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

搜索文档
中国企业500强公布:辽宁方大集团跃升至第126位!
证券时报· 2025-09-17 02:09
公司排名与整体表现 - 辽宁方大集团位列2025中国企业500强第126位 较上一年提升两位 同时位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40位 [1] - 集团旗下拥有方大炭素 方大特钢 东北制药 中兴商业 海航控股五家大型上市公司 展现出较高抗风险能力和高质量发展势头 [1] - 2024年炭素 钢铁 医药 商业 航空五大板块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营实现平稳发展 [1] 炭素板块业绩与发展 - 方大炭素2025年上半年营收16.9亿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53.27万元 出口量稳中有升实现逆势增长 [1] -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钢铁需求压力 炭素板块积极向新能源材料领域拓展 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1] 钢铁板块经营业绩 - 方大钢铁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463.17亿元 利润16.99亿元 [2] - 旗下九江钢铁和方大特钢吨钢材利润国内行业排名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六位 [2] - 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 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2] 医药板块技术发展 - 东北制药深耕实体肿瘤细胞治疗领域 针对晚期胰腺癌等癌种已布局开发10余款细胞治疗产品 [2] - 辽宁方大总医院CMI指数在沈阳市排名前三 营口方大医院启用PET/CT设备 重医大附三院推进二期项目建设 [2] 商业板块运营表现 - 中兴商业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8% 交易笔数和提袋率等运营指标同比上升 [3] - 天津一商前八个月营收超71亿元 利润同比增长63% 通过引进首店业态和开发存储业务实现吞吐量大幅增长 [3] 航空板块业务成就 - 海航航空集团推出"海航PLUS会员权益卡" 优化服务供给和资源配置 [3] - 海南航空第十四次荣膺SKYTRAX五星航空称号 首都航空 天津航空 西部航空同获2025年全球航空大奖 [3] - 暑运期间境内航司执行客运航班超15万班 运送旅客2270万人次 8月15日单日旅客运输量超3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集团坚持符合国家要求 法律法规 市场化原则和社会利益的发展方向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4] - 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方大炭素:补交税款及滞纳金合计5193.27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9:09
公司财务影响 - 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合计5193.27万元 [1] - 上述款项已全额缴纳完毕 [1] - 补缴款项计入2025年当期损益 预计减少2025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93.27万元 [1]
方大炭素:8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20:52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第九届第五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以现场和通讯表决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了《方大炭素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等文件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炭素行业占比86.6%,其他占比7.48%,其他业务占比5.92% [1]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203亿元 [1] 行业市场情况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行业上市公司"涨"声一片 [1]
方大炭素: 方大炭素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20:17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以现场和通讯表决相结合方式召开 [1] - 应出席监事5人 实际出席监事5人 [1] - 会议召开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 [1] 半年度报告审议结果 - 监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1] - 报告起草编制及审核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 - 报告真实反映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 [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2] - 同意使用9.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2] - 该举措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费用 [2] 表决结果 - 所有议案均获得5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2] - 包括半年度报告 募集资金报告及流动资金补充议案 [2]
【突破“卡脖子”!】国产黑科技沥青焦横空出世,航空航天核工业终于用上“中国焦”!
