项目与财务风险 - 2023年宣布投资560亿元建设全球首个"超级一体化"生产基地,计划实现56GW全产业链产能 [7] - 一期项目2024年3月投产后发生火灾导致单季度净利润损失超6.46亿元,二期投资仅完成预算31%-35%,97亿元定增计划终止 [8]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达72.72%,有息负债总额348.7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32.13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58.48亿元 [5] - 应付债券96.54亿元为可转债,转股价13.70元/股远高于当前股价5.62元/股,转股难度大 [5]
晶科能源: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组件出货量领跑行业,技术升级增强竞争优势-20250515
华创证券· 2025-05-15 1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技术优势及全球化布局行业领先,龙头竞争优势突出,虽受低价订单、新产能爬坡和减值影响业绩,但组件出货领先且储能业务有潜力,持续技术升级增强竞争力,调整盈利预测后给予目标价并维持“推荐”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924.71 亿、872.12 亿、1066.64 亿、792.1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2.1%、 -5.7%、22.3%、 -25.7% [4]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9 亿、4.20 亿、17.78 亿、38.9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98.7%、324.6%、323.2%、118.8% [4]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0.01 元、0.04 元、0.18 元、0.39 元,市盈率分别为 583 倍、137 倍、32 倍、15 倍,市净率分别为 1.8 倍、1.8 倍、1.7 倍、1.5 倍 [4] 公司业绩 - 2024 年营收 924.71 亿元,同比 -22.08%;归母净利润 0.99 亿元,同比 -98.67%;毛利率 7.34%,同比 -6.70pct;归母净利率 0.11%,同比 -6.16pct [8] - 2024Q4 营收 207.01 亿元,同比 -38.36%,环比 -15.57%;归母净利润 -11.16 亿元,同环比转亏;毛利率 -0.77%,同比 -10.43pct,环比 -12.59pct;归母净利率 -5.39%,同比 -8.63pct,环比 -5.45pct [8] - 2025Q1 营收 138.43 亿元,同比 -40.03%,环比 -33.13%;归母净利润 -13.9 亿元,同比转亏,环比增亏;毛利率 -3.29%,同比 -12.87pct,环比 -2.52pct;归母净利率 -10.04%,同比 -15.13pct,环比 -4.65pct [8] 业绩影响因素 - 2024 年毛利率受低价订单及 N 型产品产能爬坡初期良率波动影响,同比 -6.7pct;期间费用率 6.80%,同比 +1.0pct,研发费用率因材料价格下降下降,财务费用率因汇兑收益减少提升 [8] -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资产处置和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共计 21.86 亿、4.85 亿元,拖累报表端业绩 [8] 业务情况 - 截至 2024 年底,组件全球累计出货超 300GW,2024 年全球组件出货 92.87GW,排名行业第一,预计二季度组件出货量回升至 20 - 25GW [8] - 2024 年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 1GWh,同比高增长,2025 年出货目标 6GWh,针对多元化场景迭代升级储能产品解决方案 [8] 技术升级 - 截至 2024 年底,黄金片区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 26.7%,实验室 TOPCon 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 34.22% [8] - 第三代 TigerNeo 光伏组件涵盖多项创新技术,主流版型功率提升至 650W 以上,最高 670W,组件转化效率达 24.8%,双面率达 85% [8] 投资建议 -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0 亿、17.78 亿、38.90 亿元(2025 - 2026 年前值 44.70 亿、57.70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137 倍、32 倍、15 倍 [8] - 参考历史及当前估值水平,给予 2026 年 40x PE,对应目标价 7.11 元,维持“推荐”评级 [8]
晶科能源(688223):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组件出货量领跑行业,技术升级增强竞争优势
华创证券· 2025-05-15 11: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技术优势及全球化布局行业领先,龙头竞争优势突出,虽受低价订单、新产能爬坡和减值影响业绩,但组件出货领先且储能业务有潜力,持续技术升级增强竞争力,调整盈利预测后给予目标价并维持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924.71 亿、872.12 亿、1066.64 亿、792.1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2.1%、 -5.7%、22.3%、 -25.7% [4]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9 亿、4.20 亿、17.78 亿、38.9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98.7%、324.6%、323.2%、118.8% [4]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0.01 