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

搜索文档
不出中国所料:特朗普对全球征税后,高兴不到一天,噩耗就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02 13:42
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关税后,只高兴了不到24小时,美国资本市场就给他来了个当头一棒。而中方也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局面。 8月1日凌晨,特朗普坐在白宫签下一纸命令,内容是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制度,征收税率从10%到41%不等,涵盖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关 键商品线。简单来说,就是谁对美国商品征税,美国就对谁加倍征回来。 特朗普宣布这一政策时兴致高昂,不仅自信满满地声称这将让"美国再次伟大",还扬言美国经济将起死回生。而他的"铁杆经济顾问"纳瓦罗更是趁机猛拍马 屁,说特朗普不但该得诺贝尔和平奖,更该拿诺贝尔经济奖。 可话音未落,华尔街就先炸了锅。美股三大指数应声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了1.6%,纳斯达克暴跌超2.3%,标普500也下挫了1.8%,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 股票下跌,市值蒸发逾数万亿美元,亚马逊单家公司损失超过1万亿市值。 金融市场的风向变得比天气还快,美元指数闪崩,国际金价却逆势暴涨,避险情绪瞬间拉满。连带着欧洲股市也被拖下水,德国DAX、英国富时指数纷纷 跳水,亚洲开盘前夜就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 在这场政策"大放送"后,市场的反应说明了一切,但更扎心的是专业经济学者的一针见血 ...
债券投资者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问题
国际金融报· 2025-07-12 00:11
债券市场分化加剧 - 债券市场分化加剧 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对经济增长和通胀动态变化作出反应 [1] - 市场多次预期利率"长时间维持在高位" 但每当出现宽松信号便出现反弹 如2023年四季度和夏季 [1] - 长期债券而非股票市场扮演"约束者"角色 迫使美国政府重新考虑关税策略 可能标志着"债券警示"作用回归 [1] 资本流动与风险溢价 - 资本或从美国金融资产流出 转向全球固定收益市场 美国风险溢价与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 [1] - 非美国金融资产可能受益于美国资本外流 欧洲、日本和中国债券市场有望获得支撑 [1] 长期利率市场波动 - 发达市场收益率曲线趋于正常化 但由于持续通胀和高政府支出 可能更加陡峭 [2] - 对债务可持续性担忧加剧 发达市场期限溢价走高 平均期限溢价11年来首次超过1.0% [2] 地区债券市场动态 - 欧元区面临紧张关系 欧洲央行倾向降息 但国防支出增长和财政前景恶化可能推高长期债券收益率 [4] - 日本收益率曲线显著陡峭化 30年期债券收益率达本世纪最高水平 若日本央行提高政策利率 曲线或趋于平缓 [4] 债券市场角色变化 - 利率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动荡时期应发挥锚的作用 提供收益和下行保护 [5] - 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国债作为分散风险资产的观点提出质疑 穆迪降级突显另类资产如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政府券的多元化作用 [5] 投资机会与偏好 - 非美国信用更具吸引力 特别是全球高收益债与新兴市场企业债 可构建更具韧性投资组合 [5] - 欧洲金融债因资本充足、受美国贸易政策影响小、德国财政支出和银行稳健表现成为配置优选 [6] - 新兴市场企业债吸引力高 尤其是对美国敞口有限的公用事业和电信行业 现金流稳定且杠杆率低 [6] - 可转债在高收益利差收窄背景下提供非对称上行机会 增加对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敞口 [6] 谨慎看待的资产类别 - 长期投资级企业债因利差较窄、美国国债供应增加带来的期限溢价上升以及关税盈利压力 回报受限 [6] - 新兴市场主权债基本面稳健但上涨空间有限 专注于少数确定性高、正在改善的信用标的 [6] - 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波动大 规避低档写字楼和区域性购物中心 关注纽约高端写字楼和酒店等位置优越领域 [6]
美国失业救济激增,招聘冷却无解,美联储按兵不动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22
