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市场化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电价下行如何影响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 2025-09-24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导致电价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对发电企业盈利和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冲击 [1][2][4] - 电价下行由政策推动、市场供需宽松、成本下降及现货市场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 [2][6][7][9] - 发电企业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成本控制、提升交易能力、布局新业务模式来应对市场挑战 [4][12][13][14] 电价下行趋势及表现 - 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出清结果显示,光伏机制电价为0.225元/kWh,较煤电基准价下浮43%,风电机制电价为0.319元/kWh,下浮19.2% [2][10] - 龙源电力上半年所有发电业务平均上网电价为39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3元/兆瓦时,其中风电和光伏电价分别下降16元/兆瓦时和5元/兆瓦时 [6] - 大唐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率从2024年同期的29.90%下降至27.89,主要受电价下滑影响 [6] - 华能国际指出,在供需宽松情况下,电能量价格呈下行趋势,将影响公司总体收益 [7] 电价下行的驱动因素 - 政策因素:“136号文”明确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6][9] - 供需因素: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电力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11] - 成本因素: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导致火电成本下降,火电企业以低价换取电量,对新能源电价形成压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也导致其电价降幅更明显 [7][11] - 市场建设: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攀升至60.9%,省间、区域、省内中长期交易常态化,19个省级现货市场试运行,加剧市场竞争 [9][10] 对发电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 投资决策受影响,有企业可能放弃在电价过低地区投资光伏项目,并重构项目测算模型 [4][13] - 企业需从优化电源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市场交易能力等方面应对挑战,即“控成本、强交易” [13] - 具体策略包括: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电力交易能力、开发靠近负荷中心的项目、分析各省交易规则 [14] - 探索新商业模式,如利用配置储能进行峰谷价差套利、开发虚拟电厂平台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寻求长期购电协议以锁定稳定收入 [12][14] 行业未来展望 -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总装机中比重提升(目前不到20%),电价波动幅度预计将进一步放大 [12] - 电价将呈现周期性波动,未来在不同时段和区域会有分化,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部分时段和区域可能上涨 [13] - 行业出现新的增长点,如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靠近绿电负荷需求的数据中心或零碳园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12]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电价下行如何影响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5:15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下行趋势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攀升至60.9%,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4]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跨省跨区交易电量6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 [4] - 政策推动市场化改革深化,如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市场交易,以及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加快 [2][4] 电价下行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 龙源电力上半年平均上网电价39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3元/兆瓦时,其中风电和光伏电价分别下降16元/兆瓦时和5元/兆瓦时 [2] - 大唐新能源净利润率从29.90%下降至27.89%,主要受电价下滑等因素影响 [2] - 山东2025年新能源机制竞价中,光伏电价0.225元/kWh较煤电基准价下浮43%,风电电价0.319元/kWh下浮19.2% [1][5] 电价下行的驱动因素 - 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火电成本下降,火电企业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对新能源电价形成压力 [3] - 光伏装机量迅猛增长,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压低了光伏电价 [5][6] - 光伏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使其成本下降空间较大,进一步导致电价降幅明显 [3] 发电企业的应对策略 - 发电企业需从优化电源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市场交易能力等方面调整经营策略 [9] - 通过配置储能利用峰谷价差套利,或布局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以增加收益 [8] - 建议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以锁定稳定电价收入,拓展投融资渠道 [9] - 公司如太阳能将加强靠近负荷中心的项目开发,并精细化管控成本、提高电力交易能力 [9] 新能源投资决策的变化 - 电价下行正深刻影响发电企业投资决策,有企业可能放弃在电价过低地区投资光伏项目 [1] - 企业需要重构光伏发电项目的测算模型,并主动理解参与电力市场规则以强化运营能力 [1][9] - 未来电价波动将随新能源比例增大而加剧,企业需根据趋势做出调整 [8]
