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23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10月2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 风险首位主责,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同时,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推 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李云 泽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将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 路,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首先 即是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李云泽强调,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 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 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 态。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 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15
● 本报记者张佳琳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 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 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 能。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 能,优化资源配置,为"五大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 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 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 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 ...
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03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新的历史性成就,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金融监管总局将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推 进金融强国建设,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具体而言,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推动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 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 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 早、投小、投长期、投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0-28 01:17
"'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 就,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更加坚定了我们 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四中全会精神,锚定'十五 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为确保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李云泽表示。 李云泽表示,第一,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 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 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增长。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金融服务 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第三,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积极识 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携手织密 ...
李云泽: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北京商报· 2025-10-28 01:02
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谈及 实现路径,李云泽强调,"我们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 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 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面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强调,要推动构建直接融资 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 融服务新模式;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 李云泽明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他透露,国家金融监督管 理总局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 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 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 ...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22:56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黄博文 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召开,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活动上发表致辞。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 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不 同类型、不同规模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 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力促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延续了金融监管总局今年以来的监管思路,即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同质扩张'转向'结构 优化'。"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 "'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 就,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更加坚定了我们 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李云泽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四 中全会精神,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 ...
事关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数字人民币,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重磅发声速览
搜狐财经· 2025-10-27 22:43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管理 - 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此前因债市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及市场风险累积而暂停[1] - 将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安排 以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道德风险[1]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将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1] - 将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和炒作 同时密切跟踪评估境外稳定币发展[1]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机构监管 - 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3]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 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以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5]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机构布局更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3]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 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6]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 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7]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 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7]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8] - 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9] 外汇管理与跨境资金流动 - 深化直接投资、跨境融资、证券投资等重点领域外汇管理改革 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10] - 将发布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等政策[11] -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智慧监管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12] 数字金融与信用体系 - 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 研究优化其货币层次定位 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运营机构[1] - 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计划在明年初执行[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围绕扩大内需战略 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 助推消费扩容升级[4] -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在京落地[7]
最新!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一把手金融街论坛重磅发声!
搜狐财经· 2025-10-27 22:2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表示,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这是丰富货币 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 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 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 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0月27日下午,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 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论坛,并发布一系列重要消息。 潘功胜指出,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运营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行 记录,并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2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信用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推动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试
搜狐财经· 2025-10-27 22:09
金融服务模式与支持重点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2]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2]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 [2] - 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并优化跨境服务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2] - 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让普惠金融精准滴灌 [2] 金融改革与开放 -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发展质量和韧性及国际影响力 [3] - 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3]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决纠正无序竞争 [3]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3] - 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3]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4] - 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 [4]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 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能 [4] - 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以增强监管合力,并加强全球协调以织密金融安全网 [4] 北京金融发展 - 北京金融总部集聚效应持续释放,立足首都、辐射全国的功能更加凸显 [5] - 目前已有4家大型银行在京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邮储银行AIC也正在筹建 [5] -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试,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汇聚首都 [5]
李云泽: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1:49
金融服务模式与资源配置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3]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3] - 截至2025年9月末,绿色贷款增速达22.9%,科技、绿色、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整体贷款水平[4] - 超600家主体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渠道不断拓宽[4] 产业支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4]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围绕扩大内需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优化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4] - 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完善灾害保险保障体系,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4] 金融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6] - 引导各类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构筑多元有序的金融生态[6]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机构树牢正确观念,纠正无序竞争行为,维护金融秩序[6]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6] 风险防控与机构整合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8] - 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8]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国已有326家银行通过解散、合并或注销等方式退出市场,大幅超过去年全年198家的退出总量[9]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8] 监管效能与全球协作 - 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9] - 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增强监管合力[9] - 加强全球协作,织密全球金融安全网,健全跨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升国际监管合作和危机管理效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