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研判:预计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5%
证券日报网· 2025-07-01 20:48
中国经济金融形势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GDP增长5%,全年增长5%左右 [1] - 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5.4%左右,内需稳定,出口好于预期,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2]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GDP增长4.6%左右 [2] - 财政、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 [2] - 宏观政策需加力提效,财政政策要在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中国银行业发展形势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 [3] - 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低于整体贷款增速,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 [3]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增速预计保持在7.5%左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新增投放带动增长 [4] - 银行业聚焦科技金融重点方向,规模稳健提升,盈利能力夯实,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3] - 商业银行将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4]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国际金融报· 2025-07-01 19:42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 扩大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范围 联动产业园区未纳入重点行业名录的入园项目可简化环评手续(报告书简化为报告表、报告表实行告知承诺、登记表免于办理)[4] - 对青浦新城、张江科学城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 区域内符合管理清单要求的建设项目免于办理环评手续[4] - 支持集成电路研发中试项目、生物医药实验室就地转生产项目 污染物排放未超原环评范围的免于办理环评手续[4] - 对重大项目实行环评审批"绿色通道" 采取专人跟进、技术评估提前介入、容缺受理等措施[4] - 推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 符合条件的报告书(表)项目实行同步审批、一次办结[5] - 对集成电路、电子设备等重点产业符合条件的报告表项目免于办理环评和环保验收手续 直接申领排污许可证[5] 优化企业排污总量指标管理 - 对全市范围内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单项年新增量小于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 由区政府统筹[6][7] - 对临港新片区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单项主要污染物年新增量小于0.5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6][7] - 市重大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可在全市范围内统筹[6][7] - 对临港新片区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单项主要污染物年新增量0.5-1吨的建设项目实行总量指标容缺受理[7] 提升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效能 - 探索建设纸制品制造业环评和排污许可等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审批应用场景[8] - 加快实现新注册登记机动车环保认证、重型柴油车免予环保检验等事项免申办理[8] - 规范惠企政策制订程序 听取经营主体意见(中小企业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50%)[8] 强化惠企服务平台支撑作用 - 升级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完善绿色项目认定体系 提供免费智能识别服务[2][9] - 提升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能级 举办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9] - 完善"E小二"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面向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环保业务咨询[9] 优化涉企监管执法模式 - 推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 建立"无感监管"对象清单与"无事不扰"事项清单[10] - 加强涉企检查计划统筹合并 严格落实"检查码"制度(无码不查、一码通查)[10] - 实施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 对程序性违法未造成实体性危害后果的免予处罚[10] - 全面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提示函同步送达 引导企业"纠错复活"[10]
工商银行大理分行斩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1 19:15
公司荣誉与文化建设 - 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并曾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金融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1][2] - 涌现出全国金融劳模杨泾、全国金融五一奖章获得者赵睿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增强团队向心力与战斗力 [2] 金融业务与战略布局 - 创新建立"五篇大文章"工作机制,重点支持能源、交通、制造业及招商引资客户,各项贷款增量同业第二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显著,长期支持洱海保护累计投入14.74亿元 [3] - 普惠贷款增幅同业第一,特色产品包括"云旅民宿贷"、"种植e贷"和"人才贷" [3] - 落地全省首笔康养贷款,推进"养老云"试点,完成科技立项10个,落地7类数字化项目 [3] 民生服务与社会责任 - 升级"银发友好"金融生态,提供"特事特办"上门服务超1000人次 [4] - 创新"工银薪管家"平台,深入工地、工厂批量办理专属借记卡 [4] - 深化挂钩帮扶与公益捐赠,累计捐赠122万元,参与志愿服务超100次、时长约300小时 [5] - 开展洱海流域"三清洁"整治等活动,协助拦截电诈获大理州反诈联席会议办公室表扬 [5]
国际财金合作助力互联互通,“湖北经验”闪耀国际舞台
搜狐财经· 2025-07-01 18:56
