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猪产能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关注政策端因素,资金布局养殖板块,养殖ETF(159865)连续5日净流入额超1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2:40
生猪价格动态 - 6月1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 02元/kg 周环比下跌0 21% [1] - 15公斤仔猪均价32 89元/公斤 周环比下跌4 69% [1] - 商品猪出栏均重128 82kg 周环比下降0 35kg [1] - 全国冻品库容率13 89% 环比上升0 09个百分点 [1] 市场供需分析 - 养殖端抗价情绪增强 大厂出栏节奏缓和 [1] - 冻肉收储政策提振市场情绪 [1] - 高温导致终端需求疲软 屠宰量维持低位 [1] - 积压肥猪出清和二次育肥减少 猪价将回归能繁母猪周期逻辑 [1]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产业政策是影响生猪产能调控的关键外部因素 [1] - 需重点关注政策对行业行为的潜在影响 [1] 投资工具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联接A(012724)和C(012725) [1]
生猪产能调控成效显现,畜牧ETF(159867)红盘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6-17 10:25
畜牧养殖指数表现 -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930707)上涨0.48% [1] - 成分股中牧股份(600195)上涨3.86%,梅花生物(600873)上涨1.98%,普莱柯(603566)上涨1.84%,溢多利(300381)上涨1.68%,天马科技(603668)上涨1.59% [1] - 畜牧ETF(159867)近1年日均成交2178.24万元,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4.24% [1]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达到1.4万亿斤,亩产增加5.1公斤,蛋类、水产品产量创新高 [1] - 2025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1.426万亿斤,大豆油料扩种持续增效,生猪产能调控成效显现,畜产品和水产品供应稳定 [1] 生猪行业分析 - 母猪、仔猪补栏制约及商品猪降重出栏将限制未来生猪供给,远期行情有利因素增加 [2] - 生猪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行业优势企业红利属性增强 [2] - 需求端国内经济稳定性和韧性加强,猪肉消费有望支撑猪价预期和板块走势 [2] 中证畜牧养殖指数成分 - 指数选取畜禽饲料、药物及养殖业务上市公司证券,反映行业整体表现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海大集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合计占比68.9% [2]
生猪:珍惜布局窗口! 专家怎么看?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 生猪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基本面 - 2025 年猪肉供应基本平衡,体重正常时头均利润约 50 元,若体重控制得当利润更好,因国家宏观调控,今年利润可能超 50 元,短期供应压力高峰已过,价格较稳定[2] - 2025 年生猪供应同比增超 10%,能繁母猪存栏自去年 4 月增长但年度总量略少于去年,国家多次预警避免压栏[1][3][4] 产能变化 - 国家数据显示生猪产能略降,从去年 11 月的 4080 万头降至约 4040 万头,但规模养殖场母猪存栏持续扩张,平均增幅约 1%,替代中小散户低效产能,稳定整体供应,若龙头企业扩张受限,未来产能基础不再增长[1][5] 产能调控措施 - 限制大型企业(前 20 或 25 名)增加母猪数量,部分增幅大企业需减少;要求主产省份母猪数量增幅大的减量;金融层面限制信贷和上市融资;环保加强监管,规模场需达标处理废弃物,控制二次育肥,不允许压栏超 120 公斤体重,旨在稳定猪价和宏观经济[1][6] 市场供需 - 未来几个月生猪市场供需预计略降,国家政策或使母猪数量减少,种猪销量绝对值不佳,二元母猪外销量 5 月降 15 个百分点,远期合约价格低于 13 元/公斤抑制补栏动力,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未明显下降,短期产能或略降,若政府干预持续,2026 年行情或改善[1][7] 价格影响因素 - 3、4 月饲料成本环比增长,四季度供应量预计比三季度明显增加,需关注六七月份仔猪数量变化,高效母猪替代低效母猪使存栏基本稳定,全国略降,2025 年全年均价预计在 15 元以上,下半年稳中略涨,近期批发市场价格为 14.7 元[1][8] 政策调控效果 - 政府通过限制大型企业、主产省份母猪数量,金融手段控制负债率,加强环保监管等政策,提高大型企业集中度,有效稳定生育市场,避免宏观经济形势恶化[3][9][10] 猪价上涨原因 - 短期内降低出栏体重使供应量减少,6 月供应量相比 5 月减少;大型企业 7 元/公斤的价格底线形成支撑;避免集中出栏导致猪价暴跌,共同促成猪价稳定上涨[11] 出栏体重情况 - 今年出栏体重较往年高因饲料价格低,增重利润存在,前期大肥猪价格高驱动增重大肥,125 - 135 公斤增重成本低不亏损,但平均出栏达 130 公斤后增重大肥风险增加且不划算,加上国家政策要求和天气炎热,采取降体重策略[12][13] 成本情况 - 