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大成生化科技(00809)及合肥和晨将于兴隆山生产基地建立并合作营运合成生物中试平台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21:31
智通财经APP讯,大成生化科技(00809)公布,于2025年5月20日,该集团参加由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 委会与长春市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长春经开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啓动大 会,于大会上,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长春鸿成生物化工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鸿成生物技术),与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合肥和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和晨),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中试平台揭牌仪式于大会期间顺利举行,标誌着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成 果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桥接完成,助力生物基化学品、医疗材料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产业化突破。 于本公告日期,集团的兴隆山生产基地仍然暂停营运。 作为大会议程之一,鸿成生物技术与合肥和晨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此,彼等将利用双方在合成生 物学领域的各自优势,聚焦吉林省重点产业相关应用,支持该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具体而言,战略合 作旨在将本集团在技术规模化、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设计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验,与合肥和晨在合成 生物学领域的优势(包括基因设计、菌种构建及代谢途径优化等技术)相结合,共同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 氨基酸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从而增强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
大成生化科技(00809.HK)与合肥和晨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氨基酸领域产业化应用
格隆汇· 2025-05-23 21:25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大成生化科技全资附属公司鸿成生物技术与合肥和晨生物科技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优势,聚焦吉林省重点产业相关应用,支持该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1] - 合作内容包括将大成生化科技在技术规模化、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设计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验与合肥和晨在基因设计、菌种构建及代谢途径优化等技术优势相结合,共同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在氨基酸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1] 研发设施与中试平台 - 双方计划利用大成生化科技兴隆山生产基地的研发设施建立并合作运营合成生物中试平台,该基地包括约10,000平方米的工厂及厂房,并设有生化、生物发酵、食品及动物保护四个研发中心 [2] - 研发设施还配备一个生物发酵产品试验厂房和七个生物化学品中试设施,中试平台揭牌仪式已顺利完成,标志着技术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关键一步 [2] 合肥和晨业务背景 - 合肥和晨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前沿递送技术的结合,专注于开发生物基化学品、特殊氨基酸及高附加值活性成分等原料产品 [2] - 公司还利用高附加值活性成分及前沿递送技术推出美容产品及功能食品应用解决方案 [2]
医疗美容行业点评报告:重新认识透明质酸——抗衰领域的科学革命
开源证券· 2025-05-21 1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首次)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类抗衰策略进入“系统干预”,透明质酸是开启ECM衰老干预研究的关键,科学界对HA的重新定位为其在抗衰市场开辟新增量空间 [5] - 华熙生物技术卡位ECM研究前沿,连续两款三类械抗衰产品获批,推动抗衰策略转变,引领医美行业迈向细胞级抗衰新纪元 [6] - 糖与细胞生物学交叉驱动HA精准抗衰,华熙生物产业转换能力领先,全产业链模式打通实验室到市场,HA市占率与医美三类械证数量均居行业第一,受益标的为华熙生物、爱美客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透明质酸在抗衰领域的研究进展 - 2025年4月17日《Cell》研究将ECM衰退列为第13大衰老标志物,指出透明质酸是ECM动态平衡的核心枢纽,高分子量HA作用远超传统“保湿”认知,补充高分子量HA可重建年轻态ECM网络,标志抗衰研究进入组学调控阶段 [5] 华熙生物产品获批情况 - 2025年4月25日,华熙生物含利多卡因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证,是国内首个获批“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水光产品,临床数据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4%,效果可持续3个月以上 [6] - 4月30日,华熙生物“润致·缇透”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证,成为国内首款明确“面部肤质改善”为适应症的合规动能素产品,作用底层机理是干预细胞外基质的衰老进程 [6] 华熙生物产业发展情况 - 华熙生物通过多次产业革命重塑HA产业,基于糖生物学进入细胞生物学,探索衰老干预和再生医学空间,提出“细胞衰老本质论”,开发再生医学产品 [6] - 华熙生物拥有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中试平台、超纯HA原料制备能力及全链路转化生态,全产业链模式快速打通实验室到市场,HA市占率与医美三类械证数量均居行业第一,目前医美注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达到11项 [6] - 华熙生物深入探索其他多糖对于细胞的重要作用,有望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 [6]
研判2025!中国阿洛酮糖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国内阿洛酮糖市场大门即将开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1 10:09
