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农业!南沙区举办水稻绿色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农技培训
南方农村报· 2025-05-18 23:00
农业技术培训 - 广州市南沙区联合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广州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举办水稻绿色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班 [2][3] - 培训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增产稳产政策,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3][4] - 培训聚焦水稻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优质高产技术,包括科学合理密植、绿色栽培及防控技术 [7] 培训内容与专家 - 特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黄庆担任授课专家 [8] - 参训人员包括全区各镇街农技人员、水稻种植户及农业企业代表 [9] - 培训内容涵盖水稻高产优质品种选育、秧苗科学培育、合理密植方法、高产稳产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1][12] 绿色农业推广 - 主办方向农户推介绿色农资产品,采用"技术培训+物资配套"服务模式,助力绿色种植 [14][15] - 通过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7][18][20] - 合理使用绿色农资产品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1] 未来计划 - 南沙区将加强供销合作联社与镇街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及种植主体的合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4][25]
农药制剂龙头成功跨界 诺普信挖掘蓝莓产业机会
证券日报· 2025-05-16 20:38
国产蓝莓产业发展 - 国产蓝莓甜度风味俱佳且价格亲民 正逐步替代进口蓝莓 [2] - 蓝莓产业快速发展 诺普信是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2] - 新鲜"树熟"应季高端国产水果替代进口冷冻水果将成为重要趋势 [5] 诺普信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52.88亿元 同比增长28.37% [3] - 净利润5.85亿元 同比增长148.10% [3] - 蓝莓业务收入21.39亿元 同比增长251.28% 占比40.45% [3] - 蓝莓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 蓝莓生产数据 - 2025-2026年产季投产面积预计3.5万-4万亩 [3] - 亩产量从2023-2024年的1.3吨提升至2024-2025年的1.4吨 [3] - 目标明年亩均产量1.5吨以上 [3] - 大果率(18mm以上)接近70% [3] 技术优势 - 组建博士硕士科研团队扎根田间 [4] - 运用技术大幅减少蓝莓病虫害 [5] - 开发促早技术提升大果率 [3][5] - 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实现自动化 [5] - 基质蓝莓生产属于工业化农业模式 [5] 市场布局 - 产品通过京东、山姆会员店、胖东来等渠道销售 [2] - 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2] - 目标打造世界一流蓝莓单一作物产业链 [2]
外媒聚焦乌兰察布冷凉蔬菜产业: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6 15:11
农业科技赋能 - 乌兰察布通过科技赋能将气候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出年产值数亿元的冷凉蔬菜产业[1] - 北纬41度特殊地理位置与1400米平均海拔的独特气候,成为西兰花、洋葱等喜凉作物的"天然温室"[3] - 1999年起联合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在高产技术、良种培育、绿色防控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3] 产量与产业规模 - 冷凉蔬菜多个品种实现亩产跃升,如洋葱亩产从7000斤升至14000斤[3] - 形成八大产业带,每年夏季稳定供应北京等地的"菜篮子"[3] - 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管理技术保障农户收入,实现产量与生态双重提升[3] 技术创新应用 -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精准调配水电资源,在传统滴灌基础上提升30%节水效率[5] - 食品级生物杀虫剂技术已在坦桑尼亚等国成功应用,兼具食品安全与环境友好特性[5][7] - 土壤传感器芯片实时传输作物需水数据,数字化技术破解北方水资源短缺难题[5] 国际合作潜力 - 老挝记者认为中国技术输出+跨国合作模式可为亚洲国家提供可复制解决方案[7] - 无害杀虫剂技术被评价为"老挝农业急需的解决方案",建议邀请中国专家指导合作[7] - 智能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突破具备跨国推广价值[7]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加速跑” 希望的田野描绘多彩丰收图景
央视网· 2025-05-14 16:57
夏粮生产进展 - 2024年秋粮收购已完成 小麦和油菜籽即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 [1] - 山东枣庄214万亩小麦进入灌浆期 正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 [4] - 安徽东至县12万亩冬小麦成熟 农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5][7] 农业技术应用 - 山东枣庄使用植保无人机执行喷洒任务 提升小麦千粒重 [3][4] - 安徽东至县推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 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组织12支农机服务队跨区调度 [9] - 江西抚州使用多光谱无人机追施分蘖肥 可识别苗情长势精准作业 [11] - 江西建立199个田间监测点 覆盖5万多亩水稻 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苗情、虫情等数据 [13] 智能农机推广 - 四川遂宁推广北斗导航智能插秧机 插秧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15][17] - 四川遂宁智能化育秧中心使用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 育秧周期缩短60%至16天 [17] - 四川遂宁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率达92% 今年计划种植85万亩 目前插秧进度近6成 [18] - 重庆秀山推广水稻"钵苗育秧"新技术 计划种植27.9万亩 使用全自动生产线提升效率 [19][21]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描绘出一幅幅“数字耕作图” 希望的田野“新”潮澎湃
央视网· 2025-05-10 11:13
