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老出新”“新到潮” 成都文旅不断拓展新空间
四川日报· 2025-06-24 15:25
杜甫草堂博物馆 - 2024年全年接待观众超720万人次,产业收入4600余万元 [4] - 运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李白与杜甫"主题展,通过动态诗画和层景装置增强沉浸式体验 [4] - 推出"AI杜甫"和"AI智能翻译屏",支持14国语言交流,提升票务管理和讲解服务效率 [5] - 策划"诗词背诵挑战"活动,采用"AI考官+专家"模式吸引游客参与 [5] 东郊记忆园区 - 蜀宴赋作为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融合乐舞演绎、光影艺术和餐饮体验,开业两年接待超29万人次 [6] - 蜀宴赋游客中30%为境外游客,40%为省外游客 [6] - 潮流品牌1807以蜀锦、竹子、火锅等四川元素设计服饰,通过东京快闪店和新加坡潮流展进行文化输出 [6] 成都文旅行业趋势 -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示,如杜甫草堂运用数字技术活化文物 [4][5] - 国潮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如东郊记忆通过汉文化餐秀和潮流品牌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6] - 文旅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注重精神消费和文化体验 [6]
文旅项目持续“上新” 文旅IP接连“出圈” 南充解码 文旅深度融合“方程式”
四川日报· 2025-06-24 15:25
文旅项目发展 - 南充市通过"嘉陵江"和"文旅融合"策略,提出擦亮文旅金字招牌的目标 [3] - 南部县升钟湖库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完成95%,包含26间客房、5座湖边船屋、5座山顶树屋和1处观鸟点,预计8月底投用 [5] - "黄金江岸"湿地公园和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等项目已成为网红打卡地,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省级重点文旅项目83个 [6] 文旅消费与收入 - 2025年春节假期南充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402.6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2位 [6] - 全年文旅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550亿元 [6] - 新复乡日接待游客最高达1.4万人次,全乡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 [8] 文旅融合创新 - 南充探索"文旅+科技"模式,利用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沉浸式旅游产品 [7] - "文旅+农村"模式在新复乡取得成效,整合生态露营、研学、餐饮等资源形成乡村版"一日游" [7] - "文旅+百业"策略正在形成新的文旅增长点,包括与工业、商贸、体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 [8] 活动与营销 - "南充锅盔凉粉·千对情侣同享"活动吸引全网超50万人次关注 [2] -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可爱岛水世界项目直播6小时门票销售额破百万,登顶全国游玩团购榜 [3]
《闪光的夏天2》:音乐综艺的破茧重构
环球网· 2025-06-24 12:03
音乐综艺行业趋势 - 音乐类综艺近年来再度获得大众青睐,《歌手》《声声不息》《我们的歌》等节目爆火[1] - 2025年音乐综艺市场呈现"综N代主导、新节目缓慢突围"的格局,节目模式从强竞技性转向强情感联结[5] - 行业转型升级以"真实性"为核心,《闪光的夏天》第二季通过真实展现学员成长、音乐形象和城市名片实现突破[5] 《闪光的夏天》第二季创新亮点 - 节目定位升级为"年轻音乐人培训成长",融合音乐、旅行、文化等多元素实现破圈[1] - 采用"苦行僧"式音乐修行模式,韩红作为制作人提出严苛标准,重塑音乐行业专业门槛[2] - 摒弃传统音综的录音室级音效追求,转向"真Live"现场音乐风格,由韩红演唱会班底提供专业支持[3] - 舞台设计由杭州亚运会团队打造,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3] 节目制作模式突破 - 走出摄影棚采用户外录制模式,通过多个城市巡回表演打造"闪光音乐季"[4] - 深挖城市文化基因,让年轻音乐人成为城市文化的解读者与传播者[4] - 创新文旅融合实践,将音乐与城市特色文化碰撞,焕发城市新声音[4] 行业影响与标杆意义 - 节目以慢节奏雕琢细节,标志着音乐综艺开启全新模式[5] - 通过音乐力量讲述青春故事,引领行业走向更温暖深刻的新纪元[5] - 为音综改革注入新活力,成为青年音乐人成长蜕变之旅的标杆[5]
“桃”醉四方染云裳——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乡村振兴侧记
人民网· 2025-06-24 11:45
