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郭兰峰:以制度型改革引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9-14 16:56
新华财经北京9月14日电(王菁)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与产业变革深刻重塑全球格局的背景 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9月14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郭兰峰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十五五"时期要坚 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把握正确方向,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 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制度建设这一主线。"郭兰峰强调,要把握好几个重点着力方向:一 是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重视其对社会各方面改革的影响和传导作用;二是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 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四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与高质量发展,落实 《民营经济促进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五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 整体效能;六是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体制机制改革,加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
以旧换新、消费季、流通税费改革……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打出“组合拳”
央视网· 2025-09-14 10:33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相关负责人13日表示,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大,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未来,商务部继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 施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称:"支持地方在破除汽车消费限制性措施、发展汽车后市场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延伸 汽车消费链条,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绿色循环的汽车流通消费大市场。" 专家表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重大战略对汽车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对拉动汽车消费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称:"尤其在流通端,它主要是能够让社会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是我们下一步汽车消 费能够高速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石。"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了830万份。不仅是汽车以旧换新,商务部还将持续开展千县 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加强新能源汽车供需对接。下一步,商务部还将推进汽车流通税费改革。 ...
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为何花落这十地?
央视网· 2025-09-14 08:04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选择 - 试点覆盖10个区域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1] - 试点地区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四分之一[2] - 区域分布覆盖东中西部:东部苏南杭甬温经济活力强 中部郑州长株潭支撑中部崛起 西部重庆成都作为西部开发引擎[2] 试点区域战略布局特点 - 区域结构包含超大城市(郑州/重庆/成都)、都市圈(杭甬温/合肥/长株潭)及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九市)[3] - 要素资源聚集度高:北京副中心聚集科技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汇聚资本/技术/人才 成渝地区具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基础[3] - 多地具备改革经验:北京/杭州/合肥开展科创金融改革 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宁波/成都推进普惠金融改革[3] 差异化试点实施路径 - 数据要素领域:北京/杭甬温/郑州重点开发公共数据资源 合肥(中国声谷)/长株潭(车联网)/成都(算力枢纽)挖掘数据应用成果[4] - 数据流通安全:福厦泉/重庆/粤港澳大湾区/苏南重点城市完善数据交易规则与安全治理体系[5] - 技术要素配置:北京打造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苏南健全科技投入体系 杭甬温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5] - 人力资源优化:成都推动成渝地区户籍便捷迁移 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互认[5] 改革三大核心主线 - 打破市场分割:破除劳动力/数据/资本跨区域流动障碍 推动公共数据共享与跨境流通规则探索[6] - 土地资源配置:实行"人地钱"挂钩政策 按人口流向匹配建设用地指标(人口流入区增指标/流出区减指标)[7] - 新型要素赋能:将数据/算力/技术纳入市场化配置 通过数据流通规则明确提升数字经济产业效率[8]
乘势而上,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9-13 09:50
核心观点 - 广西民营经济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为地区经济重要支柱 贡献50%税收 60%地区生产总值 70%进出口总额 80%以上城镇就业 并通过营商环境优化 人工智能赋能 区位优势转化三大支点加速发展[1] 经济贡献与规模 - 民营经济贡献广西50%税收 60%地区生产总值 70%进出口总额 80%以上城镇就业[1] - 截至7月底实有民营经营主体439.4万户 同比增长4.47% 占全区经营主体95.7%[3] - 1-7月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9%[2] - 上半年规上民营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9.7%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9.6%[2] 营商环境优化 - 政务服务改革成效显著 1-7月提供253项增值服务 实现3152项事项"免申即享"[2] - 北海市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3.8天压缩至3.5天 项目审批从230多天提速至6个工作日内[3] - 人工智能"珠小贝"实现1110个事项"自助办""刷脸办" "一码集成"提供24小时智慧服务[3] - 公平竞争审查排查文件3512件 修订废止66件 审查效率提升40% 查办行政性垄断案件14起[3] 人工智能赋能 - 科大讯飞支持超130种语种 东盟语言识别准确率超95% 参与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4] - 科创农业自主研发甘蔗收割机 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 实用新型专利21项 第四代产品通过国家鉴定[5] - 民营企业获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区76%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占全区企业89%[5] - 食品 汽车零部件 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ITO靶材等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5] 区位优势与对外开放 - 1-7月有进出口实绩民营企业4515家 增长11.6% 进出口3108亿元 占全区68.5% 增长13%[7] - 柳州国轩1-8月总营收近50亿元 海外出口超20亿元 东盟出口占比40%[7] - 建成锂离子电池出口海事监管一体化通关模式 出口东盟物流时间缩短3-7天 运输成本下降20%[7] - 天山电子在灵山新基地投资约3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 抢抓东盟市场机遇[8] 开放合作保障机制 - 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升级3.0版 服务外贸企业超25万次[9]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报关单 舱单和运输工具申报应用率达100%[9] - 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广西分中心揭牌运营[9] - 柳州 防城港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9]
