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凯赛生物:如果合成生物是未来的石油,凯赛能否成为它的中石化?
搜狐网· 2025-07-25 10:43
行业定位与公司独特性 - 合成生物学是将DNA当作代码、微生物作为工厂的新兴制造方式,可能深刻改变人类生产方式[1] - 凯赛生物是少数实现"菌种工程+发酵工艺+材料量产"工业级落地的上市公司,具备从基因到大宗材料的全链条能力[1] - 公司定位为全球合成生物工业化稀缺样本,是第一批实现生物基材料万吨级量产的企业[5] - 商业模式不依赖授权或补贴,已形成自研、自产、自销的闭环盈利体系[1][4] 技术核心壁垒 - 自主菌种构建能力:从基因序列起步开发工程菌,拥有设计-筛选-优化-放大的完整链条[4] - 工业发酵能力:突破实验室到万吨级的生产瓶颈,具备长周期、深发酵、高产率的稳定放大工艺[4] - 工程体系集成力:覆盖菌株、工艺、反应系统到后处理的全链条优化,持续降低单位成本[4]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6-8%,保持技术领先性[6][8] 产品与商业模式 - 主力产品线包括生物戊二胺(全球供应主力)、生物长链二元酸及生物基壬二酸等高级脂肪酸原料[4] - 商业模式核心是通过生物路线规模化替代化石原料,客户为工业材料公司,转单成本高、粘性强[4][5] - 2025Q1营收7.76亿元(同比+13.33%),净利润1.37亿元(同比+30.11%),毛利率稳定在35-45%区间[7][8] - 产品出口比例高,客户分布在中美欧日韩等工业强国,订单来自全球特种尼龙与化工巨头[5] 财务与运营特征 - 固定资产占比高但现金流自我循环,应收账款周期短、库存周转快[6][8] - 资产负债率维持合理区间,扩张依赖自有资金而非举债[8] - 2024年癸二酸产线投产推动产能释放,安徽复合材料公司成立显示产业链整合加速[8] - 经营特征为"不性感但稳健",适合长期复利增长视角[6][7] 长期竞争优势 - 技术飞轮:工艺系统支持新产品线延伸,覆盖戊二胺→长链二元酸→尼龙→生物可降解塑料多条路线[6] - 客户护城河:化工品认证壁垒高,客户关系维持周期长[6] - 产能护城河:生物发酵需菌种稳定+工艺可控+放大验证,形成技术+资金+时间复合壁垒[6] - 行业定位为"替代石化+减碳路径"的核心参与者,发展节奏慢但确定性高[7][9]
财说| 嘉必优高增长背后:合成生物学进击之路的三大生存命题
新浪财经· 2025-07-25 07:4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7.59% [1] - 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57.6%,创下单季新高 [1] - 二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仅4.9%,较一季度33%的增速显著下滑 [11] 产品结构 - ARA(花生四烯酸)占2024年总收入的70.25%,藻油DHA占19.59% [5] - 储备产品包括燕窝酸(SA)和HMOs(母乳低聚糖),SA附加值较食品级提升5-10倍 [5] - HMOs因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法规未批准添加,产能仅实现"首单突破" [7] 技术转化与研发 - 2024年研发费用4791万元,占比8.62%,高于行业均值5%-6% [6] - ARA毛油得油率从11 g/L提升至19 g/L,油脂中ARA含量≥45% [5] - 中试环节薄弱,细菌纤维素中试线从2021年立项到2024年建成,延迟约3年 [8] 客户依赖与价格压力 - 94%收入依赖婴幼儿奶粉客户,前五大客户贡献超60%收入 [11] - ARA平均出厂价格2023年下降16.4%,毛利率从2020年的57.17%降至2024年的44.08% [10] - 美妆个护业务收入2024年仅210万元,同比下滑49.53% [6] 收购与商誉风险 - 计划以8.31亿元收购欧易生物63.21%股权,溢价率441.23% [15] - 交易将新增6.82亿元商誉,占2024年净资产的44% [15] - 欧易生物2025-2027年承诺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7亿元,年均增长约40% [15] 市场与竞争 - 帝斯曼在DHA藻油研发上呈现高投入、快转化特征,3-5年可推向量产 [6] - 2020-2024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年复合增速25.25%,公司错失早期市场份额 [7] - 国际客户配方注册周期长达3-5年,藻油DHA应用拓展不顺利 [11]
4.5亿!国投再押合成生物,入局弈柯莱!多项产品为全国首家!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4 23:00
国投聚力战略投资弈柯莱生物 - 国投聚力通过聚力并购基金和聚力杭实基金联合投资弈柯莱生物人民币4.5亿元 [1] - 此次投资是继2024年以3亿元投资慕恩生物后,国投聚力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布局 [2] 弈柯莱生物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拥有完整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路径与产业化能力,涵盖"酶—生物合成途径—智能细胞—产品创制"全链条 [3] - 产品矩阵覆盖生物医药、绿色农业、营养健康领域,HMOs(母乳低聚糖)、甜菊糖苷、燕窝酸等功能性食品原料均为国内首家获批 [5] - 产业化项目包括:9吨唾液酸、30吨麦角硫因、100吨烟酰胺单核苷酸、100吨玻色因等规模化生产 [6] SynBioCon 2025大会亮点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产业化 [7] - 议程包含3大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并设有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青年论坛等同期活动 [8] - 大会将发布《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并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8]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1.1%,淡季筑底旺季提价预期渐强
搜狐财经· 2025-07-24 10:33
新材料50ETF表现 -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1 1% 淡季筑底旺季提价预期渐强 [1] 新材料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双重驱动下迎来发展机遇 [1] - 生物基材料受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企业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国产化生态逐步成形 [1] - AI服务器爆发性增长带动电子级聚苯醚(PPO)需求 国内厂商实现技术突破并量产 进入头部供应链 国产替代提速 [1] - OLED材料在政策推动和技术优化下加速国产化进程 全尺寸渗透提速 [1] - 润滑油添加剂国内企业加速技术突破 多款高端产品通过国际认证 进出口结构逆转 国产替代进入快车道 [1] - 合成生物学技术进步拓宽天然代糖发展空间 全球减糖政策及健康意识提升推动渗透率持续提高 [1] - 新材料作为基础性和支柱性战略产业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前沿材料研发与应用 [1] 新材料指数构成 - 新材料50ETF跟踪新材料指数(H30597) 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2] - 指数从A股市场选取涉及高性能复合材料 新型金属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全面反映行业整体表现 [2] - 指数聚焦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潜力的新材料细分领域 较好体现行业投资价值和发展趋势 [2] 相关投资产品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和C(014909) [2]