降低出栏体重大规模养殖企业不会直接导致成本上升,120 公斤左右养殖成本最低,真正影响成本的是饲料费用和产能利用率,全行业完全成本约 14 - 14.5 元[14][17] 猪价拐点 - 猪价拐点已出现,未来价格可能不低于此前最低价 13 元多,前提是无大比例压栏待涨现象,目前多数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可有效管理[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规模化养殖场 PSY 接近 26,MSY 约为 20 - 21,显示较高生产效率[16] - 禁止压栏和二次育肥政策通过不发放饲养票、经济处罚、屠宰环节配合执行,大型企业通常会遵守[19] - 国家意志通过环保要求、负债率管理、融资限制等监管手段体现,虽无具体文件,但调控预计效果显著[20] - 散户管理难度大未纳入管理范围,仔猪利润决定散户养殖意愿,利润在 100 - 200 元时多数散户不养母猪[21] - 若仔猪和肥猪利润高,部分散户可能补栏母猪弥补大企业减少的产能,维持市场平衡,但短期内变化不大,预计半年内稳中略降[22] - 环保检查局部严格,不达标的养殖场被清理,限制中小型养殖场扩展[23] - 目前仔猪整体成本约 300 元,利润 100 - 200 元,市场价低迷,短期内难显著上涨也无大跌风险[24] - 近期因雨季部分省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南方地区价格相对较弱,总体比前期稍有增加[26] - 目前冻品库存量处于 15% - 17%的较低水平,正常应在 20%以上,主动补栏少,收储活动带动少量补充[27] - 母猪代养模式面临疫病防控挑战,大规模推广难度大,在南方地理位置优越、管理水平好的农户有一定尝试空间,北方地区因地理和环境因素限制难推广[28][30] - 2026 年生猪市场行情预期改善,利润可能比今年稍好,控制产能和肉类供应稳定时,利润可能维持在 100 元左右,不超过 200 元[29]
生猪:又到布局时,一线专家怎么看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 生猪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现状 - 今年春节后猪价坚挺,前五月盈利优于去年同期,原因是冻品库存低、春节后有库存积压、官方及第三方数据高估去年基础产能和新生指数数量[1][2] - 上市公司整体负债从高峰4500多亿降至3000多亿,但负债率仍较高[1] - 散养户从90年代中期以来呈退出趋势,不受短期刺激影响,能繁母猪集中度快速提高[3][9] - 全国生猪养殖行业效率有提升但幅度有限,规模以上企业效率提升有限,上市公司母猪年均产仔数无显著提高[12] - 自2021年以来,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快速发展,大量散养户退出,北方散户转向单独放养或代养模式,南方主要是公司加农户模式[13] 价格走势 - 下半年生猪供给或高于去年,但增幅预计小于10%,低于期货市场悲观预期,目前价格14.5元/公斤,去年下半年均价18元/公斤,降幅近20%,按期货13.5元/公斤均价,降幅超20%过于悲观[1][4] 政策调控 - 多部门联合调控生猪产能,旨在提振价格,修复行业盈利,降低负债风险[1] - 若有效执行降重政策至125斤,将提升养殖效益,减少3400万头出栏量,低端企业已响应,下半年价格预期或更乐观,但需观察执行情况[1][6] - 春节后人民银行多次公开提到要提升价格水平,因猪肉在CPI中权重约3%,希望猪肉价格同比回升或减少同比降幅,以减轻对CPI的拖累[7][8] 行业影响因素 - 当前低利率和信贷宽松环境为行业提供融资便利,但货币政策转向将带来高债务风险[1][6] - 二次育肥对市场影响较小,目前规模不及前两年,在下半年腌腊制品或春节期间对大猪需求有一定补充作用[15] - 冻肉库存目前估算约100万吨甚至更低,为历史同期偏低水平,非洲猪瘟疫情前冻肉消费占比约5%,疫情后达20%,全年约1000万吨[16] 企业与产业发展 - 部分集团企业春节后主动调节产能,但整体产能仍在下降,大部分集团企业还在增加产能[6] - 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场可规避交叉传播风险、实现肉食品溯源,国家政策引导大型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场[24][25] - 中国生猪规模化进程未结束,未来5到7年是快速规模化过程,若未爆发重大风险且实现稳定结构,行业将持续稳定,否则可能引发较大波动[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北方春节后疫情较复杂,五月气温升高后基本稳定,南方情况比往年严重但未达特别严重水平[19] - 养殖企业成本差异逐渐变小,部分企业为应对风险投入资源形成长期成本,重资产自养企业摊销激进影响账面利润,代养模式需持续支付摊销成本[20][21] - 公司加农户让农户代养母猪的模式能整合优质养殖户形成效率优势[22] - 根据新生子猪数据,下半年猪价不乐观,但头部企业权重提升带来的数量增加可能只有5% - 6%,去年下半年有两三百万吨冻品出库,今年基本没有,实际供给量同比增幅很小[23] - 中国生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问题,非洲猪瘟期间建设大量产区屠宰场致全国产能过剩,中小型屠宰厂为生存运营给集团企业造成财务压力,未来可能逐步退出市场[26]
猪价跌至年内低点,分析师:偏弱运行态势或将持续
搜狐财经· 2025-05-26 09:25