产业升级 - 杨家村自2013年起建设460余栋智能温控大棚,覆盖5800亩土地,实现玉米单产每公顷14吨 [3] - 202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750万元,人均纯收入2.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49万元 [3] - 通过五项核心技术实现年均粮食产量5600吨,并发展高端果蔬产业,包括9公顷蟠桃园年产值30万元和3000吨蔬菜基地 [3] - 引进南方特色品种如油蟠桃和火龙果,获得4个国家有机认证 [3] 文旅融合 - 每年7月举办蟠桃节吸引游客,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并促进周边三村协同发展 [4] - 2023年蟠桃节吸引3万游客,未成熟果实被预订一空 [8] - 开发古榆树广场、太公亭、猕猴桃长廊等景点,结合契丹风情民宿和农耕认领区形成文旅产业链 [8] -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果蔬花期错落,形成"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摘"的全年旅游格局 [8] 生态治理 - 完成25公里道路硬化,安装202盏路灯,实现自来水入户和网络全覆盖 [6] - 通过"三治融合"模式处理垃圾,包括300余份村规民约、垃圾转运协议和堆肥厂资源循环 [6] - 建设4300米文化墙、7平方公里绿化区和2200棵桂花树,获评"吉林省最美乡村" [6] 数字农业 - 投资150万元建设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引入5G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业试验区 [10] - 规划百公里精品旅游环线,开发数字农业平台实现生产销售全流程监控 [10] - 计划开展采摘节、丰收节、赏花节等节庆活动,形成全年采摘新格局和节庆经济新业态 [10]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南昌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搜狐财经· 2025-06-24 10:16
南昌消费市场概况 - 一季度南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2.6亿元,同比增长4.4% [1] - 政策红利与多元业态融合推动消费市场活力,包括"政策+消费""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等形式 [2] 家电数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政策补贴品类从8类扩容至16类,新增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 [6] - 换购2级、1级能效产品补贴标准分别为销售价格的15%、20%,单件最高补贴2000元 [6] - 截至5月28日,全省家电以旧换新和数码产品购新超300万件(套),拉动消费97亿元,惠及225万人 [6] - 南昌线下零售销量占比达16.8%,累计补贴产品124.41万件,补贴申请额10.39亿元 [6] - 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及3C数码等产品销售额92.26亿元,审批兑付周期平均缩短46% [6] 文旅融合消费表现 - 面包咖啡节3天客流量达20万人次,激活街区消费 [9] - "五一"假期南昌大悦城销售额3260万元,客流69.8万人次;天虹商场销售额超3500万元(同比+5%),客流超170万人次(同比+33%) [9] -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销售额590.20万元,同比增长18.44% [9] - 龙舟赛期间鸿鹄大集市整合小吃、文创等业态,推动"票根经济"串联多元消费场景 [11] 消费券刺激措施 - "五一"假期发放1700万元政府消费券,开展70余场促消费活动 [12] - 5月发放4万张满500减100百货券、15万张满100减20商超券 [12] - 全年开展"乐购洪城"活动200余场,市级财政投入82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4.4亿元 [1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创新消费模式,优化消费环境,保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的促消费节奏 [14]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国 6月21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景区湖心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瞻仰红船,感悟初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在 您看来,文旅产业何以能够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王学斌: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 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2024年5月,全国旅游发 展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体现了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所具备的重要功能,对于拉动经 济增长、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旅产业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引擎,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 购物、娱乐、体育赛事等诸多产业,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 ...
