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储能电芯很缺”“光伏链主企业还有五倍、十倍以上成长空间”“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传递出这些行业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22:02
行业核心矛盾与共识 - “反内卷”和防止过度竞争是光伏产业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高质量协同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1][3][5] - 企业需在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具备“顾全大局”意识,考虑行业生态良性运转 [3][5] - 产能集中释放导致行业面临阶段性严峻供需失衡,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并全面跌破成本,企业承受较大经营压力 [4] 光伏产业现状与价格走势 - 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4] - 今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均价较年初分别下降约10%、20%、15%和2% [4] - 最新三季报显示部分企业业绩出现环比改善,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亏损额环比收窄 [4] - 美科股份产能共60GW,主要专注于硅片领域,并通过降本增效和创新应对下行压力 [4] 储能市场动态 - 储能行业已率先走出低谷,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是今年储能市场回暖的原因之一,甚至出现“电芯难求”局面 [3][9]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年均增速超130%,“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10] - 储能需求集中在峰谷电价差和工业配储两方面,光伏产品降价使配储项目经济性提升 [9] - 有市场观点认为储能市场实际竞争依然激烈,并未如宣传般火爆,对AI数据中心的需求拉动尚未成为主流 [10] 技术发展与创新趋势 - 大尺寸硅片(如210尺寸)转换效率更高,N型材料成为下游需求主流 [4] - 钙钛矿等新技术尚不稳定,未来2-10年是关键成熟期,技术路线呈现TOPCon、HJT、IBC等多元组合态势 [8] - 电化学储能技术持续演进,清陶能源推出固液混合储能模式(固态电解质占90%),侧重安全性 [9] - 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高安全储能技术仍需突破和降本 [11] 长期发展前景与挑战 - 中国光伏产业占全球产能95%,其中龙头企业占80%-85%,具备持续规模和成本竞争优势,参考OPEC模式有望实现长期协同发展 [7] - 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发展将扩大能源需求,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可达当前市值的5-10倍 [7] - 新型电力系统体制机制完善是关键,未来可能形成西北集中发电、源端-途中-末端储能结合、“西电东送”与储能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目标综合电价小于等于0.5元/千瓦时 [15] - 行业需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避免“卡脖子”风险,以支撑规模优势的持续与健康 [11][12] - 当前电力市场机制尚不能完全体现灵活性资源价值,需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调度和容量补偿机制 [12]
16股创新高,这一板块年内大涨43%
第一财经· 2025-11-09 19:35
板块市场表现 - 11月首周A股电网设备板块以12.45%的涨幅领跑申万二级行业,板块指数报5872.41点,年涨幅达43.11%,创2015年6月以来新高 [1][2] - 申万电网设备板块137只个股周内平均涨幅达8.8%,特变电工、金盘科技等16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其中中能电气、摩恩电气、特变电工周涨幅分别达78.36%、48.57%、35.34% [2] - 申万电网设备指数已持续7个月连阳,板块交易活跃度自今年5月以来持续提升 [3] 行业驱动因素 - AI产业高速发展引发全球性“电力饥渴”,高盛预测到2030年AI数据中心将使全球电力需求比2023年增长175% [1][3] - 国家电网1月至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8.1%,预计2025年全年投资规模将首次突破6500亿元 [3]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为行业景气度提供政策支撑 [3] - 海外电网升级改造需求旺盛,1~9月中国变压器出口额达6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高压开关出口额增长31.2% [3][5] 财务业绩分析 - 电网设备板块42家重点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37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14% [4] - 第三季度板块内部分化显著,非特高压主网、特高压主网、配电、电表四大板块的净利增速分别为38.2%、5.2%、-23.6%、-28.4% [5] - 非特高压主网环节成为业绩领头羊,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出海业务的持续兑现与国内主网需求的稳步提升 [5] 机构持仓动向 - 公募基金第三季度重仓持股总市值中,电网设备行业占比达0.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5] - 陆股通资金青睐出海龙头及数据中心业务潜力股,对华明装备、宏发股份、思源电气等3只个股的持股比例均超过21% [5][6] - 金盘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94亿元,同比增长8.25%,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20.27%,其数据中心相关业务销售收入达9.74亿元,同比增长337.47% [6] 前沿技术趋势 - 固态变压器因体积小、可控性强且更适配新能源电网和直流电场景,被视为适配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最优选择之一,获机构密集调研 [6] - 金盘科技已成功开发适用HVDC 800V供电架构的SST样机,四方股份可提供交流10kV~35kV、直流20kV~60kV接入的SST系列产品 [6][7]
《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中国成世界能源转型速度最快国家
