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入通”股频频巨震 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8 22:55
港股通纳入后股价波动现象 - 多只港股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出现股价暴涨暴跌,波动大幅加剧 [1][2] - 典型案例如药捷安康-B在纳入后股价加速上涨,9月8日当天大涨20.13%,几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逾10倍,但自9月16日开始剧烈调整,当天大跌53.73%,9月18日再跌12.43% [2] - 佰泽医疗纳入后波动幅度明显加大,9月15日单日涨幅超过50%,9月16日涨幅达28.03%,但随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 [2] 成交量变化 - 相关个股在"入通"后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3] - 涉及公司包括药捷安康-B、佰泽医疗、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博雷顿、沪上阿姨等 [3]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相关ETF被动买入,恒生系列指数成份股调整同步引发港股通标的调整 [4] - 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可买入,带来南向资金"活水",例如脑动极光-B在"入通"后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从0快速增长至超过5000万股 [5][6] - 投机资金借概念炒作,近期"入通"股票多为医药赛道股票,如药捷安康-B核心产品获临床许可,脑动极光为中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领导者 [6] - 部分新晋港股通标的为上市时间不久的次新港股,实际自由流通股份数相对较少,资金涌入后更容易导致股价暴涨暴跌 [1][6] 相关公司基本面 - 药捷安康-B 2025年上半年未实现任何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为亏损1.23亿元 [7] - 佰泽医疗2025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约0.2亿元 [7]
突然,“入通”股频频巨震,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8 22:52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只新纳入港股通的股票出现股价剧烈波动和成交量激增的现象,其背后有多重市场因素驱动 [3][4][7] - 港股通纳入可能带来短期投资机会,但市场狂热往往导致价格虚高和大幅回调风险 [2][4][15] 港股通纳入后股价波动情况 - 药捷安康-B在纳入港股通后股价加速上涨,9月8日当天大涨20.13%,几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逾10倍,但自9月16日开始剧烈调整,当天大跌53.73%,9月18日再跌12.43% [4] - 佰泽医疗纳入后波动幅度加大,9月12日盘中一度大涨逾27%,15日单日涨幅超过50%,16日涨幅达28.03%,但17日开始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期间单日振幅最高达85.55% [4] - 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等多只港股在纳入后出现类似走势,股价波动加大的同时成交量激增,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5] 股价巨震原因分析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相关ETF被动买入,恒生系列指数调整同步引发港股通标的调整,跟踪指数的ETF对新纳入成份股产生较大买盘 [8][9] - 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南向资金买入,带来新增资金,例如脑动极光-B在纳入后南向港股通资金持股数量从0快速增长至超过5000万股 [10][11] - 投机资金借创新药等概念进行炒作,近期纳入的医药赛道股票如药捷安康-B、脑动极光-B、佰泽医疗等因业务具想象力更受市场关注 [11] - 部分被爆炒股为次新港股,上市时间短导致实际自由流通股份数相对较少,资金涌入后更容易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13]
18A,暴富制造机
北京商报· 2025-09-18 22:24
近期,一家上半年无收入、无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市场掀起了血雨腥风。从暴涨到暴跌,药捷安康仅用三天时间,就走完了某龙头创新药企曾经长达 两年的股价起伏。 在这场资本博弈中,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血本无归。刀口舔血的游戏里,赢家终究是少数。被动卷入的基民同样难以幸免,部分ETF资金高位接盘, 深陷套牢困境。 药捷安康引发的这场资本狂欢,为原本就已炽热的港股18A(采用港交所第18A章规则上市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板块再添一把火。今年 以来,18A仿佛成了"造富神话"的代名词,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许多投资者不禁会问:18A还值得投吗?到底是估值泡沫,还是价值洼地?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多视角采访市场参与者,尝试寻找最真实的答案。 1分钟赚近2万元 32岁的王星星已有近六年投资经验。她成为了药捷安康这场"惊魂一日"中赚到钱的幸运者。 王星星从9月12日开始关注药捷安康。前一日,该股收涨20.78%,走势尚属平稳,并未显露"妖股"态势。然而9月12日尾盘,药捷安康突然大幅拉升,盘中涨 幅一度超过130%,最终收涨77.09%,报收192.5港元/股,总市值逼近千亿港元。自此,药捷安康"一战 ...