南工大姜岷和信丰学教授团队: 成功选育嗜温型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并系统解析温度调控机制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3 21:47
虾青素市场与行业概况 - 虾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天然抗氧化剂之一,其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E的500倍以上,具有抗癌、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饲料、保健品、化妆品及医疗领域[1] - 2022年全球虾青素市场规模达37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增长至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9%[1] - 天然虾青素主要来源为雨生红球藻和红法夫酵母,其中红法夫酵母因发酵高效、成本低、提取便捷等优势成为工业化生产优选菌株,已获中国农业部饲料应用批准[1] 红法夫酵母技术突破 - 南京工业大学团队成功培育出常温(25°C)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突变株LX6,突破传统低温发酵(20-22°C)能耗高(占生产成本30-50%)的产业瓶颈[3][5] - 突变株LX6在25°C下生物量提升2.5倍,虾青素产量提高6.1倍,含量增加2.5倍,200L反应器中产量达1120 mg/L(含量14.1 mg/g),创红法夫酵母生产纪录,同时降低能耗34.2%[5][12][15] - 研究通过多轮复合诱变和梯度筛选策略,从细胞形态、膜系统(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2.8倍)、氧化应激(ROS调控)及能量代谢(ATP/NADPH优化)多维度解析耐温机制[7][9] 分子机制与基因发现 - 鉴定出四个核心突变基因:IDH2、HMGR、CRTYB和FAD3,其中HMGR和CRTYB突变增强底物结合能力,IDH2和FAD3突变提升25°C下的酶稳定性[8] - 全局转录分析显示LX6中虾青素合成、TCA循环、脂质代谢等通路基因表达显著重编程,系统性支持耐温高产表型[9][11] 产业化与行业活动 - 该技术为虾青素等萜烯类产物的低成本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指导,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12]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未来食品等领域产业化进展[14][16]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 | 食品生物合成:机遇与挑战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3 21:47
食品生物合成技术的机遇 - 食品生物合成以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发酵为技术基础,能够解决食物供给压力并提供绿色、可持续生产保障,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1] - 全球各国高度重视食品生物制造领域,日本《生物战略2020》将其列为重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计划》要求促进食品创新,中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大食物观发展战略[3] 食品生物合成的典型应用场景 - 新质蛋白、油脂、淀粉、食品配料和营养素是主要应用方向[4] - 功能糖和甜味剂是食品配料中的重要类别[5] - 酶制剂和营养素也是生物合成的重点领域[9] 食品生物合成面临的挑战 - 新质蛋白需解决菌种设计构建、发酵优化与控制、食品化加工等问题,开发高效表达系统[5] - 油脂生物合成需建立体外酶法制备路径,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优化发酵工艺并提高油脂品质[6] - 功能配料需设计高效代谢工程或酶法合成路径,创制高鲁棒性食品用酶制剂[7] - 营养素生物制造需解析代谢途径物质流与能量流分配,开发动态表达调控技术,构建高性能细胞工厂[8]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AI技术与食品生物合成深度融合,创建智能化细胞工厂以扩展产物范围并提升合成效率[10] - 协同科学界、产业界和公众构建技术可控、生态友好、社会认可的新食品供给体系[10]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等方向[11] - 会议议程包括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以及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12]
即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地图2.0」,欢迎上榜/领取!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3 21:47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1] - 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6.8% [1] 合成生物学产业地图 - DT新材料产业研究院2023年发布《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产业地图》,包含300+上榜企业 [1] - 2025版产业地图将包含500+代表性生物制造企业及其产品布局信息 [1] - 新版地图将在2025年8月20-22日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上发布 [1]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会议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9] - 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五大方向 [9] - 由DT新材料主办,多家研究院和产业联盟共同支持 [9] 产业地图领取方式 - 会议代表可现场免费领取价值499元的产业地图 [6] - 经审核上榜企业可扫码领取纸质版本 [6] - 上榜企业可免费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6]
合成生物学周报:海南出台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连港完成首单国生产物质甲醇加注-20250723