用电量连续两月突破万亿千瓦时,新经济增长点涌现
第一财经· 2025-09-24 13:58
2025.09. 24 本文字数:2421,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继7月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后,8月用电量再度创下新高,连续两个月突破万亿。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全国制造业用 电量同比增长5.5%,是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8788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4.6%。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分析,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规模的高企,一方面与夏季 高温天气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在国家"两新""两重"以及"反内卷"稳工业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 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 今年夏季我国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但电力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充分反映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 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24日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十五五"是我国 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在全国能源电力消费总量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情况下,保安全、促转 型任务艰巨,要持续扩大新能源供给,稳步提升新能源电量占比,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消纳,加快推 动第二、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新 ...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 电价下行重构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0
核心观点 - 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提高推动电价下行趋势 对发电企业收益和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1][2][3] - 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光伏电价降幅尤为明显 [6][7] - 发电企业需通过成本控制、交易能力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市场挑战 [8][9][10] 电价下行表现 - 龙源电力上半年所有发电业务平均上网电价399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23元/兆瓦时 其中风电下降16元至422元/兆瓦时 光伏下降5元至273元/兆瓦时 [2] - 大唐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率从29.90%下降至27.89% 主要受电价下滑影响 [2] - 山东2025年新能源竞价中光伏机制电价0.225元/kWh 较煤电基准价0.3949元/kWh下浮43% 风电机制电价0.319元/kWh下浮19.2% [1][6] 电价下行驱动因素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0.9% 1-6月全国市场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4][5] - 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市场交易 推动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2] - 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使火电成本下降 火电企业以地板价竞争挤压新能源电价空间 [3] - 光伏装机迅猛增长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新增装机2.12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 [6][7] 市场改革进展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获批 建立跨网交易目录电价和统一结算规则 [5] - 19个省级现货市场试运行 山西广东等6省现货市场正式运行 省间区域省内中长期交易常态化 [5] - 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公布新能源机制电价的省份 为后续省份提供重要参考 [1] 企业应对策略 - 发电企业重构光伏项目测算模型 加强靠近负荷中心项目开发 分析各省交易规则开发新模式 [1][10] - 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建设运营成本 提升电力交易能力 调整电源结构和投资策略 [9][10] - 利用储能参与峰谷价差套利 布局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 [8] - 探索长期购电协议锁定稳定电价收入 拓展投融资渠道 [10] 行业影响展望 - 新能源占比扩大将加剧电价波动 目前风电光伏占电力总装机比重不到20% [8] - 电价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 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部分时段区域可能上涨 [10] - 需关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数据中心等绿电消费新增长点 [8]