21社论丨试点先行,高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8:14
试点地区选择 - 国务院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1] - 试点地区均为发展基础较好且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 都市圈或中心城市[1] - 六个试点属于同一省内城市群或都市圈 有利于搭建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1] 改革方案特点 - 10个地区分别制定差异化具体方案 在总体结构一致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措施[1] - 差别化改革策略针对不同地区要素市场化程度差异 有利于高效推动改革进程[1] - 各地区方案坚持问题导向 根据自身优势和特征各有侧重[1] 改革政策背景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后 土地 劳动力 资本 技术 数据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2]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实现"五统一 一开放" 包括统一要素资源市场[2] -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任务[2] 要素市场现状 - 相比商品与服务 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仍待提高[2] - 土地 劳动力 资本等要素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进一步顺畅[2] - 通过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积分落户政策 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举措增强市场配置能力[2] 改革战略意义 - 试点地区通过省内统筹推动要素跨区域协同配置 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2] - 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最终推动全国层面改革深化[2] - 构建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机制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障[3] - 十个试点地区均属产业高地 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引领作用[3] - 所有试点方案将技术要素配置排在第一位 凸显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3] 改革方向与目标 - 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及试点先行策略 加强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4] - 为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4] - 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重要意义[4]
试点先行,高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6:27
试点地区与方案特点 - 国务院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1] - 试点地区均为发展基础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其中六个属于同一省内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有利于搭建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 [1] - 改革最大特点是10个地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具体方案,在总体结构一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各有侧重,通过差别化改革提升效果 [1] 改革背景与战略意义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任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实现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2] - 相比商品与服务,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仍待提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需进一步顺畅,试点旨在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 - 改革旨在构建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破除无效供给、释放错配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 改革重点与目标导向 -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障,十个试点地区均属产业、创新、人才高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引领作用 [3] - 十个试点方案均将技术要素配置排在第一位,表明更加重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3] - 改革将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及试点先行策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 [3]
促进高效配置 释放发展活力——解读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新华社· 2025-09-13 03:53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部署 - 国务院批复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为期2年 覆盖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重大战略区域 兼具东中西部地区代表性 [1][2] - 试点聚焦技术 土地 数据等重点要素 引导地区开展差别化改革 旨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2] - 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 通过释放错配资源破除无效供给 解决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 试点地区改革重点方向 - 技术要素方面重点解决成果转化不高 科技创新支持不足问题 探索推进技术协同创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营 [3] - 资本要素方面重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 持续探索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3] - 试点地区属于产业高地 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深化多要素集成化精准配置改革 推动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3] 区域协同与制度创新 - 推动杭甬温深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 探索共同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共享科研仪器设备 [4] -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加大事业编制统筹力度 推动成渝地区实现户籍便捷迁移 居住证互通 电子凭证互认 [4] - 通过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 激发要素活力 夯实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提升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坚实基础 [4][5]
地方如何打造区域比较优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02:42
