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睡眠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61%海外增速背后:慕思股份(001323.SZ)如何用科技重新定义“睡眠经济”
新浪财经· 2025-08-14 14:04
公司业绩与战略 - 公司海外业务同比增长61%,展现全球化战略成效 [1] - 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本地化体系,在德国、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 [3] - 公司通过收购海外品牌、与当地渠道商共建体验店,建立欧美立体化销售网络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将传统床垫升级为智能睡眠系统,集成传感器、AI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 [1] - 智能床垫T11PRO搭载"潮汐科技"AI算法,具备7大核心技术,通过中国信通院认证 [1] - 公司累计获得1800余项专利及著作权,覆盖材料科学、人体工学、智能硬件领域 [3] 市场定位与差异化 - 公司以"健康睡眠"理念为核心,打造差异化产品竞争力 [1] - 公司通过技术革新与全球化布局,突破行业同质化竞争 [4] - 公司产品实现AIoT场景联动,提供智慧睡眠体验 [1] ESG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采用可降解环保材料、推广循环包装,践行ESG理念 [3] - 公司建立睡眠健康公益基金,提升品牌社会价值 [3]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证明中国家居企业具备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能力 [4] - 公司智能睡眠技术成熟与海外渗透或重塑全球睡眠产业格局 [4] - 公司对"健康生活"的诠释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多元价值选择 [4]
解码睡眠经济:当5亿“特困生”撑起千亿级新蓝海,品牌机会在哪里?
36氪· 2025-08-05 11:38
市场概况与规模 - 2025年中国有超过5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 [1] - 睡眠健康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616.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955.8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 [14] - 2024年助眠品类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180亿元,同比增长30%,相关声量达1.37亿,同比增长22% [18] 核心消费人群画像 - 失眠人群中82%为中青年、72%为女性、92%集中于高线城市 [3][7] - 医疗养生兴趣声量超过4000万 [3] - 核心消费群体可细分为科技优化族、高压职场人士、精致护理派、自然养生学家四类 [27] 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助眠向全身心治愈体验延伸,82%消费者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3][23] - 2025年助眠产品功效声量中,情感调节热度提升95%,身材管理关注度增加124% [43] - 枕头/枕芯类床品因试错成本低、效果即时在销量与声量上领跑市场 [20] 成功产品关键要素 - 爆品成功路径遵循「体验=科学×功效²」公式,强调科学原理、功效跨界与五感体验的联动 [3][35] - 触感体验至关重要,以触感为主的产品销售增长28%,而以视觉为主的产品销量下降6% [37] - 消费者购物旅程中,60%的人更注重感官体验,而驱动购买决策的关键是对功效可信度的探寻 [32] 细分品类与产品表现 - 酸枣仁等内服保健医药品凭借生物科学技术背书,适用于多场景且助眠效率高,备受青睐 [20] - 酸枣仁产品声量涨幅达2055%,睡眠耳机增长779%,蚕丝被实现1046倍增长 [39] - 亚朵星球深睡记忆枕PRO销售额突破14亿元,引发超过25万社交热度 [51][53] - 璞医香精油舒缓睡眠喷雾上市单月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社交关注互动超1.5万 [54][56] 品牌策略方向 - 品牌需通过START方法论聚焦销售动能、潮流前瞻、人群规模、社媒共鸣、趋势契合五大维度 [16] - 机会在于实时探测消费变化、定位机会品类、进行人群精细运营及精准挖掘需求 [59]
