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排放

搜索文档
IEA国际能源署:能效政策工具包2024
搜狐财经· 2025-06-14 16:10
国际能源署能效政策工具包2024核心观点 - 报告旨在通过综合性政策工具组合推动全球能效提升速度倍增,助力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1][7] - 能效提升可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能源安全、创造就业并支撑经济韧性增长[1][6] - 政策框架聚焦监管法规、信息、激励三类关键政策协同实施,覆盖建筑、家电、工业、车辆等终端部门[1][12] - 提出12项"倍增政策工具"作为实施抓手,包括建筑节能法规、家电能效标识等[28][29] 政策框架设计原则 - 十项战略原则指导政策制定:包括发挥公共机构引领作用、动员社会参与、利用数字化创新等[10][11] - 政策组合需结合国情优先选择高影响力领域,工业占比大国可重点突破工业能效[15][17] - 监管法规类政策需定期更新标准,信息类政策需基于行为学理论设计,激励类政策需降低技术应用成本[12][13] 建筑部门政策 - 新建建筑需强制零碳排放转型,既有建筑设定翻新率目标并配套能源性能证书制度[1][16] - 高效热泵替代化石燃料锅炉可节能75%,智能技术可优化建筑用能行为[16][27] - 关键工具:建筑节能法规、能源性能证书、节能改造补助[16][29] 家电部门政策 - 最低能效标准需对标国际最佳实践,2030年目标使市场平均家电耗能减少25%[18] - 能效标识应展示全生命周期成本信息,配合返利优惠可推动能效水平翻倍产品普及[18] - 关键工具:家电最低能效标准、能效标识、贷款和返利优惠[18][29] 工业部门政策 - 加强能源管理措施可在1-2年内实现15%节能效果,电机标准是技术升级关键[20] - 能效网络促进知识共享,能效责任制结合碳交易机制可加速工业脱碳[20] - 关键工具:电机最低能效标准、工业能效网络、能效责任制[20][29] 车辆部门政策 - 燃油经济性标准配合电动车补贴,2030年目标使电动车销量占比达60%[22] - 能效标识需覆盖新车和二手车,驾驶行为优化可显著降低燃油消耗[22] - 关键工具:燃油经济性标准、车辆能效标识、电动乘用车补贴[22][29] 跨领域政策 - 数字化工具可提升城市能效系统管理,清洁烹饪政策需结合电气化与健康改善[23][24] - 能效融资需简化审批流程,公共资金通过担保基金吸引社会资本,2050年能效投资占比需从20%提升至50%[25] - 热泵政策需统一能效标识并配备智能控制,大规模应用可创造就业[27]
胡志明市发布《发展清洁电力和绿色能源满足城市高科技投资需求方案》
商务部网站· 2025-06-10 09:28
胡志明市清洁能源发展方案 - 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至2030年,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助力越南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及2050年净零排放承诺 [1] - 方案致力于利用社会化资金和其他资本发展屋顶太阳能发电,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 屋顶太阳能发电具有高效益,包括不占用土地、为建筑物降温、增加本地电源供给、加强电力供应安全保障、减少对外部电力传输依赖 [1] 高科技企业参与条件 - 高科技企业发展屋顶太阳能发电需符合《高科技法(修订版)》和《投资法(修订版)》规定 [1] - 企业每年高科技产品营收需占总营业净收入70%以上 [1] - 研发活动支出比例需符合每年净收入扣除投入成本后的规定标准 [1] 政策支持与优惠 - 政府根据《电力法》第8条及相关法律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发给予鼓励与支持 [1] - 国家优先实施科技研发与应用项目,支持光伏组件、风电涡轮机和电力转换设备的生产 [1] - 满足条件的绿色氢气、绿色氨气或混合项目可享受海域使用费、土地使用费和租金免减机制 [2] -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大型用电客户间可直接购电,机制适用于高科技园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2]
“无视”美国港口费,航运巨头继续争购中国船
搜狐财经· 2025-06-08 22:44
中国造船业竞争力 - 尽管美国自4月起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全球买家仍持续采购中国船舶,因中国造船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难以替代 [1] - 地中海航运公司高级副总裁明确表示港口费用不影响其在中国订购船舶的计划,并强调中国造船公司技术能力和实力雄厚 [3] - 中国造船速度远超美国,平均每5天交付一艘新船,而美国年产能仅约1.5艘,且美国造船成本接近亚洲的5倍 [5] 全球航运业趋势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5年内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推动航运公司加大对绿色燃料和脱碳技术的投资,导致新船订单显著增加 [5] - 日本商船三井公司虽暂停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但仍视中国船厂为重要合作伙伴,因全球仅有少数船厂能制造高品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6] 市场份额与订单分布 - 2024年前4个月全球新船订单修正总吨位达1260万吨,中国公司占比54%,韩国占比22%,凸显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主导地位 [6] - 地中海航运公司在中国多家大型造船厂(如长宏国际、广船国际、恒力重工)持续进行船舶建造 [5]
