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搜索文档
6800万美元,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多位校友获奖,亚马逊AI博士奖学金公布
机器之心· 2025-10-23 15:45
亚马逊AI博士奖学金项目概况 - 亚马逊AI博士奖学金计划将资助来自九所大学的100多名博士生,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 [1] - 项目将在2025–2026和2026–2027两个学年提供1000万美元资助,并每年额外提供2400万美元的AWS云计算额度,两年总计资助金额达6800万美元 [2] - 九所合作高校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华盛顿大学 [1] 麻省理工学院获奖华人学者 - Jenny Huang是EECS博士生,研究兴趣包括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不确定性量化及高效人工智能开发 [4][6] - David Jin是计算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AI驱动决策系统中GPU加速的大规模优化方法,应用于机器人和能源领域 [8] - 张凇源是航空航天系博士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研究兴趣集中在安全多智能体系统、强化学习、控制理论和机器人 [9][11] 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奖华人学者 - Yuxiao Qu致力于开发能像科学家一样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的AI系统,以推动科学研究、药物发现和数字辅助领域 [14] - 王丹青专注于提高LLM智能体在复杂现实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基准评估方法、整合安全性与功能性训练 [15][17] - 吴梦迪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利用机器学习自动适应计算内核优化策略,旨在跨平台提供高性能内核并加速模型训练推理 [18][20] - Xinyu Yang致力于简化端到端训练系统来扩展AI智能体,引入新生成模型架构实现多智能体工作流程 [21][23] - Zeji Yi研究将生成模型应用于通用机器人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铺平道路,潜在应用包括仓库自动化和配送中心 [24][26][27] - Zichun Yu专注于解决LLM有机数据有限的挑战,通过设计和优化合成数据生成系统提升预训练数据质量 [28][30] - Xinran Zhao研究增强RAG系统,提高在复杂检索增强生成场景中的意识、归因和有效性 [31][3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奖华人学者 - Dacheng Li研究目标是高效开发人工智能和人工世界,从事视觉文本生成模型与分布式系统交叉领域研究 [34][36] - Hao Wang研究通过受控安全推理实现安全代码生成,专注于安全、软件工程和LLM的交叉领域 [37][39] - Melissa Pan研究方向是将可持续性作为大规模机器学习和数据中心系统的首要优化目标,同时关注效率 [40][42] - 曹诗怡研究方向为在大规模异构系统上加速优化计算,特别是机器学习工作负载 [43][45] - Shuo Yang研究方向是高效的机器学习,包括LLM推理和DiT视频生成 [46][48]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奖华人学者 - Haoyu Li研究重点是利用AI技术提升现代系统性能和可用性,关注数据分析流程、LLM缓存管理及边缘计算调度 [49][51] - Junbo Li主要研究方向是agentic大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构建能自我演进、解释指令并利用外部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流程 [52][54][55] - Kaizhao Liang研究方向包括高效训练方法、稀疏神经网络以及大语言模型 [56][58] - Zeping Liu研究重点是推进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关注地理基础模型和空间表征学习,已发表14篇论文 [59][61] - 徐浩然工作重点是扩展强化学习方法并整合生成式AI,以推动超越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特别是在机器人技术和大语言模型领域 [62][64] - Chutong Yang对理论计算机科学和可信机器学习中的算法设计分析有广泛兴趣,包括学习理论、算法公平性等问题 [65][67] - Xiao Zhang研究重点是网络化和分布式系统,目前重点是通过跨层遥测和资源管理实现5G边缘可预测的AI性能 [68][69]
十篇论文,揭秘寒武纪AI芯片崛起之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3 09:01