亚投行年会与湖北财政国际合作 - 湖北省作为全国唯一省级财政厅局代表在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上分享国际财金合作经验成果 [1] - 湖北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宋霞提出通过统筹项目规划、引进先进理念、开展交流互鉴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 - 重点支持交通物流领域建设,包括国际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多式联运等关键平台 [1] 财政政策与开放平台建设 -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推动对外开放和跨境互联 [1] - 支持重构开放新通道,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制度型开放 [1] - 积极参与中欧班列(武汉)运营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作用 [1] 多边开发机构资源利用 - 围绕"引资""引智"和"交流"调动多双边开发机构资源推动基建项目 [2] - 统筹谋划示范性项目,发挥财政部门全过程资金监管职能 [2] - 通过外贷项目学习国际前沿理念和治理机制,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 亚投行航空货运项目 - 聚焦亚投行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打造绿色智慧物流生态系统示范 [2] - 项目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低碳智慧、气候韧性的现代化综合保税物流园区 [2] - 融入亚投行绿色金融和国际智力资源优势,建立高效沟通机制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2] 未来合作方向 - 湖北财政将继续深耕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 [2] - 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交流合作,推动枢纽提能扩大开放辐射力 [2] - 通过优质基建项目向世界提供"湖北智慧"和"湖北方案" [2]
中金公司助力匈牙利OTP银行成功公开发行首笔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快讯· 2025-07-01 18:56
债券发行 - 匈牙利OTP银行成功发行9亿元绿色点心债 [1] - 债券期限为3年 前2年不可赎回 [1] - 发行收益率3.500% [1] 发行特点 - 首家公开发行绿色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匈牙利企业 [1] - 采用Reg S规则发行 [1] - 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上市 [1] 承销安排 - 中金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及联席簿记管理人 [1]
香港回归纪念日特辑:“超级联系人”的金融图谱
淡水泉投资· 2025-07-01 15:07
香港金融发展历史与现状 - 香港金融基因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外资银行进入 1997年回归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空前发展[1][3] -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位列全球第三 亚太第一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领先新加坡[6] 香港资本市场实力 - 截至2025年5月港股市值达40.9万亿港元居全球前列 IPO融资规模超600亿港元居全球第一[6] - 2014-2024年11年间港股IPO累计募资规模持续位居世界首位[6] - 香港资产管理规模超30万亿港元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300亿美元列亚洲第二[7] - 香港为亚洲最大对冲基金中心 拥有超2700家家族办公室 其中过半管理资产超5000万美元[7]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十余年境外投资者在岸股票持仓增长超5倍达3万亿人民币 75%通过股票通持有[10] - 2024年沪深股通日均成交1501亿人民币(占内地市场6%) 港股通日均成交482亿港元(占香港市场18%) 较2014年开通首月分别增长25倍和51倍[10] - 2025年6月上线跨境支付通实现两地居民实时免手续费跨境汇款[10] - 香港处理全球70%以上离岸人民币支付 人民币存款余额超1万亿元[13] 港股市场三维结构 - 港股2600余家上市公司分为本地股(130家/5%数量/9%市值) 中资股(1200家/47%数量/70%市值) 国际股(1275家/21%市值)[15][17][22] - 中资股细分为红筹股(171家/6%数量/15%市值) H股(384家/15%数量/20%市值) 民企股(684家/35%市值)[20][21] - 中资股使港股行业分布更均衡 补充工业 材料 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等领域[19] 金融创新与未来规划 - 2025年8月实施《稳定币条例》强化数字资产创新枢纽地位 促进数字支付互通[26] - 吸引中东主权基金投资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预计带来240亿港元资金[26] -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包括扩大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衔接ISSB准则 实施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新规[28]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存在A股稀缺的优质高ROE公司(如互联网 科技) 叠加优质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及内地投资者参与 市场吸引力提升[27]
工商银行宿迁分行党建领航铸根魂 服务发展谱新篇
江南时报· 2025-07-01 12:03
党的建设与金融发展 - 工商银行宿迁分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强化理论学习,2025年以来党委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7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 [2] - 该行健全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按照"支部建在网点、支部建在部室"原则完善组织体系 [3] - 通过警示教育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加强纪律建设,2025年各级党组织开展现场活动20余场,并利用"清风工行"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 [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截至2025年5月末,工商银行宿迁分行投放项目贷款26笔、金额23.25亿元,项目贷款较年初增长7.75亿元(增幅3.14%),制造业贷款增长27.43亿元(完成计划183%) [6] - 牵头宿迁市科技创新产业园银团贷款22.5亿元(利率5年期LPR下浮70BP),并为某TAC膜高新技术企业提供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1年期LPR下浮30BP) [6] - 专精特新企业有贷户72户(贷款余额9.2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有贷户174户(贷款余额19.98亿元,较年初净增3.34亿元) [7] 绿色金融与创新业务 - 绿色贷款余额224.91亿元(较年初增加34.98亿元),余额与增量均居同业第一,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等产品 [7] - 本外币存款新增43亿元(人民币存款新增47亿元),贷款余额775亿元(公司贷款394亿元、个人贷款326亿元),三项指标均保持同业首位 [8] 普惠金融与民生服务 - "兴农通"APP新增客户7164户,上线多样化惠存贷款产品,普惠贷款余额141.6亿元(新增13.4亿元) [9][10] - 构建"金融+养老"场景,中标宿迁市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存管项目,开展适老服务改造及防诈骗知识普及 [10]
