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盘点四种不同策略的“固收+”基金
雪球· 2025-03-13 12:5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债市维持强势,权益类资产整体震荡但局部有行情,部分"固收+"产品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表现突出[2] - 选取了四只采用不同策略的"固收+"产品进行分析,包括"固收+可转债"、"固收+周期股"、"固收+红利"和"固收+量化选股"策略[2] - 不同策略的"固收+"产品具有各自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2][15] 华安强化收益债券 - 采用"固收+可转债"策略,基金经理郑伟山过去1年收益11.41%,排名同类前2%[3] - 债券持仓以可转债为主(70%以上),国债和金融债为辅,不持有公司信用债[3][4] - 股票持仓行业分散(10-15个),偏好成长和周期类行业龙头股,坚持"少而精"思路[6] - 基金经理权益投研出身,投资风格积极灵活,偏好弹性较高资产[5][6] 华泰柏瑞鼎利灵活配置混合 - 采用"固收+周期股(主要是黄金股)"策略,近1年收益率6.72%[7] - 债券持仓以金融债为主(30%-65%),公司信用债和同业存单为辅,不持有可转债[7] - 股票持仓择时操作明显,黄金股占比28%-40%,个股数量100个以上,分散程度高[8] - 两位基金经理分工明确,固收部分追求稳定票息收益,权益部分专注周期股灵活投资[8] 易方达瑞锦混合 - 采用"固收+红利"策略,近1年收益10.90%[10] - 债券持仓以金融债和公司信用债为主(50%以上),较少投资国债和可转债[10] - 股票持仓根据市净率指标择时,加仓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11] - 基金经理坚持绝对收益思路,债券以票息收益为主,股票以高股息资产为主[11] 招商安阳债券 - 采用"固收+量化选股"策略,近1年收益9.72%[12] - 债券持仓以金融债和公司信用债为主,2024年下半年国债持仓提升至10%[12][13] - 股票采用"多因子选股+行业轮动模型"量化策略,行业配置灵活调整[13] - 基金经理分工明确,固收部分控制信用风险,权益部分定量定性结合[14] 结语 - "固收+"产品策略丰富多样,不同策略在过往市场中实现了多元化超额收益[15]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15]
港股升温,名私募们的仓位已经默默上去……
聪明投资者· 2025-03-04 14:46
资金挥师南下的气魄不仅仅体现在科技股上,更体现在最新"冻资王"蜜雪冰城1.84万亿的认购金额上。 春节后市场一波气宇轩昂的科技行情,领头羊恒生科技指数在前两个月涨了 23.9% 。跟全球重要指数相 比,仅次于涨了 27.9% 的俄罗斯 RTS 指数。 这家平价下沉市场走出来的茶饮龙头,昨天(3月3日)上市首日涨幅超过43%,市值迈入千亿港币。 在去年底今年初我们听过的20多场私募交流中,大家基本共识的"港股性价比最高",很快就迎来了这波市场 的正反馈。 就行业而言,电子、电力设备、汽车、材料、传媒等在前五大重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电子行业的共识 度尤其高。而部分坚守公用事业、家电、银行的私募则体现出理念和研究深度的差异化。 最近走访时,一些私募管理人坦言,港股仓位(在1月底的基础上)还加了一些,不少的股票仓位中,港股 已经占据多数。 有的持仓中,互联网个股占比最高;也有在这波港股涨幅中做了一些换仓,加了港股地产和创新药。 一向"稳重"的宁泉资产近日的港股频频举牌的信息也很刷屏。报道显示,宁泉资产今年以来在港股市场增持 多家公司,包括:碧桂园服务、新特能源、万科企业、中粮家佳康、信义能源等。 当然,短期波动也在 ...
33万亿"长钱",新动向!
券商中国· 2025-03-03 09:22
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 - 2025年第一期调查共有120家保险机构参与,包括3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84家保险公司 [1] -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3.26万亿元 [2] 资产配置偏好 - 债券仍是2025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其次是股票和银行存款 [2] - 超过半数保险机构可能适度或微幅增加债券和股票投资 [3] 债券市场展望 - 多数保险机构对2025年债券市场持较乐观态度,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为1.4%-1.6%,中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区间为1.5%-2.0% [3] - 看好超长期利率债、银行永续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及10年期以上信用债 [3] - 保险资管机构债券投资偏好:超长期利率债、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高等级产业债和中长久期利率债 [4] - 保险公司债券投资偏好: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长期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超长期利率债 [5] A股市场展望 - 多数保险机构对2025年A股持较乐观态度,预计上证综指区间为3000-3700点 [6] - 看好沪深300和中证A500相关股票,重点关注电子、银行、计算机、公共事业、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通信和国防军工等行业 [6] - 关注新技术、红利资产和高分红高股息领域 [6] 基金投资偏好 - 保险资管机构倾向配置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纯债基金、固收+基金 [7] - 保险公司倾向配置基金类型:股票型基金、混合偏股型基金、二级债基、指数型基金 [7] 境外投资偏好 - 债券投资最受保险机构青睐,40%机构看好黄金投资和港股投资 [8] - 保险资管机构境外投资偏好:债券、黄金、美股、港股 [8] - 保险公司境外投资偏好:债券、港股、黄金 [8]
