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悬崖

搜索文档
创新药投资手册:从盈利到 BD爆发,创新药如何投资?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行业,细分领域包括 ADC、二代 IO、TCE 平台、自免 CAR - T、GLP - 1 受体激动剂等 [1][9][14][15] - **公司**:百济神州、科伦博泰、应恩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博安生物、石药集团、乐普生物、默沙东、BMS、Biotech、科利斯、李鑫、辉瑞、百吉生物、礼来、诺和诺德、Adocia、诺诚建华、三生国健、荣昌、顺药、恒瑞、泰康 [1][9][11][15][20][21][2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经历系统性估值提升,受益于 BD 出海,MNC 为早期管线产品买单,重塑估值体系,扭转仅依赖国内市场的局面 [1][3][5] - 行业已达经营拐点,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如百济神州展示盈利趋势,进入盈利窗口期,验证创新药商业化模式的市场认可度 [1][5][6] - 中国创新药 BD 活动显著增加,集中在 ADC 和二代 IO 领域,因 MNC 面临专利悬崖需填补销售缺口,中国创新药研发取得进展能提供替代产品 [1][7][8][9]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本周创新药市场整体强劲,周五虽有小调整但核心资产未受显著影响,是入场机会 [2] - 目前创新药估值远未达泡沫化程度,行情未结束,BD 出海带来可持续收入和利润,重塑估值体系 [3] 3. **各领域发展情况** - **ADC 领域**:中国企业表现突出,通过创新设计和改造提升产品有效性并降低毒性,科伦博泰和应恩生物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石药集团和乐普生物的 EGFR ADC 项目受关注 [1][9][10] - **二代 IO 领域**:康方生物的 Harmony Two 研究数据引发 MNC 关注,加速布局并促成多项大型 BD 交易,该赛道处于扩散阶段,投资前景广阔,建议关注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博安生物等企业 [1][9][11][13] - **TCE 平台及自免 CAR - T 领域**:发展迅速成热点,TCE 平台针对自体免疫疾病开发潜力大,自免 CAR - T 有望治愈自体免疫疾病 [14] - **GLP - 1 受体激动剂赛道**:因减重效果显著受瞩目,药物升级换代,新产品减重效果佳且副作用少,礼来的比马鲁肽和诺和诺德司美鲁肽热门,建议关注诺和诺德与司美鲁肽 [15] 4. **公司类型与特点** - **早期研发型 biotech**:处于研发阶段,无商业化产品上市,依赖研发投入无收入 [17] - **突破平衡点前 biotech**:有一两款核心品种上市但未达盈亏平衡,后续管线在成熟期 [18] - **平台型 biopharma**: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康方生物等,收入高增并达盈亏平衡,大量管线商业化且高速增长,基本面强劲,有稀缺性和平台价值,估值不断上修,值得长期研究跟踪 [4][18][19] - **仿创企业**:如顺药、恒瑞等传统大药企,集采影响下转向创新药研发,收入和利润回升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注 biotech 公司发展应重点关注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和创新产品 BD 情况,如诺诚建华的 BDK 自免产品、三生国健 707 双抗、荣昌 RC18 有独特优势和出海潜力 [20] - 中药公司开始布局创新药产品,如泰康新药开发白癜风新药并发布数据,未来可能带来新增长机会 [22]
市值重回千亿港元的石药集团,授权对象揭晓,合作金额超过50亿美元
第一财经· 2025-06-13 18:18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合作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重磅授权交易合作,聚焦高优先级靶点,共同推进新型口服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涵盖多适应证疾病治疗[1] - 合作内容包括免疫疾病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的开发,利用石药集团的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优化靶向蛋白与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3] - 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最高16.