元、0.04 元、0.18 元、0.39 元,市盈率分别为 583、137、32、15 倍,市净率分别为 1.8、1.8、1.7、1.5 倍 [4] 公司业绩 - 2024 年营收 924.71 亿元,同比 -22.08%;归母净利润 0.99 亿元,同比 -98.67%;毛利率 7.34%,同比 -6.70pct;归母净利率 0.11%,同比 -6.16pct [8] - 2024Q4 营收 207.01 亿元,同比 -38.36%,环比 -15.57%;归母净利润 -11.16 亿元,同环比转亏;毛利率 -0.77%,同比 -10.43pct,环比 -12.59pct;归母净利率 -5.39%,同比 -8.63pct,环比 -5.45pct [8] - 2025Q1 营收 138.43 亿元,同比 -40.03%,环比 -33.13%;归母净利润 -13.9 亿元,同比转亏,环比增亏;毛利率 -3.29%,同比 -12.87pct,环比 -2.52pct;归母净利率 -10.04%,同比 -15.13pct,环比 -4.65pct [8] 业绩影响因素 - 2024 年毛利率受低价订单及 N 型产品产能爬坡初期良率波动影响,同比 -6.7pct;期间费用率 6.80%,同比 +1.0pct,研发费用率因材料价格下降下降,财务费用率因汇兑收益减少提升 [8] -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资产处置和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共计 21.86 亿、4.85 亿元,拖累报表端业绩 [8] 业务发展 - 截至 2024 年底,组件全球累计出货超 300GW,2024 年全球组件出货 92.87GW,排名行业第一,预计二季度出货量回升至 20 - 25GW [8] - 2024 年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 1GWh,同比高增长,2025 年出货目标 6GWh,针对多元化场景迭代升级储能产品解决方案 [8] 技术升级 - 截至 2024 年底,黄金片区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 26.7%,实验室 TOPCon 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 34.22% [8] - 第三代 TigerNeo 光伏组件涵盖多项创新技术,主流版型功率提升至 650W 以上,最高 670W,组件转化效率达 24.8%,双面率达 85% [8] 投资建议 -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0 亿、17.78 亿、38.90 亿元(2025 - 2026 年前值 44.70 亿、57.70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137、32、15 [8] - 参考历史及当前估值水平,给予 2026 年 40x PE,对应目标价 7.11 元,维持“推荐”评级 [8]
天合光能(688599):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组件出货稳步增长,多业务共同发展可期
华创证券· 2025-05-14 1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助力穿越周期,虽产业链价格低位运行使企业盈利能力承压,但组件出货稳步增长、多业务协同发展可期,调整盈利预测后给予2026年20x PE,对应目标价17.10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02.82亿、732.80亿、826.80亿、992.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29.2%、 - 8.7%、12.8%、20.1% [4]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34.43亿、 - 15.98亿、18.63亿、31.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162.2%、53.6%、216.6%、67.4% [4] - 2024 - 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 1.58元、 - 0.73元、0.85元、1.43元,市盈率分别为 - 9倍、 - 20倍、17倍、10倍,市净率分别为1.2倍、1.3倍、1.2倍、1.1倍 [4]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802.82亿元,同比 - 29.20%;归母净利润 - 34.43亿元,同比转亏;毛利率9.59%,同比 - 6.26pct;归母净利率 - 4.29%,同比 - 9.17pct [8] - 2024Q4营收171.34亿元,同比 - 46.91%,环比 - 15.09%;归母净利润 - 25.97亿元,同比转亏,环比增亏;毛利率 - 0.95%,同比 - 14.36pct,环比 - 10.44pct;归母净利率 - 15.15%,同比 - 16.56pct,环比 - 8.35pct [8] - 2025Q1营收143.35亿元,同比 - 21.48%,环比 - 16.34%;归母净利润 - 13.20亿元,同比转亏,环比减亏;毛利率6.61%,同比 - 8.23pct,环比 + 7.57pct;归母净利率 - 9.21%,同比 - 12.03pct,环比 + 5.95pct [8] 组件业务 - 2024年组件出货超70GW,外销64.5GW,同比 + 18%,自用约6GW,组件价格回落且低位运行致盈利能力承压 [8] - 2025年一季度组件出货超15GW,毛利率环比改善实现减亏,公司预计在量和盈亏间平衡,加大欧洲、澳洲等盈利较好市场布局,出货目标70 - 75GW [8] 技术研发 - 2024年11月,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双面i - TOPCon电池最高电池效率达26.58%,刷新TOPCon效率世界纪录 [8] - 2025年3月,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峰值功率达808W;4月,该叠层电池最高效率达31.1%,实现从电池效率到组件功率的全面突破 [8] 多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2024年出货4.3GWh,24Q4出货1.8GWh,海外占比持续提升、持续减亏,2025年有望高速增长 [8] - 光伏支架2024年出货7.3GW,同比持续增长,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区域出货领先,在沙特设厂并多次中标GW级订单保障全球份额 [8]