文章核心观点 - 寒武纪的崛起是一条典型的"硬核"技术路线,其发展脉络和战略抉择均清晰地体现在其从2014年至2025年间公开发表的十篇关键学术论文中 [5] - 公司从最初探索专用硬件加速器可行性,逐步进化到构建指令集、优化稀疏计算、设计专为AI训练的新架构,最终实现对新兴AI应用(如神经场景表征)的算法与硬件深度协同优化 [5][26][36][57][59]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计算架构的颠覆性创新,其技术演进展示了从学术研究到商业产品,再到构建独立生态的完整路径 [5][7][37] 奠基时代:"DianNao"系列的一鸣惊人 - 寒武纪的诞生源于陈云霁与陈天石兄弟在中科院计算所的学术研究,他们拥有深厚的处理器设计学术背景 [7] - "DianNao"系列是全球最早、最系统化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研究之一,开创性地提出针对神经网络的专用硬件加速器,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实现性能和能效的数量级提升 [7] - 2014年的"DianNao"论文验证了专用硬件加速器路线的可行性,该加速器在3.02平方毫米面积、485毫瓦功耗下实现452 GOP/s性能,比128位2GHz SIMD处理器快117.87倍,能耗降低21.08倍 [11][12] - 同年的"DaDianNao"面向数据中心,采用多芯片设计,在64芯片系统中相比GPU实现450.65倍加速,能耗降低150.31倍,是后续云端芯片思想的雏形 [14] - 2015年的"PuDianNao"扩展了加速器的通用性,支持K-Means、SVM等七种机器学习算法,在65纳米工艺下比NVIDIA K20M GPU能效提高128.41倍,体现了对算法快速迭代的适应性思考 [17][19][20] - 2015年的"ShiDianNao"专为视觉应用设计,将计算单元靠近传感器以消除DRAM访问,能效比当时最先进的神经网络加速器高60倍,为终端AI芯片设计埋下伏笔 [24][25] 商业化序章:从指令集到IP核的进化 - 公司正式成立后,意识到构建生态的重要性,核心举措是提出了首个专门针对深度学习的指令集"Cambricon ISA",实现了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解耦 [26] - 2016年的"Cambricon"指令集论文是公司的"立司之本",该指令集综合了标量、向量、矩阵等指令,比x86、MIPS等通用指令集代码密度更高,基于该指令集的加速器能灵活覆盖10种不同的神经网络 [27][29][30] - 同年的"Cambricon-X"论文专注于稀疏神经网络加速,通过硬件优化利用模型稀疏性,平均比当时最先进的神经网络加速器实现7.23倍加速和6.43倍节能,进入精细化场景优化阶段 [31][34][35] 转型生态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矩阵 - 2017年公司迎来关键商业突破,其Cambricon-1A处理器被集成于华为麒麟970芯片,成为全球首款搭载独立AI单元的手机SoC [37] - 2019年后,面对重要客户转向自研,公司加速自有品牌"思元"云端芯片迭代,并大力投入NeuWare全栈软件平台建设,以构建独立生态 [37] - 2019年的"Cambricon-F"提出专为AI计算的"分形冯诺依曼架构",通过同构多层设计显著提高编程生产力,其实例相比GPU性能提升最高5.14倍,能效平均提升11.39倍 [38][41][42][43] - 2021年的"Cambricon-Q"是针对高效量化训练的定制混合架构,结合ASIC和近数据处理引擎,在DNN训练中相比GPU能效提升6.41倍,性能提升4.20倍,且精度损失不超过0.4% [44][47][48] - 2024年的"Cambricon-C"针对4位低精度计算,提出将矩阵乘法"原始化"为计数操作的新范式,能效比传统脉动阵列提升1.95倍,为超低精度LLM时代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 [50][52][53] - 2025年的"Cambricon-SR"展示了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通过新型稀疏编码表算法和定制硬件,在神经场景表征训练中相比A100 GPU实现1259倍加速和1139倍能耗降低 [54][56][57]
奈飞公司20251022
2025-10-22 22:56
奈飞公司 20251022 摘要 Netflix 用户参与度保持良好,美国和英国的电视广告时间份额创历史新 高,广告销售季度表现最佳,预计 2025 年广告收入将超过翻一番,表 明其在流媒体领域的持续增长和盈利潜力。 Netflix 通过现场直播产品和游戏等新兴业务功能不断创新,如卡内洛- 克劳福德拳击赛和电视游戏,这些举措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和长期竞争力。 巴西税务问题导致 Netflix 在第三季度计提相关费用,主要影响 2022 年 至 2024 年期间,对 2025 年的影响约为 20%,但预计不会对未来业绩 产生重大影响。 Netflix 重申其财务目标,即保持健康的收入增长、扩大利润率并增加现 金流,并计划在 1 月份发布 2026 年全年指引。 Netflix 广告业务增长迅速,2025 年收入预计翻一番,程序化广告增长 速度更快,将成为未来增量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扩大规模、 关注用户群体、升级广告技术栈和强大的内容阵容。 Netflix 通过与 Spotify 合作的视频播客交易,以及在院线窗口变现部分 内容,进一步丰富内容阵容,巩固其作为主要娱乐服务平台的位置。 Netflix 持续投资 ...