中国化工报· 2025-11-04 14:54
能源变革指数评估体系与全球排名 - 能源变革指数评估体系涵盖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国际合作5个维度,包含17个准则层和74项底层指标,评估对象为125个国家和地区,对全球生产总值、人口、能源消费和供给量的覆盖率均超过97% [1] - 全球能源变革指数排名前十国家依次为瑞典、挪威、中国、丹麦、芬兰、瑞士、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排名第三且是唯一发展中国家 [1] - 在本年度新增的能源变革速度评估中,中国位列全球首位,成为目前世界上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1]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位与贡献 - 中国已成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截至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40% [2] - 中国已为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其生产的风电光伏产品在过去一年为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亿吨 [2] - 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低,但中国凭借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与强劲动力,推动其能源变革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2] 能源变革的驱动因素 - 全球能源变革指数排名靠前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在能源变革表现上更优,提高生产力水平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能源变革相辅相成 [2] - 资源禀赋是能源变革的基础,决心动力是变革的关键,中国和巴西等国家的案例充分说明决心与动力对能源变革的重要性 [2]
帮主郑重:9个月涨15倍的储能牛股,藏着散户抓大牛的3个底层逻辑
搜狐财经· 2025-10-26 10:28
公司股价表现 - 海博思创股价在9个月内从19元上涨至300元,涨幅达15倍 [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储能行业当前状态类似早期光伏行业,呈现红火态势但存在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近五分之一项目“交付即巅峰”,赚吆喝不赚钱 [3] - 公司定位为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强调储能系统应是能与电网对话、靠算法赚钱的“智能资产”,而非简单的电池堆砌 [3] - 公司创始人具有清华电机系博士及前西门子智能电网CTO背景,秉持“系统工程师”理念 [3]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为储能系统安装“大脑”,重点发展BMS(电池管理系统)和EMS(能量管理系统) [3] - BMS通过算法管理电池“健康度”,提升电芯一致性并延长电池寿命数年 [3] - EMS通过AI调度管理“赚钱路数”,动态计算峰谷价差,决策充放电时机及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 [3] - 公司技术能力体现在获得项目上,如内蒙古全国最大储能电站(83.5亿元)因其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及全生命周期更高收益而选择该公司 [3] - 公司具备全栈自研算法能力,覆盖从BMS到PCS,从控制逻辑到AI调度,形成技术壁垒 [4] - 公司技术可实现高价值应用场景,如为数据中心提供毫秒级供电响应,系统可用率达99.99% [4] 公司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商业模式从硬件低价竞争转向“综合能源服务”,包括前端开发、后端运维及电力交易服务,赚取服务费和分成 [5] - 公司上半年海外收入暴涨3000%以上,源于海外客户愿意为高溢价服务买单 [5] - 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长22%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逻辑 - 储能行业是能源变革中的真实需求,旨在解决风电光伏“靠天吃饭”问题,属于能持续数年的大赛道 [4] - 行业正经历从“拼装机量”到“拼运营效率”的拐点 [6] - 投资应关注解决行业真实痛点的公司,而非仅拼装机量和价格战的企业 [4] - 投资选股应注重公司的核心能力,如技术、客户和商业模式,而非仅看营收利润 [6] - 公司经营现金流为-16.5亿元,表明存在垫资多、现金流压力大的潜在风险 [6]
成果发布︱《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5-10-25 16:03
能源变革指数全球排名 - 中国在全球能源变革综合评估中位列第三 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瑞典 挪威 中国 丹麦 芬兰 瑞士 德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2] 评估体系与方法 - 评估体系从能源消费 能源供给 能源技术 能源体制 国际合作5个维度构建 包含17个准则层和74项底层指标 [2] - 评估对象包含125个国家和地区 对全球生产总值 人口 能源消费和供给量的覆盖率均超过97% [2] 能源变革表现驱动因素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 人口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在能源变革表现上更优 提高生产力水平与能源变革相辅相成 [2] - 资源禀赋是变革的基础 决心动力是变革的关键 中国 巴西等国家凭借坚定的变革决心和动力进入领先行列 [2]
我国成为能源变革先锋国家 “中国能源好物”清单向世界共享“中国方案”
央视网· 2025-10-25 15:50
全球能源变革格局 - 中国在能源变革指数得分中排名全球第三,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3] - 在本年度新增的能源变革速度评估中,中国位列全球首位,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3] - 中国被评为亚洲及大洋洲的能源变革先锋国家,能源转型进程全球领先 [5] 中国能源转型成就 - 截至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过40% [7] - 中国已为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 [7] - 中国生产的风电光伏产品在过去一年为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亿吨 [7] 产业与解决方案输出 - 论坛发布“中国能源好物”清单,一次性亮相六十项覆盖五大关键领域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 [7] - 该清单被视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体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菜单式”解决方案 [7] - 中国在清洁能源系统方面生产并扩大了风能和太阳能供应链,并帮助其他地区发展 [9]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开幕 刘小涛王宏志出席并致辞
