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3级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源乐晟资产调研华测检测、四维图新
证券之星· 2025-08-25 08:10
华测检测调研要点 - 海外并购加速 签约越南Openview 欧洲Emicert 南非Safety SA 推进国际化战略 提升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 - 食品板块增长受益于123战略 大客户策略 国际化布局和创新投入 消费品板块多个细分领域增长 德国易马二季度好转 全年有望延续良好态势[1] - 芯片半导体发展潜力被看好 核心管理团队优化完成 FA与MA能力建设完成 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1] - 医药医学行业开始修复 CRO业务签单较好 生物安全业务增长强劲 医疗器械业务加大投资[1] - 环境检测板块上半年受三普业务高基数影响 剔除后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下半年有望恢复性增长[1] - 现金流改善得益于加强收款工作和政府政策支持 预计全年收款情况将持续改善[1] - 毛利率提升依赖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升级 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引入新技术[1] - 通过开发新服务 进入竞争较少领域应对价格压力 构建长效发展体系[1] 四维图新调研要点 - 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行业呈现技术下沉 I驱动 政策支持等核心趋势 L3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元年 技术下沉至中低端市场[2] - I大模型优化决策 传感器与算力需求增长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 - 车厂选择解决方案时更关注中高阶产品体验 性价比 硬件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并重视安全[2] - 智云业务因全球化数据合规解决方案和L4领域拓展而高速增长[2] - 杰发科技MCU技术创新聚焦功能安全 极致性价比 I适配 架构从单核向多核异构演进[2] - 通过车规基因 定制化敏捷 本土化生态打造差异化优势[2] -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快速发展 拥有8015 8025 8025E等核心产品 模拟IP自研率100% 数字IP自研率超90% 推进全链条国产化[2] - 车规级芯片价格仍在下探 但长期看单纯价格战不可持续[2] - 与云厂商合作围绕数据闭环和数据合规 结合各自能力服务车厂 科技公司等客户[2] - 数据合规业务因智能驾驶普及而高速增长 按车型 平台收费 未来增长潜力大[2] - AI新基建架构由数据合规层 数据增强层 I训练层构成 推动行业效率提升[2] 源乐晟资产机构概况 - 西藏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北京源乐晟平行公司 股东结构 公司架构与人员组成一致[3] - 管理资产规模70亿元 2009至2012年四年期阳光私募业绩冠军[3] - 首只产品"乐晟股票精选"2008年7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500%[3] - 2011 2012 2013连续三年获颁"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3] - 除管理集合类阳光私募产品外 还是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委托管理人[3]
速腾聚创上半年收入7.8亿元,激光雷达新产品独家供应深圳头部新能源车企
新浪财经· 2025-08-22 18:18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收达7.83亿元,同比增长7.72% [1] - 应占亏损为1.49亿元,按年收窄44.5% [1] - 毛利率达25.9%,去年同期为13.6% [9] 产品交付与客户结构 - 激光雷达总销量26.68万台,同比增长9.6% [2] - ADAS激光雷达销量约22.05万台,减少6.0% [2] - 机器人及其他激光雷达销量约4.63万台,激增420.2% [2][10] - 获得30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119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 [2] - 已为14家客户的44款车型实现SOP [2] - 量产定点车型数量增至133款 [2]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发布真192线车载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EMX [4] - EMX获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32款车型独家供应 [4] - 520线超级激光雷达EM4垂直分辨率较128线提升近3倍 [6][8] - 520线激光雷达可识别300米外长宽超75厘米物体 [7] - 预计明年推出自研芯片应对L3以上自动驾驶需求 [8]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独家供应两家日本Top2车企及中国重点合资品牌 [4] - 与全球Top5割草机器人厂商达成独家合作,订单规模突破七位数 [4] - 合作覆盖全球L4领域领先企业超90% [9] - 合作伙伴包括滴滴自动驾驶、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9] - Robotaxi厂商采用多激光雷达方案(4-6颗/车) [9] 行业趋势与需求驱动 - L3级自动驾驶需求增长推动高线数激光雷达成为刚需 [5][6] - 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搭载量预计约320万台,同比翻倍 [5] - 从L2向L3升级需500线以上高性能激光雷达 [8] - Robotaxi领域成本下降,第七代系统成本较前代降70% [9] 机器人业务发展 - 机器人激光雷达毛利率达45%,远高于ADAS产品的17.4% [9][10] - 与多家机器人厂商合作,包括越疆科技、普渡机器人、宇树科技等 [11] - Active Camera平台收集超400个开发者和企业需求 [11] - 预计年底发布更多系列产品覆盖细分场景 [11]