行业概况 - 阿洛酮糖是一种稀有单糖,少量存在于葡萄干、无花果等天然食物中,固体为白色粉末,水溶液为透明无色液体 [1][2] - 与主流甜味剂相比,阿洛酮糖具有多重优势:甜度接近蔗糖70%、热量仅0.4kcal/g、高温和酸性环境下稳定性强、具备降血糖血脂等生理功效 [3] - 生物转化法是当前主流生产方式,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实现D-果糖向D-阿洛酮糖的转化 [5][9] - 2023年中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阿洛酮糖取得突破 [6] 产业现状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24年1.47亿美元预计增长至2032年4.36亿美元,中国占80.45%份额,日本和韩国分别占10.32%和5.13% [11][13] - 多国已批准使用:美国2011年列为GRAS物质,2019年排除在"添加糖"外;日本2019年批准为食品添加剂;韩国2020年允许用于酒类;澳大利亚2024年批准用于11类食品 [11][13] - 中国卫健委2025年3月将D-阿洛酮糖纳入新食品原料征求意见,预计最快2025年下半年获批工业化应用 [14] 企业格局 - 全球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韩国希杰、韩国三养、英国泰莱、日本松谷等大型集团,技术优势明显 [16] - 中国上市公司布局:金禾实业2022年投产1000吨中试项目;保龄宝具备7000吨产能;三元生物2024年建成1万吨产线;华康股份规划4.56万吨产能 [18][20] - 百龙创园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8.2亿元(+25.48%),健康甜味剂系列收入1.05亿元(-9.35%) [21] - 保龄宝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33亿元(-6.7%),阿洛酮糖产品主要出口美国、韩国等国家 [22] 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市场准入加速,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173亿美元,占全球超25% [25] - 技术迭代使转化率提升至88.8%,合成生物技术降低成本30%,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26][27] - 健康消费升级催生需求,阿洛酮糖在烘焙、茶饮、膳食补充剂等领域应用拓展 [28] - 中国企业通过AI菌株设计(转化率65%)等技术突破,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9]
ST红太阳申请摘帽,涅槃重生首年农化龙头焕发活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5:29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影响 -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新"国九条"出台后全国首例完成重整且执行完毕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例 [1] - 公司通过重整计划彻底解决资金占用和业绩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 [2] - 重整后公司净资产同比增长196.02%至29.53亿元,资产负债率从89.89%降至59.35% [2] 财务表现与摘帽进展 - 2024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3.88亿元 [2] - 已向深交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有望完成"摘帽" [2] - 2024年年度报告获得审计机构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 [6] 业务与技术突破 - 公司拥有敌草快、L-草铵膦等六大"自主可控"核心产业链工艺技术 [3] - 主要产品吡啶碱、百草枯等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 [3] - 攻克合成生物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难题,2024年5月实现首期"双万吨级"生物酶及延伸物产业链项目投产 [4] - 核心产品吡啶碱、2-氯吡啶等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巩固全球绿色农药"链主"地位 [4]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战略布局云南曲靖,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东南亚区位优势 [5] - 2025年将推动年产5万吨新吡啶碱、10万吨木薯生物乙醇、6000吨氯虫苯甲酰胺等项目 [5] - 通过RCEP零关税优势建立东南亚区域分销中心 [5] 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 在云南国资实控后完善内控治理体系,规范内部控制 [7] - 计划通过产业资源整合、并购重整及股权激励等措施提升发展质量 [7] - 2024年重点推进农药生产环保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7] - 敌草快二氯盐、氯虫苯甲酰胺等低毒高效产品降低对土壤和水体影响 [7] 行业机遇与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农业领域和粮食安全问题 [8] -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环保绿色农药需求增长 [8] - 公司作为国内绿色农药领军企业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8]
605.14亿!金发科技:增长!增长!增长!
synbio新材料· 2025-04-22 16: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605.14亿元,同比增长26.23%,超过年度目标535亿元[1][2] - 归母净利润8.25亿元,同比增长160.36%,扣非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240.13%[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84.53亿元,同比增长18.24%[2] - 改性塑料板块营收320.75亿元(占比53%),销量255.15万吨,同比增长20.78%[3] 业务板块增长亮点 改性塑料 - 汽车材料销量116万吨(+19.96%),家电材料41.88万吨(+4.54%),电子电工材料39.14万吨(+28.41%)[3] - 新能源材料销量8.5万吨(+31.17%),消费电子材料10.4万吨(+41.5%),环保再生材料28.59万吨(+7.44%)[3] 新材料 - 总销量23.6万吨(+32.51%),其中完全生物降解塑料18.05万吨(+25.17%)[4] - 特种工程塑料销量2.39万吨(+16.59%),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营收4.23亿元(+77.73%)[5] 战略布局与技术突破 - 开发生物基新材料(Bio-SA/PBS/PBAT/PLA等),推进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和10万吨改性树脂项目[4] - 打通高分子材料全产业链,形成改性塑料/绿色石化/新材料/医疗健康四大协同板块[6] - 下游应用覆盖汽车/家电/新能源/电子/医疗等,碳纤维材料拓展至无人机/集装箱领域[6] 行业动态与对标 - 行业同类企业卓越新能营收35.63亿元(净利+89.57%),圣泉集团一季度净利增长50.46%[12] - 全球首套6万吨/年PBST生物降解装置投产,生物基粘合剂领域出现60%高增长企业[12] 未来规划 - 实施"强化中间,夯实两端"战略,目标成为全球领先新材料企业[8] - 重点提升研发/制造/供应链能力,为国家战略性材料提供支撑[8]
衍微科技获国投创益战略投资,加速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拓展及产能落地
IPO早知道· 2025-03-07 22:31
新型生物刺激剂显著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C叔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近日,国投创益宣布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衍微 科技"),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加速公司新建产能和商业化进程,助力其合成生 物技术的应用拓展。 衍微科技成立于2022年,以红球菌和芽孢杆菌两大底盘细胞为核心,专注于全细胞催化剂和生物基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制造和应用开发, 下游应用覆盖油田化学品、农业食品、日化医美等领域 。 衍微科技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于慧敏教授在上述领域具备多年的研发积累,原创性地开 发出高抗逆、高表达的红球菌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和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超级细胞工厂,相关技术水 平和产业化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衍微科技所开发的芽孢杆菌类脂生物刺激剂,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商业化的全新产品 ,能够显著 促进肥料吸收、调节植物代谢与生理状态、改善土壤菌群结构与肥力、增强农作物抗逆性,在全国 国投创益认为,在化学肥料时代之后, 基于合成生物技术开启了植物营养的新篇章。 衍微科技在合 成生物技术领域多年深耕并开发的新型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