振东制药:公司创新药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Pre-NDA申请已获CDE受理,后续尚需完成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1:34
公司创新药进展 - 创新药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Pre-NDA申请已获CDE受理 [2] - 后续需完成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并经过审评和现场核查等严格审批程序方可上市销售 [2] - 公司将根据后续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复星医药_ 拐点在望;上调A和H股评级至超配
2025-09-18 21:09
这份文档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于2025年9月15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复星医药(Fosun Pharmaceutical)的公司研究报告。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详细分析总结。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报告核心研究对象为复星医药(A股代码:600196.SS,H股代码:2196.HK)及其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持股63.4%)[1][9][15] * 行业覆盖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特别是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领域[6][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评级与估值上调 * 将复星医药A股和H股评级均由“均配”上调至“超配”[1][7] * 将A股目标价从人民币29元上调至42元,H股目标价从20港元上调至33港元,上行空间分别为31%[1][4][6] * 上调评级的核心原因是认为公司盈利拐点在望,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改善,创新药管线价值被低估[1] 创新药业务成为核心驱动力 * 预计到2030年,新药将推动公司估值的68%,占药品总销售额的45%(2025年预计约为30%)[2] * 子公司复宏汉霖是价值核心,其创新药管线估值为人民币720亿元(当前市值420亿元),其中73%的估值创造来自核心在研药物的全球潜力[2][15] * 核心在研药物包括HLX43(PD-L1 ADC)、HLX22(HER2单抗)和Serplulimab(PD-1)[2][15] * HLX43在2L/3L EGFRwt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前景广阔,预测调整后美国市场峰值销售额达39亿美元[15][23] * HLX22在1L HER2+胃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获益迹象,风险比优异[18] * Serplulimab有望成为首个在1L ES-SCLC中展现良好疗效的PD-1单抗,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美国进入BLA阶段[19] * 复星医药自身管线(如DPP-1, MEK1/2, AR1001等)占其创新药总估值的41%,并在第三季度成功将两个资产(DPP-1和FX6837)对外授权,彰显研发实力[2][27] 财务改善与资产剥离策略 * 高杠杆率曾是主要投资风险,但管理层自2024年以来通过剥离非战略资产减少债务[3]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通过出售Gland Pharma 6%股权、和睦家股权等项目,获得约人民币50亿元资金回报[3][35] * 管理层承诺未来三年通过出售资产实现每年人民币30亿元的资金回流,以优化资本结构并投入创新研发[3][34] 盈利增长预期 * 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为20%,2025-2027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0%[4] * 关键驱动因素是新药的销售爬坡,预计其2025-2028年销售额CAGR为18%[4] * 具体财务预测: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EPS)为人民币1.25元,2026年为1.50元,2027年为1.79元[6] 当前估值与市场表现 * 复星医药A股年初至今上涨29%,H股上涨86%,但表现仍落后于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4%)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99%)[1][11] * H股涨幅更大主要因A-H股价差从2025年初的62%收窄至34%[1][11] * 基于2025年预测EPS,复星A/H股当前股价分别对应20.1倍/14.7倍的市盈率(PE),较A/H股制药同业平均PE分别低24%/29%,表明其改善前景未被市场充分定价[12] 子公司与联营公司贡献 * 复宏汉霖股价年初至今已大幅上涨274%,得益于其创新管线增长和生物类似药的成功商业化[11][15] * 其他联营公司如国药控股、Gland Pharma、Intuitive Fosun、Sisram等业务已开始复苏,预计将提升复星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长[36][37] 其他重要内容 研发效率与战略 * 复星医药内部研发团队由王兴利先生领导,战略性地重新确定了管线优先次序[26] * 61-71%的研发支出用于复星自身管线(非复宏汉霖),其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11%)低于恒瑞(24%)、豪森(22%)等主要同业,显示研发效率提升和资源配置改善[26][28]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包括:生物类似药销售强劲增长、CAR-T疗法快速放量和适应症扩展、有利的政府政策、产品提早上市[46][47] * 下行风险包括:政府药品价格管控、研发管线重大挫折、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带量采购、医院并购估值上升[46][47] 估值方法 * 采用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其中68%的估值来自新药(生物类似药+创新药)[38][40] * 药品部分估值细分为:复宏汉霖部分(占40%)和非复宏汉霖部分(占28%)[38][40] * 国际市场的潜力估值约为人民币350亿元,占整体估值的31%[38]
【百强透视】业绩改善!美联储降息+政策松绑,创新药接着涨?