华安证券· 2025-07-23 20: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合成生物学周报》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信息 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活跃 生物技术融入经济社会 国家印发生物经济规划 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将出现[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合成生物学市场动态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2025/07/14 - 2025/07/18)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整体上涨14.49% 排名第1 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13.8个百分点 跑赢创业板指11.32个百分点[5][18] - 涨幅前六公司均来自医药 跌幅前五公司分属多个行业[20][23] 公司业务进展 - 国内:中国生物制药68亿收购礼新医药 增强肿瘤创新研发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新凤鸣增资利夫生物推动PEF产业化;环龙生态15亿竹纤维项目2026年投产[26][27] - 国外:嘉吉投产6.6万吨/年生物基BDO项目;倍耐力推出含70%生物循环材料轮胎[29] 行业融资跟踪 -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 拓新天成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Illimis Therapeutics完成4200万美元B轮融资[35] 公司研发方向 - 国内:复宏汉霖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在美首例给药;禾元生物奥福民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39] - 国外:Forvia推出新型可回收生物基复合材料;味之素推出含创新蛋白质Solein的冰淇淋[40][42] 行业科研动态 - 多项研究在《Cell》发表 解析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结构、开发TEMPO电压传感技术、发现动脉内皮间隙连接在神经血管耦合中作用[42] 周度公司研究 - Radiology Partners为美国放射科医师合作组织 发布新技术服务部门和核心平台MosaicOS[43][44] 重点事件分析 - 武大团队通过腈水解酶SsNIT双向立体选择性调控 实现双取代丙二腈去对称化水解 构建非环全碳季碳立体中心α - 氰基羧酸[47]
牧原股份:以科技创新解锁现代化养殖密码
证券日报· 2025-07-23 00:45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从1998年22头生猪起步,2024年生猪出栏量跃升至约7100万头,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1][4] - 通过自主育种和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养殖业的全球竞争力 [1] 自主育种创新 - 采用颠覆传统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缩短育种周期至两年内,突破种猪限制 [4] - 2014-2024年生猪出栏量从185.9万头增长至7100万头,增速显著 [4] - 建设60亿元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结合AI技术优化基因选择,提高料肉比 [5] 饲料成本控制与豆粕替代 - 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60%,其中豆粕占比13%,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6.5%) [6] - 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替代豆粕,一期年产3万吨氨基酸项目产能利用率达80% [6] - 2024年公司饲料中豆粕使用量占比7.3%,低于行业水平,目标实现无豆养殖 [7] - 若全国推广该技术,每年可节约大豆进口量4000万吨 [7] 智能化养殖与成本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养殖完全成本从13.1元/千克降至12.1元/千克,目标降至10元/千克 [9] - 应用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于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等场景 [11] - 研发空气过滤猪舍和降氨除臭设备,降低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11] 国际化战略布局 - 2024年与越南BAF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迈出海外发展第一步 [11] - 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未来5-10年为海外发展关键期 [12]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 [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 [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多家行业机构 [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知名学者 [2][5][6][7] 产业化专家阵容 能源与化学品领域 - 大连理工大学薛闯教授在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生物基产品合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开发了高效纤维素产酶菌株 [10] - 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构建了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突破了天然理论收率,设计了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细胞工厂 [12] 材料与单体领域 - 重庆大学王丹教授专注于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开发,与万华化学、金发科技等企业合作 [14] - 湖北大学杨世辉教授布局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燃料与材料生产,致力于成为非粮合成生物制造引领者 [16] 酶技术与蛋白设计 - 浙江大学姚远研究员聚焦数据驱动的基因编辑和蛋白设计技术,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 [19] -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朱蕾蕾研究员开发了多种高性能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 [31] 大会日程 - 8月20日: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青年论坛(20+场报告) [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宏观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