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吴清:“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期货日报网· 2025-09-23 09:17
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建设 - "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1] -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1] - 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出台60余项配套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1] 市场体系发展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2] - 交易所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包括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2]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2] - 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更好促进绿色发展[2] 投融资功能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2] - 近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过80%[2] -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4] 市场稳定机制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3]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5] -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 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5] 监管执法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3] - 罚没金额达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3] - 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 改革开放举措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4]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4] - 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4]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4] - 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4] 投资者保护 - 完善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6] - 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资者保护体系持续健全[6]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9-23 07:21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A股市场总市值于2024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直接融资比重达31.6% 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3] - 上市公司五年累计派发分红和回购"红包"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80% [3] - 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5] 市场体系建设 - 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市场体系 包含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及北交所建设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公募REITs科创债等创新品种 [3] - 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 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5]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5] 监管执法成效 - 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出台60余项配套规则 [2] -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4] - 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追究刑事责任 [6] - 五年内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出清空壳僵尸企业 [5] 改革创新举措 - 新上市企业中科技企业占比超90% 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25% [3] - 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5]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制度改革 提升制度包容性 [7] - 强化长周期考核 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7]
吴清: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14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 - 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 [3] - 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透明,扶优限劣,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3] 并购重组与产业整合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资产重组数量更多 [3] - 并购重组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3] 退市制度改革与市场出清 - 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3] - 严格出清“害群之马”和“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3]
“十四五”资本市场成绩单出炉,吴清最新讲话透露这些数字
贝壳财经· 2025-09-22 21:00
9月2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指 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一系列数字成为这一时期最好 的注脚。 其中,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今 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成为亮点。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 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谈回报 5年派发"红包"10.6万亿,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A股总市值首破百万亿,资本市场含"科"量提升 吴清在回顾"十四五"资本市场表现时指出,"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 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吴清主要从五大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的成就,一是"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二是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三是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四是协同发力 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五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 其中,在市场 ...
青海证监局持续深化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
中证网· 2025-09-22 20:48
公司经营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底,辖区上市公司总资产1680.31亿元,同比增长2.34%,净资产969.66亿元,同比增长8.17% [1] - 2025年上半年,辖区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73.77亿元,同比增长15.34%,净利润60.92亿元,同比增长31.16% [1] - 2025年辖区上市公司中期现金分红15.82亿元,分红金额同比增长249.15%,个别公司连续四年实施中期分红 [1] 股东回报与市场信心 - 截至2025年8月底,辖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累计增持公司股票53.54亿元,累计回购公司股票1.97亿元 [1] - 通过推动中期分红和股份增持回购,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增强市场信心 [1] 公司治理与监管支持 - 推动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监事会改革,目前已有3家公司完成改革工作,占辖区上市公司总数的30% [2] - 坚持“一司一策”,联合相关部门召开风险化解专题会议,指导上市公司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开展纾困自救工作 [2] - 引导公司修订完善公司章程,督促独立董事履职尽责,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
