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关税战影响最大的行业!
雪球· 2025-04-05 11:03
核心观点 - 美国宣布实施百年最高关税政策,平均税率从近20年的2%提升至29%,对中国商品整体关税达到54% [7][9] - 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49%、越南46%)、欧盟20%、日本24%、印度26% [8][9] - 关税战的核心目标是解决贸易逆差(2024年达9184亿美元)和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同时争取政治支持并施压贸易伙伴重新谈判协议 [11][12][13][14] - 关税战将冲击全球化科技企业(如苹果、英伟达、特斯拉)、零售业(沃尔玛、Costco)和制造业(波音、汽车厂商) [16][17] 关税政策历史与范围 - 美国关税水平将达到1930年以来最高,接近1930年的20%税率 [7] - 东南亚国家成为主要目标,柬埔寨49%、越南46%、老挝48%、斯里兰卡44% [8] - 对中国商品在现有20%关税基础上追加34%,整体达54% [9] 关税战动因 - 贸易逆差扩大:2024年达9184亿美元,其中对中国逆差2954亿美元,欧盟2356亿美元 [11] - 财政赤字压力:2024财年赤字1.8万亿美元,同比增8%,占GDP6.3% [11][12] - 政治策略:争取"铁锈带"和农业州选民支持,展示对华强硬立场 [13] - 贸易协议重构:通过关税施压促成USMCA取代NAFTA [14] 行业影响 科技与制造业 - 全球化科技企业受冲击:苹果、英伟达、特斯拉因海外供应链和市场依赖面临销售下滑 [16] - 半导体行业风险:英伟达、AMD、博通可能遭遇报复性关税或供应链中断 [16] - 汽车制造业成本上升:宝马、奔驰等进口车受影响,美国本土厂商因全球供应链承压 [16] 零售与航空 - 零售商利润承压:沃尔玛、Costco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 [17] - 服装品牌受挫:耐克、lululemon因东南亚高关税导致夜盘大跌 [17] - 航空业压力:波音等公司因原材料进口成本增加和报复性关税影响订单 [17] 市场反应与趋势 - 短期市场波动加剧:资金流向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股市承压 [18] - 美股长期挑战:BIG7等全球化公司面临结构性压力,资金可能撤离美股 [18] - 新兴市场分化:A股出口导向型行业承压,但国产替代(半导体、新能源)或受益 [18]
美与俄乌在沙特同一场地分别会谈细节曝光!场外袭击冲突未歇
南方都市报· 2025-03-25 23:50
而在美俄会谈前一天(23日),美乌双方围绕能源等关键问题已经举行了一轮会谈。相较于美俄间超过12小 时的会谈时间,美乌间的会谈则显得短得多,仅持续约5小时。据悉,乌克兰和美国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25日再次 举行会谈。 此次谈判的同时,俄乌冲突未歇。当地时间24日晚,乌克兰苏梅市议会在其官网发布消息说,俄军当天下午 对苏梅市中心发动导弹袭击,已造成88人受伤。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进深近期向南都记者分析,在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中,当务之急是缓和 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而"结束乌克兰危机"是俄美关系缓和绕不开的议题。此外,俄美的直接联系与沟通,体现 了特朗普一贯的"美国优先"原则。 美与俄乌在沙特同一场地分别会谈细节曝光!场外袭击 冲突未歇 当地时间3月23日至24日,美国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先后与乌克兰、俄罗斯代表团举行会谈,围 绕俄乌冲突问题展开新一轮谈判。3月25日,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两场会谈合计耗时超过28个小时,其中,美俄间 的会谈持续超过12小时,美乌会谈仅约5小时。有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近期向南都记者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中, 当务之急是缓和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而"结束乌克兰危机"是俄美 ...