北汽蓝谷上半年营收达95.17亿元,亏损23.08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8-15 18:2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95.17亿元,同比增长154.38% [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3.08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5.71亿元有所收窄 [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23.36亿元,上年同期为25.82亿元 [2][4] - 总资产351.10亿元,同比下降15.24% [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04亿元,同比下降41.86% [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为正数,达22.49亿元,上年同期为-20.57亿元 [4] - 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上年同期为-0.46元/股 [5] 业务运营 - 公司聚焦享界、极狐和BEIJING三大品牌矩阵 [6] - 享界品牌为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品牌,首款车型为享界S9,报告期内新增增程版 [6] - 极狐品牌定位中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在售车型包括阿尔法T5、阿尔法S5、阿尔法T6、阿尔法S6及考拉系列 [6] - BEIJING品牌主打经济型智能新能源车,主力车型为EU5及EU5 PLUS [6] - 享界超级工厂实现订单式生产,6月交付量突破4000台,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 [6] - 工厂支持500余项选装配置的个性化定制生产 [6] - 蓝谷麦格纳工厂完成产能提升计划及技术改造,阿尔法S5 2025款按期投产 [6]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L3级自动驾驶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华为ADS3.0及小鹏XNGP系统覆盖超100座城市 [5] - 城市NOA功能渗透率突破30% [5] - 4D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成本下降50%,推动高阶智驾技术下探至20万元级车型 [5]
汽车行业7月分析:汽车行业:双轮驱动格局裂变,港股汽车ETF捕捉龙头红利
恒泰证券· 2025-08-08 19:19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建议超配智能电动乘用车赛道 [1][4] - 港股汽车ETF(520600 OF)配置价值突出 可高效捕捉头部车企估值修复及行业Beta行情 [4][55] 核心观点 行情回顾 - 行业ETF表现分化:电池类ETF领涨(新能车ETF 3 17% 新能源车ETF 2 30% 电池ETF 2 13%) 港股汽车ETF显著正收益(2 92%) 汽车ETF小幅下跌(-0 86%)[2][11] - 资金流向分化:电池ETF净流入5 74亿 智能汽车/汽车ETF各流入1 20亿/1 12亿 新能源车ETF净流出2 25亿 反映市场偏好"电池>智能>传统"[2][12] - 汽车板块整体表现落后(涨幅1 16% vs 沪深300涨3 92%) 乘用车领跌(-2 24%) 商用车(+8 60%)及摩托车(+1 95%)逆势上扬[2][23] 行业动态 - 7月乘用车零售/批发销量同比双增(9%/17%) 1-7月累计零售/批发分别增长11%/13%[3][37] - 新能源车零售/批发同比增15%/17%但环比收缩(-17%/-20%) 比亚迪以34 1万辆稳居榜首 新势力阵营洗牌(零跑登顶 理想跌出前五)[3][46] 行业趋势 -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补贴延续与高阶智驾下沉推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钠电池应用平抑锂价波动[3][52] - 市场竞争加速头部集中:本土化产能突破欧盟关税壁垒 智能化配置成为核心卖点[53][54] 投资建议 - 聚焦智能化领先电动乘用车:L3级自动驾驶法规落地催化技术商业化 小鹏 鸿蒙智行等品牌推动高阶车型普及[4][55] - 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比亚迪墨西哥工厂 奇瑞东南亚基地等海外产能加速落地[4][55] - 短期关注三大催化因素:地方补贴跟进 主流品牌新车周期 固态电池量产进展[4][55]
懂车帝测试争议背后,智驾离L3还有多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1:28
