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诺唯赞: 诺唯赞关于自愿披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暨拟设立合资公司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18:26
战略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公司与诺泰生物签署《合成生物学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有机合成、化学工艺等交叉技术,共同推进双方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和项目合作 [1] - 公司拟与诺泰生物共同设立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49%,诺泰生物持股比例为51% [1] - 合资公司将分两期实施:项目一期依托双方现有产能资源改扩建,开展原料药DMF申报等业务;项目二期将适时推进原料药下游产线建设,目标建成年产能总规模约10吨的原料药及相应制剂产线 [4] 合资公司治理结构 - 合资公司设股东会,设立董事会由甲方推荐3名董事、乙方推荐2名董事组成,设一名监事由乙方推荐 [4] - 合资公司总经理由乙方提名,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各1名由甲方提名 [5] - 合资公司财务经理由乙方推荐,其他专业岗位负责人员由双方协商委任或公开招聘 [5] 合作双方基本情况 - 诺泰生物为上市公司(688076 SH),注册资本22,487 09万元,2024年总资产507,801 51万元,净资产268,231 66万元,营业收入162,480 1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439 00万元 [2] - 公司与诺泰生物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产权、业务、资产、债权债务、人员等方面的其他关系 [2] 合作协议执行机制 - 协议双方约定在特定方法学制备相关原料药及制剂业务领域的不竞争义务 [6] - 如一方违约,另一方可选择退出项目公司并要求收购相关股权,违约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6] - 协议自各方签章之日起立即生效,但有关投资、合资公司成立等事项须经过双方有权机构批准 [7] 合作项目影响 - 合作将增强技术工艺和生产成本优势,实现产业价值链延伸,提升公司在生物合成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7] - 合作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合资公司设立尚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预计不会对公司2025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7]
诺唯赞:拟与诺泰生物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公司持股49%
快讯· 2025-06-06 17:38
战略合作 - 诺唯赞与诺泰生物签署《合成生物学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1] - 双方计划共同设立一家生物制药公司 诺唯赞持股49% 诺泰生物持股51%[1] - 合资公司将作为平台推进双方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和项目合作[1] 合资公司规划 - 合作项目的具体投资规模和建设方案将由双方另行约定并履行内部审议程序[1] - 合资公司未来业务开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存在不确定性[1]
麦角硫因陷多重争议,究竟是有效产品还是营销噱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6:37
麦角硫因市场概况 - 全球麦角硫因销售额预计2027年突破8.104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36.17% [1] - 2024年全球麦角硫因原料市场规模0.63亿美元,2031年有望达1.61亿美元 [1] - 麦角硫因在中国尚未取得新食品原料批文,仅限于化妆品和医药中间体使用 [4] 产品定位与争议 - 麦角硫因被定位为健康管理工具而非药品,在美国、日本等地已获食品补充剂认证 [1][4] - 科伦药业产品"麦角硫因胶囊"售价1499元/60粒,强调纯度99.9%且符合日本GMP标准 [4][5] - 学界对麦角硫因在人体作用机制和临床验证方面仍存研究空白 [2][8] 生产技术与成本 - 传统提取法成本高昂,牛肝菌中EGT含量1812μg/g,杏鲍菇542μg/g [6] -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使原料成本下降90%,纯度可达99%以上 [8] - 川宁生物在建年产0.5吨麦角硫因生产基地 [6] 主要企业布局 - 华熙生物2024年获美国Self-GRAS认证,相关研发累计投入39.66万元 [7] - 仅三生物月产能达3-5吨,福瑞达将麦角硫因纳入化妆品核心研发方向 [8] - 全球90%麦角硫因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酶催化生产 [8] 应用领域 - 外敷用于抗衰护肤,口服常与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肽等搭配 [3] - 现有研究显示EGT具有多种潜在治疗作用,但临床试验仍需开展 [8]
国内“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院成立!