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最高36亿美元,以及个位数销售提成[3] - 阿斯利康拥有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候选药物的选择权,交易总金额有望超过50亿美元[3] 行业趋势 - 跨国药企持续在中国扫货创新药资产,以应对专利悬崖挑战[4] - 近期另一笔重磅授权交易为三生国健及关联方授予辉瑞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的全球权益,涉及12.5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3] 中国生物制药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在ASCO年会上公布12个创新产品的突破性数据,预计近期将有对外授权交易落地[5] - 对外授权已成为中国生物制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5]
肿瘤领域的BD&L: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艾意凯咨询· 2025-06-12 1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肿瘤领域BD&L交易活跃,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成主力军,中国成创新重要来源,交易向后期研发管线转移,ADC与多特异性抗体兴起,生物制药企业需完善流程并精准战略聚焦 [4][7][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背景介绍 - 肿瘤是全球制药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治疗领域,在全球处方药销售额中占比从2018年的13%增至2023年的18%,过去五年年均增长率超10%,增长得益于创新药上市及可及性提升 [3] - 癌症患者未被满足需求大,商业化潜力大,众多生物制药公司参与竞争,前十大企业以外公司销售收入占比从约30%提升至约45%,中小型公司深耕小众领域 [3] 肿瘤领域BD&L特点 - 生物制药行业中肿瘤领域BD&L交易最活跃,约占全球交易量50%,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发起的肿瘤临床试验占比达60% [4][5] - 中国研发聚焦新型作用机制,成肿瘤创新药重要来源,过去3 - 5年授权许可交易增多,ADC和双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70%和125%,对外授权交易总价值增长超十倍 [4][7] - 2020年以来大型跨国药企倾向收购或授权引入后期开发阶段产品,应对专利悬崖和《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影响 [4] - BD&L是获创新资产重要途径,ADC和多特异性药物在早期研发管线交易中占比从2019年的10%提升至35% [4] 交易趋势转向后期研发管线 - 2020年肿瘤领域BD&L交易数量达峰值,之后总量下降,但大规模交易有韧性,2023年并购平均交易金额创新高,排除辉瑞收购Seagen案后仍是2019 - 2022年平均水平的1.8倍,2021 - 2023年间增长超三倍 [11] - 交易向高价值、后期研发管线转移,弥补现有产品组合挑战,后期研发管线竞争激烈,近年来大型跨国药企主导交易占比上升至约35%,倾向收购已上市产品 [12] - 肿瘤领域交易溢价高于十年前,2019 - 2023年有四起收购公司交易溢价超200%,大型跨国药企并购频率是中小型企业两倍,中小型企业约45%交易是授权许可 [14] 抗体偶联药物(ADC)与多特异性抗体的兴起 - ADC和多特异性抗体在早期研发管线BD&L交易中占比从2019年的10%跃升至35%,BD&L比企业自主研发更可行 [16] - 细胞疗法相关交易曾在2021年占约25%,近期下降,反映业内对其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挑战认识加深 [16] 战略启示 - 中国成全球肿瘤创新新发源地,成功交易关键是建立完善筛选与评估流程,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评估资产并报价 [17] - 生物制药企业需建立严谨尽职调查流程,确保交易条款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中小型企业需精准战略聚焦 [17]
从供需看,中国创新药能从海外分成多少钱?