周报:8月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6%,天然气生产量同比增长5.9%-20250921
信达证券· 2025-09-21 14: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公用事业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4] 报告核心观点 - 电力板块有望迎来盈利改善和价值重估 在电力供需矛盾紧张的态势下 煤电顶峰价值凸显 电价趋势有望稳中小幅上涨 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容量电价机制出台明确煤电基石地位 [6] - 天然气行业随着上游气价回落和消费量恢复增长 城燃业务有望实现毛差稳定和售气量高增 拥有低成本长协气源和接收站资产的贸易商可扩大进口或把握国际市场转售机遇增厚利润 [6] 本周市场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 公用事业板块下跌2.2% 表现劣于大盘 其中电力板块下跌2.52% 燃气板块上涨1.53% [5][13] - 电力子板块表现:火力发电下跌3.95% 水力发电下跌2.75% 核力发电下跌2.79% 热力服务上涨1.26% 电能综合服务下跌2.02% 光伏发电下跌1.40% 风力发电下跌1.31% [15] - 电力板块涨幅前三:南网储能(2.61%) 粤电力A(-0.86%) 湖北能源(-0.86%) 跌幅前三:上海电力(-10.86%) 大唐发电(-6.01%) 华能国际(-5.03%) [17] - 燃气板块涨幅前三:大众公用(15.70%) 中泰股份(9.12%) 九丰能源(6.44%) 跌幅前三:新奥股份(-4.23%) 成都燃气(-2.36%) 水发燃气(-1.47%) [17] 电力行业数据跟踪 - 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上涨:截至9月19日 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山西产市场价699元/吨 周环比上涨21元/吨 广州港印尼煤(Q5500)库提价728.01元/吨 周环比上涨16.49元/吨 广州港澳洲煤(Q5500)库提价753.92元/吨 周环比上涨15.16元/吨 [5][23] - 动力煤库存变化:截至9月17日 秦皇岛港煤炭库存630万吨 周环比下降8万吨 截至9月18日 内陆17省煤炭库存8914.8万吨 周环比上升1.79% 沿海8省煤炭库存3455.5万吨 周环比上升1.14% [5][32][35] - 电厂日耗数据:内陆17省电厂日耗339.2万吨 周环比上升1.22% 沿海8省电厂日耗222.7万吨 周环比上升0.32% [5][35] - 水电来水情况:截至9月19日 三峡出库流量25900立方米/秒 同比上升239.90% 周环比上升14.60% [5][47] - 电力市场交易电价: - 广东日前现货周度均价317.25元/MWh 周环比上升17.73% 实时现货周度均价345.74元/MWh 周环比上升11.56% [5][54] - 山西日前现货周度均价345.73元/MWh 周环比上升28.00% 实时现货周度均价355.20元/MWh 周环比上升33.32% [5][61] - 山东日前现货周度均价305.00元/MWh 周环比下降3.78% 实时现货周度均价311.55元/MWh 周环比下降10.87% [5][62] 天然气行业数据跟踪 - 国内外天然气价格:截至9月19日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4019元/吨 同比下降21.92% 环比下降0.84% 截至9月18日 欧洲TTF现货价格11.24美元/百万英热 周环比上升3.4% 美国HH现货价格3.03美元/百万英热 周环比上升12.6% 中国DES现货价格11.57美元/百万英热 周环比上升1.3% [5][60][65] - 欧盟天然气供需:2025年第36周 欧盟天然气供应量56.0亿方 同比上升16.7% 周环比持平 其中LNG供应量26.3亿方 周环比上升13.2% 占供应量的58.5% 欧盟天然气消费量34.9亿方 周环比下降3.3% 同比下降8.8% [5][69][80] - 国内天然气供需:2025年7月 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1.70亿方 同比上升2.9% 2025年8月 国内天然气产量212.40亿方 同比上升6.1% LNG进口量635.00万吨 同比下降2.9% 环比上升16.7% PNG进口量551.00万吨 同比上升5.6% 环比上升6.0% [5][83][84] 本周行业重点新闻 - 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936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6% 日均发电首次突破300亿千瓦时达302.0亿千瓦时 1-8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6419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 [6][91] - 分品种发电情况:8月份规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7% 水电下降10.1% 核电增长5.9% 风电增长20.2% 太阳能发电增长15.9% [6][91] - 8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12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5.9% 日均产量6.9亿立方米 1-8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737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6.1% [6][92] 投资建议 - 电力领域建议关注:全国性煤电龙头国电电力 华能国际 华电国际等 电力供应偏紧的区域龙头皖能电力 新集能源 浙能电力 申能股份 粤电力A等 水电运营商长江电力 国投电力 川投能源 华能水电等 煤电设备制造商东方电气 灵活性改造技术公司华光环能 青达环保 龙源技术等 [6][94] - 天然气领域建议关注:新奥股份 广汇能源 [6][94]