就业市场恶化 - 美国持续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飙升至195.6万人,创三年半新高,显示失业者寻找工作时间延长[1] - 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24.8万人,为近十个月最高水平[1] - 劳动参与率停滞、低薪岗位主导增长、工作时间缩短等细节暴露就业市场隐忧[3] - "重复申请者"人数激增表明劳动者面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困境[4] 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导致企业谨慎招工甚至冻结招聘[3] - 美联储按兵不动的政策可能加剧市场动荡,就业市场已感受到政策拖延的代价[3] - 关税政策对国内就业与消费信心造成内伤,企业面临"既要内战又要外战"的压力[6] - 华盛顿政坛对经济疲软反应迟缓,缺乏有效缓冲机制[7] 经济前景 - 美国经济可持续性开始失速,贸易、制造与劳动力市场等核心指标表现不佳[3] - 若失业趋势持续两至三个月,将动摇市场对美国经济韧性的信心[4] - 制造业到运输业、科技到零售等多个领域领先指标显示疲软甚至衰退信号[6] - 美元与美债收益率同步走低,显示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怀疑[9] 通胀与产业链 - 生产者价格指数温和,但关税传导至消费端只是时间问题[6] - 企业短期内压缩利润率吸收成本冲击,后续可能被迫涨价[6] - 消费品价格上涨将加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两难境地[6] 全球背景 - 美国内部困顿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时降温形成呼应[9] - 欧洲央行暗示年内将进一步降息,而美国陷入经济政策"真空地带"[9] - 政策混乱、经济迟滞、市场失信可能导致系统性危机爆发[9]
白宫摊牌,特朗普是真怕了,美国拨通北京电话,中方只答应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5-27 18:28
中美贸易战影响 - 美国商务部长承认中国关税政策给美国企业带来痛苦 美国总统对此感到恐惧 但认为必须坚持立场 [1] - 中美达成临时贸易协议 同意大幅互降关税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降温 但美国更希望中国签署不平等协议 [1] - 中国在关税问题上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导致中美经贸"脱钩" 美国超市出现货架清空现象 [1] 美国经济受损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 创2022年以来最差记录 主因是净出口恶化和联邦政府支出锐减 [3] - 企业因担忧未来税负提前囤货导致进口激增 政府开支紧缩未能被民间投资有效替代 [3] - 特朗普关税政策未能实现"拯救美国制造"目标 反而使国内企业和工人首当其冲 [3]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 - 中美官员近期进行通话 被视为日内瓦会谈后的积极信号 双方同意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5] - 中美承诺建立机制推动经贸协商 将定期或不定期在两国或第三国开展磋商 磋商呈现制度化趋势 [5] - 特朗普在谈判前声称不会降低对华关税 但最终被迫让步 显示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 [7] 特朗普贸易政策本质 - 特朗普贸易政策基于20世纪经济民族主义 用关税壁垒应对21世纪全球化现实 逻辑存在根本缺陷 [3] - 其贸易观点源于商人思维 关注权力和利润控制 而非现代经济学视角 [3] - 将贸易逆差视为"被欺骗" 制造业流失归咎于中国产业崛起 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背离 [3]
40天,美国冷静了
盐财经· 2025-05-13 18:08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联合声明 双方互相取消91%的加征关税和反制关税 并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措施 [2] - 美方单边加税政策严重损害双边经贸往来和国际经贸秩序 中方要求美方彻底纠正错误做法 [2]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体现其对经济全球化的敌意 2025年重返白宫后可能进一步升级贸易保护措施 [4] 美国经济全球化参与度 - 美国贸易额占GDP比例从2008年峰值30 9%降至近十年多数年份低于30% 显著低于全球55%以上的平均水平 [7] - 2000-2023年美国仅签署14个贸易协定 远低于欧盟(49个)和中国(22个) 2008年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9] - 2014-2023年美国年均绿地投资额仅60-80亿美元 为欧盟同期水平的三分之一 反映其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抽身的趋势 [10] - 2023年美国企业对外投资占比降至历史新低14% 较峰值30%大幅下滑 [11] 美国政策转向与影响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战推行"在岸"政策 试图将制造业完全迁回美国 比拜登的"近岸/友岸"策略更为极端 [18] - 美国将国内贫富分化问题归咎于全球化 但数据显示前1%收入群体占比自1995年持续增长至18%以上 底层50%群体几乎不持有金融资产 [13][15] - 美国政策失当导致其经济活力衰退和不平等加剧程度远超坚持开放的经济体 需借鉴他国应对全球化冲击的经验 [20][21] 全球贸易体系演变 - 英国脱欧后GDP全球占比从3 88%降至3 18% 显示与区域经济体系脱钩的负面影响 [23] - 美国"退场+掌控"策略面临反效果 其他国家已形成替代性贸易圈 降低对美依赖 [27] - TPP改组为CPTPP继续运行 证明没有美国参与的世界贸易仍可发展 可能催生更多替代性合作机制 [27]