搜狐财经· 2025-09-18 20:47
港股创新药板块行情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在2025年迎来强劲上涨行情 北海康成-B股价暴涨近19倍 德琪医药-B 和铂医药-B 三生制药等多股涨逾4倍 科伦博泰生物-B 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等股表现亮眼 [2] - 板块上涨原因包括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筹码集中 市场环境好转资金回流 以及2025年多则利好消息推动 [2] 政策支持与行业竞争力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纳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国务院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统筹价格管理 医保支付 投融资等政策 [3] - 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推出《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覆盖研发 审批 准入 支付全链条的16条政策 [3] - 在政策助力下 国产创新药企在ADC药物 双抗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3] 企业业绩表现 - 和铂医药-B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4936.38%至5.13亿元 营收同比增长327.47%至7.25亿元 主要因分子许可费收入飙增 [3][6] - 和黄医药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3.32%至32.57亿元 心玮医疗-B同比增长1095.08%至0.51亿元 华领医药-B同比增长932.35%至11.84亿元 [6] - 信达生物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2.50%至8.34亿元 百济神州同比增长115.63%至4.50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3][5][6] - 恒瑞医药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至44.50亿元 创半年度新高 [4] 创新药出海与BD交易 - 2025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数量达95项 占全球比例11% 较2016年的2%大幅提升 [7] - 2025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总包累计金额达890亿美元 占全球比例33% 较2016年不到1%和2024年的17%接近翻倍 [7] - 除和铂医药外 恒瑞医药 翰森制药 先声药业等多家企业因对外授权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大增 [7] 行业融资与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以来港股医药生物 医疗设备与服务行业近60家企业宣布配股融资计划 创新药企为主流 [8] - 来凯医药-B以每股16.30港元配售3600万股新股 筹得净额约5.78亿港元 90%资金用于研发 [10] - 百济神州2025年中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97.30亿元 再鼎医药为52.41亿元 君实生物为29.89亿元 [11] - 多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瑞科生物-B 科笛-B 永泰生物-B等现金流紧张 [10] 外部环境与政策优化 - 美联储2025年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 预计2025年再降息50个基点 2026年和2027年各降息25个基点 [12] - 国家药监局2025年9月发布公告 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 较2019年"60日默示许可"制度再优化 [13] - AI技术飞速进步对创新药行业发展产生利好刺激 [14]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在资本与政策双轮驱动下 商业化兑现与全球化突围竞争格局愈发清晰 [14] - 头部企业凭借核心管线商业化放量 差异化技术平台突破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夯实市场地位 [14] - 政策全链条护航 出海交易爆发与盈利拐点显现为行业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14]
港股收评:午后大跳水!恒指跌1.35%,半导体全天强势
格隆汇· 2025-09-18 16:28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35%至26544.85点 盘中一度站上27000点大关[1] - 国企指数下跌1.46%至9456.52点[1][2]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9%至6271.22点[1][2] 行业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逆势走强 华虹半导体大涨8.6% ASMPT涨超8%[2][9] - 创新药概念股多数回暖 恒瑞医药涨约6%创历史新高[2][11] - 内房股集体下跌 碧桂园跌超10% 金辉控股跌超8%[5][6] - 教育板块大幅下挫 中国科教产业跌超9% 中教控股跌超7%[8] - 大金融板块集体走低 银行保险券商均下跌[2][7] 个股表现 - 科技股普遍回调 小鹏汽车跌超4% 腾讯控股跌2.95%[4][5] - 中芯国际盘中再创历史新高[2] - 券商股走弱 弘业期货跌超5% 中州证券跌超3%[7]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62.8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买入43.82亿港元[13] 市场展望 - 分析机构预测港股11月前后有望站上28000点 恒生科技指数目标6000-6200点区间[15] - 港股被看好将跑赢全球市场 弹性空间大于美股及A股[15]
君实生物涨0.20%,成交额9.09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9-18 15:31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具备完整的创新药物发现开发、全球临床研究、大规模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能力 致力于成为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的创新医药公司[2] -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抗PD-1单抗 已在中国内地获批11项适应症 另有一项sNDA已受理 该产品是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已在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2] - 自主研发的tifcemalimab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抗BTLA单抗 正在开展两项III期注册临床研究 另有多项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Ib/II期临床研究覆盖多个瘤种[2] - 