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

搜索文档
中邮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买入”评级 25H1业绩超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9-12 17:33
业绩表现与财务预测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归母净利润17.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7% [1] - 预计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874.9/2061.2/2348.1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62.4/78.4亿元人民币 [1] 业务板块构成 - 消费电子(组装业务)占比58.55%,消费电子(零部件)占比17.06%,新型智能产品占比8.94%,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15.45%(同比提升5.58个百分点) [1] - 消费电子业务整体实现营收609.47亿元人民币(其中零部件业务137.52亿元,组装业务471.95亿元) [4]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实现营收72.09亿元人民币 [2] - 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24.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0.50% [3] 消费电子业务发展 - 巩固高端产品供应链领导地位,持续拓展海外大客户合作 [1] - 在钛金属手机、折叠手机等旗舰型号中保持主要供应商地位 [4] - 整机组装业务份额持续提升,带动出货量和收入同比增长 [4] - 通过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精密零部件业务盈利能力 [4] 新型智能产品布局 - AI服务器出货量快速增长,AI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跨越式成长 [2] - 数据中心液冷和电源产品通过下游头部客户认证 [2] - 智能物流机器人已大规模应用于集团内部制造场景 [2] - 积极布局AI数据中心、AI机器人等新赛道 [2]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等领域具备先发技术优势 [3] - 全栈自研智能悬架系统核心零件和系统总成,已批量配套主流车型 [3] - 2025年成为智驾平权元年,推动汽车技术革新和行业需求拉升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算力升级和AI需求激增推动液冷服务器市场加速增长 [2] - 液冷技术因高效散热与低能耗优势正逐步取代风冷成为绿色数据中心主流方案 [2] - 智驾平权时代重塑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3]
中科曙光(603019):盈利能力提升 持续完善国产算力全栈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9-12 16:2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表现亮眼,收入稳健增长,利润端在产品结构优化和联营企业强劲表现带动下实现高速增长 [1] - 公司拟与海光信息吸收合并,目标打造国产算力全产业链龙头,实现从芯片到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公司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在液冷、AI软件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算力底座 [1] - 基于公司财报,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145.51/161.32/178.86亿元,同比增长10.67%/10.87%/10.87%;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76/29.83/35.58亿元,同比增长29.55%/20.49%/19.26%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8.50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29.39%;扣非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55.20%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64亿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28.91%;扣非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49.01% [2] - 2024年实现投资收益3.22亿元,同比增长44.24%,主要为海光信息、中科星图、曙光数创等联营企业净利润增加所致 [2] - 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及联营企业优异表现 [3] 业务发展 - 公司将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整合升级为超智融合解决方案,实现数据、算法、业务设施层面全维度整合 [3] - 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AI4Science等场景提供IaaS、PaaS、SaaS灵活服务模式,并依托领先的浸没液冷等技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6.2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 [4] - 研发聚焦智能算力、先进存力、绿色算力等前沿领域 [4] 技术创新 - 在绿色算力方面,公司自2011年起布局液冷技术,历经三代技术发展 [4] - 子公司曙光数创发布C7000-F相变间接液冷技术,为大规模计算提供更高效冷却解决方案 [4] - 