仪器信息网· 2025-06-06 14:03
合成生物学院成立背景 - 我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在天津大学揭牌,聚焦科研突破与人才培养,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 [1] - 这是我国"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中首个合成生物学院,是天津大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 [2] 学院建设目标与规划 - 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4] - 助力我国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4] - 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提供创新方案,培养创新人才 [5] 科研方向与重点 - 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在部分方向实现领跑 [4] - 产出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 [4] - 为我国医药健康、能源材料、生物育种和环境治理等提供科技支撑 [4] 人才培养模式 - 突破学科限制,建立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4] - 设立交叉学科课程及实践课题,为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 [4] - 探索"以任务带学科,以任务聚人才"的培养模式 [4] - 通过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开展研究性项目式教学 [4] - 所有学生都将参与科研项目训练,构建多学科贯通的知识体系 [4] - 汇聚全球优质资源,为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研究最前沿创造条件 [4] 学科建设特色 - 整合多学科资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 [4] - 搭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平台 [4]
合成生物学周报:华东师大实现聚砜塑料低能耗升级回收,山东支持中碳和聚乳酸纤维项目
华安证券· 2025-06-06 09: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合成生物学周报》面向一、二级市场,汇总合成生物学企业信息 目前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活跃,生物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国家印发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将现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1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2025/05/26 - 2025/05/30)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整体涨1.13%,排名第5 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涨1.13个百分点至1510.67,跑赢上证综指1.16个百分点、创业板指2.53个百分点 [6][20] - 涨幅前五公司为苑东生物(+19%)、金字火腿(+10%)、浙江医药(+10%)、康弘药业(+8%)、亿帆医药(+7%) [22] - 跌幅前六公司为新日恒力(-8%)、亚香股份(-7%)、山东赫达(-7%)、爱博医疗(-5%)、东方盛虹(-4%)、华峰化学(-4%) [23] 1.2 公司业务进展 - 国内璞然维与农科院合作构建菌丝体皮革技术体系,预计研发周期缩短超30%,未来三年推动万米级商业化应用 [26] - 安琪酵母拟投2.3亿攻关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核心技术,推动向综合生物技术供应商转型 [26] - 象生科技上海产品总部揭牌,助力生物基产业链发展,年销售目标2500万元 [27][29] - 国外道达尔能源科碧恩与ERT合作拓展美国可堆肥餐具市场 [29] - 阿联酋生物技术公司与苏尔寿合作建中东首个世界级PLA工厂,总投资超9000万美元,2025年Q4开工、2028年初投产 [29] 1.3 行业融资跟踪 - 2025年以来近百家合成生物学企业完成新融资 [36] - 5月29日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推进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临床开发 [37] - 5月27日瑞士GlycoEra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推进蛋白降解剂临床开发 [37] - 肆芃科技、利德健康、聚源生物等多家公司近日完成不同轮次融资 [39][40] 1.4 公司研发方向 - 国内复宏汉霖HLX22获欧盟孤儿药资格,成全球首个美欧双认证胃癌疗法 [42] - 麦得发生物医用级PHA微球完成CMDE主文档备案,为高端医用材料体系建设打基础 [42] - 国外Bioneer开发100 kb长链DNA合成技术 [43] - Futerro与Galactic合作建一体化PLA装置,总投资5亿欧元,年产能7.5万吨 [43][44] 1.5 行业科研动态 - 研究证明核糖体可合成含环状结构新型生物聚合物,拓展合成非标准骨架能力 [45] - 利用OrthoRep系统实现氨酰tRNA合成酶定向进化,为遗传密码扩展开辟新路径 [45] - 构建合成磷黑色素工程菌平台,可协同治理含金属塑料废弃物 [45] 2 周度公司研究: NOMY——专注可持续副产物再利用的真菌蛋白技术先锋 - NoMy成立于2020年,用丝状真菌发酵技术将副产物转化为真菌蛋白,应用于食品与饲料市场 [48] - 2025年5月26日完成125万欧元股权融资,用于技术商业化落地 [49] - 2024年1月在日本设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探索副产物转化商业可行性 [53] 3 重点事件分析: 中科院于涛团队实现丙酮电–生物协同转化新突破 - 中科院于涛团队提出电 - 生物协同催化体系,将丙酮上循环为高附加值天然产物 [54][57] - 该体系以异丙醇为电子载体,电催化效率高,生物发酵灵活可控,具工业转化前景 [57][58]
聚焦合成生物香料产业!聚维元创携手亚香股份战略合作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战略合作签约 - 聚维元创与亚香股份在苏州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合成生物学技术、AI技术与传统香精香料产业的深度融合 [1] - 合作方向包括生物基香精香料原料的协同创新、绿色制造路径探索及国际市场布局 [1] - 双方高层领导共同出席仪式,包括聚维元创创始人兼CEO张天元、联合创始人李振、CTO李承博士,亚香股份法人总经理汤建刚、研发总监陈洲博士、董事会秘书陈大卫等 [2] 行业趋势与技术优势 - 消费者对天然、安全、绿色香精香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合成生物学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 [4] - 合成生物学在原料替代、工艺革新与低碳制造中具有独特优势,正在重塑香精香料的供给体系与价值结构 [4] - 聚维元创拥有自主构建的底盘细胞库、高通量基因编辑平台和AI蛋白质工程体系,持续突破生物制造产业链关键瓶颈 [4] 合作意义与未来规划 - 合作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中国制造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的重要实践 [4] - 双方将以"低碳替代、高值创新"为核心理念,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合成香精香料联合创新平台 [4] - 聚维元创将发挥"秸秆基生物制造柔性平台"优势,实现从设计到研发到量产的高效转化,为生物合成香精香料的非粮规模化生产打开新空间 [4]