鑫椤锂电· 2025-08-25 10:33
公司技术突破 - 成功开发出性能优异的高端沥青焦熟焦产品 应用于等静压石墨领域 [1][3] - 产品具备低CTE 高强度 优良热导率和电导率等特性 [3] - 已通过多家国内头部等静压石墨企业评测并开展合作 [3] 市场替代效应 - 打破国外原料垄断格局 实现进口替代 [3] - 大幅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 [3] - 助力国内炭素企业高端等静压石墨应用发展 [1] 应用领域拓展 - 产品应用于精密模具 半导体 光伏热场材料领域 [3] - 覆盖核石墨与航天军工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 [3] - 等静压石墨在航空航天 核工业 军工 石油化工 电力电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行业现状 - 国内高端沥青焦熟焦主要依赖进口 [3] - 国产中温沥青焦仅能用于中低端等静压石墨生产 [3] 公司发展战略 - 充分利用现有煤系针状焦生产装置优势进行研发 [3] - 持续攻克行业尖端技术 开发前沿高端产品 [4] - 秉承开放兼容 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4]
国产特种石墨密度纪录刷新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09:32
公司新品发布 - 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正式发布HY、HK、HZ三大系列高端特种石墨材料 [1] - 产品历经20余年研发、投入超1.5亿元,已完成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 [1] - 形成年产能1.2万吨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1] 产品技术参数 - 特种石墨材料密度覆盖1.7~2克/立方厘米 [1] - 最低抗折强度达61兆帕、最低抗压强度达149兆帕,远超国内同类产品及国外西格里R6510系列 [1] - 当密度达到2克/立方厘米时,抗折强度可达90兆帕、抗压强度达200兆帕,刷新全球特种石墨性能纪录 [1] - 实现3~10微米粒径可控生产,颗粒间无明显界限,组织结构均匀性达国际领先水平 [1] 行业技术突破 - 国产等静压石墨抗压强度曾不足130兆帕、抗折强度低于60兆帕,性能波动大 [1] - 意科碳素基础款抗压强度达149兆帕(HK系列),高密度型突破200兆帕抗压强度与90兆帕抗折强度 [1] - 刷新特种石墨密度纪录 [1] 行业现状与影响 - 碳素材料生产是能源的二次利用,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 [1] - 特种石墨材料是碳素材料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 [1] - 碳素行业多个产品已产能过剩,行业内卷严重 [1] - 意科碳素产品给碳素行业注入信心和动力 [1]
锻造高端人才引擎 驱动炭素创新发展 ——方大炭素板块2025年硕博人才入职培训在蓉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05:04
人才战略 - 方大集团炭素板块于7月27日在成都炭材举行2025年首期硕博高层次人才入职培训暨军训开班仪式,旨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1] - 培训以"砺志笃行·'炭'索未来"为主题,为期一个月,涵盖军事训练、企业文化宣贯、技术研讨等模块 [2] - 培训目标是帮助新入职硕博人才深刻理解并融入方大集团"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 [2] 公司背景 - 成都炭材是方大集团炭素板块核心企业,自2004年加入方大集团 [2] - 成都炭材是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等静压石墨行业标准制定者 [2] - 公司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和产业转化经验 [2] 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 - 方大集团秉持"党建为魂"企业文化,恪守"五个符合"发展原则 [2] - 公司强调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局 [2] - 鼓励员工扎根产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实际能力 [2] 人才培养目标 - 培养新员工"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的务实精神 [3] - 通过体能锤炼与思维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征程储备人才 [3] - 勉励人才肩负推动炭素行业技术突破、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的重要使命 [2] 行业定位 - 方大集团炭素板块致力于引领世界炭素行业发展 [3] - 重点布局新能源、核级石墨等前沿领域 [2] - 强调"产业报国"初心,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3]
董秘说|方大炭素董秘庄晓茹:炭素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聚焦五个突破口
新浪财经· 2025-07-24 15:31
公司基本情况 - 方大炭素是深耕炭素领域六十年的行业龙头企业,具备年产26万吨炭素制品和35.4万吨原料的生产能力,是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和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6] - 主营产品包括石墨电极、块状炭砖、等静压石墨、核电用炭/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炭炭复合材料及炭素制品生产用主要原料煤系针状焦、低硫煅后石油焦和煤沥青等 [6] - 2025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环境、下游市场需求缩减、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炭素制品的综合竞争优势依然领先 [6]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多家炭素生产子公司与原料生产加工公司,地理布局合理,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研发、优势互补、统筹营销的产业格局 [6] - 产品成本优势突出,产品体系完整,各种品种及规格的产品可在市场上形成互补 [6] - 资金充裕,长期保持低负债运营 [6] 资本市场表现 - 成功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西部地区首家A+G上市公司 [7] - 主导旗下子公司成都炭材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7]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在炭素行业的核心体现是通过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和智能化转型,推动行业向高效、高附加值、可持续方向发展 [4][8] -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包括高端材料研发与创新、绿色低碳工艺革新、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产业链协同升级、人才结构转型 [8][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承担3项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制定1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77项专利 [12] - 获得40项科技成果及新产品,其中Ф7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电解铝用石墨化阴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 - 与兰州大学联合成立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研发出系列石墨烯制品、石墨烯导电浆料等产品 [13] 环保与数字化转型 - 投入2亿余元实施环保技改,打造"花园式工厂",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 [14] - 投资近亿元建成行业首个"5G+炭素智造全连接工厂"项目 [14] 产业升级策略 - 通过"稳传统、拓新兴、强协同"策略,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动态平衡和协同发展 [10] - 以传统业务现金流支撑新兴业务孵化,以技术创新反哺传统产业升级 [10] 应对风险策略 - 通过突破高端化技术、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本精细化管控、政策前瞻性协同等多维度策略应对技术瓶颈和市场不确定性 [11]
紧平衡下的健康发展 索通发展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超13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19:20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亿元—5.4亿元,同比增长1335.37%—1622.45% [2] - 预计归母扣非净利润为4.5亿元—5.4亿元,同比增长300.39%—380.47% [2] 核心竞争力 - 公司开创并深化了与下游大型电解铝企业"强强联合、合资建厂"的独特商业模式,国内客户覆盖中铝、魏桥、创新、酒钢等主要大型电解铝企业 [3] - 公司与吉利科技合作开展的广西6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开工建设,力争2026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3] - 山东索通创新炭材料有限公司二期34万吨预焙阳极项目、陇西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3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同比新增产能稳步运行,产销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3] - 公司预焙阳极产品以大电流、高密度、高强度、低电阻、低消耗的核心优势深受下游电解铝客户认可 [3] 行业供需 - 上半年电解铝市场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为上游预焙阳极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持续需求 [4] - 中国华东、西南、华中、西北地区预焙阳极市场价(含税)上半年累计涨幅分别为24.43%、19.22%、19.63%和18.38% [4] 海外市场 - 公司国外订单持续较大幅度增长,海外客户对公司认可度持续增强 [5] - 公司与阿联酋环球铝业公司(EGA)计划成立合资公司,在阿联酋建设阳极生产厂,一期产能达30万吨/年,二期考虑新增30万吨/年产能 [5] - Arctial公司管理与技术团队到访公司,就欧洲市场低碳电解铝领域的潜在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5] - 公司"预焙阳极"产品依托127项专利技术入选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名单,成为行业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6] - 公司研发的高品质预焙阳极产品能够帮助电解铝客户实现显著的吨铝碳减排 [6] 技术创新与AI赋能 - 公司利用石油焦采购量大、品种全的优势以及多地工厂分布特点,推进智能配料、智能排产等系统的落地应用与迭代升级,降本成果明显 [7] - 公司在"强产能、多基地"的独特优势下,通过智能化的多工厂协同最大化发挥规模效应 [7]
方大炭素马卓:修炼内功绘就炭素产业新图景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1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炭素行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加速的挑战 [3] - 公司强调在行业下行周期通过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巩固核心竞争力 [3] - 除石墨电极主业外,公司计划在炭/炭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赛道寻求突破,强化行业龙头地位 [3] 主业经营与降本增效 - 石墨电极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受原材料价格波动、钢铁行业需求缩减及国际经济形势影响 [4] - 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率,例如与晶泰科技联合研发智能配料系统,降低能耗并提升产品均质化率 [4] - 与华为合作打造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覆盖132个关键工序数据实时采集,优化全链条碳足迹管理 [5] - 2024年炭素制品产量接近20万吨,大规格产品(直径600mm以上)市场份额稳定在35%以上 [5]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2025年是公司转型关键节点,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锂电负极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等技术 [6] - 2024年研发投入5700多万元,聚焦炭/炭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 [7] - 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发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止血敷料,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7] - 科技创新围绕炭素主业延伸,强调市场需求导向和长期投入 [7] 人才建设与产学研合作 - 公司近期招聘600余人,强调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资源 [8] - 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工作站、CNAS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8] - 高端人才助力公司在炭堆内构件、石墨烯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8] 发展目标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第一大、第一强的综合型炭素新材料生产基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