在AI软件方面,公司围绕国产加速卡推出DeepAI深算智能引擎,集成GPU开发工具套件、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系统DAS、人工智能应用平台DAP等,赋能国产AI算力全场景需求 [4] 战略合作 - 公司于2025年5月与海光信息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A股换股股东发行股票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4] - 整合旨在实现海光信息在芯片领域与中科曙光在整机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 [4] - 此次整合有望构建"芯—端—云—算"全栈能力,加速国产算力生态构建,提升行业竞争力 [4] - 2025年上半年,海光信息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40%,是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4]
北美巨额订单提振算力市场信心,国产算力产业链迎高增长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9-12 15:13
文章核心观点 - 北美科技巨头4550亿美元未实现履约义务(RPO)反映全球AI基建需求强劲 算力成为AI时代战略基础设施 推动算力概念上涨并利好联想集团等提前布局厂商 [1] - 全球AI市场规模和数据中心支出持续高增长 中国AI产业对GDP贡献显著 算力需求或出现十倍至百倍增长 [2] -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和绿色数据中心发展 国产AI算力硬件设施建设或率先突破 [4] - 算力军备竞赛白热化 新技术方案降低推理门槛 拉动数据中心及边缘计算需求 AI服务器市场快速增长 国产算力链经历戴维斯双击 [5] - 液冷服务器市场因节能减排需求迎来高增长 中国液冷服务器年复合增长率达46.8% 具备全链条能力厂商优势突出 [6] - 联想集团通过混合式AI框架、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及液冷技术布局 实现硬件兼容性提升和能效优化 承接行业增长红利 [7][8] - 联想AI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5% 液冷技术方案收入增长近30% 中国市场营收增76% 获券商买入和增持评级 [10] 全球算力需求与市场前景 - 北美科技巨头RPO达4550亿美元 印证算力赛道高景气度和AI基建需求释放 [1] - 2028年全球AI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超32% [2] - 2029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逼近3万亿美元 [2] - 2035年人工智能为中国GDP贡献超11万亿元 占GDP的4%至5% 算力需求或增十倍至百倍 [2] - 2025年全球基础设施市场增18%至2650亿美元 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472亿美元 2024-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18% [5] - 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2029年中国年复合增长率46.8% 2029年市场规模162亿美元 [6] 政策与行业驱动 - 政策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AI与各行业融合 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和绿色数据中心发展 [4] - 算力军备竞赛白热化 DeepSeek等新技术方案实现大模型低成本工业化 激发新应用场景需求 [5] - 国内互联网厂商开启AI模型大规模投资元年 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出现重大突破 [5] - 国产算力适配和采购比重加大 本土算力链经历戴维斯双击 [5] 联想集团算力布局与技术优势 - 联想提出混合式AI框架 整合公有大模型、企业私域大模型与个人大模型 解决隐私保护、算力成本与实时性痛点 [7] - 万全异构智算平台通过液冷技术与智能算力调度 提供绿色高效AI训练与推理能力 [7] - 平台实现大多数国内芯片兼容 较传统CPU集群提速15倍 接入DeepSeek等主流开源大模型并适配优化 [7] - 推出ThinkSystem V4服务器和ThinkEdge SE100入门级AI推理服务器 液冷解决方案契合节能减排趋势 [8] 联想财务表现与市场认可 - AI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5% 液冷技术方案收入增长近30% [10] - 中国市场ISG营收同比增长76% 运营利润率提升3个百分点 [10] - 华泰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6港元 国泰海通维持增持评级 [10]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算力从基础资源升级为与石油和芯片同等级战略资产 具备技术积累与前瞻性布局厂商优先受益 [6] -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高增长周期开启 国产AI算力产业加速突破 [10] - 联想作为国产算力龙头 长期价值随AI商业化落地深化而凸显 [11]
280亿!金发科技供应商,化工新材料龙头跨界液冷最大并购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与关联方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5亿元 其中公司出资35亿元 关联方出资40亿元 [2] - 东数一号拟以280亿元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主体100%股权 创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并购纪录 [2]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 高端铝箔 化工新材料 能源材料 液冷科技 具身智能六大板块 [5] - 2024年营收121.99亿元 同比增长12.40%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48% 