辅助驾驶测试结果 - 懂车帝对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进行15个场景的辅助驾驶测试,平均通过率仅35.74% [1] - 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场景仅47%车辆能安全避让,儿童突然冲出场景58%车辆能有效刹停 [1]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表现突出,高速场景通过5项,城市场景Model X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 [1] 车企反应与争议 - 岚图汽车高管指出测试反映行业在极端场景下存在技术共性瓶颈 [2] -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副总裁陶琳强调安全要求无上限 [2] - 理想汽车工程师认为单次测试不具普遍意义,变量难以完全一致 [2] - 智界汽车、AITO汽车等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3] 行业技术瓶颈 - 测试显示汽车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需提升,高速和城区避险存在共性技术问题 [6] - 纯视觉方案在夜间等极端场景需大量数据训练,激光雷达可更经济地解决该问题 [7] - 周边动态场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预测错误率高,实时计算延迟可能引发决策失效 [7] - 传感器存在物理局限性,如激光雷达雨雪天散射、摄像头受光照影响等 [8] 行业发展趋势 - 比亚迪推出三套智驾方案,零跑将激光雷达下放到12万元级别车型 [5] - 广汽集团宣布2024年Q4量产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乘用车,2026年推L3+,2027年推L4 [5] - 小米在S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芯片,提升暗光环境识别能力 [6] - 行业需加强多维视觉融合感知,提前补充道路先验信息以提升安全性 [8] 政策与责任界定 - 公安部明确目前市场"智驾"系统均属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始终是责任主体 [3][9] - L3级自动驾驶将主要责任从人转移到系统,制造商需承担法律责任 [5]
数字化成为激光雷达重要升级方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6
激光雷达市场概况 - 2024年1至5月中国市场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量达78.92万颗 同比增长83.45% [1] -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华为份额从2023年6%升至2024年19% 乘用车领域从8%跃升至24% [2] - 激光雷达需求增长源于智驾平权推动下沉和L3自动驾驶落地带动配置升级 形成"技术降本—规模放量—盈利兑现"良性循环 [3][5] 华为市场表现与战略 - 华为激光雷达出货量跃居中国市场首位 主要受益于问界、智界、阿维塔等爆款车型带动 [1][2] - 已与赛力斯、奇瑞、奥迪等十余家车企合作 多款车型搭载华为ADS系统并配置激光雷达 如问界M9配备4颗激光雷达 [2] - 发布乾崑ADS 4.0系统及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产品线覆盖基础版至旗舰版 其中三款方案配备激光雷达 [3] 头部企业动态 - 速腾聚创全球首家达成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交付 获30家车企超100款车型定点 12家客户38款车型已量产 [4][6] - 禾赛一季度交付量19.58万台 同比增长231.3% 净亏损收窄84% 与比亚迪、理想等22家车企达成120款车型合作 [4] - 禾赛第四代SoC芯片功耗与成本双降 ATX雷达价格降至200美元 速腾聚创推出千线级EM4和192线EMX激光雷达 [5][6] 技术趋势与新兴应用 - 数字化架构成为升级方向 高线数(如192线)和精度感知提升驾驶安全性 速腾聚创EM4实现600米测距能力 [5][6] - 激光雷达跨界至机器人领域 速腾聚创与库犸科技合作交付120万台用于割草机器人 覆盖90%无人配送头部客户 [7] - L3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推动高性能激光雷达需求 冗余设计和故障备援要求提升产品重要性 [5]
中信证券:预计法规放宽与高速L3商用落地节奏将触发零部件订单加速兑现 维持行业 “强于大市” 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08:37
政策层面 - L2将迎来强监管,工信部明确禁止夸大宣传并加强"脱手脱眼"监管,推动功能边界透明化 [2] - 四部委试点通知打通L3上路测试通道,大规模商用需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 [2] - 车企智驾险已落地,责任划分与保障机制完善为L3商业化提供保险支撑 [2] 场景与需求层面 - 高速/高架路段占私家车行驶里程25%-30%,用户对"脱手脱眼"需求强烈 [3] - 60%+车主希望行车中看视频或上网,76%认同高速自动驾驶"非常必要" [3] - L3率先落地高速具备商业价值及技术可实现性 [3] 安全层面 - L3核心价值是安全,需以"事故率优于人工驾驶10倍"为目标 [4] - 系统需从Fail-Safe升级至Fail-Degraded/Fail-Operational,推动性能提升与冗余配置 [4] 性能配置及安全冗余层面 - 计算平台采用双SOC与"SOC+MCU"并存,单车ASP提升1.5倍 [5] - 激光雷达由单颗前向扩展为"前1+侧2+后1",前向分辨率从100线+提升至500线 [5] - 毫米波雷达由3T4R迈向8T8R乃至12T16R [5] - 通信网络采用CAN+以太网+高速Serdes混合拓扑,高端车型Serdes用量达20颗 [5] - 低压电源采用双12V蓄电池与双DCDC架构实现电源级冗余 [5] 投资机会 - 重点布局双SOC/MCU冗余计算平台、激光雷达分辨率提升与数量增加、TSN-SerDes高速车载网络、双12V低压电源/双DCDC冗余等领域 [1] - 法规放宽与高速L3商用落地将触发零部件订单加速兑现,估值与业绩双击可期 [1] - L3商用推动智驾芯片、域控制器、激光雷达、毫米波传感器、车载Serdes、低压电源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 [1]
100万片才能回本!蔚小理为啥还要扎堆造芯片?