报名倒计时 | 量化洞察上海专场:从微观交易到宏观经济
Refinitiv路孚特· 2025-10-21 14:02
活动背景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准确及时的宏观经济情报与微观交易数据正成为卖方研究与投资决 策的关键驱动力。宏观层面,LSEG 与 XTech 联合推出的预测模型,通过前沿指标提前洞察全 球经济趋势,为研究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可操作的市场信号。微观层面,借助分钟级别的股票交 易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投资者能够实时识别"聪明资金"何时建仓或减仓,从而在制定入场与 退出策略时获得关键优势。 LSEG 的解决方案将宏观经济预测与市场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帮助卖方研究人员和投资专业 人士在海量信息中精准识别"信号",有效规避"噪音",提升研究效率与投资回报。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由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主办的量化专题活动——" 从微观交易到 宏观经济:LSEG量化洞察上海交流会 ",与基金、量化、研究机构及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共 话量化洞察与数据驱动的投资未来。 活动时间 活动议程 16:30 - 17:00 17:00 - 17:20 主题分享:从微观交易到宏观经济——LSEG量化解决方案 Arman Sahovic博士 , LSEG亚太区Front Office解决方案总监 17:20 - 17:50 量化行业讨 ...
同比大增89%!前三季度私募备案数据出炉,量化产品暴增102.66%!
私募排排网· 2025-10-21 11:34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共备案私募证券产品8935只,较去年同期的4718只同比大幅增长89.38% [2] - 备案数量增长主要受市场环境改善、监管规范化引导以及私募机构积极拓展业务三大因素驱动 [2] 按一级策略划分的备案情况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5849只,占比65.46%,同比增幅达99.35%,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 - 多资产策略备案产品1278只,占比14.30%,同比增长84.68% [5]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产品913只,占比10.22%,同比增长66.00% [5] - 债券策略与组合基金备案数量相当,分别为363只和362只,占比均在4%左右,同比增幅分别为75.36%和79.21% [5]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表现 - 量化私募产品共备案3958只,占全部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量的44.30%,较去年同期的1953只同比暴增102.66% [6] - 量化策略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业绩优于主观策略、技术迭代应用以及头部机构形成的良性循环 [6][7] - 股票策略量化产品备案总量达2865只,占量化产品总备案量的72.39% [11] - 在股票量化策略中,量化多头备案1843只占比46.56%,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备案863只占比21.80%,股票多空策略备案159只占比4.02% [9][11] - 期货及衍生品量化策略备案产品543只,占比13.72%,其中量化CTA策略备案509只,占比12.86% [9][11] 私募管理人备案集中度 - 前三季度有产品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共2322家,其中1879家备案产品在5只以内 [12] - 备案产品不少于40只的私募管理人有26家,其中百亿私募管理人达到23家,占比88.46% [14] - 在这26家管理人中,量化私募占到21家,占比80.77%,百亿量化私募管理人达19家,占比73.08% [14] - 百亿量化私募管理人宽德私募备案产品120只居首,黑翼资产备案114只,明汯投资备案111只,世纪前沿备案98只 [13][14]
前三季度私募备案量激增近9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08:57
私募基金市场整体备案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备案私募证券产品8935只,较去年同期的4718只同比大幅增长89.38% [1][5][6]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数量达到3958只,占全部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量的44.30%,同比增幅高达102.66% [1][6] - 备案产品数量增长被视为重要市场风向标,表明资金正通过专业机构流入股市,为市场提供活力和流动性 [1] 各策略产品备案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遥遥领先,为5849只,占比高达65.46%,同比增长99.35% [3][5][6] - 多资产策略备案产品数量为1278只,占比14.30%,同比增长84.68% [3][5][6]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产品数量为913只,占比10.22%,同比增长66.00% [3][5][6] - 债券策略与组合基金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363只和362只,占比均为4%左右,同比分别增长75.36%和79.21% [3][5][6] 量化私募表现及驱动因素 - 量化策略业绩表现显著优于主观策略,突出的赚钱效应带动资金持续涌入 [7] - 技术迭代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在策略研发中深入应用,增强了模型的适应能力与盈利稳定性 [7] - 头部量化机构形成“业绩提升带动规模增长、规模扩大促进产品备案”的良性循环 [7] - 百亿量化私募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达31.90%,较百亿主观私募24.56%的平均收益率高出7.34个百分点 [10] 百亿私募管理人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底,百亿私募数量增至96家,较8月底的91家增加了5家 [1][9] - 百亿私募队列中,量化私募数量最多,有45家,占比46.88%;主观私募有42家,占比43.75% [9] - 百亿私募较为偏爱股票策略,有74家核心策略为股票策略,占比77.08% [9] - 百亿私募出海的趋势有所显现,在96家百亿私募中,有65家持有香港9号牌照 [9] 头部机构备案与业绩 - 百亿量化私募宽德私募以120只的备案产品数量居于行业首位,黑翼资产、明汯投资、世纪前沿备案数量分别为114只、111只和98只 [7] - 在前三季度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40只的26家私募管理人中,百亿私募管理人占比88.46%,量化私募占比80.77% [7] - 在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30%的32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达到24家,占比超七成 [11]
