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G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绩后股价上涨,5G通信ETF(515050)涨超2%,工业富联涨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09:51
市场表现 - 5月29日早盘消费点子、光模块CPO等TMT细分板块情绪回暖,相关ETF中5G通信ETF(515050)涨2.29%,持仓股生益科技、工业富联、天孚通信等领涨 [1]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涨1.29%,光含量较高 [1] 英伟达业绩 - 英伟达2026财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76美元,低于预期的0.82美元 [1] - 营收440.62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31.55亿美元 [1] - 净利润187.75亿美元,低于预期的207.67亿美元 [1] - 调整后毛利润率71.3%,与预期71%基本持平 [1] - 美股盘后英伟达股价涨超5% [1] 机构观点 - 国盛证券认为当前光模块估值与基本面双修复,正值布局良机 [1] - 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 [1] ETF产品信息 - 5G通信ETF(515050)跟踪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5G通信主题ETF [2] - 深度聚焦5G、AI算力、英伟达产业链,覆盖AI算力、6G、消费电子、PCB、通信设备、服务器、光模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龙头 [2]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选取创业板上市的AI主业公司 [2] - 实现AI产业硬件+软件+应用龙头全覆盖,在光模块、IT服务等概念上暴露度较高 [2] - 前十大成分股包含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三大光模块龙头 [2] 产品代码 -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515050),场外联接A类008086,C类008087 [3]
Flex Stock Surges 26% in the Past Year: Will the Uptrend Continue?
ZACKS· 2025-05-28 21:51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受益于数据中心、网络和汽车电力电子领域的强劲需求,过去一个月股价上涨21.8% [1] - 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盈利和收入均超预期并实现同比增长,公司对2026财年持乐观态度 [2] - 过去一年股价上涨26.2%,远超行业下跌13.1%的表现,同期科技板块和标普500分别增长9.9%和11.5% [3] 业务增长与战略举措 - 公司通过战略计划推动云、电力和汽车业务发展,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4] - 2025财年云和数据中心电力业务同比增长50%,预计2026财年将继续强劲增长 [5] - 通过收购JetCool Technologies和Crown Technical Systems增强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和电力解决方案,拓展美国公用事业和数据中心市场 [6] 财务展望 - 2026财年收入预计在250亿至268亿美元之间,高于2025财年的258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为2.81至3.01美元 [7]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收入预计为60亿至6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58至0.66美元,调整后运营利润预计为3.3亿至3.7亿美元 [8] 业务挑战 - 可靠性解决方案部门表现疲软,2026财年第一季度销售额预计持平或下降高个位数百分比 [9] 技术与市场定位 - 公司凭借不断增长的专利组合,在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11] - 创新的电力产品和服务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持续的设计胜利和战略举措推动关键垂直领域的增长 [11]
“支付宝碰一下”生态持续扩大 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9:04