美国的改变与中国的应变
创业邦· 2025-03-24 18:23
美国形象变化 - 美国在20世纪享有"灯塔效应"但如今形象从正面转向反面 [2][3] - 特朗普执政后对国际秩序和盟友体系造成罕见冲击 [3] - 美国知识阶层批评特朗普背离传统外交政策和价值观 [4] 经济影响 - 美股"七巨头"今年以来平均下跌15%处于2017年以来最低估值 [4] - 穆迪经济学家警告特朗普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4][6] - 特朗普关税政策若持续3-5个月可能将经济推向衰退 [6] 特朗普政策逻辑 - 特朗普认为联邦官僚机构膨胀抑制美国发展潜力 [9] - 特朗普将美国问题归咎于外部吃亏并采取"美国优先"策略 [9] - 特朗普退出多个国际组织以减少美国支出 [9] 中美关系 - 特朗普频繁以中国为参照物对比美国基建和教育差距 [12][13] - 特朗普政府延续将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 [14] - 美国不打算割断与中国经济联系但增加诸多限定条件 [14] 产业竞争 - 中国企业遭遇美国打压但产业创新能力将推动突破 [23] - 7纳米芯片制造预计三年内将不再是技术瓶颈 [23] - 国家竞争根本在于以产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23] 发展策略 - 中国应聚焦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而非急于填补国际空白 [25][26] - 中国需要基于文化观构建和合共生的世界观 [27] - 中国应坚持自我增强和变革以实现自然复兴 [27]
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本色
新华网· 2025-03-24 15:19
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 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本色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 本色 新华社记者刘品然 "美国觊觎我们的资源,我们的水,我们的土地,甚至我们的国家。一旦得逞,将摧毁我们的生 活。"本月新当选的加拿大执政党自由党党首马克·卡尼在胜选演讲中这样警告。 加拿大,美国的近邻、盟友和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近来成为美国公开霸凌的对象。美国总统特朗普 对加拿大不断挥舞关税大棒,还反复宣称后者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在21日接受采访时,特朗普说, 他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想法是"认真的"。 加税、胁迫、退群、断供……美国媒体惊叹,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推出的一系列"美国优先"政策正 在"颠覆"二战后美国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外交原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称,要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扬言"吞并"格陵兰岛,威胁"收回"巴拿马 运河……美国著名时事评论员法里德·扎卡利亚近期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说,特朗普政府 正在"复苏19世纪的帝国主义"。 "这些行为并非前所未有" 纵观美国战后外交史,特朗普 ...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特朗普的“空城计”——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3-19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和震动,美国当前实力今不如昔、内部矛盾激化,特朗普看似强硬可能在唱“空城计”,在俄乌调停上进退维谷,中东重燃战火或是间接结果,未来可能转向“两条腿走路”政策思路,而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提供宝贵确定性,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 [1][2][3][4]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政策举措 国内政策 - 以“提升政府效率”为由,借助“政府效率部”对联邦预算进行深度削减,试图削弱民主党及华盛顿传统官僚体系影响力 [6] 对外政策 - 强化“美国优先”,对墨西哥、巴拿马等传统势力范围施压,向加拿大和丹麦提出领土要求 [1][6] - 改变拜登政府“联欧抗俄”地缘政治战略,忽视部分国家立场与意见,单方面与俄罗斯接触,试图推动俄乌冲突停火 [6] 美国当前面临的现实 硬实力下降 - 经济“脱实向虚”,2023年美国名义GDP全球占比26%,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2%,且不及第一名的40% [9] 软实力衰落 - 制造业空心化使干预地缘冲突能力衰退,盟友体系成为负担,部分关键军工产品库存紧张,恢复正常水平需5年以上,海军相关军事产品库存置换平均时长高达11.2年 [10] 美元和美债体系信用透支 - 2024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升至122%,自2020年起超二战时峰值,2026年起净利息支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占同期政府收入近五分之一 [11] - 推行“小院高墙”和金融制裁动摇美元全球货币基础,中国、俄罗斯等国美元使用占比下降,全球范围内美元在外汇储备和贸易融资货币中占比降低 [12] “AI霸权”叙事体系出现裂痕 - 泛工业基础塌陷影响创新能力,美国在高学历人才中占比不再具绝对优势,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美国AI垄断逻辑 [13] 国内社会撕裂显性化 - 贫富差距加剧,收入排名前10%与后10%群体收入比值从1967年的9.2倍攀升至2023年的12.4倍,净财富排名后50%民众仅持有全国总净财富的2.4%,引发政治立场极端对立和政治极化 [14] 特朗普的“空城计”及其挑战 “空城计”策略 - 对内营造“特朗普治下美国一直赢”叙事体系,发动MAGA力量压制政治对手 [2][18] - 对外维持“美国依然第一”叙事体系,“软饭硬吃、榨取盟友利益”兑现地缘利益 [2][19] - 利用美国地理孤立优势,在战略收缩中为欧亚大陆“埋雷”,重现“鹬蚌相争,美国渔利”格局 [2][20] 面临挑战 - 俄乌调停进退维谷,冲突各方对停火先决条件分歧未收窄,若无法兑现停火承诺,将挑战特朗普“赢学叙事” [2][21] - 美国在中东重燃战火,3月15日起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或是俄乌调停僵局的间接结果,意在安抚亲犹太势力 [3][22] 对未来的展望 加大俄乌问题施压力度 - 特朗普强化对俄罗斯态度,威胁施加关税和大规模制裁,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俄乌停火,但面临双方核心诉求分歧大、缺乏政治资本、各方对美国政策连续性存疑等困难 [24][25] 使出“转移视线”伎俩 - 激化对外矛盾,如挥舞关税大棒、增加贸易摩擦 [25] - 地缘冒险主义,加大对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等地主权要求力度 [26] - 激化对内矛盾,加大整顿吏治力度、冲击民主党医疗领域 [26] - 金融冒险主义,在美元、美债市场作出“掀桌子”架势,如美债置换、美元贬值,还引入比特币储备概念 [26][27]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稳定具确定性 - 经济基础稳固、结构多元、韧性强,政策保持定力,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助力企业,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多领域有政策储备 [29] - 2024年以来在文化娱乐和科技创新方面成绩不凡,美国打压加速中国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29] 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逻辑强化 - 投资者重新评估中美资产安全边际,2025年1月20日到3月14日,沪深300上涨4.6%,标普500下跌6.0%,A股显“避风港”属性 [30] - 中国资产质量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6.3%和34.6%,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 [30] - 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偏低,2025年3月14日沪深300市净率1.38,处于历史31.5%分位数,标普500市净率4.80,处于历史94.4%分位数 [31] - 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如配置A股和对中国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 [32]
还有人能阻止特朗普胡来吗?