重要市场风向标有变:前三季度私募备案量激增,百亿私募扩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07:22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共备案私募证券产品8935只,较去年同期的4718只同比大幅增长89.38% [1][4]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数量达到3958只,占全部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量的44.30%,同比增幅高达102.66% [1][5] - 备案产品数量增长被视为重要市场风向标,表明资金正通过专业机构流入股市,为市场提供活力和流动性 [1] 各策略类型产品备案分布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为5849只,占比高达65.46%,同比增幅达99.35% [3][5] - 多资产策略备案产品数量为1278只,占比14.30%,同比增幅为84.68% [3][5]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产品数量为913只,占比10.22%,同比增幅为66.00% [3][5] - 债券策略与组合基金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363只和362只,占比均为4%左右,同比增幅分别为75.36%和79.21% [3][5] 百亿级私募管理人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底,百亿私募数量增至96家,较8月底的91家增加了5家 [1][8] - 正瀛资产、开思私募和太保致远(上海)私募为首次晋级“百亿俱乐部” [1][8] - 在前三季度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40只的26家私募管理人中,百亿私募管理人达到23家,占比88.46% [7] - 百亿量化私募宽德私募以120只备案产品数量居于行业首位,黑翼资产、明汯投资、世纪前沿备案数量分别为114只、111只和98只 [6] 百亿私募策略偏好与业绩表现 - 百亿私募核心策略偏好股票策略,有74家占比77.08%,12家核心策略为多资产策略占比12.50% [9] - 纳入统计的62家百亿私募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达到28.80%,其中61家实现正收益 [9] - 百亿量化私募业绩表现突出,38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31.90%,较19家百亿主观私募24.56%的平均收益率高出7.34个百分点 [9] - 在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30%的32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达到24家占比超七成 [10] 量化私募增长驱动因素 - 量化策略在2025年市场环境中业绩表现显著优于主观策略,赚钱效应带动资金涌入 [5] - 技术迭代推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在策略研发中深入应用,增强模型适应能力与盈利稳定性 [5] - 头部量化机构形成“业绩提升带动规模增长、规模扩大促进产品备案”的良性循环 [5] - 中小市值指数持续走强与量化模型擅长的中小盘选股和高频交易策略形成共振 [10]
重要市场风向标大变!前三季度私募备案量激增,百亿私募扩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1:09
私募基金备案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共备案私募证券产品8935只,较去年同期的4718只同比大幅增长89.38% [1][4]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数量达到3958只,占全部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量的44.30%,同比增幅高达102.66% [1][5] - 备案产品数量增长是重要的市场风向标,表明资金正通过专业机构流入股市,为市场提供活力和流动性 [1] 各策略类型产品备案分析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数量遥遥领先,为5849只,占比高达65.46%,同比增长99.35% [3][5] - 多资产策略备案产品数量为1278只,占比14.3%,同比增长84.68% [3][5]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产品数量为913只,占比10.22%,同比增长66.00% [3][5] - 债券策略与组合基金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363只和362只,占比均为4%左右,同比分别增长75.36%和79.21% [3][5] - 股票策略占比高源于A股市场持续走强及结构性行情带来的投资机会,量化股票策略的快速迭代与普及进一步放大了备案热情 [3] 百亿私募管理人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底,百亿私募数量增至96家,较8月底的91家增加了5家 [1][8] - 正瀛资产、开思私募和太保致远(上海)私募为首次晋级"百亿俱乐部" [1][8] - 在前三季度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40只的26家私募管理人中,百亿私募管理人达到23家,占比88.46% [7] - 百亿量化私募宽德私募以120只的备案产品数量居于行业首位,黑翼资产、明汯投资、世纪前沿备案产品数量分别为114只、111只和98只 [6] 百亿私募策略偏好与业绩表现 - 百亿私募核心策略中,股票策略有74家占比77.08%,多资产策略有12家占比12.50%,债券策略有6家占比6.25% [9] - 纳入统计的62家百亿私募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达到28.80%,其中61家实现正收益 [9] - 百亿量化私募业绩表现突出,38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达31.90%,较19家百亿主观私募24.56%的平均收益率高出7.34% [9] - 在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30%的32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达到24家占比超七成,主观私募仅7家占比二成 [10] - 百亿私募出海趋势显现,96家百亿私募中有65家持有香港9号牌照 [9]