净利润增幅达170.57% [7] -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与制冷剂 铝箔与电子材料 电容器等领域龙头企业 并掌握多种电池材料量产技术 [5] 液冷技术协同优势 - 收购核心逻辑围绕液冷技术与材料展开战略布局 构建从材料到算力的"全栈液冷生态" [4] - 公司在浸没式冷却液领域涵盖氢氟醚 全氟聚醚 氢氟烯烃等材料体系 具备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7] - 氟化冷却液具有高绝缘性 不燃性与优良热稳定性 是液冷数据中心关键环节 [7] - 全球氟化冷却液主要份额由3M 索尔维 旭硝子和科慕等国际巨头掌握 3M因环保法规退出生产 [8] - 国内新宙邦 巨化股份 永和股份 永太科技等企业已有氟化液产能布局 [8] 算力需求与业务协同 - 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对高密度算力有强需求 湖北工厂具备年产300台机器人能力 [8] - 智能机器人业务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锚定客户" 收购可满足内部算力需求并支撑技术迭代 [8][14] - 公司在韶关 乌兰察布和宜昌等地拥有清洁能源资产 可直接支撑数据中心低碳运行 [8] - 液冷技术可将数据中心PUE值降低至1.2以下 优于风冷模式 符合国家PUE不高于1.3要求 [13] 液冷市场前景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2.6亿美元 同比增长98.3% [14] - 预计至2029年复合增速达46.8% 市场规模超过160亿美元 [14] - 冷板液冷占据超过95%市场份额 浸没式液冷和喷淋液冷正在探索突破 [14] - 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机架热设计功耗达130至140kW 传统风冷已难以支撑 [9] - 液冷板组件主要由AVC 双鸿 Cooler Master Boyd等主导 大陆厂商参与代工 [10] 产业链整合价值 - 公司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材料工艺与秦淮数据运营结合 提供完整液冷解决方案 [9] - 从材料到系统纵向整合形成"液冷材料—部件—系统—应用"闭环生态 [9][14] - 此次并购树立液冷赛道新范式 揭示材料企业向数字经济转型路径 [14]
润泽科技(300442):2022半年报点评:IDC交付规模创新高,aIDC收入结构优化
长江证券· 2025-09-11 22: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继续重点推荐 [9][12] 核心观点 - 2025Q2业绩环比逐步改善 财报表现与当前交付节奏匹配 [2][12] - IDC交付规模创新高 上架速度加快 能耗指标在能评审批收紧背景下仍增长约30% [2][12] - AIDC收入结构优化 业务盈利能力与稳定性显著提升 技术行业领先 [2][12] - 液冷交付经验丰富 战略布局领先 率先完成单机柜百千瓦级超节点国产液冷智算集群部署 [2][12]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4.96亿元 同比增长15.3% [6][12] - 2025H1归母净利润8.82亿元 同比下滑8.7% [6][12] - 单25Q2实现收入12.98亿元 同比+10.2% 环比+8.4% [12] - 单25Q2归母净利润4.52亿元 同比-8.2% 环比+5.1% [12] - 2025H1 EBITDA 15.15亿元 同比增长7.8% [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5.9、30.5、35.4亿元 同比增长45%、18%、16% [12] - 对应PE为32x、28x、24x [12] IDC业务 - 2025H1实现IDC收入16.1亿元 同比增长6.15% [12] - IDC毛利率46.9% 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12] - 新增交付约220MW算力中心 交付规模达历史较高水平 [12] - 廊坊(40MW)、平湖(100MW)、佛山(40MW)、惠州(40MW)园区各新增交付1栋算力中心 [12] - 预计年底可实现较好上架率 [12] AIDC业务 - 2025H1实现AIDC收入8.8亿元 同比增长36.95% [12] - AIDC毛利率53.9% 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 [12] - 收入结构从早期一次性"引流"业务为主升级为"稳盈利、长合作、强粘性"智算服务为主 [12] - 业务重心从"客户拓展"升级为"高质量运营" [12] 技术优势 - 率先协助客户完成单机柜百千瓦级超节点国产液冷智算集群部署 [2][12] - 2021年初即与终端客户合作布局液冷业务 [12] - 2023年已规模化交付行业内首例整栋液冷智算中心 [12] - 廊坊B区单体200MW智算中心项目已按液冷标准规划设计 [12]
安洁科技:精密结构件可以运用在液冷设备上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18:48
公司业务动态 - 安洁科技精密结构件可应用于液冷设备 [1] - 公司正在进行液冷板技术开发 [1] - 公司同步推进液冷板业务开发 [1]
安洁科技:公司的精密结构件可以运用在液冷设备上,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液冷板技术开发和业务开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3:39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精密结构件可应用于液冷设备 [2] - 公司正在进行液冷板技术开发 [2] - 公司正在进行液冷板业务开发 [2] 行业技术动态 - 液冷设备领域存在精密结构件技术需求 [2]
海内外AI大幅投入引燃算力加速潮,联德股份(605060.SH)链接全球温控龙头,再获发展新窗口