电动车公社· 2025-06-18 00:28
车端算力发展历程 - 2021年英伟达Orin-X芯片以254TOPS算力开启车端算力竞争,远超Mobileye Q5H的24TOPS和特斯拉HW3 0 [1] - 蔚来采用4颗Orin-X芯片实现超1000TOPS算力 [3] - 2025年小鹏G7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2200TOPS创量产车新高 [6] - 理想"舒马赫"计划研发的马赫100芯片2026年量产 [8] 车企自研芯片驱动因素 - 特斯拉因Mobileye黑箱模式限制数据调取转向英伟达开放平台 [15][16] - 英伟达方案仍存在成本功耗问题,促使特斯拉自研HW3 0芯片 [19][21] - 2019年特斯拉HW3 0芯片144TOPS算力领先行业,2023年HW4 0提升至720TOPS [22][23][25] - 中国车企2020年后因黑箱模式转向英伟达,近年加速自研芯片突破 [29][30][36] 技术路线与L3自动驾驶 - 小鹏采用"重视觉轻雷达"方案,华为选择多激光雷达融合方案 [48][49] - 自研芯片可实现100%算力利用率,小鹏G7 2200TOPS有效算力为L3级提供可能 [52][53] - L3级自动驾驶要求车企承担事故责任,倒逼技术精进 [56][57][58] 自研芯片挑战与产业意义 - 小鹏曾因架构问题推倒重来,赔偿数亿违约金 [63] - 车规芯片流片失败风险达数千万美元,验证周期长达5年 [64][65][69] - 需百万片量产规模才能回本,小鹏计划拓展飞行汽车等应用场景 [71][72] - 中国车规芯片从功率半导体到大算力AI芯片实现设计突破,但制造环节仍受制约 [78][79][80]
何小鹏:小鹏G7是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
中国经营报· 2025-06-15 12:41
小鹏G7产品发布 - 小鹏G7首次公开亮相并开启预售,预售价23.58万元起,定位为面向智能驾驶新时代的战略车型[1] - G7 Ultra版本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是公司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1] - 公司CEO表示G7在算力层面已迈出关键一步,但尚未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力[1] 图灵AI芯片技术 - 小鹏G7配备三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是主流智驾芯片Orin-X的3倍[1] - 该芯片是全球首颗可同时服务于AI汽车、AI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的跨领域AI芯片[1] - 行业预测到2028年L3级驾驶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算力需求将提升至500-1000TOPS[2] 市场反应与销售表现 - 小鹏G7开启预订仅46分钟,小订量突破1万辆,市场反响热烈[3] 公司产品规划 - 图灵AI芯片开发进展顺利,第二季度已开始投产[4] - 预计第三季度将有更多搭载该芯片的车型进入量产阶段[4] - 公司正以更高阶技术底座全面迈入AI驱动的智能出行新时代[4]
仰望U7发布:超跑级动力+L3级智能驾驶 比亚迪能否颠覆豪华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3-31 15:17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27日晚仰望汽车发布旗舰轿车仰望U7,该车搭载多项高端技术,为迈向L3级自动驾驶奠定基础,比亚迪加快产品投放节奏,有望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6][8] 仰望U7车型信息 - 仰望U7提供五座和四座版本,起售价分别为62.8万元和70.8万元,纯电与插混版本价格一致 [2] - 该车搭载易四方技术,具备超1300匹马力,零百加速2.9秒,支持全地形原地掉头、高速爆胎稳行和平行横移泊车等功能 [2] - 采用制动、转向、驱动及电源四大冗余设计,为实现L3级自动驾驶奠定技术基础 [2] - 配备云辇 - Z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提升车辆平稳性和驾乘舒适度,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四电时代” [2] 云辇 - Z技术优势 - 汽车行业传统悬架系统采用油液调节介质存在物理限制,比亚迪历时七年研发出云辇 - Z,采用悬浮电机直驱技术,提升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3] - 云辇 - Z悬架系统峰值功率达50kW,传感器响应速度50微秒,每秒执行4000次车身姿态捕捉,探测精度10微米,全链路执行时间仅5毫秒 [3] 仰望U7其他技术亮点 - 搭载“易四方”四轮独立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标配双向20°智能后轮转向,使车辆操控灵活 [4] - 搭载天神之眼A平台,配备32个智驾传感器和双Orin X芯片,总算力508TOPS,具备L2 + 级高阶智能驾驶辅助能力,城市领航功能交付即全国开通 [5] 智能驾驶发展 - 仰望U7能实现六自由度车身姿态全数字化协调控制,高速双轮爆胎测试表现卓越,四大安全冗余设计为迈向L3级自动驾驶奠定基础 [6] - 2024年6月四部门推动L3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和量产应用,比亚迪是首批获准试点车企之一 [6] 市场表现与策略 - 仰望品牌已推出U7、U8、U9三款车型,2024年累计交付约7000辆,U7定价更具竞争力,意在抢占D级豪华车市场 [7] - 2025年1月新能源D级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69.8%,市场需求快速上升 [7] - 比亚迪加快产品投放节奏,覆盖多细分市场和价格区间,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与全年业绩目标相关 [7] 比亚迪整体业绩 - 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同比增长41.26%,达427.21万辆,纯电车型销量增长12%至约176万辆,总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8] - 2024年公司营收7771.02亿元,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2.31%,同比增长1.29个百分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