Ingo Scholten:混合动力是通往净零排放的必由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4:53
公司概况 - 浩思动力于2024年5月成立 全球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拥有17家生产制造基地 5大研发中心 19000名员工 其中3000名工程师 [3] - 公司年营收达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33.06亿元) 年销量约800万套动力总成 包括发动机 变速箱及电池 [3] - 产品组合涵盖燃油发动机 混动发动机 插电混动发动机 变速箱等 燃料类型包括汽油 柴油 液化石油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等 [3]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公司坚持多路径共达零碳 产品可覆盖全球各区域市场80%的乘用车需求 [3] - 电气化转型并非转向单一技术 而是多元路径发展 混合动力是未来重要方向 [4] - 公司致力于成为生态协调者和系统整合者 已实现超混 乙醇 甲醇 合成燃料及氢气等技术应用 [6] 行业趋势与预测 - 到2040年 全球市场预计仍有约50%的汽车是内燃机汽车 即每年约5400万辆非纯电动汽车 [4] - 当前全球燃油车保有量超10亿辆 车辆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 内燃机领域仍将长期存在 [4] - 非洲 东欧等市场仍采用手动变速箱 相关企业需继续生产和维护高质量手动变速箱 [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甲醇发动机的碳排放较传统汽油降低30% 成本与燃油体系相当 [6] - 公司改良燃烧效率和尾气处理手段 推出甲醇 乙醇 氢气及合成燃料的整套应用方案 [6] - 合成燃料应用面临生产成本挑战 需政策支持以推动大规模生产 [5] 区域市场布局 - 针对欧洲 巴西 中国等市场对燃料应用的偏好 公司打造了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动力技术平台 [6] - 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广泛使用乙醇燃料 吉利自2005年起研发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 [5]
Matias Giannini:多方协同,以多元解决方案迈向“净零”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1:25
论坛概述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松江召开,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指导,浩思动力承办 [1] - 论坛汇聚政界、产业界、学术界人士,共探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之路 [1] - 浩思动力CEO Matias Giannini强调净零排放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 [1] 行业转型现状 - 全球汽车产业处于电气化转型关键阶段,各地转型节奏不同但目标一致指向净零 [3] - 预计2040年纯电动汽车占全球新车销量比例或超50%,但剩余50%新车需依赖高效内燃机或混合动力系统 [3] - 行业面临核心挑战:如何持续投资创新以保障非纯电动车型的高效环保性能 [3] 浩思动力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多路径共达零碳战略,整合吉利、雷诺技术积淀,提供高效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解决方案 [4] - 全球布局包括五大研发中心、17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00万套,覆盖80%混动及燃油车市场需求 [4] - 2025上海车展展示四大技术领域:可替代燃料解决方案、混合动力系统、增程器技术、未来超混动力 [4] - 未来超混动力技术整合发动机、电机、变速器和电力电子设备,兼容多种燃料且适配电动汽车平台 [4] 中国市场定位 - 2024年中国插电混动车型增速首次超越纯电车型,反映市场对多元技术路径的认可 [5] - 浩思动力将中国视为核心增长引擎,计划通过协同合作推动本土零碳解决方案 [5] - 公司强调车企与供应商需加速合作以提速电气化转型 [5]
原油周报:OPEC+讨论7月增产事宜,国际油价波动-20250601