财富在线· 2025-09-11 11:10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顶层文件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正式上线 标志算力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1] - 海外算力需求超预期 博通上调TPU预期 预计2026年ASIC增速超越英伟达 OpenAI与博通合作明年量产自研AI芯片[1] - 特朗普计划未来几个月投资17万亿美元于人工智能领域 Meta宣布到2028年投资至少6000亿美元 海外AI算力投入持续加码[1] 技术发展与需求 - 液冷技术成为破解高功率密度设备散热难题的核心方案 有效降低PUE 产业链价值随海内外AI算力投入持续凸显[1] - 2025年国内智能算力需求达300EFLOPS 但供给端存在分布不均和调度难题 叠加双碳目标下能耗监管趋严 高效散热技术成关键约束[2] - 液冷系统进入从单机液冷向集群液冷升级阶段 对零部件精度和耐热性要求大幅提升 全球需求加速释放对上游企业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4] 产业链关键环节 - 冷水机组作为液冷系统关键组成部分 为CDU提供持续低温冷却液 直接影响系统散热效率 案例包括英维克服务秦淮数据腾讯 申菱环境服务万国数据[2] - 压缩机 换热器等核心部件是传统冷冻水机组 液冷设备和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联德股份主营压缩机核心部件[3] - 联德股份压缩机零部件业务占比超50% 深度配套海外知名温控龙头企业 这些客户是液冷设备制造领域核心参与者 产品已应用于多个AI数据中心液冷项目[3] 公司表现与战略 - 联德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1.53% 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1.66% 在制造业承压背景下保持稳健增长[3] - 公司正推进墨西哥工厂建设 布局贴近北美液冷设备制造商客户 匹配海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为业务拓展奠定基础[3] - 联德股份需加强与液冷设备厂商在耐高温材料 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联合研发 提升产品在高密散热场景下的适配能力 把握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机遇[4]
Vera Rubin边际最大增量:网络
2025-09-10 22:35
行业与公司 * 光通信行业 特别是光模块子行业 以及液冷散热行业[1][3][27] * 涉及公司包括光模块供应商 如 VeriSilicon Manta 以及芯片与系统厂商 如英伟达 甲骨文 博通 易中天[1][4][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光模块需求激增与行业景气度** * 光模块需求激增 互联密度提升 5-10 倍 驱动行业景气度上行[1][5] * 预计 2026 年 800G 光模块需求量将超过 4,000 万只 1 6T 等更高规格产品需求增加带来巨大供给压力[3] * 英伟达 Ruby 架构推动网络侧性能提升 单个计算训练包含 4 个 GPU 对应 8 张网卡 相较之前 4 张网卡配置显著提升 网卡量级翻倍意味着光模块数量也翻倍[6][7] * 网卡迭代速度快 带宽从 400G 到 800G 再到 1 6T 和 3 2T 单价基本上都是翻倍甚至更多[8] * 市场对于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设备需求非常强劲 海外头部公司如康宁和博通提到 SkyUp 网络相比 SkyOut 网络有 5 至 10 倍增长空间[17][18] **竞争格局与交付能力** * 头部厂商如 Manta 甲骨文和英伟达需求增长迅猛 并实现全球大客户覆盖[1][4] * 2026 年竞争聚焦交付能力和供应链整合 交付能力成为关键因素[1][3][4] * 厂商需要通过海外设厂 供应链管理以及芯片和器件的把控来提升交付能力[3] * 易中天成为行业内炙手可热的大甲方 定价权和竞争格局非常明显 许多上游公司希望进入其供应链[9] **技术创新与供给解决方案** * 硅光技术在 800G 及 1 6T 时代已成为必修课 各大厂商积极布局 硅光产品毛利率较高[3] * VeriSilicon 在硅光 薄膜铌酸锂和 LPO 等新技术方案领先 有效解决供给问题[1][13] * 最新 VeriSilicon Ruby 设计配备 144 张 1 6TB 的 Cx9 网卡 单带网络容量达到 1 6T 相比之前 GB300 代产品单带 400G 出口速率提升 4 倍[15] * 英伟达新方案使单个 Ruby 单带可达 3 2T 容量 相比 Blackwell 代产品 400G 翻 8 倍[16] **市场价格与供应链安全** * 市场价格景气 需求爆炸但海外供给受限 扩产周期长(包括工艺周期和认证周期)2026 年整体交付环境乐观 对各厂商价格及利润率有积极影响[1][11] * 中美博弈环境下 各大公司考虑全球产能储备 如东南亚等地[11] * 厂商需要确保全球化产能布局以应对大订单和确保供应链安全[12] **液冷技术成为高密度算力终极方向** * 高密度 AI 算力环境下 风冷无法满足需求 液冷是终极方向[2][27] * 新一代 GPU 产品功耗显著增加至千瓦级别 对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24][26] * 液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个设计系统的能力 包括整机 整柜子的流体力学和热量管理能力 大公司在此具有明显优势[27]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两相冷却和静默式冷却[2][28] * GB200 到 GB300 系列产品功耗提高 10~20 千瓦 对液冷设计造成极大难度[30] * Rubin 系列芯片单芯片功耗接近 1 7~1 8 千瓦 若超出液冷散热上限则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散热方法[31]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 年光博会显示产业链从芯片 器件 模块到设备以及最终 AI 需求的一轮长周期资本开支上行过程[9] * 机柜内互联未来可能采用光通信技术 为光模块厂商提供巨大机会 市场空间可能达 5 到 10 倍增长[20][22][23] * 缺货情况(如 EML 芯片缺货)会逼迫企业创新 为头部上市公司带来订单增量[10]
英维克20250910