百元“睡眠神器”卖爆,增速超100%,有商家靠单品年入千万
36氪· 2025-08-03 08:51
行业趋势 - 重力眼罩作为新兴助眠产品在电商平台迅速走红,天猫618大促中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00% [2] - 助眠眼罩行业增速达40%,预计2025年天猫平台规模接近3亿 [2] - 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5700亿,眼罩、耳塞等助眠产品需求激增 [13] - 智能手表普及带动睡眠监测需求,与眼罩行业增速同步达40%-45% [10] 产品创新 - 重力眼罩采用250g微重力珠设计,模拟"被拥抱"感以促进血液循环 [2] - 米度狗通过本土化改进将国外70-80美元产品定价压至90元,并优化克重适应70%女性用户 [4] - 产品迭代至第五代,采用分区设计平衡压力,单月销量数万个,年销售额破千万 [6] - 材质创新从聚酯纤维扩展到蚕丝、冰丝、大豆纤维等,功能新增降噪、抗菌等特性 [8] 市场竞争 - 米度狗凭借重力眼罩技术突破,618销量同比增80%,位列眼罩品类第一 [3][6] - 亚朵星球以深睡眼罩提升质感,两大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推动行业单价结构性提升 [8] - 助眠眼罩商家供给未饱和,利润空间支持研发创新,冰丝材质夏季成爆款 [11] 用户需求 - 全国18岁以上睡眠障碍患者达5亿,女性、老年及职场人群为高发群体 [9] - 使用场景从夜间睡眠扩展至午休、差旅,白领人群成重点目标客群 [10] - 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部分用户视其为"睡眠神器",也有质疑为"智商税" [3] 品牌策略 - 米度狗创始人从VR领域转型,初期通过耳塞分装销售积累100万启动资金 [6] - 品牌布局7-8个助眠类目,眼罩销量占比40%,天猫旗舰店重力眼罩售出4万件 [6] - 营销侧重线上多渠道布局,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完成品类教育与转化 [12] - 借助国内供应链优势出海亚马逊,反向输出差异化产品至海外市场 [12]
传统企业AI转型,智能家居产业迎破局历史性时刻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1 10:37
人工智能产业趋势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 800余家企业参展并展出3000余项前沿产品 [3] - 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三大新趋势:技术体系化突破形成生态变革 青年创业者成为主力军 AI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落地场景日益丰富 [3] - AI深度融入各行业 睡眠健康领域成为技术攻坚核心战场 脑电监测和智能干预技术不断涌现 [3] 睡眠健康行业现状 - 全球数亿人受失眠困扰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现代生活节奏和电子设备普及加剧睡眠障碍社会化特征 [3] - 公众主要通过行为调节 环境优化和助眠产品自主解决睡眠问题 科技与医疗力量正加速介入推动健康管理升级 [3] - 智能床垫市场兴起 突破传统产品单一功能局限 实现软硬高低灵活调节和深度个性化定制 [4] 智能床垫市场发展 - 美国品牌Sleep Number的360智能床可动态调整支撑曲线 提供睡眠追踪功能 2024年净销售额达16.8亿美元 产品定价1099-9999美元 [4] - 中国智能床垫市场渗透率不足5% 与发达国家存在5倍以上增长空间 消费习惯培养仍在进行中 [6] - 国内消费升级叠加智能家居产业发展 智能床垫市场孕育万亿级空间 [6] 中国企业技术突破 - 喜临门2014年发布全球首个智能床垫健康睡眠系统 2020年推出Smart1智能床垫 2023年联合诺贝尔奖得主推出AI系列产品 [6] - 2024年喜临门推出"aise宝褓"科技睡眠品牌 2025年7月联合强脑科技发布全球首款脑电技术AI床垫 [6] - 喜临门2024年功能智能产品线销售额突破亿元 高端产品进入200多家门店并拓展东南亚中东市场 [8] 行业未来方向 - 喜临门计划通过APP与智能设备联动 将脑机接口技术延伸至商旅酒店等场景 构建全场景智慧睡眠解决方案 [8] - 行业报告指出睡眠将成为新基础设施 情绪支持和非药物健康干预将成为十倍级增长点 [8] - 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化将推动智能睡眠解决方案惠及更广泛人群 [9]
