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历时十年收购香港人寿 越秀集团跨境金融如何落子?
中国经营报· 2025-10-25 03:21
收购交易概述 - 越秀集团斥资17.68亿港元完成对香港人寿的收购,是2024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保险收购交易 [1] - 此次收购历时近十年,越秀集团自2016年起开始竞购,最终于近期获得香港监管批准完成股权交割 [1] - 交易完成后,越秀集团通过越秀保险控股间接持有香港人寿83.33%股权,并通过全资控股的创兴保险持有剩余16.67%股权,成为百分百股权最终持有人 [2][3] 交易价格与条款 - 本次交易作价17.68亿港元,相比2017年71亿港元的出售价下降约75% [2][3] - 交易包含附加条件,需按1:1等额比率向香港人寿进行额外出资以维持最低监管资本水平 [3] - 越秀集团拟为香港人寿再注资10亿港元,为未来开拓产品和服务增添动力 [3] 目标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人寿总资产约143亿港元,实现保费收入4.3亿港元,在香港50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18位 [4] - 香港人寿在2022年及2023年连续亏损,除税及非经常项目后亏损净额分别为5.12亿港元和4.88亿港元 [5] - 2024年公司扭亏为盈,税后利润盈利3158.11万港元,保险收入1.55亿港元 [5] 战略意义与牌照价值 - 收购使越秀集团正式构建完整的"银、保、证、投"综合金融格局,成为少数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地方国企 [1] - 香港寿险牌照稀缺且价值高昂,港澳寿险牌照已停发15年,存量仅12张,通过收购可快速进入市场 [5] - 寿险牌照被视为打通跨境金融的"钥匙",有助于公司深耕香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6][9]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借助香港成熟的保险经验,在开发跨境保险产品、深化穗港养老医疗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 [7] - 结合"十五五"发展,越秀集团将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大健康等新质生产力集中赛道 [7] - 未来协同方向主要为"养老保险+康养社区"以及"保险资金+耐心资本",公司已运营21个康养项目覆盖4省7市 [7] 业务协同与生态构建 - 基于地产、康养基础,可推出"康养社区会员+养老保险保障"一体化产品,实现产融协同 [8] - 通过"保险公司—产业平台—资本市场"三者联动,形成融资—投资—运营一体化的生态 [8] - 香港人寿有望从单纯寿险公司转化为越秀集团跨境、跨产业、跨资本的金融枢纽节点 [9]
深圳金融三季报:2个“2万亿”+2个“1万亿”信贷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7:21
信贷总量与融资成本 - 截至2025年9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较年初增加7871.52亿元,同比多增超5000亿元 [2]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增加4574.11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住户及企业存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 [2] - 2025年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5%,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 [2] 重点领域信贷格局 - 信贷格局呈现科技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两个“2万亿”,以及绿色贷款和数字经济贷款两个“1万亿” [3] - 科技贷款同比增长8.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7.1%,绿色、养老、数字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整体增速 [3] - 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5.9%,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0% [3]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 截至2025年9月末,2552家科技企业和111个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获得低成本融资498.6亿元 [3] - 121家企业通过“腾飞贷”获得66亿元中长期资金支持,4522家科技小微“无贷户”通过“科技初创通”获得信用贷款68亿元 [4] - 超2000家企业通过“种子贷”、“20+8产业贷”等结合担保计划获得融资48亿元,12家非金融企业发行科创债334.5亿元 [4] 跨境金融服务与便利化 - 自2024年2月实施高水平试点政策至2025年9月末,政策覆盖超1800家企业,业务规模超2100亿美元 [5] - 外综服企业累计服务24.6万家跨境电商企业,收汇业务规模624.4亿美元,银行凭电子信息服务1.4万家商户,业务规模14.4亿美元 [5] - 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试点服务55家跨国公司,惠及近2000家成员企业,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占比近九成 [5] 跨境金融平台创新与业务增长 - 2025年10月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核验试点启动,三日内6家银行93个网点开通权限,为企业办理跨境收付263.15万美元,单据审核时间从1天缩短至1小时 [6] - 2025年1-9月,深圳FT账户交易金额达3610亿元,同比增长70.7% [6]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深圳银行新增约3.1万名个人投资者,跨境收付金额507.4亿元,占大湾区近五成,业务规模较1.0时期增长超8倍 [6]