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出发,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生动与美好
四川日报· 2025-06-24 08:28
文旅融合活动 - 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题采访活动于6月23日在德阳中江"挂面村"启动 采访队伍分南北西3线同步进行 涵盖10个市(州)的30余个文旅点位 [2][3] - 活动聚焦文旅融合主题 展现全省探索"文旅+百业"的成效 用"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 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转化 [3] - 采访期间将结合当地文旅发展情况举办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地点包括花海林中 水畔山间和文旅项目现场 [2][3] 研学旅游发展 - 四川是全国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6个试点省份之一 采访小分队将走进多个研学基地 感受"文旅+"的创新发展 [3][4] - 活动涵盖国家(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展现全省文旅融合发展和研学旅游情况 [3]
2025“又见东港”公益晚会即将璀璨启幕
环球网· 2025-06-23 18:33
文旅融合活动 - 辽宁省东港市将于2025年6月30日举办"又见东港"公益晚会,融合音乐、公益与文旅元素,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的体验模式 [1] - 晚会以"莓好稻香、鲜灵东港"为主题,结合大孤山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展现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10] - 活动由东港市政府主导,联合文旅局、城建集团、元泰健康养老公司、娱星影视传媒公司及中国铁路文工团共同承办 [10] 明星阵容与演出内容 - 华语乐坛实力歌手姜育恒、吴奇隆、李丽芬等将登台表演经典曲目,如《再回首》《祝你一路顺风》《爱江山更爱美人》 [3] - 影视演员陈意涵、张歆艺跨界参与,结合综艺与影视作品经验为晚会增添多样性 [4] - 说唱歌手BrAnT B白景屹、中国铁路文工团歌唱家高文致等将呈现流行与民族音乐融合的表演 [6] - 主持人柯蓝与张泽群再度搭档,延续2024年公益晚会的默契风格 [6] 东港文旅资源 - 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交汇点,拥有大孤山风景区、大鹿岛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海明珠" [8] - 当地通过"文旅+演艺"模式创新旅游体验,依托海鲜资源、海岛风光及文化遗产开发新玩法 [8][10]
古脉新燃,吴越星火天目翠——擘画临安文旅融合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57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27日在杭州举办 这是该顶级生态大会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 [1] - 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作为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样本 接受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调研考察 [1] 吴越文化博物馆 - 吴越文化博物馆展览"吴越千秋"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该奖项被誉为文博界"奥斯卡奖" [1] - 博物馆展陈面积6500平方米 拥有350件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150件 大部分为首次亮相 [2][3] - 秘色瓷为博物馆核心展品 拥有全国最多、等级最高的秘色瓷 包括三件镇馆之宝 [3][4] - 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4] - 博物馆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单日最高达4500人次(限流) [4] 吴越文化公园 - 公园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 借鉴宋画"半边山水"构图 融入夯土块石墙等本地元素 [2] - 公园集博物馆、非遗体验、商业配套于一体 包含闲云堂、非遗体验中心、吾悦餐厅等设施 [4] - 文创品牌"吴越信物"推出四大系列产品 其中陌上花系列五一和端午销量达100余件 [5] - 五一与端午期间文创产品总销售额近10万元 [5] 天目山文化 - 天目山1996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拥有多项世界之最植物资源 [6] - 天目山具有近2000年道教、1700年佛教、1500年儒学历史 [6] - 临安正在打造天目山系统化文化谱系 包含生态、名人、茶盏等多元文化 [6] - 天目窑遗址群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 [7] - 天目古窑艺术馆展示1000多平方米天目窑展品 [7] 文旅项目发展 - "花田里·悟家训"研学项目年初启动 已接待5000余人次 [9] - 天目山镇去年接待游客175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1.8亿元 [10] - 临安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 打造"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文旅品牌 [11]
行业协会:已完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讨论稿
第一财经· 2025-06-22 17:30
行业政策与法规更新 -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已完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讨论稿和《国家公园标志设计原则及审批管理办法》等系列课题研究 [1] - 国家林草局2023年底研究起草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1月根据各方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 [1] - 风景名胜区定义明确为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与人文景观集中,环境优美的区域 [1] 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 - 协会已完成《国家公园标识标牌规范》《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规范》等系列课题研究 [2] - 编制发布了《风景名胜区门票系统技术规范》《智慧景区评价指标》《景区玻璃栈道建设标准》等多项团体标准 [2] - 承担了5处风景名胜区边界调整试点工作,持续推进10余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技术咨询项目 [3] 国际认可与成就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202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我国沙漠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2] - 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湖北神农架"边界微调方式纳入世界遗产地 [2] 行业发展方向 - 风景名胜区具有"自然+文化"双重属性,是"非常6+1"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 [6]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需求升级、传统模式瓶颈三重挑战,需通过创新突破 [6] - 建议深入挖掘文化主题价值,运用科技打造新产品新业态,培育文旅品牌 [6] - 需在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进程中推动中国旅游国际化,向世界推广特色文化旅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