2025 WAIC:传统企业AI转型,迈向“智造进化论”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产业呈现技术体系化突破、青年创业者成为主力军、AI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三大新趋势 [1] - 睡眠健康领域成为AI技术攻坚核心战场 脑电监测和智能干预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 [1] - 智能床垫通过灵活调节软硬高低实现深度个性化定制 部分产品融入AI芯片并接入智能家居网络 [2] - 中国智能床垫市场渗透率不足5% 与发达国家存在5倍以上增长空间 [3] - 行业定位为"新基础设施" 情绪支持和非药物性健康干预将成为十倍级增长点 [6] 市场现状 - 全球数亿人受睡眠问题困扰 睡眠障碍呈现社会化特征 [2] - 美国品牌Sleep Number 2024年净销售额达16.8亿美元 产品定价区间1099-9999美元 [3] - 中国市场增长势头稳健 受益于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和智能家居产业发展 [3] - 市场存在万亿级发展空间 前景广阔 [3] 技术发展 - 智能床垫突破传统产品功能单一局限 实现个性化睡眠体感定制 [2] -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睡眠领域 使产品能"读懂"大脑需求并精准响应 [5] - 技术融合创新包括空气弹簧、记忆材料、体感检测等 [4] -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民用 成本不断优化 [6] 企业案例 - 喜临门2014年发布全球首个智能床垫健康睡眠系统 [4] - 2020年推出Smart Wave护脊深睡系统 开启"智能深睡"新时代 [4] - 2023年与诺贝尔奖得主合作推出AI系列产品 [4] - 2024年推出"aise宝褓"品牌 实现向智慧睡眠服务生态的战略转型 [5] - 2025年7月发布全球首款脑电技术AI床垫"宝褓 BrainCo" [5] - 2024年功能智能产品线销售额突破亿元 [5] - 产品已进入全国200多家门店及东南亚、中东市场 [5] - "太空舱"智能选床系统已为超过13万人提供个性化推荐 [5] - 计划通过APP与智能设备全域联动 构建全场景智慧睡眠解决方案 [6]
脑机接口“接入”睡眠干预,加速打开万亿睡眠经济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46
睡眠障碍现状与影响 -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48.5%存在睡眠困扰,女性51.1%高于男性45.9%,且随年龄增长困扰率上升[2] - 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如抑郁、疼痛)存在双向影响关系,可能加剧疾病发展[2] -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或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超过70%,MCI阶段已出现代谢与睡眠异常[3] - 中国60岁以上AD发病率4%-6%(约1699万患者),MCI患病率15.5%(3877余万患者),澳门地区发病率更高[3]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强调其作为底层技术的重要性[1][2] - 澳门大学团队探索可穿戴多模态睡眠脑电+近红外脑氧代谢成像技术,用于MCI早期筛查和AD干预[2][3] - 燧人医疗发布首款消费级多模态梦境脑机接口设备"梦邻",具备脑电监测、睡眠调控、AI分析四大功能,8月底量产[6][7] 睡眠医学发展瓶颈 - 国内睡眠诊断/治疗认知水平较低,医生对睡眠机制掌握不足导致治疗不到位[4] - 睡眠神经调控领域存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瓶颈,需突破普惠型技术障碍[1] - 医疗级产品开发面临产程长、资金需求大等挑战,需产业链协同推进[7] 睡眠健康市场前景 - 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从2016年2616.3亿元增至2023年4955.8亿元,预计2027年达6586.8亿元[6] - 失眠与打鼾人群构成民用睡眠产品两大主力需求,行业潜在规模达万亿级[6] - 消费级产品可加速市场教育,为产业化奠定基础,吸引资本关注[7]
2025年中国蚊帐行业分析:技术创新与环保升级双轮驱动,行业迈向百亿市场新纪元