支付宝碰一下生态扩张 - 必胜客在上海、杭州300余家门店上线"支付宝碰一下"点餐功能,配套推出抽超值套餐优惠券和最高50元满减券限时活动[1] - 必胜客反馈显示该功能显著提升点餐效率(尤其用餐高峰期)并提高顾客满意度[1] - 支付宝碰一下推出321天用户破亿,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已有千万商家接入相关服务[1] - 功能场景已从支付扩展至点餐、商家活动、电动车锁控、借还书、开门、取快递、打车、找工作、网吧上网等9大领域[1] 技术驱动与行业影响 - 支付宝碰一下基于NFC技术实现,用户无需打开APP即可完成支付,提升支付体验[2] - 行业专家预测该模式将成为餐饮业新标配,并随5G/AI/物联网技术延伸至自助结账、会员识别、个性化推荐等场景[2] -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指出该支付创新能拓宽消费场景、提升便利度,成为消费复苏"助推器"[2] 供应链与硬件厂商机会 - 核心供应商包括复旦微电(高性能NFC芯片)、蓝思科技与奥比中光(整机支付终端设备)[3] - 汇顶科技为智能手机厂商供应NFC/eSE芯片,2024年中国支持NFC的手机出货量超2亿部[3] - 分析认为NFC产业处于发展爬坡期,相关企业业绩增长空间将随支付方式普及进一步打开[3]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重构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底座
科技日报· 2025-05-28 09:49
技术驱动的媒体系统性变革 - 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引擎 [1]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化人工智能、5G、超高清等技术应用,推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 [1] - 上海报业集团通过重构技术基座、创新大模型应用场景、布局未来传播赛道提升科技浓度 [1] 媒体集团的技术实践 - 上海报业集团建设智能生产传播平台,实现AI全链路应用升级,打造"融媒创新空间"支持采编 [2] - 该集团布局数据库语料生态,将70个数字人升级为全流程智能化融媒生产工具 [2] - 重庆广电集团自主研发"华龙芯"数智大模型,建成省级XR虚拟演播室,与华为、腾讯共建AI创新中心 [2] 基层媒体转型与协同创新 - 盐阜大众报通过"三层协同"推进系统性变革,用AI技术构建"数智大厦"底层生态 [3] - 行业专家建议建立"媒体出题—产学研解题—市场验证"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3] - 共建共享中国媒体核心数据库(语料库)被视为未来智能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3] 技术迭代与价值引领 - 技术重塑媒体生态,主流媒体需通过AI创新抢占全球信息战阵地而非被动跟随 [3] - 行业强调技术应用需以"抵达人心"为目标,避免单纯炫技 [3]
Soitec Reports Fourth Quarter Revenue and Full-Year Results of Fiscal Year 2025
Globenewswire· 2025-05-27 23:4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全年业绩,全年营收呈个位数下降,但通过严格成本管理实现稳健EBITDA利润率和正自由现金流 ,公司加速产品多元化部分抵消RF - SOI库存调整和汽车行业疲软影响 ,因市场能见度有限暂停发布之前指引并按季度提供营收指引,对市场复苏后加速增长有信心 [3][4][5] 各部分总结 第四季度营收情况 - 2025年第四季度营收3.27亿欧元,按报告基础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37亿欧元下降3% ,按固定汇率和范围计算同比下降1% ,反映负范围效应3%和正货币影响1% [8] - 移动通信、汽车与工业、边缘与云AI三个部门营收有机变化基本稳定 ,POI和Photonics - SOI产品有强劲发展态势 [9] 2025财年全年营收情况 - 2025财年营收8.91亿欧元,较2024财年的9.78亿欧元下降9% ,按固定汇率和范围计算同样下降9% ,符合公司最新指引 [21] - 整体上Photonics - SOI和POI晶圆销售增长部分抵消RF - SOI和Power - SOI营收下降 [22] 盈利情况 - 2025财年当前运营收入从2024财年的2.08亿欧元降至1.36亿欧元 ,占营收比例从21.3%降至15.2% ,反映业务活动减弱、研发投资和折旧费用增加 [24] - 毛利润从2024财年的3.32亿欧元降至2.86亿欧元 ,毛利率降至32.1% ,主要因销售 volumes 降低和价格/组合效应 ,成本管理纪律等因素有所缓解 [24] - 净研发费用从2024财年的6100万欧元增至8500万欧元 ,占营收比例从6.3%升至9.5% ,部分原因是创新战略投资和资本化开发成本减少 [24]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从2024财年的6300万欧元增至6500万欧元 ,主要因非经常性劳动成本影响和折旧费用增加 [24] - EBITDA从2024财年的3.32亿欧元降至2.98亿欧元 ,EBITDA利润率为33.5% ,仅比2024财年低50个基点 [26] 现金流情况 - 2025财年集团产生正自由现金流2600万欧元 ,较2024财年的负4300万欧元改善6900万欧元 ,主要因营运资金变化更好、纳税减少和资本支出降低 [29] - 营运资金现金流出7900万欧元 ,主要因库存增加、贸易应收款增加和贸易应付款减少 [30] - 投资活动使用净现金1.76亿欧元 ,资本支出总计2.3亿欧元 ,低于2024财年的2.76亿欧元 [31] - 融资活动使用净现金5000万欧元 ,主要反映借款净减少和利息支付 [32] 资产负债表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维持强劲资产负债表 ,股东权益为16亿欧元 ,较2024年3月31日增加1亿欧元 [33] - 2025年3月31日金融债务为7.82亿欧元 ,略高于2024年3月31日的7.47亿欧元 ,净债务为9400万欧元 ,处于适度水平 [34] 2026财年展望 - 因当前能见度降低和市场不确定性 ,公司撤回所有先前发布的指引 ,仅按季度提供营收指引 [35] -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营收受Imager - SOI逐步淘汰影响同比下降约20% ,2026财年资本支出预计约1.5亿欧元 ,低于2025财年的2.3亿欧元 [5][36] 运营模式与产能规划 - 公司追求长期增长战略 ,定义了规模化运营模式 ,反映当前工业和技术平台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37] - 预计投资约7.7亿欧元扩大生产能力以实现20亿美元营收运行率 ,但不明确具体时间 [38] 2025财年第四季度关键事件 - 出售Dolphin Design主要业务 ,支持公司专注核心先进半导体材料业务发展 ,2025财年记录1300万欧元亏损 [41][42][43] - 公司硅光子SOI技术助力AI数据中心集成光连接解决方案加速发展 ,CPO架构转变为公司带来机遇 [44] - 公司加入SEMI硅光子行业联盟 ,将加强供应链伙伴关系和国际合作 [45] - 公司在2024年INPI专利排名上升 ,确认创新卓越地位 ,2024年在法国申请76项专利 ,较上一年增加 [46] 公司介绍 - 公司是创新半导体材料全球领导者 ,30多年来开发前沿产品 ,2024 - 2025财年销售额0.9亿欧元 [59] - 服务移动通信、汽车与工业、边缘与云AI三个主要战略市场 ,拥有2200名员工 ,注册超4200项专利 [59]
3 Electronics Testing Stocks to Watch From a Challenging Industry
ZACKS· 2025-05-27 23:21
行业现状 - 电子测试设备行业面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挑战、终端市场波动、不利外汇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1] - 电动汽车投资减少导致汽车行业疲软 工厂自动化终端市场表现疲弱 消费电子领域资本支出保守 [1] - 行业公司如AMETEK、Itron和Cognex受益于5G相关增长机会、自动化驱动和工业4.0趋势 [1] - 软件驱动测试仪器和设备采用率提升是积极因素 [1] 行业描述 - 行业提供高级仪器、电子测试设备解决方案、热管理系统、电气连接器、电机和各种测试解决方案 [2] - 主要终端市场包括消费、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医疗保健、半导体和通信等领域 [2] - 行业参与者通过技术进步在半导体、车辆、机械、智能手机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中获得关注 [2] 行业趋势 - 运动控制和测试系统采用率提升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自动化、医疗和军事市场 [3] - 商用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增加对车辆跟踪系统、车队管理解决方案等需求 [3] - 制药市场中电子仪器和软件使用增加 推动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 Agilent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表现突出 [4] - 医疗设备制造商对RF测试设备需求上升 [4] - 5G部署增加带来短期机会 5G测试解决方案需求增长 [5] - 基础设施工作负载向云迁移趋势推动高速互联网服务需求 有利于5G相关电子公司 [5] - 全球高速数据中心数量增加是积极因素 [5] 行业表现 - 行业过去一年下跌2.4% 表现逊于标普500指数(上涨9.3%)和更广泛的科技板块(上涨7.3%) [11] - 行业当前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为21.86倍 高于标普500的21.36倍 但低于科技板块的25.12倍 [13] - 过去五年行业市盈率区间为20.97倍至24.66倍 中位数为23.06倍 [13] 重点公司 AMETEK - 受益于机电集团和电子仪器集团部门的强劲表现 [17] - 通过收购Paragon Medical、Bison Engineering等公司推动业绩 [18] - 推出EDAX Elite Ultra能谱系统和Phantom KT系列产品 [18] - 计划投资8500万美元用于全球市场扩张和技术创新 [19] - 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为7.11美元 同比增长4.1% [19] Itron - 受益于电气化、燃气安全、能源转型、电网边缘数字化和水效率趋势 [22] - 智能水表和电力解决方案需求增加 [22] - 推出Grid Edge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 预计Outcomes部门表现将提升 [22] - 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为5.44美元 同比下降3.2% [23] Cognex - 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视觉产品 成功整合Moritex [25] - 推出首款AI-enabled 3D智能相机In-Sight L38和模块化视觉隧道组合 [25] - 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为0.88美元 同比增长18.92% [26]
看不见的股东回报与看得见疯狂募资、套路减持!飞荣达:业绩不行,套路贼溜