虎嗅APP· 2025-03-13 18:07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美元计价资产大幅贬值、美股重挫,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使秩序崩塌氛围加深,其滥用行政命令绕过宪法制衡,虽美国有智库、游说团体、国会、司法等制衡机制,但美国社会严重分裂、民意分歧大,特朗普坚守一定选民基础就难有民意压力,真正变量在于经济状况 [1][2][16] 特朗普执政现状及影响 - 美元计价资产大幅贬值,美股周一重挫创2022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受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美股延续上周跌势,科技股领跌,纳指下跌4%,标普500指数累跌3.10%,录得2024年9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1] - 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外交政策加深秩序崩塌氛围,如威胁入侵他国、清空加沙、退出北约等,还切断对乌军事和情报合作 [1] 特朗普如何滥用“行政命令”绕过宪法 - 宪法规定总统在外交领域权力包括任命大使等需参议院确认、谈判条约需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批准等,但本届特朗普政府制衡机制失效 [3][4] - 人事任命上,国防部长、FBI局长等关键职位有争议人员顺利通过任命,特朗普还签署行政命令强力干预国务卿工作,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未形成制衡 [4] - 总统可通过“行政命令”绕过国际条约参议院批准限制,行政协议与条约有同等法律效力,且相关规定削弱了参议院决定权 [5] - 历任总统都利用“行政命令”,如奥巴马签《巴黎气候协定》、特朗普退出和加入、特朗普签《为阿富汗带来和平的协议》《美墨加协定》等 [6] - 2020年大选前超70名共和党前任国安与外交官员曾批评特朗普,其第二任期上台两月不仅“兑现”罪状还“加码” [7] 对特朗普的制衡 - 智库对特朗普外交政策表示担忧和批评,虽声音未必短期改变政策,但会渗透到决策圈塑造长期走向 [9] - 游说团体代表庞大利益集团,影响政策方向,如国防承包商团体、亲乌游说团体影响外交政策,产业和劳工等游说团体影响经济政策 [10][11] - 国会中共和党难对特朗普构成实质压力,制衡责任落在民主党,民主党可凭借参议院“阻挠议事”规则和众议院微弱多数情况阻挡部分共和党建制议程,还尝试立法限制特朗普外交政策 [11][12][13] - 司法上美国最高法院驳回特朗普暂停对外援助资金紧急请求,支持下级法院要求政府支付承包商款项命令 [14] 真正的难点:彻底分裂的美国 - 特朗普外交表现民调下滑,仅37%受访选民满意,50%不满意,但在俄乌战争等关键议题上民意未定论,特朗普基于民意承诺结束乌战并让乌偿还援助 [16] - 美国社会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出现显著党派分歧,选民看法基于党派忠诚,特朗普坚守40%选民基础就难有民意压力,经济状况是关键变量 [17] - 媒体随党派分裂而分化,缺乏调和公共舆论空间,真正变量在于特朗普选民联盟是否分化,核心是美国经济状况 [18]
华泰证券今日早参-2025-03-13
华泰证券· 2025-03-13 10:08
行业投资评级 有色金属行业 - 稀土行业2025年或至景气拐点,重视板块配置价值 [4] 房地产行业 - 预计2025年核心城市住房量价“止跌回稳”,建议以“三好”逻辑甄选地产股 [5]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 富临精工维持“买入”评级 [9] 可选消费行业 - 爱美客维持“买入”评级 [9] 交运行业 - 海丰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11] 电子与计算机行业 - 迈威尔科技维持“增持”评级 [12] 其他公司 - 小菜园首次评级为“买入” [13] - 中绿电首次评级为“买入” [13] - 布鲁可首次评级为“买入” [13] 核心观点 策略 - 上周两会及产业事件催化A股上行,除杠杆资金外,配置型外资、公募资金是近期资金面增量主力,其偏好的基本面因子定价权或提升;配置型外资再度回暖,A股&港股有吸引力,关注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制造及涨价品种近期资金关注度提升 [2] 固定收益 - 3月10日美股大幅调整,源于对经济衰退、政策不确定性及美国相对优势弱化担忧,“贵”是前提;美国实质衰退概率不高,短期美股有吸引力但“抄底”时机不成熟;建议关注政策确定性高+科技竞争力向上的市场机会,微调哑铃型策略 [2] 有色金属 - 缅甸供应未恢复且加征资源税使矿商成本大增,2024年我国从缅甸进口稀土大幅减少;国内对稀土掌控增强,《稀土管理办法》拟纳入所有来源稀土矿;假设2025年缅甸供应减量2026年基本恢复+国内配额延续较低增速,测算2025 - 2026年全球氧化镨钕供需平衡/需求为 -5.8%/-4.6%;2025年行业或至景气拐点,供需改善推动价格偏强震荡,稀土战略地位重要 [4] 房地产 - 预计2025年核心城市住房量价“止跌回稳”,核心地段地价和新房房价“稳中有升”,房企拿地强度和销售、业绩连接有望重新打通,拿地逻辑有望回归;建议以“三好”逻辑甄选地产股 [5] - 3月11日相关部门发布通知规范土地收储,明确申报审核流程等,多地已公示或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收地,预计规范文件出台加速专项债券收地落地,平衡土地供需、改善房企流动性,筑牢“止跌回稳”趋势 [6] 宏观 - 上周欧元录得2010年来最大周度涨幅,10年德债利率大幅攀升;德国财政立场大幅转向可能是重要催化剂,3月4日德国总理候选人或十年额外增加1万亿欧元用于基建和国防支出;德国和欧盟财政扩张落地有不确定性,若落地增长修复或加速,潜在增速和均衡利率/汇率水平有望抬升 [7] 战略 - “美国优先”战略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核心主线,基于共同防御和平衡贸易两大支柱,要求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系统性调整;深入理解有助于洞察特朗普世界观及全球地缘格局认知,解读其政府内外政策逻辑 [8] 各行业总结 策略 - 资金层面观察:除杠杆资金外,配置型外资、公募资金是近期资金面增量主力,其偏好的基本面因子定价权或提升;配置型外资再度回暖,A股&港股有吸引力,关注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制造及涨价品种近期资金关注度提升 [2] 固定收益 - 3月10日美股大幅调整,恐慌指数VIX飙升,源于对经济衰退、政策不确定性及美国相对优势弱化担忧,“贵”是前提;美国实质衰退概率不高,短期美股有吸引力但“抄底”时机不成熟;建议关注政策确定性高(财政扩张的中国、德国等)+科技竞争力向上(中国)的市场机会,微调哑铃型策略 [2] 有色金属 - 缅甸供应未恢复,加征20%资源税使矿商成本大增,2024年我国从缅甸进口稀土大幅减少;国内对稀土掌控增强,《稀土管理办法》拟纳入所有来源稀土矿;假设2025年缅甸供应减量2026年基本恢复+国内配额延续较低增速,测算2025 - 2026年全球氧化镨钕供需平衡/需求为 -5.8%/-4.6%;2025年行业或至景气拐点,供需改善推动价格偏强震荡,稀土战略地位重要 [4] 房地产 - 预计2025年核心城市住房量价“止跌回稳”,核心地段地价和新房房价“稳中有升”,房企拿地强度和销售、业绩连接有望重新打通,拿地逻辑有望回归;建议以“三好”逻辑甄选地产股 [5] - 3月11日相关部门发布通知规范土地收储,明确申报审核流程等,多地已公示或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收地,预计规范文件出台加速专项债券收地落地,平衡土地供需、改善房企流动性,筑牢“止跌回稳”趋势 [6] 宏观 - 上周欧元录得2010年来最大周度涨幅,10年德债利率大幅攀升;德国财政立场大幅转向可能是重要催化剂,3月4日德国总理候选人或十年额外增加1万亿欧元用于基建和国防支出;德国和欧盟财政扩张落地有不确定性,若落地增长修复或加速,潜在增速和均衡利率/汇率水平有望抬升 [7] 战略 - “美国优先”战略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核心主线,基于共同防御和平衡贸易两大支柱,要求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系统性调整;深入理解有助于洞察特朗普世界观及全球地缘格局认知,解读其政府内外政策逻辑 [8] 重点公司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深化战略合作,拓展汽车、智能机器人领域合作,铁锂控股子公司引入战投宁德并新建产能,看好双业务保障长期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9] - 爱美客控股子公司拟购买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对价1.90亿美元;韩国Regen公司有两款获批上市再生针剂;此次收购彰显国际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若落地或为业绩注入动力,维持“买入”评级 [9] - 海丰国际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25.9%至30.6亿美金,归母净利10.3亿美金,同比增长93.5%,主因集运市场推动;公司年末每股派息1.4港币,全年分红率83%;预计2025年亚洲区域市场受益产业重塑,货量增长,长协运价同比增长,运价均值同比基本持平,盈利向好,维持“买入” [11] - 迈威尔科技发布4QFY25财报后股价下跌,主因业绩/下季度营收指引仅符合预期,数据中心收入增速放缓,市场担忧与大客户下一代项目合作持续性,维持“增持” [12]