2025-09-10 22: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液冷散热技术 特别是数据中心和AI算力集群的温控解决方案[2][3] * 公司为英维克 深耕温控领域 业务覆盖数据中心温控 储能温控 新能源轨交空调 电子散热等多个方向[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液冷技术市场前景** * 液冷技术市场预计在2025或2026年迎来价值释放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高算力需求下芯片功耗攀升 液冷渗透率提高以及AI集群对算力密度的需求[2][3] * 随着芯片功耗提升 液冷成为散热必选方案 对于功耗大于800~1000瓦的GPU 液冷是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4][18] * 国内三大运营商发布液冷白皮书 推动生态成熟并促进行业标准统一 如快捷头标准UQD和NVQD 以及各种标准化的冷却液 冷板等[20] * 液冷热市场规模预期 国内市场预计2025年配套市场价值达几十亿至几百亿甚至千亿规模 加上全球市场 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预计接近千亿[23]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 * 英维克成立于2005年 从4G/5G基站散热起家 逐步拓展至数据中心 储能 新能源轨交等领域 并通过收购科泰增强新能源客车和轨交温控业务[2][4][5]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设备散热和环境温控两大方向 产品覆盖数据中心 电子散热 机柜空调 储能 冷链运输 新能源轨交空调及室内空气环境控制等八个业务[6] * 旗下重要子公司包括英维克信息与英维克软件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深圳科泰负责新能源客车空调业务 上海科泰专注轨交温控业务等[6] * 公司具备全链条液冷热管理能力 自研自产快接头 多功能连接器以及服务器用静默式Tank 累计交付1.2GW液冷产品[4][8][22] * 在冷却液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包括自研的冷却工质 如CDO 风叶式 液液式 机架式和机柜式冷却方案[24] * 能够提供风冷加液冷融合的解决方案 有助于国内从风冷向液冷的平滑过渡[25]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过去十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双增长 2019年至2024年 总营收从13.38亿元提升到45.89亿元 复合增速达29.96% 归母净利润从1.6亿元提升到4.53亿元 复合增速超过30%[2][9] * 机房温控业务从2019年的6.25亿增长到2024年的24.41亿 复合增速达到31% 2024年占比提升至53%[2][10] * 机柜温控节能产品(主要由储能业务及部分工业应用组成)从2019年的3.37亿增长到2024年的17.15亿 年复合增速达到35.61% 其中储能相关营收在2024年实现了15亿元 同比增长22%[11] * 其他业务从2019年的0.4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47亿元 电子散热业务被纳入其他收入[12] * 2025年上半年液冷收入超过2亿元[2][10]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液冷UQD连接器产品进入英伟达MGX生态 加大海外推广力度 2024年海外营收达6.66亿元 五年复合增速55% 营收占比14.38%[4][14] **研发与费用控制** *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显著增长 从2024年底开始大量招聘硕士生 博士生 以提前布局行业领先技术[15] * 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后 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 管理费用率保持稳定 公司整体费用控制能力优秀[15] **毛利率表现** * 综合毛利率维持持平 但2025年上半年有所下滑 主要因国内低毛利产品发货量占比较大 未来随着海外收入增长及液冷放量 有望改善毛利率[13] * 细分来看 机房温控业务毛利率在2019年至2021年逐年下降 但2020年后回升 户外机柜温控业务除2020年外维持31%以上毛利率 2024年底达31.48% 储能业务市场竞争趋缓[13] * 轨交业务维持26%毛利率 新能源客车业务2024年底达36%水平 其他业务(电子散热)导致近五年持续下滑 未来可能降至10~20%[16] **行业趋势与影响** * 芯片功耗不断提升 例如早期GPU V100功耗300瓦提升至现在GB300单片1200瓦功耗 对公司的技术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也为公司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17] * 机柜侧散热需求变化 随着单机柜内增加更多GPU及配套设备如交换机 网卡 光模块等 使得整体散热需求达到较高水平 液冷已成为必选项[19] * 液冷热管理市场存在商业认证壁垒 而非产品壁垒 一旦公司在早期积累了样板工程或交付经验 就容易形成先发优势[26] **其他业务领域** * 储能领域基本上都开始采用液冷热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2022年发布了BattleCOOL储能全链条液冷热管理解决方案2.0 2023年底发布了工商业储能应用 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 南网 宁德时代等[27] * 工业自动化领域 公司发布了配套的液冷热管理解决方案 涉及半导体 食品饮料以及充电桩和换电站[28]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核心管理层多数来自华为与艾默生等企业 有深厚电器行业背景 核心团队持股比例高 通过股权激励提升团队凝聚力[7] * 液冷生态系统发展 国内三大运营商发布了液冷白皮书 推动生态成熟并促进行业标准统一[20] * 液冷热系统产业链分为上游 中游和下游 上游主要包括一次侧和二次侧零部件提供商 中游主要是IT设备及CD设备厂商 下游则涵盖CSP BBA BBAT 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ITC厂商[21] * 公司作为国内全链条液冷热管理龙头 在下一代芯片放量及海外NV和ASIC市场渗透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有望持续受益并取得良好成长空间[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