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搜索文档
惠誉上调摩洛哥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
商务部网站· 2025-07-10 10:59
经济增长预期 - 惠誉将摩洛哥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4 3%上调至4 5% [1] - 经济加速增长主要基于投资引擎强劲 消费市场回暖 外贸形势改善三大因素 [1] 投资驱动因素 - 第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同比增长17 5% 创疫情后新高 [1] - 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宽松货币政策累计降息75个基点 [1] - 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达7 9% 2026年回落至5 9%但仍高于历史水平 [1] - 非洲国家杯和世界杯筹备带动基建 交通 酒店等领域投资持续放量 [1]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私人消费增速预计达4 5% 2026年有望保持同等增速 [2] - 消费回暖源于通胀低位 农业复苏 旅游业发展 融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 [2] - 2025年通胀预期从1 1%下调至0 7% 物价稳定提升居民实际购买力 [2] 外贸形势 - 农业进口需求减少和欧洲市场复苏预期将改善2025年外贸逆差 [2] - 工业体系与欧洲供应链深度融合为中长期外贸改善提供支撑 [2]
过去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4%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4:38
他表示,从中国的内需构成看,有三方面特点尤为突出。其一是消费向新而行。过去4年最终消费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投资向优发力是另一大特点。袁达称,过去4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为30.2%。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更加注重补短板利长远,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后 劲,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其中,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重 大项目吸引民资入股,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到20%。 第三大特点是投资消费相互促进。袁达表示,一方面,市场消费的扩大,通过产品生产、配套建设 等渠道带动投资,比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 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另一方面,有效投资的增加,通过生产等链条促进居 民就业增收,提高了消费能力,也通过完善设施、优化环境等改善消费条件,直接促进了消费,比如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 中新社北京7月9 ...
几乎零差评!含金量超高的5本经典投资类好书,读完猛涨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58
投资理念与经典书籍推荐 - 投资不仅是金融行为,更是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智慧分配,通过阅读可以提升投资思维 [2] - 段永平、纳瓦尔、巴菲特、乔布斯等成功人士的核心在于掌握人生底层逻辑和长期价值判断 [2] - 推荐5本经典投资书籍,帮助读者建立判断力并理解长期价值 [2] 《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 - 段永平是兼具投资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曾全仓买入网易并在一年内获利一百多倍 [4] - 投资理念强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5] - 书中内容涵盖投资心得、企业管理、子女教育等,共30万字,分为五章,语言通俗易懂 [6] 《纳瓦尔宝典》 - 纳瓦尔是硅谷思想者,投资过Twitter、Uber,强调财富来源于时间自由而非零和游戏 [8][9] - 赚钱的本质是通过杠杆、代码和媒体构建可复利系统,幸福源于减少欲望和掌控思维 [9][10] - 书籍结构为短句和思维清单式,适合处于人生十字路口或追求内在成长的读者 [10][11] 《聪明的投资者》 - 本书被誉为"价值投资圣经",巴菲特称其为投资生涯的基石 [13] - 格雷厄姆区分投资与投机,强调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评估 [13] - 将市场比喻为情绪化的"市场先生",投资者应利用其非理性波动而非被其左右 [14] 《乔布斯禅与投资》 - 将禅学智慧与投资结合,提出"心力四维模型":愿力、专注力、创新力、洞察力 [17] - 乔布斯的成功源于禅修训练和颠覆性创新,与优秀投资人的思维方式高度一致 [18] - 书中强调第一性原理、长期主义和认知升级,提供全新世界观 [18][19] 《原则》 - 达利欧总结四十余年投资经验,提出"痛苦+反思=进步"的自我进化机制 [21] - 原则包括极度求真、透明、系统思维和五步决策流程,强调高质量决策 [22] - 书籍适合投资者、企业家及任何追求人生主动权的人,提供清晰的思维操作系统 [22]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讨论了联合国防生产、联合采购和投资等事宜。