吴清答新华财经提问:“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43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展 - 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 - 融资端改革深化 "并购6条"推动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1] -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机制完善 207家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平稳退市 [1] 资本市场开放成果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提升 [1] - 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1] - 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 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有序推进 [1]
青海证监局持续深化常态化走访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7:31
核心观点 - 青海证监局的常态化走访工作有效推动了辖区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资产质量、经营业绩、投资者回报和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显著提升 [1] 资产质量与经营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底,辖区上市公司总资产达1680.31亿元,同比增长2.34%,净资产达969.66亿元,同比增长8.17% [2] - 2025年上半年,辖区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73.77亿元,同比增长15.34%,实现净利润60.92亿元,同比增长31.16% [2] - 辖区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投资者回报 - 为落实新“国九条”政策,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金额达15.82亿元,同比增长249.15% [3] - 个别公司已连续四年实施中期分红 [3] - 截至2025年8月底,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累计增持股票53.54亿元,累计回购股票1.97亿元 [3] 公司治理与风险化解 - 监管机构坚持“一司一策”,联合相关部门召开风险化解专题会议并开展联合走访,指导上市公司开展纾困自救 [4] - 推动上市公司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监事会改革,并督促独立董事履职尽责 [4] - 目前已有3家公司完成监事会改革,占辖区上市公司总数的30% [4]
证监会: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06
投资端改革 - 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3]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出台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3]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3] 融资端改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3] - 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优化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流程[3] - 科创板推出"1+6"改革举措 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完成注册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迎来首单受理[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4] - "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4]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4] 资本市场开放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4] - 优化沪深港通 沪伦通和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 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4]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4]
广东证监局持续推进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04:24
走访工作覆盖与机制 - 广东证监局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395家上市公司 覆盖辖区上市公司总数86% [1] - 走访包括市值1000亿元以上头部上市公司10家 市值100亿元至1000亿元上市公司125家 市值100亿元以下上市公司260家 [1] - 累计收集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300余条 建立工作专班和多轮走访方案 与地方政府及交易所形成常态化互通机制 [1] 重点企业调研与问题解决 - 联合证监会上市司及深交所针对性走访美的集团 海天味业 领益智造 华利集团等重点上市公司 [2] - 针对境外投融资 外汇管理 海外产能建设等诉求定人定岗跟踪解决进度 [2] - 通过现场办公和"四个一批"思路分类推进经营困难公司重组重整 28家困难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7.8% 盈利同比增长超2倍 [2] 上市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东辖区459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1.85万亿元 同比增长6.97% 归母净利润1150.74亿元 同比增长9.19% [3] - 营收和盈利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新增千亿市值公司3家 [3] - 截至2025年8月底辖区上市公司市值总额达6.54万亿元 [3] 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 启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市值提升 形象提升"专项行动 推动从监管推着走向监管领着跑转型 [3] - 推动74家上市公司开展中期分红超160亿元 其中4家公司分红超10亿元 22家公司中报股利支付率超50% [3] 并购重组支持措施 - 成立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 推动广州市出台配套政策 并购重组标的库扩围至2000余家 [4] - 2025年以来辖区上市公司披露及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7单 数量居全国首位 交易规模合计超400亿元 [4]
重磅榜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08:36
评选活动概况 - 2025中国上市公司英华奖于9月16日揭晓 共设15个奖项类别 涵盖A股和港股的价值、成长、ESG、投关、科创及出海示范案例 以及企业领袖、董秘和CFO个人奖项[1] - 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和150多位高管获奖 包括42家A股价值示范案例、17家港股价值示范案例、9名卓越企业领袖、近100名优秀董秘和10名优秀CFO[2] A股获奖企业分布 - 价值示范案例包括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工商银行等42家企业[2][4] - 成长示范案例包括力诺药包、恺英网络、神州泰岳等24家企业[2][12] - ESG示范案例包括中国石油、片仔癀、爱尔眼科等28家企业[2][13] - 投关示范案例包括方正证券、工商银行、宁德时代等41家企业[2][14][15] - 科创示范案例包括寒武纪-U、诺诚健华、中无人机等17家企业[2][16] - 出海示范案例包括时代电气、闻泰科技、北新建材等14家企业[2][17] 港股获奖企业分布 - 价值示范案例包括华润电力、青岛港、中国石油等17家企业[2][5] - ESG示范案例包括加科思-B、李宁、商汤-W等12家企业[2][18] - 投关示范案例包括中国石油化工、国泰君安国际、万物云等13家企业[2][18] - 成长示范案例包括元征科技、药师帮、海吉亚医疗等6家企业[2][19] - 科创示范案例包括加科思-B、商汤-W、长飞光纤光缆等5家企业[2][19] - 出海示范案例包括京能国际、移卡、长飞光纤光缆等6家企业[2][19][20] 个人奖项获奖者 - 卓越企业领袖包括光启技术刘若鹏、锦波生物杨霞、青岛港苏建光等9位董事长[2][6] - 优秀董秘包括中国建材裴鸿雁、中国海油徐玉高、深天马A陈冰峡等近100位董事会秘书[2][7][8][9][10][11] - 优秀CFO包括聚和材料林椿楠、中化装备李晓旭、国博电子何莉娜等10位财务总监[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