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医药(03320)牵头设 5 亿基金,聚焦合成生物学与创新药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10-30 08:12
基金设立概况 - 华润医药附属公司于2025年10月29日订立协议,成立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的基金 [1] - 集团拟承诺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23亿元,约占基金承诺出资总额的24.6% [1] - 基金于成立后将不会入账为公司的附属公司,其财务报表内将入账为股权投资 [1] 基金运营与投资方向 - 基金将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物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高增长企业投资 [1] - 深圳华润资本将获委托为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1] - 合成生物学被定义为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1] 战略目标与预期效益 - 设立基金旨在于呼和浩特构建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平台,优化集团在相关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 [1] - 凭借呼和浩特产业发展的协同优势,预期基金将实现丰富合成生物学产业投资渠道、促进创新孵化、加速产品技术合作、获取商业化产品权益等目标 [1]
华润医药(03320.HK):华润医药(汕头)携华润双鹤等设立基金,聚焦合成生物学与创新药
格隆汇· 2025-10-30 08:12
格隆汇10月30日丨华润医药(03320.HK)发布公告,2025年10月29日,华润医药(汕头)(作为普通合伙 人)、华润双鹤(作为有限合伙人)以及华润医药投资(作为有限合伙人)(各自为公司的附属公司)与其他合 伙人就成立拟议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的基金订立有限合伙协议。基金将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物 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高增长企业投资。集团拟承诺出资总额将为人民币1.23亿元,约占基金承诺出资总额 的24.6%。基金于成立后将不会入账为公司的附属公司。深圳华润资本将获委托为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
华润医药牵头设 5 亿基金,聚焦合成生物学与创新药领域
智通财经· 2025-10-30 08:09
基金设立概况 - 华润医药附属公司于2025年10月29日订立协议,成立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的基金 [1] - 集团承诺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23亿元,约占基金承诺出资总额的24.6% [1] - 基金成立后将不会入账为公司的附属公司,而是在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内入账为股权投资 [1] 基金投资方向与管理 - 基金将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物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高增长企业投资 [1] - 深圳华润资本将获委托为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1] 战略目标与预期效益 - 合成生物学是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设立基金旨在于呼和浩特构建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平台 [1] - 通过基金优化集团在相关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 [1] - 预期基金将实现丰富合成生物学产业投资渠道、促进创新孵化、加速产品技术合作、获取商业化产品权益等目标 [1]
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晋级“省级创新中心”
扬子晚报网· 2025-10-29 16:06
据悉,创新中心围绕生命大健康产业领域,通过打造"智能化机器学习设计—高通量定量分析测试"2个基础设施平台,生物大数据与数字细胞平台、新型 工业酶智能设计与创制平台等4个关键技术研发平台,1个孵化转化与服务平台,夯实我省发展合成生物学的基础条件,整合科技、资本、产业等要素,服 务区域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州高新区自2010年起前瞻布局生命健康产业,依托常州强有力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厚植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沃土。2023年4月,常州高新区 率先抓住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落户机遇,锚定"三年成型、五年成势"的目标,系统性布局"政策-技术-产业-人才-资本"全链条生态, 打好"项目招引落地、产业载体建设、资源要素保障、发展氛围营造"组合拳,打造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在合成生物产业形成"北有天津、南有深 圳、中有常州"新格局中成为主阵地和主战场。2024年,常州高新区获批全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2025年,常州高新区引进、孵化近10家企业, 新签约合成生物项目22个。 日前,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迎来重要进展——获批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是今年常州唯一立项项目。这一 ...