研判2025!中国支持向量机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小样本高维数据处理显身手,规模化应用需突破效率瓶颈[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0 09:25
行业概述 -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核心思想是在特征空间中寻找最优超平面以实现数据区分,具有全局最优性和强泛化能力 [2] - 算法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决策边界仅由少数关键样本(支持向量)决定 [2] - 主要分为线性支持向量机和非线性支持向量机两类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高性能计算芯片、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以及算法库、工具和数据服务 [3] - 产业链中游为支持向量机算法开发与服务提供商 [3]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涵盖金融、医疗、工业、教育和零售等 [3] 政策环境 - 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规范机器学习的多项标准 [6] - 该政策规范了支持向量机的技术发展,促进创新和应用拓展,并保障数据和模型安全 [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支持向量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8亿元,同比增长10.03% [1][8] - 2024年中国国内机器学习平台市场规模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1.14% [5] 竞争格局 - 互联网巨头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凭借资金、技术和数据资源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8] - 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如九章云极通过技术积累和行业应用拓展了稳定市场 [8] 重点企业案例 - 中科曙光 - 公司旗下中科睿光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聚焦"云计算操作系统+算力调度"双轮驱动 [9] - 其Cloudview SVM Edition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池化与动态调度,支撑SVM模型训练与推理 [9][10] - 2025年上半年,中科曙光营业收入为58.50亿元,同比增长2.41%;归母净利润为7.29亿元,同比增长29.39% [10] 重点企业案例 - 腾讯控股 - 公司依托腾讯云平台构建"向量数据库+算法模块"的生态体系,VectorDB向量数据库支持海量高维数据存储 [12] - 腾讯云PAI平台提供SVM算法模块,支持多种核函数,在金融风控场景中实现欺诈误报率降低 [12] - 2025年上半年,腾讯控股总营收为3645亿元,同比增长13.69%;毛利为2055亿元,同比增长21.05% [12] 发展趋势 - 支持向量机将与深度学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混合模型,并拓展在多模态学习中的应用 [12] - 未来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优化算法和分布式计算框架以提升训练速度和可扩展性 [13] - 量子计算的发展将带来量子支持向量机新机遇,在处理高维数据和复杂问题时具有显著优势 [14][15]
前三季度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同比增长近九成
证券日报· 2025-10-17 23:40
私募基金备案市场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场共备案私募证券基金8935只,相比去年同期的4718只增长接近九成 [1] - 市场回暖主要受市场环境好转、监管规范行业、私募机构积极拓展业务三方面因素推动 [1] - 量化机构表现突出,前三季度备案量化产品3958只,占全部备案产品的44.30%,较去年同期的1953只增长超过一倍 [2] 各策略产品备案情况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5849只,占比达65.46%,同比增长接近一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 多资产策略产品备案1278只,占比14.30%,同比增长84.68% [1]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备案913只,占比10.22%,同比增长66% [1] - 债券策略与组合基金备案产品数量相近,分别为363只和362只,占比均在4%左右,同比增幅均超过七成 [2] 量化产品细分策略分析 - 量化产品中股票类策略占据核心地位,备案量达2865只,占全部量化产品的比重超过七成 [2] - 量化多头策略产品备案1843只,占比最高 [2] -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备案863只 [2] - 股票多空策略产品备案159只 [2] 私募基金管理人结构特征 - 前三季度共有2322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备案产品,其中1879家机构备案数量在5只以内 [3] - 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基金管理人数量最多,达1560家 [3] - 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基金管理人有80家,但备案产品总量较高 [3] - 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40只的26家管理人中,百亿元级机构有23家,量化机构有21家,百亿元级量化机构有19家 [3] - 上海宽德私募备案120只产品居首,黑翼资产、明汯投资、海南世纪前沿备案数量分别为114只、111只、98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