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肌醇
icon
搜索文档
华恒生物IPO:净利润连年走低毛利率已腰斩 供需格局反转产能过剩或仍将加剧
新浪证券· 2025-11-20 16:59
公司上市动态 - 华恒生物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实现A+H两地上市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14.19亿元增长至2024年21.7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1.94亿元,同比增长42.53% [2] - 公司利润在2023年达到4.47亿元后,2024年骤降至1.85亿元,同比降幅达58.67% [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9亿元,在前期基数较低背景下仍同比下降5.1% [2]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38.7%波动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23.5%,较2023年高点40.4%下跌近一半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3.5%,在可比企业中排名垫底,低于凯赛生物34.75%、嘉必优46.89%等 [2] 产品价格与市场竞争 - 氨基酸产品均价从2022年1.89万元/吨下跌至2025年上半年1.5万元/吨,跌幅超过20% [3] - 核心产品L-丙氨酸价格从2025年初35000元/吨跌至6月底20000元/吨,半年内下滑幅度约42.86% [3] - 主力产品缬氨酸2025年第三季度均价为13.47元/公斤,同比下跌1%,环比下降1% [3] - 行业面临产能快速扩张及需求增长放缓,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价格竞争加剧 [4] - 2024年国内缬氨酸产能增至约30.2万吨,预计2025年底将增至40.8万吨,产能过剩现象加剧 [6] 产能与行业趋势 - 公司总产能达10.92万吨/年,基于几年前市场乐观预测规划,当前面临需求增速放缓 [4] - 缬氨酸市场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60.2%,但预计2024-2030年将大幅回落至8.6% [4] - 肌醇市场预计2024-2030年增速几乎停滞 [4] - 行业内其他企业仍在进行产能扩张,例如伊品生物技改后将年产L-缬氨酸4.6万吨,金海生物新增5万吨/年产能 [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加快开拓美妆日化客户,试图从工业原料供应商向高附加值美妆原料供应商转型 [6] - 美妆原料领域存在专利壁垒、品牌效应和渠道控制力等挑战,这些是公司的短板 [6]
川宁生物:今年合成生物学基地仍在产能爬坡期
证券日报网· 2025-11-10 21:41
公司合成生物学产品组合 - 公司已实现量产的产品包括红没药醇、五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角鲨烷、肌醇等 [1] 公司合成生物学业务进展 - 合成生物学基地在2025年第三季度仍处于产能爬坡期 [1]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合成生物学产品实现收入4480万元 [1] - 合成生物学产品订单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秉持"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战略 [1] - 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1]
川宁生物(301301.SZ):合成生物学目前的量产产品有红没药醇、五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角鲨烷、肌醇等
格隆汇· 2025-11-10 18:17
公司产品与战略 - 公司合成生物学量产产品包括红没药醇、五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角鲨烷、肌醇等 [1] - 公司秉持"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战略 [1] - 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并积极推进合成生物学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1] 经营业绩与产能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为4480万元 [1] - 2025年合成生物学基地仍处于产能爬坡期 [1] - 合成生物学产品订单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1]
研报掘金丨天风证券:维持金达威“买入”评级,目标价25.7元
格隆汇· 2025-10-16 14:5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7.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1% [1]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亿元、6.5亿元、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9%、47%、22% [1] 业务驱动因素 - 辅酶Q10业务稳健增长,保健品品牌多特倍斯国内需求爆发,短期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 [1] - 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依靠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孵化如EPA等高附加值新品 [1] - 通过转债募投项目包括辅酶Q10改扩建、30000吨阿洛酮糖和5000吨肌醇项目,有望带来新业绩增长点 [1] - 公司保健品品牌化持续推进升级和落地 [1] 行业与市场 - 保健品市场持续扩容,健康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1] 估值与评级 - 参考可比公司汤臣倍健、若羽臣等,给予公司2026年1.1倍PEG,对应PE为35倍 [1] - 目标市值为157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为25.7元 [1]
DAC项目入选上海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关注国内吸附材料及设备机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9:09
二级市场表现 - 新材料指数下跌0.31% 跑输创业板指2.67% [1][2] - 细分板块中电池化电子化学品涨幅最大达13.36% 半导体材料跌幅最大为4.74% [1][2] - 合成生物指数下跌0.51% 化学品下跌1.54% 可降解塑料微涨0.02% 工业气体下跌1.20% [1][2] 产业链价格变化 - 氨基酸类产品全线下跌:色氨酸价格39500元/吨周环比降4.82% 缬氨酸12750元/吨降1.92% 精氨酸22900元/吨降1.08% 蛋氨酸22050元/吨降0.68% [3] - 可降解材料价格整体稳定:PLA注塑级17800元/吨 PLA吹膜级17200元/吨 PBS 17800元/吨 PBAT 9850元/吨均无变化 [3] - 维生素板块多数稳定:维生素A维持64000元/吨 维生素E 64500元/吨降1.53% 维生素D3 227500元/吨无变化 泛酸钙40500元/吨无变化 肌醇26000元/吨无变化 [3] - 工业气体价格持平:UPSSS级氢氟酸11000元/吨 EL级氢氟酸5600元/吨均无波动 [3] - 塑料纤维分化明显:芳纶价格10.27万元/吨大幅上涨17.62% 涤纶工业丝8500元/吨降2.30% PA66 15200元/吨降1.30% 碳纤维83750元/吨稳定 氨纶27000元/吨无变化 [3] - 出口产品价格变动:癸二酸7月出口均价28797元/吨环比涨1.78% 涤纶帘子布7月出口均价16353元/吨降0.61% [3] 行业投资机会 - 上海两大DAC项目入选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包括千吨级模块化系统应用研究和新型高效捕集技术开发示范 [4][5] - DAC技术获政府强力支持 被视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具备明确产业化路径和市场潜力 [5] - 千吨级示范项目将为百万吨级商业项目积累工程数据 对制定行业标准和培育碳捕集产业生态具有先行先试作用 [5] - 建议关注DAC技术降本所需关键吸附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包括蓝晓科技、建龙微纳、锡装股份、中国能建、协鑫科技、联合水务 [5]
华恒生物: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21,122,510股 每股发行价格33.14元 募集资金总额699,999,981.40元 扣除发行费用16,190,921.91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83,809,059.49元[1] - 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70,000万元调整为68,380.91万元 调减1,619.09万元[2] - 募集资金已全部存放于专项账户 并签署专户监管协议[2]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 - 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原名为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原名为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2]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68,380.91万元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 另使用156.14万元置换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3]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已投入40,014.20万元 