山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
快讯· 2025-07-01 11:48
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内容 - 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1] - 规划要求坚持陆海统筹、海河共济的发展策略[1] - 重点推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1] - 同步建设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1] - 目标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1] 金融领域工作部署 - 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1] - 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 - 提出全面强化金融监管的要求[1] - 明确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1]
金融如何助力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
金融时报· 2025-07-01 11:1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 -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推出全国首张"草票",牧民呼和将5000亩草场经营权流转给当地国企,获得流转租金、劳务费和增值分红 [1] - "草票"制度未来可扩展为草原碳票、草原沙票等"草票+"产品,促进草原生态价值全面转化 [2] - 金融力量成为撬动生态价值变现、赋能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2] 生态资源金融化创新案例 - 湖州银行投放7400万元全国首笔水生态产品经营权质押贷款,用于安吉县梅家堂小流域水生态项目 [5] - 贵州单株碳汇项目覆盖9个市州33个县668个村,1.2万林户参与,户均增收1475元 [6][7] -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在商业银行广泛应用,地方政府将林业碳汇与扶贫结合 [6] 试点地区创新实践 - 全国设立10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 [8] - 江西抚州构建政银企担保机制,浙江丽水以GEP核算为信用支撑创新金融产品 [8] - 山东蒙阴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机制,福建三明通过碳资产开发实现生态价值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瓶颈 - 全国缺乏明确碳资产属性的法律文件和业务规范,限制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推广 [9] - 各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不统一,缺少全国统一信息发布平台 [9] - 生态产品变现周期长、收益有限,资金支持不足 [9] 未来发展建议 -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全国性核算和信息发布平台 [10] - 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特色生态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10] - 将生态产品总值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实行经济与生态"双考核"机制 [11] - 构建生态资源管理应用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态价值认知 [11]
中国人寿的“两山”答卷:用耐心资本助力“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凤凰网财经· 2025-07-01 10:14
光伏产业与生态改善 - 青海共和县塔拉滩戈壁通过光伏产业园建设实现生态转型,光伏板覆盖促进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100平方千米 [3][4] - 青海黄河公司在海南州生态光伏园拥有21座光伏电站,光伏装机容量6244兆瓦,储能总容量238.9MW,运维管理21台50Mvar分布式调相机 [3] - 光伏产业园采用"光伏+生态"模式,引入"光伏羊"养殖,既降低园区维护成本,又助力农牧民增收,实现"绿电+生态+民生"三赢 [4] 储能与水电基础设施 - 贡玛储能电站作为"青豫直流"外送通道配套项目,储能装机容量达473兆瓦/1168.23兆瓦时,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并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4][5] - 龙羊峡水电站通过水库调节改善黄河上游生态,增加湿地面积600平方公里,保障黄河干流80%以上河段非汛期水质清澈 [6][8] - 拉西瓦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黄河上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承担西北电网调峰调频任务 [9] 金融投资与绿色转型 - 国寿资产2019年通过90亿元股权投资支持青海黄河公司,覆盖清洁能源发电、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项目 [2][12] -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超4500亿元,采用"双线配置"方法论,结合长期资金属性匹配清洁能源项目15年回收期需求 [12][13] - 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替代传统债权融资,以"耐心资本"特性支持技术迭代周期,挖掘长期投资价值 [12][13] 综合效益与社会影响 - 光伏产业园总占地超600平方公里,意外改善局部气候,荒滩变为优质牧场,同时实现发电与生态修复双重目标 [3][4] - 龙羊峡水电站保障沿黄9省区灌溉面积扩大,年灌溉保证率从56%提升至80%,支撑全国13.4%粮食供给安全 [8] - 国寿资产通过水电、光伏、储能等项目构建"生态+经济+民生"循环,探索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