中药行业深度:多重因素共振,把握全年主线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 2025-02-28 1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强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药板块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业绩压力减弱,看好五大主线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昆药集团等标的 [4][125][1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中药板块有望迎多重因素共振 - 业绩复盘:2024年中药板块业绩整体承压,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同期基数大、去库存、集采和中药材价格高等因素影响,2025年业绩压力有望减弱 [10] - 政策: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结果落地,对上市公司影响有限;中成药首批扩围接续采购价格降幅温和;新版基药目录有望在2025年出台,纳入更多中成药品种 [20][24] - 成本:中药材价格指数在2024年7月开始回调,下游中药企业成本压力减弱,毛利率有望在2025年开始改善 [28] - 需求:2024年11月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带动相关治疗产品需求,感冒等产品渠道库存有望加速出清 [34] - 竞争格局:中药行业并购整合频繁,部分公司有潜在产业链整合预期,有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39] 看好五大主线投资机会 - 名贵高端OTC:名贵高端OTC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边际向上,估值存修复弹性;天然牛黄价格高涨带来成本压力,进口政策落地有望使其价格回落,相关产品有提价可能 [45][64] - 国企改革:2025年是国企改革关键时期,中药国有企业有望出台新战略规划,部分公司管理层更替,股权激励和战略规划明确,有望兑现改革成效 [76] - 院内中药:具有准入身份加持的院内中药品种有望放量,包括国谈1.1类中药创新药、进入新版基药目录的品种和集采中选品种 [83] - 中药红利资产:中药上市公司分红比例高,货币资金充足,具有护城河和稳定现金流,看好江中药业等在手现金充足、有望维持高分红比例的标的 [117] - 困境反转:部分中药企业受感冒相关品种去库存影响,短期经营承压,主动清理库存或计提减值,2025年有望改善 [119] 投资建议 - 2025年中药板块有望迎多重因素共振,看好五大主线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同仁堂等标的,并给出估值测算表 [125][126][127]
险资大动作!四度举牌银行股
互联网金融· 2025-02-26 17:42
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H股 - 平安人寿通过平安资管受托资金于2月17日以每股4.5116港元均价买入4772.3万股农业银行H股,耗资2.15亿港元,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1][2][3][4] - 本次举牌资金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关联方平安资管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完成[4] - 截至2月17日,平安人寿持有农业银行H股账面余额64.63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0.14%[4] 平安系近期银行股举牌动态 - 2023年12月20日以每股4.8718港元买入工商银行H股4500万股(2.19亿港元),持股达15%[6] - 2024年1月8日以每股4.5639港元买入邮储银行H股716.8万股(3271.4万港元),持股达5%[6] - 1月10日增持招商银行H股至5%[6] - 中国平安2月20日以每股4.5706港元增持农业银行H股3269.9万股(1.49亿港元),持股增至8.01%[8][9] 险资配置银行股核心逻辑 - 银行股稳定性和高股息率(普遍5.5%左右)有助于险资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平滑新会计准则下FVTPL科目波动[11][12][13] - 2024年险资举牌19次,偏好盈利稳定、治理完善、高分红的行业龙头蓝筹[12][13] - 当前债市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股相对债券(险资配置占比47%)的性价比凸显[14] 行业数据与财务指标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平安人寿总资产48258.96亿元,净资产3176.1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0.45%[4] - 截至2024年末,平安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9611亿元,占总资产20.96%[4] - 农业银行H股最新市值19081亿港元,2月25日收盘价4.58港元/股[10]
港股周报:港股科网领涨后,关注红利资产补涨机会-20250319
交银国际· 2025-02-20 15:17
核心观点 - AI应用加速落地推动港股科技板块领涨,但短期估值修复已较充分,恒指逼近23,000点并进入超买区间 [4] - 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支持科技领域信号,提振市场情绪 [4] - 建议投资者向红利资产切换,同时关注AI核心标的资金流向和业绩兑现 [4] - 长期看好AI应用端创新带来的算力需求增长,产业链合作快速推进 [6] 市场表现 - 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领涨全球,AI估值重估叙事推动上涨 [26] - 恒指动态PE和PB回升至历史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上方 [27] - 恒指风险溢价回落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27] - 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港股,腾讯、阿里、小米为净买入最多标的 [27][89] AI产业链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基础层和应用层优质标的 [9] - 上游算力需求驱动基础设施投入扩张,利好芯片及设备供应商 [9] - 下游流量入口掌控成为核心竞争要素,龙头公司优势明显 [9] - BAT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显著扩张:阿里539亿、腾讯425亿、百度109亿元人民币 [11] - AI产业图谱显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机会 [13] 行业表现 - 过去一周可选消费(+11.3%)、信息技术(+8.0%)、通讯服务(+6.5%)领涨 [77] - 医疗健康(+6.2%)、金融(+4.4%)也有不错表现 [77] - 能源(-0.3%)、公用事业(+0.5%)表现相对落后 [77] - 信息技术、可选消费板块上涨动能仍强 [76] 个股表现 - 上周涨幅前十:阿里健康(+54.5%)、亚信科技(+38.9%)、阿里影业(+35.5%)等 [71] - 上周跌幅前十:方达控股(-10.2%)、美东汽车(-10.0%)、协鑫科技(-10.0%)等 [71] - AI产业链主要公司业绩发布时间表显示2-5月为密集披露期 [21] 技术指标 - 恒指14天RSI持续处于超买区间 [27] - MACD显示市场势能仍在上行 [27] - 恒生综指成分股中股价超过100天、250天均线的个股比例持续提升 [27] - 布林通道显示恒指回升至通道上方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