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好食材看源头 解密全聚德烤鸭的味觉密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8 08:49
品牌历史与文化底蕴 - 全聚德烤鸭拥有160多年历史,凭借独特风味、非遗工艺和文化底蕴成为京味儿代表性名片 [1] - 品牌起源于1864年,创始人杨全仁引入清宫御膳房挂炉烤鸭技艺,将宫廷技艺民间化 [5] - 2008年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31个环节的工艺流程 [6] 核心原料与供应链管理 - 选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北京鸭"作为独家原料,该品种源于明代,肉质细嫩且脂肪含量比例精准契合烤鸭需求 [2] - 采用"南口1号北京鸭配套系",鸭坯皮下脂肪厚度达8毫米,皮脂率42%,肌肉纤维密度1264根/平方毫米 [4] - 建立"农餐对接"全产业链管控,与金星鸭业合作实现从饲养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2008年起每只鸭子配备可追溯身份证 [4][5] - 在山东章丘建立大葱专供基地,保障甜面酱等配套食材标准化供应 [5] 工艺创新与产品特色 - 挂炉烤鸭使用枣木等果木燃料,通过挑杆调换技术使鸭体均匀受热,形成外焦里嫩的枣红色外观 [6] - 首创"盛世牡丹"烤鸭造型,用16片鸭胸脯肉制成花瓣造型,2014年亮相APEC晚宴,2024年升级为"盛世牡丹宴" [9] - 提供"点鸭胚"特色服务,顾客可用饴糖水在生鸭上题字,烤制后字迹清晰显现 [8] 门店升级与体验设计 - 王府井店以"京梦王府·四季烟火"为主题,通过装饰艺术呈现四季意境变化 [11] - 和平门店打造"中华一绝"餐厅,围绕传统节日设计主题餐台凸显京味元素 [11] - 前门店设置15米红色"卷轴天花"艺术装置,融合北京中轴线12处地标景观 [11]
汉中市博物馆:汉风古韵续写盛世华章
陕西日报· 2025-05-07 06:43
博物馆发展成就 - 汉中市博物馆成功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填补陕南地区国家级博物馆空白[8] - 2023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8] - 2024年举办190场研学活动,服务青少年5.1万人次[10][11] - 在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志愿者讲解员获志愿组冠军[8] 展览与文物保护 - 推出"青鉴浮影——馆藏铜镜精品展",展出80余枚历代铜镜珍品,分为秦汉、唐代、宋代三个单元[6] - 开放"墨韵传薪——馆藏书画精品展",展出百余幅书画精品[7] - 馆藏文物数量持续增加,展陈手段不断创新,专题展览层出不穷[7] - 依托2300多年建城史资源,保护古栈道遗迹、摩崖石刻等文化遗产[3] 数字化与文化创新 - 推出"寻迹天汉——智慧数字云课堂",开发6套课程包括《原始人的生存日记》等,运用手势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10] - 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永生",让文物在虚拟空间焕发新生[10] - 开发以"石门十三品"为原型的文创产品系列,包括冰箱贴、手把件等,市场反响热烈[11] - 非遗文创店将摩崖石刻、望江楼等文化符号与现代美学融合,形成年轻人消费新风尚[11] 非遗产业发展 -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2024年棕叶扇销量达50万把,销售额6000万元,其中出口600万元[14][15] - 城固架花年销售额突破280万元,带动536名绣娘就业,产品远销英国、新加坡[15][16] - 汉中培育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基地和29个省级非遗工坊[16] - 藤编技艺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国潮饮品等开展跨界合作,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14]
年轻力量激活城市新经济
中国青年报· 2025-05-06 10:09
Z世代消费新趋势 - 西安汉服产业假期前三天的营收同比增长240%,22岁汉服妆造师日均接待30多位顾客 [2] - 深圳潮玩工作室日均客流量突破万人大关,95后主理人经营的"蒸汽朋克"主题咖啡实验室单日销售额超5万元 [2] - 浙江余姚首届咖啡面包节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吸引33家品牌参与,推出"宜家睡眠车+咖啡"等创新体验 [2] - 成都"24小时青年社区"带动夜间消费增长75%,长沙"青年技能市集"订单量同比翻番 [3] - Z世代消费从单一购物转向社交分享、文化认同和个性化表达 [3] 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 - 杭州天目里广场"青年艺术市集"中00后创业者带来的"数字非遗"产品3天达成意向合作订单超千万元 [4] - 武汉青春市集生活节吸引青年科技爱好者打卡,3D打印团队摊位引发亲子家庭课程咨询热潮 [4] - 四川宜宾打造蜀南竹海武侠盛典等60余项活动,覆盖二次元、美食探店等青年热门领域 [4] - 深圳青年设计师主导的"创意市集"成为城市文化名片,展示服装设计、手工艺品等个性化产品 [5] - 音乐节、脱口秀等新兴青年活动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5] 城市青年经济生态建设 - 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五一"消费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 - 杭州萧山区升级"萧然青才卡"福利,发放青年专享消费券拉动消费 [6] - 攀枝花"青年友好日"计划吸引青年消费者超10万人次,带动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7] - 成都改造200个低成本创作空间,青岛设立"Z世代文旅创新基金"支持沉浸式戏剧等新业态 [7] - 南京开通"青年夜归专线",郑州新建20个"青年共享客厅"提供免费社交空间 [7]
去发掘美,传递美
人民日报· 2025-05-05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壁画师通过创业、研究临摹、原创作品、公益活动等方式,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壁画文化传播与创新,传递温暖回馈社会 [1][2] 创业经历 - 2015年遭遇车祸康复后,在艺术培训中心担任助教时接到动漫壁画创作商业委托,萌生创业念头 [1] - 创业面临商业合作不畅、壁画脱落褪色等困难,通过转变合作模式、反复试验创作新式立体浮雕壁画,从微信朋友圈打响口碑养活团队 [1] 壁画事业意义 - 2019年加入“丢失的壁画”研究临摹项目,认识到壁画创作肩负文化创新使命 [2] - 坚持原创壁画,如农耕文化彩绘、地域风景彩绘等作品,既美化环境又成社交媒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视野 [2] 公益活动 - 通过彩绘盲道呼吁关注盲道通畅,用壁画为特殊儿童营造温馨环境,在近百场公益活动中搭建爱的桥梁,吸引更多人加入传递温暖 [2]
唢呐何以“圈粉”年轻人(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5-02 05:51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2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袁勃) 从"土"到"潮",唢呐重获关注,离不开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们将唢呐与 国漫、游戏融合,如《黑神话:悟空》的配乐里,嘹亮高亢的唢呐声直冲云霄,一下子将玩家带入了传 统神话故事;民乐博主"川子唢呐"将唢呐与电音碰撞,唢呐的表现力被无限拓展;无锡交响乐团尝试唢 呐与弦乐跨界对话,将AI算法生成的北斗卫星轨道音型融入乐章。在年轻人手中,唢呐可以横贯古与 今、中与西、雅与俗,这些跨界尝试赋予传统民乐全新的生命力。唢呐的高亢、张扬、热烈,成为追求 潮流、表达个性的新选择。 于唢呐传承而言,"破圈"还需要随着不断更新的文化和审美需求,探索更多的路径。民乐的根基在于人 民群众,要获得更多人认可,应当进一步普及相关知识,助力唢呐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去年开始, 浙江省文化馆开设公益唢呐课,吸引近500人报名,40天时间里,学员们从零基础,到能够完整合奏一 首曲子,热情满满。当这一传统乐器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逐渐消失,年轻人自发从爱好者成为传承者,形 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 今天,年轻人用独特的审美视角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