市值风云· 2025-05-27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受下游需求拉动和华为加持持续增长,但利润表现与之不匹配,资本运作频繁且存在利益输送嫌疑,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还面临无法自我造血、股东回报差等问题 [10][16][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下游需求拉动、华为加持,营收持续增长 - 实控人马飞及其亲属合计直接持有公司 50.2%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电磁屏蔽、热管理等材料及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华为长期合作供应商,2024 年度华为销售额占公司营收 17%左右 [10][11][12]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新能源领域,随着行业发展,相关市场需求增长,2019 - 2024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13.9%,2025 年 Q1 继续增长 14.7%,营收 11.8 亿元 [15][16] - 热管理、电磁屏蔽、轻量化材料及器件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37%、26%、14%,均呈现增长态势 [19][20] AI 服务器液冷业务备受瞩目,但贡献还小 - 2024 年公司国内业务受益于消费类电子市场回暖等因素,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93%,2025 年 Q1 继续同比增长 30%,境外营收占比为 22% [23][24] - 市场对公司 AI 服务器液冷相关业务关注高,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预计 2024 - 2029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46.8%,2029 年规模达 162 亿美元 [25][26] - 公司 AI 服务器液冷业务开展顺利,营收显著增长,自主研制的 3D VC 散热器散热功耗可达 1400W,但未披露具体营收,贡献较小 [28][30] 营收增长、利润背离,资本运作是协同发展,还是利益输送? -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但利润表现不匹配,近六年扣非净利润高点在 2019 年,2021 年亏损,后逐渐回升,2025 年一季度为 3619 万元,毛利率在 2020 - 2021 年下滑,后维持在 17% - 19% [32][33] - 上市以来公司资本运作频繁,多起运作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如高溢价收购博纬通信又低价卖回,高管及实控人在股价上涨期间减持,博纬通信业绩承诺完成率仅 33.9%,补偿方案遭质疑 [37][38][43] - 2025 年 1 月拟 3.8 亿元收购江苏中煜 100%股权,属关联交易,溢价率 219%,新增超 2 亿商誉,业绩承诺回购条款宽松 [54][57][59] 竞争日益加剧,虾米各自为战 - 热管理和电磁屏蔽业务贡献绝大部分毛利,2024 年占比分别为 46%、41%,行业市场容量和需求增长,企业数量增加,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低 [62] - 导热材料领域飞荣达国内领先,市占率不到 10%,电磁屏蔽业务全球市占率不到 2%,与同行相比,公司产品线齐全、应用领域广、规模略胜一筹,但热管理业务毛利率无优势 [63][66][72] 闲置募集资金补流,常年无法自我造血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无法覆盖资本开支,上市 8 年累计股权募资 20.7 亿,外延并购不断,募投进展不佳,2023 年定增募投项目到 2024 年 12 月底进展不到 6% [78][80][82] - 2023 年 8 月以来滚动式用募集资金补流,每次 4 亿元,上市至今累计分红 1.4 亿,实控人等减持累计套现超 3 亿 [84][85]
美格智能(002881) - 2025年5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7 18:26
股价相关 - 二级市场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面对股价波动会坚持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加大在智能模组等领域投入,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促进投资价值合理反映 [2] 市场份额相关 - 公司应用于智能座舱、无线宽带等领域的 5G 模组产品出货量处于行业前列,将不断推出新型 5G 产品,加大 5G 与 AI 技术融合研发,推动 5G 模组在各领域规模化应用 [3] 成本控制相关 - 公司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及研发人员工资等,产品毛利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将强化供应链管理,加强核心原材料战略备货及成本优化,在自动化生产和测试上加大投入降本增效 [4] 盈利表现相关 - 具体盈利变动情况查阅公司披露的 2024 年度报告及 2025 年度一季报 [6]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相关 - 行业角度来看,AI 向端侧迁移、核心行业对高速蜂窝连接和 AI 需求增长、5G 技术迭代、海外市场对智能化产品需求增长为公司提升盈利能力奠定基础,公司将发挥产品特色,在供应链、研发效能等方向优化驱动盈利提升 [7] 行业前景相关 - 公司所处的 4G/5G 无线通信、智能网联车、端侧 AI 应用等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市场容量仍在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 [7] 毛利率下降原因相关 - 公司产品毛利率受产品结构、汇率波动、存储芯片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将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核心原材料战略备货及成本优化稳定并提升盈利能力 [7]