头豹研究院· 2025-07-21 2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蚊帐发展历程、现状、产业链、竞争格局等,解析未来发展空间与趋势 2024 年市场规模 80 亿元,预计以 5.6%速率增至 105.7 亿元,得益于消费者对睡眠质量要求上升,推动高品质、功能性蚊帐需求增长。未来,租房需求增长和睡眠经济崛起将带动行业发展,行业将朝着智能化、便捷化、安全化、个性化方向转型[5][67] 各部分总结 中国蚊帐行业概述 - 定义及功能:蚊帐通过物理隔绝阻挡蚊虫,具环保、便捷等特点,功能包括防蚊、防尘、装饰等,相比其他驱蚊工具更环保便捷[11][12] - 应用场景:广泛多样,家庭卧室需大面积防蚊,宿舍要求安装简单,户外露营要轻便易携带[14] - 分类:按结构分为方顶、蒙古包、吊顶、折叠蚊帐,适用于不同场景[20] - 发展历程:历经材质革新、功能迭代和文化意义变迁,未来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将引领发展[27] - 发展环境:政策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环保化转型,市场随家纺行业波动,2024 年以来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4] 中国蚊帐行业产业链解析 - 产业链图谱:上游为面料、辅材和设备提供商,中游为蚊帐制造商,下游通过全渠道销往消费者[34] - 上游分析:原材料以棉和涤纶为主,中国纤维产量增长确保供应,价格方面棉花下跌、涤纶震荡,行业朝智能化、环保化、功能化发展[36][40][43] - 中游分析:大型家纺企业覆盖基础需求,新品注重升级创新;自主创新品牌在细分领域建壁垒;贴牌/零售店以性价比覆盖大众市场[5][47][53] - 下游分析:消费者主力为 24 - 40 岁女性,偏好 100 - 300 元产品,倾向通过旗舰店购买,关注防摔和折叠/免安装功能[55][60] 中国蚊帐行业发展空间 - 市场规模:2020 - 2024 年 CAGR 为 7.3%,预计 2025 - 2029 年 CAGR 为 5.6%,高品质、功能性需求及政策、电商模式推动增长[67] - 驱动因素:租房需求增长提供稳定增量,睡眠经济崛起带动向高附加值健康管理产品转型[68][69] - 发展趋势:加速智能化转型,强化安全设计,提升便捷性,迎合个性化审美[71] 中国蚊帐行业竞争现状 - 竞争格局:美朵嘉凭借高安全标准和创新功能设计实现高溢价,占据领先地位,部分品牌款式丰富但附加值低[75][78] - 典型企业(美朵嘉):专注细分场景和年龄段,产品多样,核心优势是高安全标准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79][82]
深夜警报:90后,00后吞下7成“助眠药”!千亿市场背后,谁的睡眠在被偷走?
新消费智库· 2025-06-27 21:28
睡眠经济市场概况 - 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从2016年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4955.8亿元,预计2027年达6586.8亿元 [9] - 保健助眠领域在电商渠道呈现双位数高增长,褪黑素是膳食营养品中人气最高的品类 [9] - 90后和00后占褪黑素消费群体的70%以上,其中18-29岁年轻人占比超30% [6][7] 褪黑素产品发展现状 - 褪黑素在中国市场自1997年通过脑白金进入,近年销量持续上升,2024年1-3月唯品会平台销量同比上涨30% [6] - 本土品牌如汤臣倍健、BuffX、同仁堂与国际品牌Swisse竞争,新锐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如褪黑素睡眠喷雾)实现月销300%增长 [17] - 线上渠道占市场份额70%以上,天猫、京东为核心销售阵地,年轻消费者偏好电商和直播带货 [19] 消费者画像与需求 - 睡眠经济消费主体为23-40岁人群(占比83.2%),其中23-30岁占34.9%,31-40岁占48.3% [12] - IT、金融、医疗从业者及学生是失眠高危群体,73.4%新媒体从业者日均工作超10小时,K12学生日均睡眠不足7小时 [13] - 需求场景分化:加班族调节生物钟、Z世代熬夜补救、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差旅人群应对时差 [21]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剂型零食化:褪黑素软糖(如BuffX咖啡味款)月销超50万盒,通过口味创新降低"吃药感" [28] - 成分复合化:添加维生素B6、茶氨酸等成分,满足"健康睡眠"进阶需求 [28] - 场景精准化:结合智能设备(如睡眠手环)提供定制化剂量方案,或搭配眼罩、白噪音耳机形成组合解决方案 [29][34] 市场竞争痛点 - 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功能、成分、剂型及目标客群重叠度高,缺乏精细化人群划分 [22] - 即时性需求未充分满足:深夜场景下传统电商配送时效不足,需强化即时零售渠道 [29] - 替代品威胁:GABA类助眠产品分流对褪黑素安全性存疑的消费者 [33]