全球首个!十吨级!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合成生物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核心观点 - 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绿色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标志着反式乌头酸原料可及性突破 将推动下游生物基材料 生物农药等应用技术快速发展 [1] - 该项目通过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实现反式乌头酸规模化生产 技术获评"国际领先" 并开发出新型生物基增塑剂 为医疗器械 电线电缆等领域提供新方案 [3][4] - 项目是生物-化工-材料跨学科融合创新的典范 展现了科技引领产业创新的潜力 [4][5] 技术突破 - 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 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 以高耐酸土曲霉为底盘细胞 创制高效细胞工厂 [3] - 突破菌种创制 发酵工艺和纯化技术等核心环节 完成十吨级中试发酵工艺放大 建立国际首条生产示范线 [3][4] - 开发反式乌头酸酯类新型生物基增塑剂 具有环保 安全 经济等优势 [4] 应用前景 - 推动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技术开发 [3] - 为医疗器械 电线电缆 特种橡胶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方案 [4] - 项目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是重点专项标杆案例 [5] 合作与评价 - 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突破 探索颠覆性技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的模式 [4] - 项目被评价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为生物经济领域注入新动能 [5]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粮原料生物制造可持续蛋⽩挑战与实践策略 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了 K. phaffii 的代谢⽹络拓扑结构推动了 K. phaffii 底盘工程化的⾰命性变⾰ 相关成果分别在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和 Biotechnology Advances 期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技术突 破,体现了合成生物学与交叉学科融合对可持续蛋白质生产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趋势将聚焦于底盘细胞的超进化设计、负碳制造系统的闭环整合,以 及 AI 驱动的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构建,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蛋白替代,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乐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吴信研究员和 高乐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 降解木质素新进展 | 课题组招聘 ▌ 参考信息: 本文部分素材 来自天津工生所,由作 者重新 编写, ...
全球首个!十吨级!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合成生物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核心观点 - 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绿色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标志着反式乌头酸可及性困境实现重要突破 将推动下游生物基材料 生物农药等应用技术快速发展 [1] - 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突破 是全球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技术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 [3][4] - 项目开发出环保 安全 经济的反式乌头酸酯类新型生物基增塑剂 为医疗器械 电线电缆 特种橡胶等领域提供创新方案 [4] 技术突破 - 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 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 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细胞 [3] - 围绕使能技术平台 高效细胞工厂 发酵工艺示范 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 创制反式乌头酸高效细胞工厂 [3] - 依托山东鲁抗医药十吨级中试发酵平台 完成发酵工艺放大与工程示范 建立国际首条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3] 产学研合作 - 由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联合攻关 在菌种创制 发酵工艺和纯化技术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 [4] - 全球首次实现微生物合成反式乌头酸的规模化生产 是生物-化工-材料跨学科融合创新的典范 [4] - 项目获得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标杆案例 [5] 行业影响 - 推动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应用技术开发 [3] - 被评价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为生物经济领域注入新动能 [4] - 展现科技引领产业创新的强大潜力 是颠覆性技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的成功探索 [4][5]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团队前期的工作围绕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 C1 化合物以及与二氧化碳氢化合成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碳氮协同耦合代谢工程与基因组扰动等多重策 略,有效提升天然甲基营养菌中甲醇向单细胞蛋白的定向转化效率,进而突破工业菌株性能极限,为利用甲醇作为碳源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气态非粮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方面,通过构建大肠杆菌中的光 - 暗反应能量适配器,实现光驱动 CO 2 同化的全细胞 催化过程;通过电催化 - 生物耦合技术,可将电化学还原 CO 2 生成的甲酸盐与微生物同化模块精准对接,为气态非粮原料的转化技术开辟了负碳生 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新维度;在固态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技术方面,该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破译出降解酶系组成 的新算法,进而摆脱复杂性底物结构 - 多样性酶系构效关系的实验先验,精准定制了多种地源性木质纤维素来源的微生物蛋白,达到地源性农业废弃 物资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一草双收"效果。这些创新转化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更开辟了农业废弃物规模化生物 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新路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