华福证券· 2025-06-09 13: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跨国药企专利悬崖释放超2400亿美元市场空间,中国凭借技术平台与研发效率优势成为全球创新药供给的核心力量,有望依托License - out模式实现技术价值全球化兑现,加速填补MNC专利悬崖后的市场空缺 [5] - 目前已进入下一个创新药周期的投入阶段,创新药行情有基本面支持,未来能兑现业绩,持续性将超预期,应重点寻找空间大、格局好、未来有直接出海或BD出海的品种和标的 [5] - 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创新主线关注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等;复苏主线关注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政策主线关注国改&重组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建议关注医药组合上周表现 - 上周周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数平均后跑输医药指数1.0个点,跑输大盘指数0.6个点 [14] - 上周月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术平均后跑赢医药指数0.3个点,跑赢大盘指数0.6个点 [15] MNC专利悬崖后,中国药企重构全球创新药格局 需求:MNC面临专利悬崖,31款大单品销售额超2400亿美元 - 截止2037年,27款2024年全球销售超40亿美金的药品在美国面临专利悬崖,合计潜在损失约2443亿美元,涉及9款100亿级别药物 [18] - BMS、默沙东、辉瑞、强生、礼来等公司多款重磅产品将在未来几年面临专利到期 [19][20] 供给:中国多个技术平台的在研管线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中细胞疗法与小分子类最多,多数创新药处于临床I期,在多个技术赛道在研管线超美国排名第一,在部分赛道差距较小 [32] - 全球在研创新药覆盖3212个赛道,中国企业覆盖1300个,在716个赛道研发进度第一 [33] 交易:MNC青睐,多个对外重磅交易已完成,不断刷新记录 - 近十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和金额增长,中国相关交易增长更猛,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30%,2025年初至今占比升至44% [5][36] - 2025年全球交易总金额TOP20项目中中国管线占50%,首付款金额TOP20项目中占25% [42] - 预计2020 - 2025年中国授权项目整体有望带来约82亿美金净利润,按10倍PE测算潜在市值增量达817亿美元 [5] 医药板块周行情回顾及热点跟踪(2025.6.2 - 2025.6.6) A股医药板块本周行情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2%,跑赢沪深300指数0.3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8.3%,跑赢9.9pct [4] - 医药子板块中生物医药Ⅲ涨幅最高为2.64%,化学制剂涨幅最低为0.11% [55] - 截至6月6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为27.74,环比上升0.2,相对同花顺全A估值溢价率为28.07%,环比上升0.26pct [58]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成交额4476.3亿元,占A股9.3%,较上周期下降1.7%,年初至今成交额78543.1亿元,占5.6% [65]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473支个股中321支上涨,涨幅前五为易明医药、万邦德、昂利康、新诺威、海辰药业 [4][66] -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19家公司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5.8亿元,前五为辰欣药业、热景生物、特宝生物、康泰医学、博士眼镜 [71] 下周医药板块新股事件及已上市新股行情跟踪 - 下周医药行业无新股上市 [72] - 近半年映恩生物、维昇药业等4家医药公司上市,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7%,上市至今涨5% [73] 港股医药本周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4.1%,跑赢恒生指数1.9pct,2025年初至今上涨42%,跑赢23.4pct [75]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212支个股中102支上涨,涨幅前五为中国抗体 - B、佳兆业健康、再鼎医药 - B、中国生物科技服务、百心安 - B [77]
“吃药行情”站在十字路口!基金把脉三大技术脉络
券商中国· 2025-06-09 07:22
一面是"电子群开始研究创新药",一面是知名基金经理喊出"创新药的泡沫远比上轮CXO(医药外包产业 链)大",高歌猛进的"吃药行情"站在了分歧的十字路口。 今年以来,创新药(尤其是港股标的)强势上涨,带动基金水涨船高,年内收益率最高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A大涨78.8%,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华安医药生物A等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涨幅超 60%,创新药已然成为今年基金业绩的"胜负手"。 面对火热行情,分歧的声音时而出现。在专业投资人眼中,当前创新药投资的逻辑支撑何在?技术脉络和投资 主线如何把握?估值泡沫的衡量标尺又是什么?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证券时报·券商 中国记者采访多位医药基金经理,详解创新药的投资主线。 价值发现与价格发现"双击" 在多位受访基金经理看来,今年波澜壮阔的创新药行情,源于一场价值发现和价格发现的"戴维斯双击"。 汇丰晋信医疗先锋的基金经理李博康认为,近期创新药表现亮眼,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影响: 一方面,年初以来,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进展和讨论度的提高,使得市场的风险偏好上 行,以及对于中远期定价的接受度更高; 另一方面,创新药行业自身的发展速度 ...
创新药何以成为医药板块的“关键引擎”?