东吴证券· 2025-06-01 15: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Brent/WTI原油期货周均价分别64.4/61.2美元/桶,较上周分别-0.7/-0.6美元/桶;美国原油总库存、商业原油库存、战略原油库存、库欣原油库存分别8.4/4.4/4.0/0.2亿桶,环比-198/-280/+82/+8万桶;美国原油产量为1340万桶/天,环比+1万桶/天;美国炼厂原油加工量为1633万桶/天,环比-16万桶/天;美国炼厂原油开工率为90.2%,环比-0.5pct;美国原油进口量、出口量、净进口量为635/430/205万桶/天,环比+26/+79/-53万桶/天;美国汽油、柴油、航煤周均价分别87/87/90美元/桶,环比-2.9/-2.4/-4.1美元/桶;与原油价差分别22/22/26美元/桶,环比-2.2/-1.7/-3.4美元/桶;推荐中国海油等公司,建议关注石化油服等公司 [2][3] 各目录总结 原油周度数据简报 - 上游重点公司涨跌幅:中国海油等公司呈现不同涨跌幅,如海油发展近一周涨幅6.2% [9] - 重点公司估值:给出中国海油等公司总市值、归母净利润、PE、PB等估值数据 [9] - 原油板块:布伦特等油价周均价有环比变化,美国原油库存、产量、钻机数量等数据有变动 [9] 本周石油石化板块行情回顾 石油石化板块表现 未提及具体表现数据 板块上市公司表现 - 涨跌幅:中国海油等多家公司呈现不同涨跌幅,如联合能源集团近三月涨幅32.4% [23] - 估值:给出中国海油等公司股价、总市值、归母净利润、PE、PB等估值数据 [25] 原油板块数据追踪 原油价格 展示布伦特与WTI等不同原油价格及价差关系 [30][32] 原油库存 呈现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与油价相关性等库存相关内容 [48] 原油供给 涉及美国原油产量、钻机数和压裂车队数等供给数据 [65][66] 原油需求 包含美国炼厂原油加工量、开工率等需求数据 [69] 原油进出口 展示美国原油进口量、出口量及净进口量等进出口数据 [75] 成品油板块数据追踪 成品油价格 呈现原油与国内外汽油、柴油、航煤价格及价差等内容 [87][96] 成品油库存 展示美国和新加坡汽油、柴油等库存数据 [115][125] 成品油供给 涉及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产量等供给数据 [133] 成品油需求 包含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消费量等需求数据 [135][136] 成品油进出口 展示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进出口情况及净出口量数据 [144][147] 油服板块数据追踪 展示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行业平均日费数据 [155][157]
2025亚太清洁氢能:激发动力点“燃”未来洞察报告-德勤
搜狐财经· 2025-05-30 17:30
清洁氢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 - 清洁氢能是实现亚太地区钢铁、工业化学等难以减排行业脱碳的关键催化剂,并代表全新经济机遇[1] - 亚太地区要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2030年和2050年分别需要6700万吨和2.35亿吨氢能[9] - 中国和印度将主导亚太氢能需求,占比约80%,但需进口补充,韩国和日本需求主要依赖进口[10] 亚太氢能市场需求 - 到2050年亚太地区将占全球清洁氢能市场价值的一半,达6000亿美元[1] - 工业用户2030年占氢能需求70%,2050年航运和航空需求加速增长,电力行业成为重要用户市场[9] - 日本和韩国氢能市场价值2030年达430亿美元,2050年上升至640亿美元[13] 亚太氢能供应情况 - 绿氢在亚太氢能供应中占比最大,2030年占产能85%以上,2050年超过95%[14] - 亚太地区国内产量不足,2030年需进口1800万吨清洁氢能,2050年进口量达5300万吨,年跨境交易值1450亿美元[14] - 中国清洁氢能生产规模全球首位,拥有全球60%电解槽制造能力,已签约700多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2] 资本投资需求 - 未来25年亚太清洁氢能价值链需要3.2万亿美元资本投资,大部分流向中国和印度,澳大利亚需超3000亿美元[2] - 投资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传输(52%)以及电解制氢(超三分之一)[2] - 2025年亚太各国政府清洁氢能投资计划总额达445亿美元[33] 技术研发与专利 - 亚太地区在电解槽、储氢(89%)和氢气涡轮机(66%)等关键技术专利方面占据主导地位[30] - 日本在电解槽专利占比32%,储氢专利占比51%,涡轮机专利占比21%[31] 政策支持与挑战 - 澳大利亚、印度、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政府宣布清洁氢能投资计划,总额达445亿美元[33] - 氢能发展面临经济可行定价策略、风险分担框架和碳认证体系等挑战[33] - 2025年成为亚太清洁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龙头项目进入深入谈判阶段[7] 氢能贸易与供应链 - 2050年亚太氢能进口交易量中,氢气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占45%,氨占20%,可再生电力燃料占30%,甲醇占5%[20] - 亚太区域内氢能贸易可满足约四分之一进口需求,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东南亚[21] - 氢能贸易走廊处于起步阶段,需快速扩大规模以推动全球脱碳进程[21]
全链条根植ESG,SHEIN科学净零排放目标获批
36氪· 2025-05-30 16:12