投入比例100.04%[4]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已投入28,390.77万元 投入比例100.03%[4] - 两个项目累计投入68,404.97万元 略高于调整后募集资金计划总额68,380.91万元[4] 项目延期具体情况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5年延期至2026年10月[1][4] - 延期原因系2025年3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实现苹果酸产品(5万吨/年)与色氨酸产品(1.2万吨/年)的交替柔性生产[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项目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 后续支出将使用自有资金[5] 项目延期影响与保障措施 - 延期仅涉及进度变化 未改变投资方向、实施主体和实施方式[5][6] - 公司承诺加强对募投项目的监督管理 保障项目按期完成[6] - 监事会认为延期符合业务发展规划 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7] 审议程序与机构意见 - 该事项已经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1][6] - 保荐机构兴业证券出具无异议核查意见 认为程序符合相关规定[7][8] - 该事项在董事会审批权限范围内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6]
华恒生物: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83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1,619万元)[1] - 募集资金于2024年10月21日全部到位并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 - 调整后募集资金分配为:"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投入4亿元,"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投入2.838亿元[2] - 项目名称变更:"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更名为"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更名为"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2]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两个募投项目均超额投入资金:"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投入4.001亿元(100.04%),"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投入2.839亿元(100.03%)[5] - 募集资金专户设于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及兴业银行,相关账户已完成资金拨付[5] 募投项目延期具体情况 -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由2025年延期至2026年10月[5] - 延期原因:为匹配色氨酸产品产业化需求,公司于2025年3月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苹果酸(5万吨/年)与色氨酸(1.2万吨/年)柔性生产[6] - 该项目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后续支出由自有资金支付,不影响资金使用计划[6] 项目延期影响与保障措施 - 延期仅涉及进度调整,未改变投资方向、实施主体或实施方式,不影响项目实质[7] - 公司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项目监管保障按期完成[7] 审议程序与监管意见 - 项目延期事项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符合监管规则且无需股东大会批准[8] - 保荐机构认为延期决策合规,无异议[8]
华恒生物(688639):业绩环比改善,项目有序推进
长江证券· 2025-08-31 18: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1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6.5%,但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1.1亿元 [2][6] - 第二季度业绩显著改善,单季度收入8.0亿元(同比+55.6%,环比+16.7%),归属净利润0.6亿元(同比+1.0%,环比+24.9%) [2][6]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改造提升盈利能力,重点推进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 [12] - 子公司表现分化:赤峰华恒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0.52亿元),巴彦淖尔华恒净利润同比增长17.4%至0.73亿元 [12] - 2025Q2毛利率为23.9%(同比-5.7个百分点,环比-0.4个百分点),净利润率7.5%(同比-4.6个百分点,环比+0.3个百分点) [12] - 公司积极推动"生物+AI"技术融合,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以增强研发效率 [12]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3.8亿元和6.4亿元 [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9亿元(同比+46.5%) [2][6] - 2025Q2单季度收入8.0亿元(同比+55.6%,环比+16.7%) [2][6] - 2025Q2归属净利润0.6亿元(同比+1.0%,环比+24.9%) [2][6]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27.03亿元,2027年增至41.15亿元 [18] - 预测2025年归属净利润2.83亿元,2027年增至6.44亿元 [18]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1.13元,2027年增至2.58元 [18] 业务进展 - 加大对1,3-丙二醇等生物基新材料的产业化投入,与东华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12] -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装置柔性化,可交替生产苹果酸/色氨酸、丁二酸/L-缬氨酸/肌醇等产品 [12] - 赤峰基地新品种放量推动业绩增长,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等项目实现部分转固 [12] - 在建项目包括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建设项目、秦皇岛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等 [12] 技术发展 - 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探索AI技术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应用 [12] - 整合菌株平台、工艺放大体系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12]
华恒生物(688639):新项目增量释放 “生物+AI”技术融合平台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8-29 10: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89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23%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1% [1] - 氨基酸板块营收10.57亿元,同比增长42%,毛利率31%,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维生素板块营收0.8亿元,同比下降5%,毛利率1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 业务运营 - 赤峰基地2025年上半年营收6.66亿元,同比增长165%,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加0.53亿元 [1] - 缬氨酸价格13.7元/公斤,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9%,价差7828元/吨,同比下降6%,环比下降15% [1] - 核心产品产销量快速增长是营收增加主因,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缬氨酸和肌醇价格下滑,使毛利率承压 [1] 战略发展 - 公司成立AI数字化实验室,引进专业人才,探索AI技术在合成生物领域及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 - 拟投资3.9亿元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生物制造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推进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2] - 通过"生物+AI"战略整合菌株平台、工艺放大体系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实现技术到产品的快速转化 [2] 未来展望 - 中长期缬氨酸价格有望逐步修复,因国家豆粕减量替代政策的重要性 [1] - 氨基酸和生物基新材料单体产能稳步释放,公司业绩成长可期 [1]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3.8亿元和4.5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