美国芯片巨头呼吁
半导体芯闻· 2025-05-27 18:21
美国半导体公司对进口关税的诉求 - 英特尔、台积电、美光、高通和德州仪器等美国芯片巨头向美国商务部提交意见,寻求减轻或豁免预期的半导体进口关税[1] - 这些公司支持特朗普政府的芯片制造回流政策,但强调不当关税可能损害美国利益而非达到预期效果[1] - 四家公司涉及逻辑、内存、模拟和电源芯片以及芯片设计领域,形成协同努力以减少关税影响[1] 美光科技的核心观点 - 美光是美国唯一规模化内存组件制造商,计划未来20年在美国投资1400亿美元[1][4] - 公司强调半导体制造设备必须进口,关税将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 - 建议对半导体工厂关键投入实行临时关税豁免,包括设备、建筑材料、原材料等[2][21] - 美光在美国拥有近10,000名员工,已注册58,000多项专利[6] - 目前全球仅2%内存生产在美国,美光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2%,最终实现40%的DRAM芯片在美国生产[7] 美光的投资计划 - 计划在爱达荷州、纽约州和弗吉尼亚州投资1400亿美元,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11] - 预计20年内为美国经济贡献1.4万亿美元,税收收入超过4000亿美元[14] - 投资将使国内采购量在未来10年内增长7倍[11] - 在美国建厂成本比亚洲高35-45%,需要政府支持缩小差距[12] 高通的立场 - 高通作为无晶圆厂芯片公司,强调其5G/6G标准制定者的重要性[2] - 公司依赖进口芯片,供应链复杂性将损害国内需求和高通的全球领先地位[2] - 高通是全球移动通信半导体设计领导者,每年约120亿件成品含有其芯片[33] - 2018年以来已在美国投资约290亿美元用于研发[33] - 拥有全球最有价值的5G标准必要专利组合,预计5G将为美国GDP增加1.5万亿美元[39] 德州仪器的观点 - 德州仪器提供8万种模拟和嵌入式处理半导体产品,服务超过10万家客户[52] - 正在德克萨斯州和犹他州投资建设七座新工厂,产能将提高近五倍[56] - 强调基础半导体对国防系统、电网、医疗产品等关键领域的重要性[54] - 支持加强美国半导体制造,但强调必须确保美国芯片具备全球竞争力[57] 行业整体情况 - 美国商务部收到154封关于半导体关税的意见信函[2] - 半导体行业供应链高度复杂,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38] - 半导体已成为美国最大出口类别之一,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飞机和汽车[13] - 行业需要政府支持降低制造成本、培养劳动力和提供稳定能源[25][26]
看不见的股东回报与看得见疯狂募资、套路减持!飞荣达:业绩不行,套路贼溜
市值风云· 2025-05-27 18:10
股权转让与资本运作 - 控股股东马飞终止向云南国际信托转让29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5%),原转让价15.72元/股对应总价款4.6亿元,终止原因为优化股权结构及改善财务结构[2] - 协议曾删除关键条款"乙方支付转让价款以委托人交付信托资金为前提",引发对资管产品实际委托人及真实目的的质疑[5][6][8] - 市场解读终止传递实控人对公司信心,但存在逻辑矛盾[10] 股东结构与核心业务 - 实控人马飞家族合计持股50.2%,其中马飞直接持股40.28%[12][13] - 公司主营电磁屏蔽/热管理/基站天线/轻量化材料器件,三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26%/37%/14%[13][21][22] - 华为系第一大客户,2024年销售额8.97亿元占比17.84%,合作覆盖消费电子/通信/新能源领域[14][15][16] 行业趋势与增长驱动 - 消费电子/通信/新能源收入占比38%/27%/35%,AI/5G/数据中心发展推动电磁屏蔽和散热需求[17] - 2019-24年营收CAGR达13.9%,2025Q1营收11.8亿元同比增14.7%,扣非净利同比增30%[18][26] - 液冷服务器市场预计2024-29年CAGR46.8%,公司3D VC散热器技术达1400W功耗行业领先[28][30] 财务与并购问题 - 毛利率从2019年29.8%降至2024年19.2%,扣非净利未突破2019年2.8亿元高点[34][37][41] - 高溢价收购博纬通信(10倍PB)后低价回售原股东,导致1亿元损失,业绩承诺完成率仅33.9%[43][50][57] - 2025年关联收购江苏中煜溢价219%,业绩承诺条款宽松(两年累计净利仅需3000万元)[61][65] 竞争格局与经营风险 - 导热材料市占率不足10%,热管理业务毛利率18%低于中石科技30%[69][70][78] - 电磁屏蔽全球市占率低于2%,行业集中度低且议价权弱于下游大客户[72][74] - 上市8年累计股权募资20.7亿元,募投项目进展缓慢(新能源项目投资进度仅5.69%)[86][89][92] 股东减持与资金运作 - 实控人家族通过减持累计套现超3亿元,2023年单次减持金额达6.75亿元[91][93] - 累计分红1.4亿元远低于募资额,频繁使用募集资金补流(2023年起每次4亿元滚动操作)[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