猪肉价格近期走势 - 5月1日后生猪(外三元)价格持续下滑 5月24日、25日价格分别为14 25元/公斤和14 26元/公斤 创年内低点 [1] - 供需双向承压是价格低迷核心原因 供给端偏强而需求端疲软导致短期价格维持偏弱水平 [1] 供给端分析 - 2025年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9万头 同比上升1 2% 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 6% 处于绿色偏高区域 [1] - 截至5月19日生猪出栏均重124 12公斤 处于近四年高位 单头生猪肉量增加 养殖端加速大猪出栏 形成量重双高压制 [1] - 当前处于产能兑现期 生猪供给压力持续释放 出栏体重高位叠加肥猪需求转弱 养殖端出栏意愿增强 阶段性供给压力加剧 [3] 需求端分析 - 五一后节日效应淡化 天气转热导致终端需求回落 [3] - 肥标价差快速收窄 气温升高后肥猪日增重可能减慢 大肥猪需求减弱 [3] 后期价格展望 - 能繁母猪存栏及新生仔猪数增加预示后市供应增加 短期猪价或受二育进场节奏影响波动 但下跌趋势难改 [3] - 生猪产能充足 后期出栏压力大 新生仔猪数量高于去年同期 若消费无显著增长 2025年9月前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3] 政策调控方向 - 农业农村部提出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 实施产能调控方案 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总开关" 引导优化存栏结构 [4] - 完善生猪产能监测和预警体系 及时发布市场信息 指导养殖场户合理控制出栏节奏和规模 促进供需适配 [4]
【立方早知道】4家公司今日告别A股/7家上市银行宣布不再设监事会/200亿元!险资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4-30 09:18
焦点事件 - 4家公司(*ST旭蓝、*ST嘉寓、*ST东方、*ST富润)将于2025年4月30日从A股摘牌,因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 [1] 银行业改革 - 7家全国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拟撤销监事会,相关议案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 宏观政策 - 央行召开会议部署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制度,构建"1+N"统计体系 [3] - 社科院建议年内额外增发2-3万亿元特别国债,设立2万亿元股市平准基金 [5] 产业政策 - 工信部推动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更新《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 [5] - 农业农村部将持续优化生猪产能,实施产能调控方案 [7] - 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放宽现货市场限价 [8] 公司业绩 金融行业 - 国泰海通一季度营收117.73亿元(+47.48%),净利润122.42亿元(+391.78%),总资产1.69万亿元(+61.58%) [10] - 工商银行一季度营收2127.74亿元(-3.22%),净利润841.56亿元(-3.99%) [15] - 中国人寿一季度总保费3544亿元(+5%),净利润288.02亿元(+39.5%) [20] - 中信证券一季度营收177.61亿元(+29.13%),净利润65.45亿元(+32%) [22] - 郑州银行资产总额首破7000亿元,一季度净利润10.16亿元(+4.98%) [23] 新能源行业 - 天齐锂业一季度扭亏为盈,净利润1.0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8.97亿元) [11] - 赣锋锂业一季度营收37.72亿元(-25.43%),亏损3.5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39亿元) [12] - 隆基绿能2024年营收825.82亿元(-36.23%),亏损86.18亿元 [13] 其他行业 - 中国国航一季度营收400.23亿元(-0.11%),亏损20.44亿元 [14] - 赛力斯一季度营收191.47亿元(-27.91%),净利润7.48亿元(+240.6%) [16][17] - 贵州茅台一季度营收506.01亿元(+10.54%),净利润268.47亿元(+11.56%) [18] - 北方稀土一季度营收92.87亿元(+61.19%),净利润4.31亿元(+727%) [19] - 片仔癀一季度营收31.42亿元(-0.92%),净利润10亿元(+2.59%) [21] 投资动态 - 新华保险联合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设立200亿元私募基金,投资A+H股 [11]
农业农村部: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
快讯· 2025-04-29 18:31
生猪产能调控 - 农业农村部发布《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强调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 [1] - 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通过控制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总开关"来引导产能合理化 [1] - 推动养殖场户优化母猪存栏结构,合理控制整体产能规模 [1] 监测预警体系 - 完善生猪产能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市场供需信息 [1] - 指导养殖场户根据市场信号调整出栏节奏和养殖规模 [1] - 促进生猪供需动态平衡,避免市场大幅波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