深圳前三季度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 “跨境理财通”2.0收付金额占大湾区近五成
搜狐财经· 2025-10-24 11:44
"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增量扩面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邱清月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依托深圳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推进机制,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普惠贷款余额 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持续巩固。 持续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截至2025年9月末,纳入政策支持清 单内2552家科技企业、111个项目获得低成本融资资金支持498.6亿元。深化股债联动的金融服务模式创 新。深入推进深圳新一轮综改试点,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推动"腾飞贷""科技初创 通"等业务模式增量扩面。截至9月末,已有121家企业通过"腾飞贷"获得66亿元中长期资金支持;"科技 初创通"已帮助4522家科技小微"无贷户"企业获得信用贷款68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种子贷"、"20+8 产业贷"并与科技担保专项计划相结合,已助力超2000家企业获得融资48亿元。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科技 板"作用,截至9月末,12家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19只,金额合计334.5亿元 ...
【2025外滩年会】渣打中国行长鲁静:积极探索跨境金融领域创新模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3 21:4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定位为扎根上海的国际金融机构,致力于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上海共同推进跨境金融创新 [1] - 公司是首批在中国完成本地法人化的国际银行,受益于上海的金融改革开放政策 [1] 上海金融环境评价 - 上海的制度性开放走在全国前列,其金融市场规模、体量、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以及与海外市场的对接均表现突出 [1] - 上海自贸区已成为中国对外协作的窗口和全国自贸区发展的样本 [1] 跨境金融创新案例 - 公司近期在上海自贸区为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大型央企完成了一笔十年期美元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 [1] - 该央企在境外有大型矿山项目的长期限融资需求,但面临美元融资成本高和汇率风险大的挑战 [1] - 该笔长期限货币掉期业务对定价能力、流动性组织和风险对冲提出极高要求 [1] - 公司利用上海自贸区政策提供的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为企业定制了十年期外汇衍生品交易方案 [1] - 该方案帮助客户利用成本较低的境内人民币融资来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并有效管理长期汇率风险 [1] 人民币国际化展望 - 此类交易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中的使用 [2] - 随着上海与香港、伦敦、纽约、新加坡、迪拜等国际金融中心及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连接协作,将有效提高人民币在这些离岸市场的流动性和认可度 [2]
深圳:支持符合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或再融资,提升跨区域并购重组实施效率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市多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深化深港资本市场合作与金融工具创新,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提升资源整合效率与范围 [1] 合作机制与资源联通 - 联通香港资本市场以打通境内外并购资源 [1] - 支持符合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或再融资,以提升跨区域并购重组实施效率并拓宽资源整合范围 [1] - 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加强合作,探索并购重组及股债融资机制互联互通,先行丰富并购融资工具、提升支付灵活性,争取推动创新并购案例落地 [1] 金融工具与跨境业务创新 - 创新运用跨境资产转让、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银团贷款等工具,促进境内外企业有序开展双向并购整合 [1] - 对企业通过跨境换股收购资产予以支持 [1] - 引导深港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投入产业并购项目 [1] 专业服务机构角色 - 支持辖区证券公司联合境外分支机构,通过投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等专业服务,助力中资企业开展跨区域布局 [1]
跨境金融添动力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助企“扬帆远航”