专家解读丨持续健全电力市场体系 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国家能源局· 2025-09-19 14:15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核心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旨在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目标在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 [2] 新能源入市与现货市场机制优化 -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在2024年已达到52.3%,政策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3] - 为支撑新能源全量入市,优化现货市场出清机制以形成反映供需关系和调节成本的分时价格信号,并完善以负荷预测和新能源功率预测为基础的可靠性机组组合环节,确保系统安全 [3] - 推动发电侧和用电侧“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竞争,探索按节点/分区电价申报及结算,以优化负荷侧资源配置 [4] 中长期市场交易机制完善 - 全国大多数省份中长期市场交易已常态化开市,交易频次和周期趋近运行日 [5] - 加快推动D-2连续开市与中长期交易分时段组织等精细化安排,以更好衔接现货市场并适配新能源出力特性 [5] - 支持新能源和核电企业与用户签订多年期协议,并建立中长期签约比例动态调整机制 [5] - 完善煤电中长期交易限价,使其逐步与现货市场限价范围贴近,减少套利空间,推动市场向价格信号引导转型 [6] 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健全 - 探索增加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品种,通过市场机制发现服务价值,引导资源针对性投入 [8] - 推动调频市场与电能量市场联合出清,将调频成本纳入整体优化,实现“电能量+辅助服务”协同决策以降低成本 [8] - 扩大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主体范围,鼓励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以聚合方式参与,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9] 可靠容量补偿机制建立 - 提出建立发电机组可靠容量评估机制,科学评估各类型机组及新型储能的容量系数,客观反映其对系统容量充裕度的贡献 [11] - 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面向各类电源的容量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单位可靠容量补偿标准并动态调整,帮助机组回收固定成本 [11]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通过报价竞争形成容量电价,条件成熟时建设容量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向所需容量资源倾斜 [11] 零售市场规范与发展 - 2021至2024年期间,零售市场交易电量年均增长率约达到14.9% [12] - 举措包括搭建零售线上交易平台并建立零售套餐价格事前估算机制,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竞争 [12] - 要求定期发布批发和零售市场均价等信息以提升透明度,并鼓励灵活配置分时零售套餐,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 [12] - 鼓励创新引入绿电零售套餐等新品种,为用户消费绿色电力提供多样化方式 [12] 市场规范化建设与闭环管理 - 从完善市场干预与处置机制、提升市场运营能力、强化市场监管三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 [13] - 通过建立市场力监测与管控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加强业务流程标准化等措施,实施“监测-评估-干预-反馈”的闭环管理,以预防市场力滥用和减少价格扭曲 [13]
为何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下降超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9-19 13:01
核心观点 - 上网电价普遍下降对发电企业业绩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五大发电集团核心上市公司营收全部同比下滑 主要原因为电力市场化交易加速推进和新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导致的供需宽松及竞争加剧 [1][4][6][8] 五大发电集团业绩表现 - 华能国际上半年营收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 境内平均上网电价485.2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69% [2] - 国电电力营收776.55亿元同比减少9.52% 平均上网电价409.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6.72% [2] - 华电国际营收599.53亿元同比减少8.98% 平均上网电价516.8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44% [2] - 大唐发电经营收入571.93亿元同比下降1.93% 平均上网结算电价444.48元/兆瓦时同比降低3.95% [2] - 中国电力主营业务收入238.58亿元同比下降9.87% 风电均价410.66元/兆瓦时同比下降8.05% 光伏发电376.80元/兆瓦时同比下降5.97% [3] 核电企业受影响情况 - 中国广核上半年营收391.67亿元同比下降0.53% 归母净利59.52亿元同比下降16.3% 平均结算电价同比下降8.23% [6] - 中国核电上半年归母净利56.66亿元同比下降3.66% 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核电平均上网电价0.35元/千瓦时同比减少4.81% [6] 电价下降驱动因素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构建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提升 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各电源统一竞争 [4][8] - 新能源发电主体在出力高峰期采取激进报价策略 甘肃等地报价压低至0.04元/千瓦时 部分省份触及零电价或负电价区间 [4] - 电力供需宽松格局形成 发电能力提升超过用电需求提升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6][7]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6% [7] 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394号文要求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 [8] - 新疆地区风电企业全部电力参与现货交易 电价根据实际用户需求波动 存在倒挂电价现象 [9] - 浙江2025年年度中长期电力交易成交1887.22亿度电 交易均价比上年下降11.09% [10] - 黑龙江省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降价幅度达10.2% 全年减轻电费负担13.56亿元 [1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能源近乎零边际发电成本属性驱动各电源形成竞争格局 在出力高峰时段成为优先调度对象 [4][5] - 煤电、气电等因边际成本显著高于新能源报价 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时段丧失竞争资格 [5] - 电力市场呈现分时段同质化竞争特征 形成多电源品种在不同时段内的市场踩踏效应 [5]