粮食生产关键期 - 全国粮食生产进入关键期 湖南多地雨过天晴 种粮户抓紧春耕春管工作 [1] - 湘潭湘乡市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1] - 当地农户采用"稻油轮作"模式 当前处于收割油菜籽和播种一季稻的农忙时节 [1] 稻油轮作模式 - "稻油轮作"指冬季种植油菜 夏季种植水稻 实现土地更充分利用 [3] - 油菜生长过程中吸收固定土壤养分 为后续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基础 [3] - 轮作可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 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危害 [3] - 油菜籽可榨油 残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5] - 该模式使农民实现一年两季收入 提高经济收益 [5] - 湘乡市今年"稻油轮作"农田面积约15万亩 [13]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专业收割机迅速采收成熟油菜籽 确保颗粒归仓 [7] - 旋耕机翻地使土壤松软 更适合水稻生长 油菜茎秆翻入泥土为水稻提供额外养分 [9] - 插秧机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和避障设备 实现无人驾驶精准插秧 [9] - 大型农业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 自动避障和调节喷洒量 1亩地作业时间不到20秒 [11] - 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种植成本 [13] 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情况 - 山东郓城县冬小麦进入灌浆稳产期 启用350架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14][16] - 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 目前喷防作业已完成65% 预计5月12日全部完成 [16] - 甘肃金塔县辣椒移栽采用北斗导航系统 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移栽机完成标准化作业 [17] - 新农机解决起垄不直、劳力不足等问题 辣椒苗成活率大幅提升 [17] - 金塔县预计辣椒种植面积4.7万亩 目前移栽进度完成超九成 [21]
新疆棉花产业升级:科技重塑生产链 市场驱动新变革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6:43
新疆棉花产业的核心地位 - 新疆在全球棉花产业中占据关键角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1] - 棉花是新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全国乃至全球棉花市场提供强劲动力[1] 产业发展新机遇与转型 - 新疆棉花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政策、科技、市场三重驱动[2] - 2024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671.9万亩,全程机械化率超97%,机采率突破90%[2] - 种植成本从传统模式1800元/亩降至"智慧棉田"1300元/亩[2] - 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变革",呈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8] 科技赋能与智慧农业应用 - 植保无人机实现2分钟完成1亩棉田喷药作业[3] - 智能水肥系统使亩产籽棉提高50公斤,推动土地流转扩张[3] - 数字棉花基地配备大气植物生长检测仪、虫情检测仪等设备实现实时监测[3] - 北斗导航智能精量播种机、干播湿出等技术提升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7][10] - 卫星遥感+物联网旱情预警体系助力适期播种[7] 机械化与技术创新 - 分流式整地机、高性能播种机等机械推进棉花生产全过程高效作业[4] - 侧封土播种技术结合5米宽薄膜设计,实现节水、增温、多行播种[7] - 超宽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地温和含水量,促进棉花生长[7] - 装有北斗导航的新型播种机同步完成铺膜、滴灌带铺设和精量播种[7] 区域布局与政策支持 - 棉花生产向34个优势主产县和73个团场集中,优化区域布局[10] - 农业农村部门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案,推动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转型[10] - 完备的生产体系和种植效益提升棉农种植热情[10]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9 12:24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超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是全球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2] - 云南作为核心产区贡献全国30%的蓝莓产量 [2] - 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不足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2][9] - 行业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 [2][5] 佳沃集团业务与技术优势 - 在云南拥有超3万亩种植基地,自研13项专利设备 [3] - 采用基质栽培技术使亩产从300公斤飙升至1500公斤 [4] - 部署2000余个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AI预测误差率<5% [5] - 通过数智化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从68%提升至91% [5] - 引进40余个国际专利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 [8]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17年引入基质栽培技术开启设施种植新时代 [4] - 数智化转型实现人力调度效率提升40% [5] - 自主研发L25品种糖度达13.9,亩均收益3-6万元 [8] -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结合物联网实现精细化管理 [11]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消费升级和电商渠道兴起带来发展机遇 [2][9] - 需注重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科技手段应用 [2][9] - 云南种植基地因光热条件优越且综合成本较低 [10] - 国际技术本地化需考虑自然适应性、消费者需求和成本控制 [3][11] 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 与国际育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 [8] - 建议深化育种技术和种植管理经验交流 [1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营造健康产业环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