快讯· 2025-07-04 22:35
乌克兰与特朗普的国防合作讨论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讨论了联合国防生产事宜 [1] - 双方探讨了联合采购的可能性 [1] - 投资合作也是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 [1]
何愚×曹曦×胡博予:新造的人
36氪· 2025-07-04 18:34
新一代创业周期开启 - 新一代创业周期正在开启,更多素未谋面的创始人将被识别和认知[3] - 三位投资人投资的泡泡玛特王宁、宇树科技王兴兴、霸王茶姬张俊杰都是过去几年才大范围浮现的创业者[3] - 这些投资故事证明了投资行业最美妙的"人的流淌"的发生[3] 三位明星创始人的特质 - 泡泡玛特王宁:艺术和商业的融合,兼具审美与商业创造力,对门店细节成本有精确计量[7][8][9] - 宇树科技王兴兴:纯粹、专注、热爱机器人领域,务实且有远大理想[11] - 霸王茶姬张俊杰:蜕变式成长,从边缘创业者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导者[12][13] 投资人的判断标准 - 关注创始人底层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勇于挑战、自我觉察[15] - 早期投资需要"click moment",信息损耗是行业难以规模化的原因[16][17] - 优秀创始人的共同特质:善于做正确决定和建设高效能组织[17] 行业观察与趋势 - 消费行业需要既感性又理性的创始人[10] - 科技行业与消费行业对创始人特质要求不同[10] - 人性迭代缓慢,是消费投资中不变的因素[41] 投资人的自我认知 - 投资人需要保持平视视角,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创业者[31] - 投资行业是在观察鲜活的当代商业史[43] - 创业和投资本质是与有质量的人共同做有长久意义的事情[44]
年轻必须做的事情
集思录· 2025-07-04 16:09
旅游消费观念分歧 - 年轻群体普遍认为旅游需趁早体验 因体力 心境 景点适配性等限制 但反对观点指出50岁前通过锻炼仍可保持充沛体力 且年龄不构成景点准入限制[1] - 代际差异显著 60/70后偏好天安门等传统地标 00后追逐大理 重庆等网红城市 本质是针对性营销的结果而非群体固有执念[1] - 部分人群将旅游视为消费主义陷阱 认为时间应优先投入学习 职业发展等复利型事项 而非即时体验型消费[2] 旅游价值认知差异 - 打卡式旅游对认知提升有限 但跨文化体验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如乔布斯印度之行 马云澳大利亚经历对商业思维的塑造[3] - 旅游提供的非结构化刺激优于电子娱乐 因其未经人为设计 更易激发创新思维 游戏中的金融设定甚至可能影响多年后投资决策[3][4] - 消费体验存在生理窗口期 40岁以上人群对美食的感官享受显著下降 印证部分体验具有时效性[7] 代际行为模式对比 - 年轻人将"必须做"定义为消费体验 年长者则聚焦能力积累 这种认知鸿沟难以通过说教弥合[13] - 有效代际沟通需共同实践 如联合经营案例显示 亲身参与比理论说服更能改变行为模式[13] - 生命周期理论支持阶段适配性 青年期荷尔蒙驱动的体验需求与老年期存在本质差异 延迟满足可能错失最佳体验窗口[15] 消费哲学探讨 - 消费自主权应受尊重 成年人消费选择只要不侵害他人权益 就无需承受价值评判[12] - 财富积累与消费存在辩证关系 挣钱目的终将回归消费体验提升 但需平衡短期享受与长期保障[11] - 存在主义倾向明显 部分观点主张"尽兴而活" 反对在特定生命阶段压抑本性需求[6][14]
2025年固收中期策略:外部风浪未平,内部蓄势待破,震荡中寻机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固收、债券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表现**:2025 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波动显著,年初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1.6%左右,7 月初升至 1.6465%;一季度资金面偏紧,收益率升至近 1.9%;二季度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收益率调整 15 - 20 个基点,后回归 1.6 - 1.65%中枢[1][2][3] - **经济增长**:全年出口有 1% - 2%正增长,经济增速达 5%以上难度不大,但下半年出口或逐级回落,四季度压力大;预计下半年 GDP 同比增速 4.7% - 4.9% [1][4][9] - **政策预期**:货币政策维持双宽格局,进一步宽松需触发因素,降准优先级高,有望降准 50 个基点,还有 10 个基点降息空间;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或有额外措施提振内需[1][2][4] - **内需表现**:消费逐步回暖,社零增速接近疫情前,预计维持 5% - 6%;制造业投资受外需影响收缩;地产投资关键指标低位摸底;基建上半年表现好,下半年城市更新支撑有限[1][7][8] - **机构行为**:上半年机构行为分化,银行体系净抛售约 1 万亿元,保险公司购买规模同比翻倍;下半年主基调是震荡市,需关注多方面因素[1][6][11] - **市场展望**:债券市场难显著走熊,预计长债在 1.5%至 1.8%区间震荡,建议防守应对,采用哑铃型策略[1][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政府债供给**:下半年政府债供给高峰在三季度,月度规模超 1 万亿元,需关注央行流动性投放配合[1][10] - **收益率突破区间因素**:经济动能下行、美国关税升级扩散可能驱动收益率突破区间;供给侧改革加速、外部扰动升级带来收益率上行风险[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