天天基金网· 2025-06-05 19:17
医药板块复苏与创新药表现 - 医药板块整体呈现复苏态势,近一个月反弹明显,其中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亮眼,万得创新药指数近一个月累计上涨4.44%(2025.4.28-2025.5.28)[5] - 国产创新药近期出海消息不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即将召开,参会中国企业数量和展示成果数量均达到历史新高[5] 跨国药企并购趋势与中国创新药出海 - 海外医药行业分工明确,小公司负责研发,大公司负责收购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6] - 未来三年欧美医药行业将迎来专利悬崖,专利到期带来的损失预计累计达到2000亿美金[6] - 跨国药企正在全球搜罗创新药资产,其中来自中国的资产占据半壁江山,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创新药授权数目占所有对美授权数目的31%,2025年一季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0%[9] - 中国创新药资产能以相对更便宜的成本获得性价比更高的药品,凭借工程师红利在药品改良和优化上取得优势[9] 中国创新药临床开发与市场表现 - 受益于过去20年创新技术积累,未来三年中国创新药品种在美申报数目或将持续增加,2024年已有704款原创新药首次进入临床,数量位居全球第一[10] - 中国创新药在美国市场定价远高于国内市场,例如特瑞普利单抗定价是中国市场的32倍,呋喹替尼和泽布替尼分别是中国市场的24倍和10倍[10] - 未来三年双抗、ADC等创新药有望在美国上市,有机会成为全球销售峰值排名前十的品种[11] 国内创新药市场发展 - 2015至2024年十年间,创新药核心医院市场规模从1374亿元发展至25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8%[14] - 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从18.7%提升至27.8%,其中11.3%由2015年后上市的国内创新药贡献[14] - 中美创新药赛道首次获批时间差从2005年的12年缩短至2024年的-1.2年,中国企业获得先发优势[14] 创新药放量周期与政策支持 - 进入医保是创新药放量的前提,但药品从医保准入到临床广泛使用需要3-4年时间[15] - 2022年起进医保的创新药品种有望在未来三年迎来放量周期[15] - 政策层面持续引导鼓励创新药行业发展,提高行业效率,预计未来支付端改革有望落地[16]
高盛:鲸吞Blueprint(BPMC.US)有望化解“专利悬崖”危机 维持赛诺菲(SNY.US)目标价67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6-03 16:13
收购交易概述 - 赛诺菲拟以91亿美元收购Blueprint Medicines,每股129美元的现金收购价较5月30日收盘价溢价27% [1] - 若BLU-808研发成功,股东还可获得两项每股2美元和4美元的额外或有价值权,总交易额最高可达95亿美元 [1] - 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1] 核心资产分析 - 收购的核心资产包括已获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yvakit及在研药物BLU-808 [2] - Ayvakit的2033年峰值销售额预期为23.5亿欧元,毛利率高达95% [2] - BLU-808的2033年峰值销售额预期为27亿美元(17亿欧元) [2] 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整合Blueprint的罕见病与免疫学管线资产,填补赛诺菲核心产品Dupixent在2031/32年专利到期后的利润缺口 [1][2] - 赛诺菲通过旗下Genzyme平台已拥有罕见病药物组合,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强化其在该领域的地位 [2] - 收购的高毛利资产(如Ayvakit)有望在专利到期后贡献销售额,弥补利润缺口 [2] 资产与战略契合度 - 收购资产与赛诺菲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一方面借助Genzyme平台的罕见病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契合公司过去3-4年重点发展的免疫学领域 [2]
