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搜索文档
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下降60%和80%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1:30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共识 - 中国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共同制定更有雄心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并加强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交流协作以提升绿色能源安全保障能力[1] - 与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科威特 阿联酋 丹麦 芬兰 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签署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协议为绿色能源合作提供行动指南[1] -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上中外企业签约25个能源项目签约金额约400亿元展现绿色能源合作巨大潜力与广阔空间[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合作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氢能 储能 核电 智慧能源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并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合作[2] - 积极推动中国新能源发电 特高压输电 智能电网等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2] - 近十年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2]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提供可落地的中国方案[2] - 在东盟 中亚 中东 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稳步推动清洁能源 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电力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2] - 一大批惠民生的绿色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就一带一路能源务实合作新范式[2]
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1:30
国际合作规模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1] - 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上中外企业签约25个能源项目 [1] - 签约金额约400亿元人民币 [1] 协议与共识建设 - 与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签署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协议 [1] - 合作协议涵盖绿色转型和创新合作主题 [1] - 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提供行动指南 [1] 技术输出与成本影响 - 推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 [1] - 近十年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度电成本下降60% [1] - 近十年中国助力全球光伏度电成本下降80% [1] 区域项目落地 - 在东盟中亚中东拉美非洲推动清洁能源合作 [2] - 中东地区光伏产品建成沙漠能源绿洲 [2] - 基里巴斯光伏+直饮水智慧能源项目提供民生改善方案 [2]
新华社丨向“绿”向“新”,数说“十四五”能源发展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10:06
能源供应与生产能力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 [5] - 国内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来自国内供应 [5]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8万亿千瓦时 增幅达122% [10] 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 - 构建全球最大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6]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6]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6] 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每5辆车配置2个充电桩 [6]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8] - 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 [9] 能源科技创新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7]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7]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8] 电力市场改革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推进 [8] - 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97万家 是2020年的5倍 [10] - 绝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为民营企业 [10]
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 年度投资额连破3个万亿元关口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21:06
能源消费与投资增长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 [1]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总量 [1]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元、5万亿元、6万亿元大关 [1] - 累计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10% [1]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1]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五年增长近30倍 [2] - 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 位列全球第一 [2]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超50% [2] -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油气勘探等领域 [2]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10倍 [3] - 全球超50%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3] 用电需求结构变化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2] - 2024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2] - 车网互动应用试点推动电动车支持用电"削峰填谷" [3] - 绿证绿电交易促进新能源车主使用绿电 [3] 能源转型战略部署 - 推动绿电与算力深度融合 保障AI产业绿色电力需求 [3] -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确保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3] - 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 [3]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3]
中国能源结构焕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跃至60%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53
能源供应与消费增长 - 能源消费增量在"十四五"前四年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五年新增用电量预计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2]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超五分之一[2] - 能源投资规模突破年万亿元水平 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位居世界领先地位[1] 可再生能源发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 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2] - 风电光伏年度新增装机连续突破1亿千瓦 2亿千瓦和3亿千瓦关口 发展速度与力度前所未有[2] - 风光发电合计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达28%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0%[6]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 去年已达19.8%[3] - 煤炭消费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终端用能电能比重达30%左右[1][3]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色电力占比达三分之一 即每3度电包含1度绿电[2]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在"十四五"期间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3] 电力系统与市场建设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重点推进风光稳增长 系统强韧性 市场大规模 用电灵活化 政策强支持五方面工作[6]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包含省内与省间交易 年度月度日内实时交易 以及电能量与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品种[7] - 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与技术中立性[7] - 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途径 包括风光电制绿氢规模化应用 并向绿氢冶金 绿色合成氨 绿色甲醇 绿色航煤等领域延伸[7] 未来目标与技术挑战 - "十五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设定为25%[4] - 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要求"十五五"期间碳排放强度下降23%以上[4] - 绿色甲醇碳减排成本为每吨二氧化碳100美元以上 可持续航油成本达200-300美元每吨 远高于其他行业边际减排成本[8] - 需要加强可持续燃料技术研发与大规模示范 科学研判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政策不确定性[8] 企业应对策略 - 用电企业需提升用能灵活性 主动与电网互动 在新能源出力高峰安排生产以降低用电成本[4] - 高排放企业需部署低成本减排技术 为碳达峰后迈向碳中和做准备[4] - 通过绿色消费 灵活用能和削峰填谷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4]
保障能源安全 促进能源转型——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网· 2025-08-26 19:14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 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 - 电力负荷创新高,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迎峰度夏期间供应平稳有序 [2] - 建成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油气"全国一张网"和大电网资源配置系统提升应急支撑能力 [2]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4]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风光发电增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3][4] - 终端用电中电能占比达30%,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约1/3,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半数以上 [4] 可再生能源体系发展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 - 风电光伏成为转型主力军,上半年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3]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刷新世界纪录,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5] 能源技术创新与储能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5年内增长近30倍 [5] -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 [3] 能源市场化改革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8万亿千瓦时,实现翻倍 [6] - 电力市场注册主体达97万家,为2020年的5倍,跨电网经营区实现常态化交易 [6] - 除居民农业用电外全面实现市场化定价,民营企业在光伏设备制造占比超60%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新华社· 2025-08-26 17:26
非化石能源发展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1] - 风电光伏成为能源转型主力军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2] 用电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 [1]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 [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7月底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规模世界领先 [1] 绿色电力服务创新 - 通过绿证绿电交易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 [1] - 组织车网互动应用试点 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 [1] 未来政策导向 - 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原则 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和绿色能源消费 [2] -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2]
90%,中国能源乘风破浪彰显实力——“能源向前,中国向上”系列评论之一
中国电力报· 2025-08-26 17:05
能源发展总体成就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1] - 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超4亿吨油当量 油气增储上产潜力显著 [1] - 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能源自主供应基本盘稳固 [1] 清洁能源转型进展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1] - 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十四五"前四年增长近50% 占能源生产增量约50% [1] - 风电光伏装机稳居世界第一 上半年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1]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超50% 新型储能装机占全球超40% [2]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 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 相当于英法德年用能总和 [3] - 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3]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 [3] - 全国多年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3] 产业链与全球贡献 - 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制造体系 [2]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60%和80% [2] - 优质新能源产品惠及全球 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2] 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 [5] - 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5] - 增强能源自主创新能力 把握人工智能引擎作用 [6]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6] - 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提升国际话语权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新华网· 2025-08-26 16:12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韩佳诺、王悦阳)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26日在国新办举行 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 应,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能源生产结构加速绿色低碳转型,风电光伏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 量的增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杜忠明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电力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和绿色能源消费,有力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要,努力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十四五"以来,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为满足新能源 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的用电需求,我国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 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 "我们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 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杜忠明说。 杜忠明 ...
“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新华网· 2025-08-26 16:09
非化石能源发展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 - 风电光伏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1] 用电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以电动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1]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7月底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规模世界领先[1] 绿色电力创新应用 - 通过绿证绿电交易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1] - 组织车网互动应用试点 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1] 未来政策导向 - 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原则 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和绿色能源消费[2] -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 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