晶科能源近10年首季亏13.9亿颓势难改 经营现金流降323%有息负债348亿
长江商报· 2025-05-12 08:27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总出货量19130MW,同比下降12.68% [1] - 一季度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40% [1]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3.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8.66亿元,为近10年首次季度亏损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924.71亿元,同比下降22.08%,结束连续五年增长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下降98.67%,扣非净利润亏损9.32亿元,同比下降113.50% [2] - 2024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1.16亿元,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趋势 [2] 财务压力与负债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有息负债348.77亿元,较年初增加36.54亿元 [1][3] - 一季度财务费用2.24亿元,同比增长52.36% [1][3] - 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底71.99%升至2024年一季度末72.72% [3] - 货币资金295.7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26亿元 [3] - 应付债券96.54亿元为2023年发行的可转债,转股价13.70元/股,当前股价仅为转股价的40.73% [3][4]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78.67亿元,同比下降68.30%,2024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26.20亿元 [4]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2023年宣布560亿元投资建设56GW垂直一体化项目,分四期推进 [6] - 一期14GW产能2024年3月投产,但4月发生火灾,后续进展未披露 [6] - 2024年组件出货量92873MW,连续5年全球第一,N型TOPCon组件占比85% [5] 技术与市场动态 - 公司为TOPCon技术早期推动者,与隆基绿能BC技术路线形成竞争 [7] - 2024年研发投入44.07亿元,同比下降36% [8] - 正在寻求德国上市,可能成为A股、美国、德国三地上市的光伏企业 [4] 行业背景与竞争 - 亏损主因光伏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导致组件价格下降 [1] - 2023年光伏行业出现百亿级扩产潮,公司560亿元投资为其中最大规模之一 [6]
晶科能源24年再夺出货冠军,25年N型技术将加速升级
华夏时报· 2025-05-08 17:19
组件出货量 - 2024年公司组件出货量达92.87GW,第六次蝉联全球第一 [1] - 海外组件销售额占比接近70%,中东地区出货量近10GW,东南亚区域同比增长超50% [5] N型技术突破 - N型TOPCon技术成为行业主流,公司量产电池平均效率超26.7%,实验室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 [2] - 推出第三代Tiger Neo组件,最高功率670W,转化效率24.8%,双面率85%,已形成可观在手订单 [2] - 计划2025年完成40%以上产能升级改造,年底前形成40-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 [2] 差异化产品创新 - 针对极端环境推出"三优产品",具备高抗冰雹、高抗风载、高防火等级等性能 [2] - 产品兼顾防积灰、防积雪、高效发电与稳定可靠性 [2] 数智化转型 - 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与智能化设备,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3] - 山西大基地灯塔工厂项目融合AI、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全球产能提供可复制范本 [3] 财务与全球化战略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78.67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 [4] - 推动GDR发行并申请法兰克福上市,优化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供应链金融票据使用比例 [4] - 美国工厂2GW产能满产运营,沙特10GW电池及组件项目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 [5] 储能业务发展 - 2024年储能出货量突破1GWh,同比高增长,目标2025年达6GWh(增长近5倍) [6][7] - 关键零部件自研量产比例提升,推出户用、工商业及大型电站差异化解决方案 [6] - 与沙特合作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产能,预计2026年投产 [6] 市场布局与订单 - 储能订单覆盖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南美、澳洲与日本等地区 [7] - 战略聚焦海外零碳园区、光储充一体化市场,探索"光储一体"创新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