当前时点如何看港股?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市场、中国创新药行业、IP 衍生品行业、新消费板块(美容护理、黄金珠宝等)、整车行业、零部件行业、商用车市场、港股食品饮料板块 - **公司**:恒科、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美团、巨子生物、锅圈食品、铜峰电子、绿茶集团、和黄医药、雅盛、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三生制药、辉瑞、和铂医药、阿斯利康、石药集团、比亚迪、吉利、小鹏、理想、耐世特、重汽、潍柴、乐氏国际控股、周黑鸭、HHR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港股市场 - **总体趋势**:近期表现出较强韧性,至少在季度层面看好,基本面业绩弹性优于预期,恒科等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南向资金参与度增加,5 月外资大举买入科技、消费、医药板块[1][2] - **值得关注板块**:IP 衍生品板块,需求端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后精神消费崛起,供给端 IP 成为重要生产要素重构相关行业,优质 IP 引进及自主孵化能力增强推动授权板块发展[10] 中国创新药行业 - **发展现状**:自 2001 年起步,经过多年积累取得显著突破,工程师红利推动管线数量增长,2024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药管线国家,技术端和研发周期优势显现[1][5] - **海外竞争力**:美国市场定价高激励药企交易授权,药企在海外开展初期临床试验,如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 80 亿美元交易合作[6][7] - **出海类型**:分为国内已上市并验证的小分子药物、具备成熟临床数据的二期临床阶段产品、早期管线(含临床前阶段产品)三类[8] - **未来趋势**:中国专注早期研发,将部分成果授权海外推进临床及商业化,在平台型合作方面有优势,如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石药集团的合作[9] IP 衍生品行业 - **国内市场现状**:迅速崛起,闲鱼 2025 年 Q1 的 VRA 交易量同比激增 105%,国发股份交易活跃,中国公司在供应链、电商运营、产品设计和玩法创新方面有优势[1][11] 泡泡玛特 - **海外业务情况**:持续超预期增长,2018 - 2020 年主要采用 B2B 和 B2B to C 经销模式,2022 年起转向 DTC 模式,2024 年海外收入达 50.7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实现 100%增长超 100 亿元,欧美是重点布局区域,2025 年 Q1 北美地区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1][12] 新消费板块 - **发展趋势**:大行业小公司格局,优秀公司有品牌升级潜力,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品牌势能形成后弹性大且持续时间长[13] - **典型案例**:老铺黄金、毛戈平、巨子生物等自 2024 年以来业绩快速增长并超预期上调盈利预测,2025 年带动同行业品牌升级形成板块效应[13][14] 黄金珠宝子板块 - **发展情况**:处于相对首位,老铺黄金单店表现持续强势,一季度破圈后延续性良好[15] - **行业表现**:2025 年是产品力大年,老铺黄金等品牌引领产品工艺升级,金价上涨转变消费者心智,有设计和品牌定位的公司享受业绩增长红利,C 端转型持续性长[16] - **上市公司报表**:2024 年 2 - 4 季度报表表现差,2025 年半年报基于低基数和产品转型业绩兑现,有助于支撑行情[17] 整车行业 - **需求和趋势**:需求明确,关注新车周期和智能驾驶,比亚迪、吉利、小鹏、理想等品牌潜力大,小鹏 2025 年销售量弹性高,一季度亏损大幅收窄,理想下半年将推出新车,吉利上升势头强劲[22] 零部件行业 - **值得关注细分领域**:看好耐世特及其线控转向系统,智能化程度提高使单车价格提升,robotaxi 和国内无人物流配送车发展带来机遇[23] 商用车市场 - **市场情况**:5 月需求逐渐回升,重卡内需销量增长,重汽和潍柴受关注,政策推动需求回暖,去年二三季度基数低,估值相对较低[24] 港股食品饮料板块 - **投资机会**:新消费推荐乐氏国际控股,估值处于底部且有新变化;困境反转关注周黑鸭,主业稳固,新渠道放量显著,同店收入表现良好[25] HHR 公司 - **现状及展望**:收入端困境反转、环比改善,利润端表现顺畅,2025 年起财务费用逐年下降,利润释放弹性强,奶粉业务预计恢复高单位数收入增长,成人和宠物保健品业务至少双位数增长,进入还债阶段,美联储降息降低财务费用,调整后净利润预计 6.4 - 6.5 亿元,对应市盈率约 12 倍[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老铺黄金**:2024 年以来因 628 解禁和金价影响处于盘整,短期销售强势,今年扩圈节奏快有融资配股诉求,大股东解禁时间延长,新产品采用高温烧蓝工艺引领市场创新,预计中报窗口及 628 解禁落地后估值推至 30 倍附近[19][20] - **比亚迪**:近期降价促销引发价格战担忧,但国家态度积极,是价格调整,上半年冲销量,下半年销量通常更好,预计 2026 年部分小车企面临出清[21]