区位优势 - 区位优势内涵拓展至流量经济枢纽节点地位和城市群载体作用 需围绕沿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带创新发展路径[2][4] - 城市群深度融合要求主动对接区域战略 定位自身角色 卫星城市需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溢出 如岳池县形成重庆研发+岳池制造分工模式[3] - 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2小时商务链接圈 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和物流最后一公里[3] -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建立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标准 促进信息流跨域流动[4] - 争夺流量枢纽节点 综合评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集聚能力 如乌兰察布市凭借低温和绿电资源成为北方算力枢纽[4] - 挖掘新型区位优势 云南广西可深度链接东盟 RCEP 黑龙江吉林挖掘中俄跨境贸易 新疆强化一带一路枢纽功能[5] 制度优势 - 制度优势体现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软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方面[6] - 实质性改善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交易成本要素成本 加强诚信法治建设 将政府履约纳入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7] - 多维度衡量企业价值 破除所有制歧视和强制本地经营等隐性障碍 激活经营主体活力[8][9] - 优化数字政务建设 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跨省通办 建立企业诉求闭环处理体系[9] - 优化新业态空间发展载体 加大新业态空间适配性评估 盘活存量空间满足发展需求[10] -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利用大数据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规范平台算法应用和线上服务竞争[11] - 厚植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承商业精神如徽商晋商精神 打造商盟协作平台促进融通创新[12] 市场优势 - 市场优势是激活区域经济动能核心引擎 需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五个统一要求 以消费要素产业市场为抓手[13] - 扩大消费市场 健全数字流通和物流网络 形成城乡互通消费循环 挖掘特色资源开拓特色市场 如余江眼镜和葫芦岛泳装产业[14][15]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推动传统要素新型化利用 土地要素向共享创业产业倾斜 资金要素促进跨区域流动[16] - 发展数据技术新型要素市场 制定公共数据定价原则 降低企业使用门槛 激活创新成果转化动能[16] - 发挥人才要素核心作用 建立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试点零工市场 完善灵活就业社保机制[17] - 推动产业升级 将小而散传统产业升级为专而强现代产业 如资阳中国牙谷占全球隐形矫治器产能八分之一[18] 品牌优势 - 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独特价值主张 吸引产业人才资本聚集[19] -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 加大文化基因解码力度 提炼核心特质 打造差异化城市名片如苏州郑州文化解码工程[20] - 深挖文化禀赋打造沉浸式场景 将文化元素植入公共空间 营造可体验文化氛围[20] - 融合产业优势培育品牌标识 如宜宾市动力电池之都产业与品牌相互赋能[21] - 构建全域传播矩阵 整合官方自媒体市民资源 利用短视频直播新媒体提升知名度[22] - 树立可持续品牌管理理念 以品牌建设倒逼服务能级提升 结合事件营销与价值沉淀 建立长效机制[23]
要素市场化配置将让湾区经济更有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23:17
改革试点概况 - 国务院于9月11日批复同意在10个区域开展为期两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 - 试点区域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1]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实施方案涵盖七大方面共22条内容,试点范围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九市全域 [1] 要素市场化配置定义与目标 - 要素市场化配置即要素价格和归属由市场决定,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难点问题 [2] - 改革核心目标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 [3] - 针对不同要素有不同改革重点,如技术要素侧重科技成果转化,土地要素侧重集约高效配置,数据要素侧重价值实现和高效应用 [2] 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意义与挑战 - 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纳入首批试点是对其发展基础与改革潜力的高度认可 [2] - 大湾区作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特殊区域,要素流通面临的挑战尤为复杂 [3] - 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以回应要素流通难题 [3] 新型要素配置重点 - 方案突出强调数据、算力、空域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1][4] - 在数据要素方面,将探索数据产权界定、流通交易、跨境传输等机制,以释放数据价值并推动打造国际数据枢纽和算力高地 [4] - 在空域资源方面,优化管理模式将为低空经济、无人机物流等新业态提供支撑,巩固大湾区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 [4] 政务服务与区域协同 - 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是改革重要方向,要求规则衔接、标准互认和监管协同以保障要素自由流动 [5] - 方案关于人力资源、技术成果、资本跨区域配置的内容将推动九市在户籍、社保、职称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化合作 [5] - 改革将加快破除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湾区通”工程向纵深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并实现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5] 改革预期影响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加强大湾区内地九市与港澳之间的要素流通与合作 [5] - 改革有望探索出一套适应不同制度、不同经济体系协同发展的要素配置模式 [5] -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大湾区有望在数据产权制度、新型要素配置规则、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湾区样板” [5]
国务院批复新政:支持城乡非就业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医保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22:32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选择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10个地区开展试点 [1] - 改革涵盖传统生产要素(劳动 资本 土地 资源)和新型要素(数据 算力 空域 频谱轨道) 旨在解决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发育不充分等问题 [1] 粤港澳大湾区户籍与人才政策 -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扩大居住证附加的教育 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标准 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2] - 支持城乡非就业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城乡居民医保 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 住房供应 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 [2][3] - 指导用人单位不以人才称号和学术头衔引才 不抢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合同期内高层次人才 对战略科学家和颠覆性技术团队采取"一事一议 一人一策" [1][3]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建设 - 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5] - 支持制定省市两级重要数据目录 完善个人信息授权使用制度 探索设立公益性个人数据服务机构 [5] - 运用可信身份认证 数据签名 区块链等技术强化安全防护 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方式 [5]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 占全国25%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 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 占全国超40% [5] - 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超1.5万家 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文远知行 小马智行成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第一股 第二股 [5] 新型要素配置与空间建设 - 部署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 [4][6] - 聚焦深海 航空 生命健康 新型能源 人工智能 现代种业等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6] - 利用深圳 广州南沙 粤澳横琴等现有创新平台推动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