市场竞价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9-19 06:00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负荷8次创历史新高,并首次突破1.3亿千瓦。同时,截至今年8月底,山 东新能源装机达1.2367亿千瓦。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9月11日,山东新能源增 量项目机制电价竞价结果进入公示阶段,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在首轮竞价中,有 3000多个新能源项目参与,覆盖风电、太阳能发电两大类别。此次竞价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 键一步。 如何平衡好规模与效率,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机制电价是一项重要创新。机制电价竞价类似于投 标,可以从"量"和"价"两个维度来理解。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史华南介绍,"量"可以理解为 能"中标"的总规模,根据年度风电光伏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总量之下,按照报价"低 价优先"的方式入围,"中标价"取入围项目的最高价。这样能够有效实现新能源"量"的合理增长 与"价"的有效竞争。 山东这次竞价形成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相当于一个动态的"价格保险":当电力市场价格低的时候,"价 格保险"会支付费用保证项目得到入围时获得的电价;当电力市场价格高的时候,"价格保险"会回收项 目高于入围电价的收 ...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公用事业吴杰团队
核心观点 - 电力行业的核心观点是电价由供需关系决定,预测2026年北方地区电价将止跌,而南方地区电价将呈现震荡态势 [3] - 研究具备开创性,创建了电力供需模型以预测电价,且实证有效 [3] 研究团队与框架 - 公共事业首席分析师拥有十七年的个人周期研究经验,观点持续性强,擅长把握拐点机会 [3] - 国泰海通证券已发布2025年研究框架培训视频版 [5] - 相关报告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报告日期为2024年7月10日 [6]
华能国际20250917
2025-09-17 22:59
**华能国际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为电力行业 公司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 主营业务为火电和新能源发电[13] **核心观点与论据:火电业务盈利修复与优势** * 电价市场化机制放开是火电盈利修复的核心原因 自2021年10月起各省允许标杆电价上浮20%[3][6] * 煤炭价格控制至关重要 2022年煤价回落及中长期价格新政(500-700元/吨)有效降低燃料成本[2][3] * 容量电价政策提升火电竞争力 补偿利用小时数下降 标准从2024年100元/千瓦/年提至2026年165元/千瓦/年[2][15][16] * 公司火电业务盈利显著改善 2025年上半年度电利润达4.5分 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2分钱[14] * 公司在火电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装机规模最大 东部及中东部地区竞争优势突出 煤耗水平低于全国平均[2][11][13] * 火电行业投资范式发生变化 收入来源多元化 容量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增强盈利稳定性[12][15] **核心观点与论据:新能源业务发展与转型** * 新能源业务是重要盈利增长点 2025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利润占总利润40%[21] * 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提升 截至2025年底预计达5500万千瓦 占总装机规模35%[21][22] * 每年资本开支约50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新能源 保守估计年新增800万千瓦装机带来约8亿业绩增量[21][23] * 政策影响新增装机 2025年136号文对存量项目保量保价 增量项目通过竞价确定价格 2025年光伏新装容量同比下滑40%-50%[25][26] * 绿证价格上涨显著 从2025年初的一两元涨至六七元 原因包括需求增加和供给预期缩减 上半年交易量达3.5亿张(2024年全年为4.5亿张)[28] **核心观点与论据:公司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公司减值规模得到控制 从2019-2020年度的五六十亿元降至2024年的20亿元以内[10] * 分红政策慷慨 承诺比例50% 2024年实际分红比例达59%[31] * 高股息率提供投资安全垫 当前A股股息率接近5% 港股股息率接近7%[31] * 公司整体业绩优于市场预期 受益于行业政策转变及自身转型[3] **其他重要内容:历史回顾与行业影响** * “十三五”期间股价承压原因包括宏观降电价政策、煤炭价格上涨但电价受限、以及公司进行大规模减值[4][5][9] * 电力市场化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因降电价压力效果有限 但“十四五”期间通过多种机制提升火电竞争力[9][12] * 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导致电价下降 2024年底约50%新能源电力进入市场交易且通常折价出售[24] * 当前市场环境对公司有利 2025年电价预期趋于稳定 煤炭价格年底可能小幅上涨[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