碳中和目标与实施路径 - 公司宣布2050年实现科学净零排放目标,并获得SBTi批准,设立2030年减排42%(范围1+2)和25%(范围3)的近期目标,2050年减排90%的长期目标[1][7][10] - 2030年实现直接运营设施100%可再生电力供应,采取光伏发电等三大减排行动[7][10] - 广州供应链园区光伏系统预计年省标准煤8121吨,减排二氧化碳22000吨[5][17] 供应链绿色化实践 - 供应商工厂屋顶光伏安装量2024年底同比增长180%,公司提供现金激励和定制化解决方案[5] - 通过能效提升项目帮助供应商实现节水率12.6%、节电率16.2%,部分改造一个月收回成本[14] - 投资超百亿建设LEED铂金级智慧供应链,集成水蓄冷空调和光伏系统[17] 包装与材料创新 - 2024年通过再生材料包装实现减塑6700吨、减碳2.1万吨,持续优化包装尺寸/厚度[3] - 开发100%再生聚乙烯成衣包装袋,建立专业团队持续改进减塑方案[3][5] - 与东华大学研发聚酯循环利用技术,可反复回收且不影响材料性能,计划2025年量产[8] 生产工艺革新 - 数码冷转印牛仔工艺较传统方法节水70.5%,同时支持小单快反生产模式[9][12] - 数码热转印技术实现零水耗印刷,2018-2024年应用比例超65%[12] - 推动供应商数码印花成本从15元/米降至7.5元/米,提升柔性生产能力[15] 产业协同效应 - 与传化化学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纺织印染技术向行业扩散[8] - 按需生产模式使供应商首单量降至100米/款,促进数字化改造[15] - 绿色改造带来能效提升,反哺供应商在人才招聘和收入方面的良性循环[13][14]
【财经分析】港航业“绿色变革”迫在眉睫 业界呼吁强化全球合作加速脱碳进程
新华财经· 2025-05-29 22:00
全球港航业绿色转型趋势 - 航运承担80%以上国际贸易运输量,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纽带和碳排放主要来源,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核心命题 [1] -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J9"碳信用交易和燃料标准机制,设立全球首个单一行业碳价机制,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2] - 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050年航运业碳排放量较2008年可能增加50%-250%,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已将航运纳入全覆盖范围 [2] 港口在绿色航运中的关键作用 - 港口从被动门户转变为绿色航运积极推动者,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智能技术应用加速低碳转型 [2] - 上海提出"双过百万"方案:保税LNG加注能力达百万立方米级,绿色甲醇/绿氨加注能力达百万吨级 [2] - 香港计划2030年为绿色燃料船舶提供超60次/年加注服务及超20万吨绿色船用燃料 [2] 宁波舟山港的领先实践 - 率先布局LNG加注、专业码头岸电全覆盖、新能源船舶试点,探索氢能等零碳燃料应用 [3] - 穿山/梅山码头实现B24生物燃料油、保税LNG常态化加注,完成全国港口企业首单欧盟碳配额交易 [3] - 已建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投用国内首艘LNG柴油双料拖轮,港区新能源设备规模领先 [7] 绿色航运走廊建设进展 - 宁波舟山港与德国汉堡港、威廉港和西班牙瓦伦西亚港签署协议,建设三条绿色航运走廊,成为国内在建数量最多的枢纽港 [6] - 协议内容包括岸电建设、集疏运优化、再生能源应用、清洁燃料加注等联合行动,推动两港间海运净零排放 [6] - 目前宁波舟山港实现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除液体化工泊位),年岸电使用量超2000万千瓦时 [7] 行业协同发展路径 - 需政策引导、技术突破、资本联动与全产业链协同,建议组建联合实验室攻克氢/氨燃料及碳捕集技术 [4][5] - 构建数字生态协同网络,通过区块链实现全流程上链,AI算法优化航运规则与能耗 [5][6] - 业界呼吁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共建绿色航运走廊,在特定航线推广零碳技术与智能管理 [4][6][7]
化工业净零排放发展有所滞后
中国化工报· 2025-05-26 10:21
全球碳减排与化工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78亿吨 同比增长0.8% 低于全球经济增长超过3%的速度 [1] - 全球化工行业净零排放发展滞后 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需下降43%才能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 [1] - 化工行业2024-2025年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需求不足 已搁置清洁氨项目并退出清洁氢项目 [2] 化工行业减排进展与挑战 - 美国化学理事会成员2017-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14% 但未来减排趋势可能难以持续 [2] - 陶氏公司推迟90亿美元碳中和蒸汽裂解项目 化工行业普遍缩减资本支出以应对经济衰退 [2] - 化工公司认为净零项目成本过高 蓝氢可行性高于绿氢 客户对低排放产品溢价支付意愿有限 [2] 全球化工企业减排承诺 - 77%的数十亿美元俱乐部企业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 90%设定了2030年中期减排目标 [3] - 欧洲中东非洲地区2050年净零承诺率达100% 亚太地区(不含中国)86% 美洲地区68% [3] - 化工行业75%排放属于范围3排放 其中50%来自上游价值链 26%来自下游价值链 [3] 政策监管对行业影响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未将范围3排放纳入新规 但化工公司年合规成本仍将增加75万美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