苹果崩跌,库克紧急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5-04 14:14
文章核心观点 苹果公司正被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反噬,面临政策与资本双重绞杀,全球范围内被监管机关围剿,失去增长动能与战略主动权,其问题是美国科技业遭遇地缘政治反噬等情况的缩影 [1][3][4][6][8] 分组1:美国政策影响 - 苹果因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在2025财年第三财季损失约9亿美元,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交货周期受影响 [1][3] -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国内政治消费筹码,系统性收割本国科技产业 [3] - 美国打压中国制造反噬苹果,苹果全球供应链无法与中国脱钩 [4] 分组2:资本市场表现 - 财报发布当日苹果股价下跌3.74%,收于205.35美元,年初至今累计暴跌超15%,两家华尔街机构下调其评级 [3] 分组3:欧洲监管情况 - 欧盟认定苹果与Meta等平台违反《数字市场法案》,勒令整改并开出数亿美元罚款 [4] 分组4:公司自身困境 - 苹果iPhone疲软、iPad无创新、Vision Pro未见起色,服务业务受反垄断监管 [6] - 苹果赖以生存的品牌、中国制造、美股定价、全球用户四根支柱同时动摇 [6] 分组5:公司应对与行业缩影 - 库克在财报会上称积极应对变化等,但公司正系统性丧失未来空间 [8] - 苹果问题是美国科技业遭遇地缘政治反噬、监管逆风与全球市场去美元化的缩影 [8]
【环时深度】美国关税政策的背后推手都有谁?
环球时报· 2025-04-28 06:47
美国关税政策背后的关键人物 -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被称为美国政府经济议程的思想设计师,是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背后的主要人物 [2][4] - 美国总统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被列为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关键推手之一,被称为"关税缔造者" [7][9] -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初是白宫经济团队中最不愿意实施加征关税政策的人,但后来改变了观点 [10][12] -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西特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被列为塑造白宫经济议程的关键人物 [13][15] "MAGA经济学"的特点 - "MAGA经济学"是民族主义与"不满政治"旗帜下各种矛盾学说与情绪冲动的大杂烩,也可被称为"经济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经济学" [17] - 其核心特质是对专家与精英的敌意,摒弃战后经济学的技术官僚逻辑,将美国工人重新定义为反抗"全球主义"的象征性符号 [18] - 白宫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并非因其理论自洽,而是源于情感煽动 [18] -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德里克将其描述为经济民族主义与科技右翼的结合 [18] 米兰的经济主张 - 米兰认为美国提供了两种主要"全球公共产品":由美国军方提供的"安全保护伞"和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美元和美国国债 [4] - 他提出其他国家应通过接受加征关税、开放市场、增加国防开支或直接到美国设厂等方式向美国"支付其公平份额" [5] - 米兰的策略在美国民粹主义言论和政府具体政策之间架起了意识形态桥梁,是支撑"MAGA"议程的"经济哲学" [5] - 他的一些观点构成了所谓"海湖庄园协议"的内容,该协议以1985年的《广场协议》为蓝本 [6] 纳瓦罗的贸易观点 - 纳瓦罗曾经支持自由贸易,但后来观点发生改变,开始发表一系列反华作品 [7][9] - 作为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顾问,他推行保护主义议程,包括对其他国家征收严厉的关税 [9] - 他拒绝承认外界普遍认可的经济概念,狂热地相信关税是一种筹款工具和恢复美国制造业的保护盾 [10] - 有研究显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关税战导致美国失去了24.5万个就业岗位 [9] 贝森特的"3-3-3计划" - 贝森特的经济蓝图被称为"3-3-3计划",即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每天增加300万桶原油产量,以及将预算赤字削减至3% [12] - 如果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这些目标很难实现,因此他最初是白宫经济团队中最不愿意实施加征关税政策的人 [12] - 他曾试图说服特朗普暂停所谓"对等关税",但行动失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