控股子公司君拓生物持有猴痘疫苗、寨卡疫苗等临床前阶段疫苗管线 公司于2023年10月与北京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机构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猴痘重组蛋白疫苗[3]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 同比增长48.64% 归母净利润-4.13亿元 同比增长36.01%[8]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药品销售90.67% 技术许可及特许权使用收入8.74% 技术服务及其他0.59%[7] 股本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3.12万户 较上期增加5.88% 人均流通股24,543股 较上期减少5.56%[8] - 十大流通股东中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2971.67万股较上期减少53.67万股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2221.32万股较上期增加63.00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312.91万股较上期减少186.65万股[8] 市场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股价涨0.20% 成交额9.09亿元 换手率2.57% 总市值469.51亿元[1] - 当日主力净流出3161.78万元 占比0.03% 行业排名49/54 近3日主力净流出1.61亿元 近5日净流出1.75亿元[4][5] - 主力持仓未控盘 筹码分布分散 主力成交额2.11亿元占总成交额5.95%[5]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41.78元 股价靠近压力位47.06元[6] 行业属性与业务范围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概念板块包括生物医药、创新药、抗癌治癌等[8] - 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型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7]
跑赢大盘!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生物医药ETF(159859)盘中持续溢价,机构看好创新药长牛行情远未结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5:08
市场表现 - 9月18日午后大盘跳水沪指跌超1%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小幅下跌0.46%但盘中溢价交易明显溢折率0.32% [1] - 生物医药ETF(159859)盘中回落翻红上涨0.22% 成交额超1.6亿元并持续溢价交易 [1] - 创新药ETF成分股汇宇制药-W涨超4% 信立泰/科伦药业/恒瑞医药涨幅居前 生物医药ETF成分股长春高新涨超5% 智飞生物/安科生物/康龙化成领涨 [1] 资金流向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近8个交易日(9月8日-17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吸金超1.8亿元 [1] - 截至9月17日创新药ETF天弘流通规模与流通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1] 产品特征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为全市场规模最大横跨沪深港三地的创新药ETF 唯一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产品 覆盖A股+港股及创新药+CXO领域 [1] - 生物医药ETF(159859)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 选取市值规模与流动性综合排名前30只生物医药股作为样本 [2] 行业动态 - 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适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 [2] - 该药品此前已在国内获批上市 适用于HER2激活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2] 机构观点 - 兴业证券指出中国创新药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开发优势 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热门技术赛道具有竞争优势 海外药企面临专利悬崖等挑战亟需补充产品线 [3] - 方正证券认为创新药长牛行情尚未结束 港股创新药板块具备更好爆发力 A股核心资产值得大力配置 [3]
百花医药跌2.05%,成交额2.7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08.7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8 14:02
股价表现及交易数据 - 9月18日盘中下跌2.05%至10.02元/股 成交额2.78亿元 换手率7.07% 总市值38.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08.79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444.41万元(占比1.60%)卖出459.09万元(占比1.65%) 大单买入5471.91万元(占比19.69%)卖出5048.45万元(占比18.16%)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2.05%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10%/16.24%/40.93% [2]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4日龙虎榜净买入-5757.52万元 买入总额1.22亿元(占比8.36%) 卖出总额1.80亿元(占比12.30%)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95% [3] - 归母净利润2548.34万元 同比增长12.45%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临床试验49.39% 医药研发及一致性评价42.67% 租赁及物业服务6.69% 其他收入0.94% 其他(补充)0.31%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00万户 较上期减少26.42% [3] - 人均流通股12799股 较上期增加35.95%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涵盖新药早期发现筛选、药物CMC开发、临床试验、注册申报、BE/PK、生物样品分析、临床SMO及数据服务、MAH服务、API及中间体生产供应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 概念板块包括创新药、生物医药、CRO概念、增持回购、新疆振兴等 [2] - 注册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山路南巷1号 成立于1996年6月21日 上市于1996年6月26日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2.75万元 [4]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