黑色星期一!美国经济大麻烦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1 07:47
作 者丨王应贵 编 辑丨和佳 刘雪莹 美股遭"黑色星期一"! 美东时间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三大指数均跌超2%,其中纳指跌4%。标普5 0 0指数 较2月1 9日创下的历史高点已 回落 8 . 7% ,纳指较近期高点 下跌 近1 4% 。 大型科 技 股普 跌,特 斯拉跌超1 5% , 为2 0 2 0年 9 月以 来最大 单日 跌幅 , 英 伟 达 跌 超 5% , 苹 果、Me t a、谷歌跌超4%,微软跌超3%。 消 息 面 上 , 乘 联 分 会 数 据 显 示 , 2 月 特 斯 拉 中 国 批 发 销 量 为 3 0 6 8 8 辆 , 同 比 减 少 4 9% ,环 比 下 降 5 1% 。 这 也 是 特 斯 拉 国 产 以 来 首 次 单 月 销 量 跌 破 3 . 1 万 辆 ( 除 2 0 2 2 年 4 月 ) , 创 下 两年多新低。 三大指数分钟线图,来源:TradingView | 名称 | 现价 | 涨跌幅 | | --- | --- | --- | | 特斯拉(TESLA) | 222.150 | -15.43% | | TSLA.O | | | | 英伟达(NVIDI ...
王毅谈“美国优先”:不能唯利是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提问,针对美国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的影响,强调世界不应倒退回丛林法则,新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国际公理一边,反对强权、霸权,大国应承担国际义务履行担当 [1][2] 分组1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问 [1]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提问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中国发展及国际事务角色的影响 [2] - 王毅表示若各国都强调本国优先迷信实力地位,世界将倒退回丛林法则,国际规则秩序受冲击 [2] - 新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国际公理一边,反对强权、霸权,历史应向前不能倒退 [2] - 大国应承担国际义务履行担当,不能唯利是图、恃强凌弱,中国认为朋友应是永远的,利益应是共同的 [2]
特朗普,要废除芯片法案
半导体芯闻· 2025-03-05 18:25
特朗普计划废除CHIPS法案 - 特朗普表示将废除拜登政府制定的半导体补贴计划《CHIPS法案》,可能影响韩国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1] - 三星和SK海力士原本将根据该计划获得数十亿美元补贴,其中三星获批47.5亿美元,SK海力士获批4.58亿美元[2] - 特朗普称企业在美国投资是为了避免关税而非获取补贴,并计划对半导体征收25%关税[2] 企业投资动态 - 软银宣布在美国投资2000亿美元,OpenAI和甲骨文联合投资5000亿美元,苹果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服务器制造[1][2] - 台积电承诺在美国额外投资1000亿美元,此前已宣布投资1650亿美元[1][2] - 特朗普声称在其政策下美国获得1.7万亿美元新投资[1] CHIPS法案背景 - 《芯片法案》于2022年通过,提供527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2] - 特朗普批评该法案是"糟糕的交易",敦促国会废除法案并将剩余资金重新分配[2] 其他行业动态 - 黄仁勋评价HBM为技术奇迹,Jim Keller预测RISC-V将胜出[5] - 文章提及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芯片公司名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