环球网· 2025-10-22 14:5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为一家电缆企业开立跨境人民币涉外保函,成功支持该企业获得南美洲项目合作机会 [1] - 该行通过提供专属化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外向型企业“走出去” [1] - 中信银行致力于构建综合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1] 跨境金融服务案例 - 服务对象为一家专业生产电缆的外向型企业,该企业成功竞标南美洲某国家项目的电缆采购业务 [1] - 企业需开立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以及履约保函 [1] - 银行通过多次走访对接,精准把握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 [1] 银行服务战略与体系 - 秉持“专业、快捷、灵活”的服务理念与“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的价值导向 [1] - 打造外汇业务全账户、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图谱及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 [1] - 积极与中信保等多个渠道对接,深入服务企业进出口贸易、跨境结算、结售汇、汇率风险管理 [1] -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在外汇业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的战略定位 [1]
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 华夏银行承销2025年全国首单与第二单省级政府境外债
中证网· 2025-10-21 18:34
新闻核心观点 - 华夏银行作为联席簿记管理人和联席主承销商,成功协助广东省与海南省政府发行2025年全国首两单省级地方政府离岸人民币债券,总规模达75亿元,债券品种创新且获得国际投资者踊跃认购 [1][2][3] 债券发行详情 - 广东省政府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包含5亿元2年期蓝色债券利率1.63%、15亿元3年期专项债券利率1.75%、5亿元5年期绿色债券利率1.85%,订单簿峰值达118亿元,认购倍数4.72倍 [1] - 海南省政府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包含25亿元3年期可持续发展债券、15亿元5年期蓝色债券及10亿元10年期全国首单航天主题债券,订单峰值近230亿元,认购倍数达4.6倍 [2] 债券资金用途与创新点 - 广东省蓝色债券资金用于珠三角地市蓝色项目建设,专项债券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项目,绿色债券投向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 [1] - 海南省债券募集资金投向海洋保护、民生保障及航天科研基础设施,并通过海南自贸港EF账户完成资金交收,航天主题债券为全国首单 [2] 华夏银行承销服务与能力 - 公司形成高效联动机制,广东省离岸债由广州分行主导,海南地方债由海口分行负责,总行投资银行部、金融市场部统筹指导,香港分行提供专业支撑 [2] - 公司依托香港分行国际市场经验与港澳结算系统优势,在方案设计、投资者路演、定价发行等环节展现全流程跨境承销能力 [2]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公司今年以来已成功落地162笔境外债承销业务,持续以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合作 [3] 市场反应与战略意义 - 债券发行吸引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金融机构踊跃认购,体现国际投资者对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及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1][2] - 此次发行标志着地方政府境外发债迈出新步伐,公司未来将继续发挥跨境金融优势,服务绿色金融与创新产业发展 [1][3]
离岸债创新频出 金融助力区域战略落地见效
经济观察网· 2025-10-21 15:51
债券发行概况 - 华夏银行作为联席簿记管理人和联席主承销商,成功助力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协助海南省政府在香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这是2025年全国首单与第二单省级地方政府境外债券 [2] - 广东省地方债发行25亿元,包含5亿元2年期蓝色债券、15亿元3年期专项债券和5亿元5年期绿色债券 [2] - 海南省地方债发行50亿元,包含25亿元3年期可持续发展债券、15亿元5年期蓝色债券及10亿元10年期航天主题债券,成为全国首单航天主题地方政府债券 [3] 债券条款与资金用途 - 广东省2年期蓝色债券利率1.63%,用于珠三角地市蓝色项目建设;3年期专项债券利率1.75%,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项目;5年期绿色债券利率1.85%,投向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 [2] - 海南省债券募集资金将投向海洋保护、民生保障及航天科研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并通过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完成资金交收 [3] 市场认购情况 - 广东省债券订单簿峰值达118亿元,认购倍数高达4.72倍,吸引了澳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金融机构踊跃认购 [2] - 海南省债券订单峰值近230亿元,认购倍数达4.6倍,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认可 [3] 公司执行与专业能力 - 两地项目由属地分行牵头,总行投资银行部、金融市场部全程统筹指导,香港分行提供专业支撑,形成了高效联动机制 [3] - 公司依托香港分行的国际市场经验与港澳结算系统优势,在方案设计、投资者路演、定价发行等环节展现全流程跨境承销能力 [3]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公司年内已成功落地162笔境外债承销业务,在彭博中国离岸债承销商排名中稳居国际一线阵营 [4]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债券发行创新推出蓝色债券、绿色债券及全国首单“航天主题”地方债,标志着地方政府境外发债迈出新步伐 [2] - 公司持续以专业承销能力服务国家战略,以跨境金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 [4] - 未来公司将继续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服务绿色金融与创新产业发展 [4]