家纺巨头的冬眠时刻:富安娜困守高端、营收连降
新浪证券· 2025-06-20 21:11
行业现状 - 中国家纺行业正经历寒冬,婚庆和乔迁两大消费场景需求显著减弱,导致市场萎缩 [1][2]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30.11亿元同比下降0.60%,归属净利润5.42亿元同比下降5.22%,扣非净利润5.04亿元同比下降3.47% [1] - 行业面临低频消费属性挑战,优质家纺产品复购率天然受限 [4] 公司经营困境 - 富安娜高端定位受到冲击,线上渠道追求流量导致品质根基松动,高端形象受损 [2] - 管理层动荡,财务总监职位十余年间八次易主,暴露治理结构隐忧 [2] - 库存积压严重,被迫进行清仓甩卖,高端产品降价至百元区,品牌定位模糊化 [2] - 现金流大幅萎缩,反映扩张策略与经营效率失衡 [2] 转型战略与挑战 - 计划斥资超5亿元在深圳南油片区建设"智慧大家居产业生态体验城",试图向"家纺+家居"跨界转型 [3] - 转型面临四大挑战:1)四年建设周期过长可能错过市场窗口 2)缺乏智能家居技术基因 3)渠道割裂导致高端战略受阻 4)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3][4] - 线上专供"平价款"与线下"高端系列"存在明显差异,造成消费者信任危机 [3] 竞争格局变化 - 亚朵酒店等新进入者通过场景化创新(如"深睡枕")成功切入市场,凸显传统家纺企业"货架思维"的局限性 [4] - 睡眠经济崛起背景下,公司未能有效将产品转化为体验,用户社群运营不足 [4] - 传统花色设计面临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代沟问题 [3]
“十五五”中国记忆枕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展望分析(2025)-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10 15:40
记忆枕行业概述 - 记忆枕与普通枕头相比具有功能性优势,能贴合颈部曲线并提供稳固支撑,价格区间为150-300元,而普通枕头多在100元以下 [2] - 2024年记忆枕销售额占比近40%,同比增速达77%,预计2025-2030年渗透率从5%提升至50%,消费量从0.39亿个增至2.93亿个,市场规模从59亿元增长至439亿元(单价150元) [3] - 2023年中国记忆枕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2022年达163亿元;全球记忆海绵枕市场预计从2024年1606亿美元增至2032年3641亿美元,CAGR约10.77% [8]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家纺品牌加速布局:亚朵2023-2024年推出两代深睡枕PRO,趣睡科技2024年推出乳胶透气枕,罗莱生活和水星家纺分别上市零压枕和人体工学枕 [6] - 行业技术门槛低,生产企业众多且分散,但头部品牌参与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 [7] 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需求 - 消费者对睡眠质量和颈椎健康重视度提高,叠加人口老龄化推动需求,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同比增15% [8] 技术创新升级 - 新材料应用:凝胶记忆棉、生物基材料等提升舒适度和环保性;智能技术融合:温度感应、压力监测等功能实现个性化睡眠体验 [9] 产品设计多元化 - 可定制化设计(如调节硬度/高度)和多功能化(抗菌、透气、冷却技术)满足差异化需求 [10] 销售渠道拓展 - 电商平台普及推动线上销售增长,同时品牌通过家居体验店等线下渠道增强服务体验 [11] 产业链与供给分析 - 上游材料(如乳胶、记忆棉)和下游家纺渠道共同影响行业;2019-2024年企业数量、资产规模等数据未披露具体数值 [17] - 区域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但未提供具体区域分布数据 [15][16] 企业竞争分析 - 中国市场主要企业产能、销量、销售收入及价格数据未披露具体数值,仅提及Q1-Q5企业财务指标和动态 [18][19] 投资与规划 - "十五五"期间行业技术开发方向未明确,但预计2025-2031年将找到新增长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