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生物制造重磅入选“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附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29 15:47
国家战略定位 - 生物制造被列为与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并列的七大未来产业赛道之一,国家层面明确要"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2] - 这是国家战略层面首次以高规格、大力度为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旨在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2] - 生物制造在产业板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引领位置,其重要性不亚于芯片研制,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2][3] 生物制造定义与核心 - 生物制造是一种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方式,核心在于利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手段将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重新编程为"细胞工厂"[2] - 该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将糖、秸秆、CO₂、废塑料等可再生原料转化为药品、疫苗、可降解塑料、航空燃油等高附加值产品[2] - 其过程被视为替代传统石化路线、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特点[3]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基因编辑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支撑,在农业领域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成功应用于烟草、水稻、小麦等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以及猪、牛等经济性畜禽品种改良[3][4] - 在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较大应用潜力,中国在生殖、遗传性疾病、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精准修复或替换病变基因[4] - 中国科学家近期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微型人类心脏,利用"人兽嵌合体"技术为器官移植和疾病模型构建开辟新路径[7] 合成生物学发展 -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制造的"加速器",正快速渗透至能源、材料、化工、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8] - 预计未来十年,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的35%可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对相关领域产生深远影响[8] - 农业产品如牛奶、食糖、油脂等一旦实现工业生物制造,将产生巨大颠覆性影响,全球经济规模可达数十万亿美元[8] - 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9.37亿美元,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11] 行业前景与影响 - 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预计将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替代天然产物获取方式、颠覆农业种植养殖模式[13] - 预计到本世纪末,生物制造将占据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形成规模高达30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市场[14]
上海首支生物制造基金落地,道彤投资携奥浦迈“C+VC生态”重构产业格局
投中网· 2025-10-29 14:30
行业前景与战略定位 - 下一个10年被视为"中国生物制造的10年",标志着行业从创新药向生物制造的焦点转移 [2] - 生物制造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位列四大未来产业之首,成为国家战略层面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 [3] - 生物制造的核心是"制造"而非单纯的"创新",致力于用生物法重构现有产业,通过对成熟产业的迭代升级加速商业化落地 [13] - 生物制造代表产业化的落地与放大,解决"能不能规模化制造"的问题,真正打开"用生命体系重塑制造体系"的大门 [16] 上海首支生物制造产业基金 - 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由道彤投资与奥浦迈联合发起,是上海首支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基金 [4] - 采用"产业链主企业(C)+专业投资机构(VC)"双轮驱动模式,旨在整合三方核心优势:奥浦迈的产业积淀、道彤的投资经验及对上海本地生态的深度理解 [4][5] - 基金使命是助力上海打造国内首个创新型高端生物制造集群 [6] - 基金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展开,纵向覆盖上游核心原料国产替代、下游创新药企融资及项目推进,横向关注药企所需的设备、耗材等领域 [6] 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联席会 - 联席会首批成员包括七家来自资本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伙伴,形成"企业+科研+资本"的全链条覆盖 [8] - 核心目的是打通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的协作链条,形成跨界合力以加速产业化落地 [8] - 将围绕四个方向展开协同:资源与平台共享、技术与成果转化、应用与资本协同、人才与生态共育 [9] - 通过整合资源打破行业内"各自为战"的分散竞争状态,推动行业竞争逻辑转向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链整体实力较量 [9] 道彤投资的布局与案例 - 2024年上半年出手了源天生物、微远生物、精构生物等多个生物制造项目 [13] - 投资源天生物看重其生物酶法塑料再生技术,该技术可在8小时内将需数百年降解的PET塑料分解,并已建成国际首套300吨/年rPTA产线,5000吨/年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 [14] - 投资微远生物标尺是"技术转化效率",公司拥有超10万条先导序列和逾千条功能活性酶的工业酶库,并与大型上市公司及国企达成超亿元框架合作 [15] - 投资精构生物逻辑是"刚需场景+绿色替代"双轮驱动,瞄准千亿级民生市场并用生物法替代高污染、高成本的传统化学合成工艺 [15] 发展模式与愿景 - 基金作为"驱动器"为产业发展注入资金与落地动能,联席会作为"连接器"整合资源以破解行业痛点,两者相互配合构成推动愿景落地的双轮动力 [11] - 道彤投资通过"资本赋能+资源整合+生态共建"的产业化路径,从资金提供者转变为产业生态的链接者和价值共创的建设者 [3] - 公司坚持"不横向扩赛道,重纵向深布局"的定力,将生命科学视为"坡长雪厚"的核心赛道 [16] - 目标是见证中国在全球生物制造领域从"跟跑"向"领跑"的跨越,实现"生衍万物"的产业愿景 [18]
秸秆变“宝藏”:合成生物技术破解农业废弃物千亿产值密码
中金在线· 2025-10-29 12:12
技术核心与突破 - 公司独创“四级酶解”核心技术体系,被称为“分子手术刀”,能将秸秆100%转化为纸浆纤维、莱赛尔纤维和可溶解黄腐酸等高价值工业产品,实现零废弃、低耗能、高值化利用[4] - 该技术利用AI高效处理大数据,显著提升酶制剂的稳定性和活性,突破实验耗时、低效的瓶颈[4] - 技术经专家鉴定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誉为“生物质精炼的中国方案”,并已构建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络[6] 产业化进展与经济效益 - 公司在安徽宿州已成功建成2万吨级原料产业化示范线并稳定运行,产品市场和经济效益得到验证[3] - 2025年4月获得天士力集团战略投资,正基于宿州经验在陕西杨凌布局新产业园区,推动技术规模化复制[3] - 12万吨原料标准化模块工厂占地约100亩,预计年产生物基纤维产品约7.2万吨、可溶性黄腐酸产品4.8万吨,生物基纤维生产成本比化学纸浆低30%以上[7][10] 市场前景与替代空间 - 2022年全球纸浆模塑包装市场规模为51.11亿美元,对超1400亿美元的塑料食品包装替代空间巨大,渗透率仅3.5%[7] - 2022年中国纸浆模塑市场规模154亿元,塑料食品包装市场规模达3856亿元,纸浆模塑渗透率仅4%,替代空间广阔[8] - 中国2022年进口纸浆约6500万吨,公司的生物基纤维有望对进口纸浆形成有效替代,解决纸浆短缺难题[8][10] 环保与政策优势 - 相比传统化学法制浆,该技术生产过程中能耗降低70%、水耗减少80%,且不产生难以处理的制浆黑液,秸秆利用率近100%[7][11] - 生物酶法技术因环保优势形成独特政策优势,传统化学工艺受限于环保约束无法获得排污许可证[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在“十五五”期间,以模块化复制方式在全国建设几十个酶解秸秆产业基地,年处理秸秆近千万吨,构建覆盖国内主要产区的绿色循环经济网络,可降低15%~20%的物流成本[10][11] - 公司计划以“技术+装备+标准”的集成方案在海外资源富集区建设数智化生产基地,布局面向未来的全球绿色支柱产业[11]
民生证券给予川宁生物“推荐”评级,2025年三季报点评:抗生素淡季业绩承压筑底,合成生物产能稳步爬坡
搜狐财经· 2025-10-28 21:42
公司评级与展望 - 民生证券给予川宁生物"推荐"评级 [1] - 公司主要品种市场格局维持稳定,迈过需求阶段性低点后有望实现企稳回升 [1] - 疆宁生物一期产能处于稳步爬坡阶段,合成生物学相关产品有望进入稳步兑现阶段 [1] 公司盈利表现 - 青霉素中间体价格出现明显下滑,同时部分费用开支提升,共同压缩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1]
探讨光学前沿应用潜能 “好望角科学沙龙”超快光学专场活动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9:13
本期"好望角科学沙龙"主题为"超快之光:从激光脉冲到光子产业新纪元",依托UltraFastX2025国际学 术会议开展。聚焦于超快光学技术,旨在推动前沿学术、技术转化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和跨界交流,共同 探讨中国光子产业如何实现从"技术追赶"到"产业引领"的战略升级。这也是"好望角科学沙龙"继在上海 持续成功举办多期后,首次在厦门举办。超快光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企业创始人、知名投资机 构负责人等40多人共同参与本期沙龙。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曹京华出席并为活动致辞,中国科 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副总指挥魏红祥担任活动主持人。 太赫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情况也引起大家关注。"太赫兹与光谱不同,光谱主要检测元素的种类,而 太赫兹则能够检测大分子团有机分子的集体振动和转动,因此在癌症等疾病的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 势。此外,在探测领域,太赫兹凭借其高成像精度、良好的穿透性以及能够穿云透雾的特性,在雷达探 测等高端装备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朱亦鸣表示。 张江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李朝阳在分享中提到,激光具有相 ...
复星医药(02196.HK)拟参与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投资化学创新药、生物药(含疫苗)等战略...
新浪财经· 2025-10-28 18:47
投资主体与结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设立目标基金 [1] - 除复星医药产业外,另有11方投资人共同签订《合伙协议》 [1] - 复星医药产业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10,000万元 [1] 基金投资方向 - 目标基金主要投资领域为化学创新药 [1] - 目标基金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生物药,其中涵盖疫苗 [1] - 目标基金主要投资领域涵盖高端医疗器械,其中包含IVD(体外诊断) [1] - 目标基金投资方向涉及中药滋补品类 [1] - 目标基金将布局合成生物学等战略新兴细分领域的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