汇小二”上线 广西跨境金融服务引入“智能体
金融时报· 2025-10-21 11:36
产品核心与市场定位 - 产品为“汇小二”跨境金融服务智能体,是生成式AI技术在跨境金融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 [1] - 旨在解决企业和个人在跨境金融政策查询中“找政策难、懂政策繁”的核心痛点 [1][2] - 前期运行数据显示,该智能体已累计完成超3万次服务应答,用户调研反馈好评率超90% [1] 技术优势与服务特点 - 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及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问题解答上的准确率显著提升 [1] - 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官方政策文件为核心知识底座,从源头杜绝非官方信息干扰,实现问答准确率的显著提升 [5] - 具备迭代快、更新及时、成本可控的优势,并依托高性能算力集群实现快速稳定的响应 [4] - 构建全场景服务矩阵,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跨境金融解答,服务触达突破时空限制 [4] - 实现多模态交互,集成文字输入、语音识别及实时通话三种模式,兼顾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 [4] 发展历程与行业影响 -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广西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成员银行联动国内头部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创新研发 [2] - 产品的推出是对跨境金融服务从逻辑到生态的全面重塑,实现了从“人追着政策跑”到“政策围着人转”的转变 [3] - 打破了跨境金融服务的专业壁垒,使服务变得普惠化、易用化 [3]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按照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持续优化功能服务 [7] - 未来将聚焦广西重点合作的东盟市场,扩充东盟国家涉外业务专题知识库,并增加多语种翻译功能 [7] - 计划不断完善智能体知识库,使其服务能够适配全国更多场景,扩大政策宣导覆盖面 [7] - 将进一步整合政策咨询与业务办理功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智能服务平台,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从“分散化”向“一体化”跨越 [7]
万和证券入围海南跨境资管首批试点;302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再扩容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09:24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试点 -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试点业务正式启动,万和证券、金元证券、汇百川基金、鹏安基金等6家机构入围首批试点名单 [1] - 国信证券明确将跨境业务作为万和证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目标将其打造成在跨境业务领域具备行业领先地位的区域特色券商 [1] - 试点扩容标志着金融开放提速,头部券商及区域性特色券商有望优先受益 [1] 东方财富股权转让 - 东方财富股东陆丽丽、沈友根通过询价转让23780万股股份,总价约58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1.5% [2] - 易方达基金、国泰海通、瑞银、华夏基金、摩根士丹利等16家中外资知名机构成功获配 [2] - 转让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科技创业类企业,此次转让显示机构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2] 新发基金规模管控趋势 - 新发公募基金出现主动设置募集规模上限的趋势,鹏华制造升级、易方达港股通科技、富国医药升级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分别为20亿元、20亿元、10亿元 [3] - 知名基金经理如闫思倩、李剑锋、赵伟管理的产品均迅速达到上限并结束募集 [3] - 此举旨在控制规模对投资策略的稀释,提升产品运作效率,或推动市场资金向优质管理人集中 [3] 个人养老金基金发展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增至302只,较二季度末扩容8只,新增产品包括5只指数增强基金、2只FOF和1只ETF联接基金 [4] - 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数量维持52家,其中包括25家证券公司、19家商业银行和8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4] - 产品扩容丰富了投资者选择,有望促进长期资金入市,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