原料药板块2024年及Q1总结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原料药行业 - 公司:天宇股份、华海药业、同和药业、国邦医药、美诺华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4 年原料药板块表现**:整体营收 1177 亿元,同比增长近 7%,除 Q1 同比小幅下滑外,其他三个季度同比接近 10%增长;全年利润 150.46 亿元,同比增长约 28%,分季度利润增速逐步提升,Q4 扭亏 [3] - **2025 年 Q1 原料药板块表现**:营业收入 295 亿元,同比微降 0.48%,在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下基本持平,环比增 6%;归母净利润 46 亿元,同比增长 21%,扣非净利润同比约 20%增长,环比大幅增长百分之八九十,受益于出货量恢复、毛利率提升及降本增效 [1][4] - **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变化**:2024 年整体毛利率 38%,净利润率 12.79%,同比分别提升近 2 个和 5 个百分点;2025 年 Q1 毛利率 38.14%,净利率 15.41%,同比和环比均显著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约 2 个点及减值影响减弱是原因之一 [1][5] - **行业供需格局及竞争情况**:中国产能扩张放缓,在建工程规模连续三年一季度同比下滑,2025 年 Q1 末同比降 4%;印度新增产能释放延迟,PLI 计划执行效率低,阿拉伯胶青霉素 G 工厂着火预计年底恢复生产,短期内竞争压力不大 [1][6] - **专利悬崖对需求的影响**:2025 - 2030 年全球创新药专利到期风险敞口达 3900 亿美元,较 2019 - 2024 年翻倍,专利悬崖将显著推动原料药需求增长 [1][7] - **新产品销售表现**:天宇股份 2024 年新产品业务销售额 5.58 亿元,同比增长近 50%;华海药业 2024 年新产品销售收入 2.3 亿,预计 2025 年翻倍增长;同和药业 2024 年新产品销售收入 1.8 亿,预计 2025 年增加 5000 万 [1][8] - **关税问题及公司推荐**:当前关税影响有限,高毛利产品可与客户分担,不再是估值压制因素;二季度推荐国邦医药和美诺华,国邦医药受益于兽药涨价和高产能利用率,美诺华受益于沙坦业务触底反弹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华尔街到陆家嘴精选丨美联储偷偷买债?全世界都盯着美债之时 日本正在爆雷?美股生物制药板块跌出“黄金坑”?
第一财经· 2025-05-21 09:47
美国生物制药板块面临多重挑战,估值探底或现投资机会。 ①美联储隐秘购债变相QE 黄金与新兴市场或迎新机遇 美联储近日悄然买入43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中仅5月8日一天就购买了88亿美元的30年长期美债。尽 管美联储并未正式称这是QE(量化宽松),可能只是再投资到期债券本金,以避免资产负债表迅速缩 小,但分析认为这实则是一种"隐形宽松"。与此同时,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强劲,3月全球央行购金64 吨,中国购买量达30吨。今年迄今全球央行的黄金需求月均达94吨,远超此前预计的80吨。此外,美联 储的这一操作可能还利好新兴市场,尤其是资源丰富的拉美经济体,iSharesMSCI巴西ETF和iShares拉 美40ETF今年已分别涨约25.10%和24.53%,分析称,这凸显战略性配置,旨在从美元走软与商品价格上 涨中受益。分析师认为,美联储的"隐秘动作"可能预示着市场将有大动作。黄金以及拉美市场的涨势可 能进一步加速。 评论员简佳:美联储的隐形宽松操作显示出其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的谨慎态度。通过悄无声息地买入 国债,美联储试图在不引起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缓解资产负债表的快速缩小,为市场注入了流动 性。与此同时,全球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