苏州日报· 2025-10-25 08:39
论坛概况 -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于10月24日在苏州开幕 主题为十年携手能源变革 创新领航绿色未来 [1] - 国家能源局局长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等高级别官员出席并致辞 [1] 行业政策导向 - 江苏省将持续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有序开发利用 加快能源结构向更快更高更优转型 [4] - 行业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4] - 中国正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能源转型变革 [5] 行业合作与创新 - 论坛将加强能源政策沟通协调 携手开展能源科技创新合作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4] - 行业期望共筑能源供给保障体系 共破技术发展瓶颈 共促能源公正转型 [5] - 论坛发起成立国际零碳零废城市发展联盟 发布了《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展2030苏州愿景》等系列成果 [5] 项目与投资机遇 - 江苏省欢迎企业家将更多高端资源优质项目落户江苏 导入更多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 [4] - 论坛发布了中国能源好物和《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等成果 [5]
“中国能源好物”发布 与世界共享科创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0:18
论坛与发布活动 -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于10月24日在苏州召开 [1] - 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中英文版本的“中国能源好物”共计60项 [1][1] 行业技术地位与成就 - 中国已成为能源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策源地 [1] - 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 [1] - 水电、核电等一批重大工程已建成投运 [1] “中国能源好物”具体构成 - 60项成果分为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科技创新、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能源输配、智慧能源数字化应用五大板块 [1] - 涉及风电、光伏、核电等多个领域 [1] - 包括“华龙一号”、钙钛矿光伏组件等36项核心产品 [1] - 包括一体化氢能系统、工业领域智能微电网等24项解决方案 [1] 全球能源行业背景 - 地缘政治持续影响全球能源稳定供应 [1] - 区域发展失衡加剧 [1] - 关键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1]
蓝皮书:中国在全球能源变革综合评估中位列第三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0:15
能源变革指数排名 - 中国在全球能源变革综合评估中位列第三,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瑞典、挪威、中国、丹麦、芬兰、瑞士、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 [1] - 评估体系包含17个准则层和74项底层指标,从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国际合作5个维度构建,覆盖125个国家和地区,对全球生产总值、人口、能源消费和供给量的覆盖率均超过97% [1] 能源变革表现特征 - 全球能源变革指数排名靠前的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在能源变革表现上更优 [1] - 中国、巴西等国家人口总量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低,但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动力,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其能源变革进入领先行列 [2] - 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能源变革相辅相成 [1]
崇德科技第三季度业绩向好 多领域业务景气度上升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11:43
公司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2亿元,同比增长48.04% [1]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3214.20万元,同比增长75.66% [1] - 业绩增长得益于核电、风电、燃气轮机、石油化工等领域需求旺盛 [1] 业务与技术进展 - 强散热高性能轴承切入石化领域,风电滑动轴承在成本与可靠性方面升级 [1] - 水润滑、气浮轴承获客户初步认可,PEEK材料轴承在制冷、深井抽油泵、高速齿轮箱等领域批量供货 [1] - 公司从单一产品供应转向“技术+服务”新模式,提供轴承选型、安装、运维等整体解决方案 [1] 国际市场与战略 - 国际订单显著增长,成功中标多个国际客户项目,与Levicron签署战略收购协议,欧洲中心正式运营 [2] - 国际化战略受益于AI爆发推动数据中心耗电激增及欧洲可再生能源转型带来的发电设备需求上升 [2] - 国际市场主打价格优势与快速交付,以全球配套经验反哺国内生产 [2] 核心竞争力与行业背景 - 公司具备技术能力领先、产品品种齐全、应用领域高端的核心竞争力,并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1] - 业绩增长是“技术筑基+内外联动”模式的结果,自主研发的滑动轴承突破国外垄断,助力重大装备国产化 [2] - 下游市场受益于能源、石化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公司抓住了市场机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