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泡沫
搜索文档
开门红:突破 | 谈股论金
水皮More· 2025-10-09 17:1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10月首个交易日实现开门红,沪指突破3900点收报3933.97点创十年新高,涨幅1.32%,深证成指涨1.47%收报13725.56点,创业板指涨0.73%收报3261.82点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大幅放量至2653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718亿元 [3] - 市场下跌个股约2000家,上涨个股接近3000家,但涨幅中位数仅0.3%-0.5%,显示多数个股涨幅有限 [6][7] 板块轮动与资金流向 - 上午盘面焦点集中在科技股如核聚变、新能源、储能芯片和半导体领域,下午涨幅榜前列被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周期股占据,形成“煤飞色舞”行情替代半导体芯片 [5][6] - 科技股呈现冲高回落态势,主力资金从科技股流出并流入周期股,周期股在沪深300指数中权重较大助推上证指数走强 [5][6]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262亿元,其中中午仅流出40多亿元,下午流出幅度加大,沪股通大单主力资金流出约230亿元 [6] 指数调控与结构性特征 - 金融股(银行、保险、证券)板块指数收于全天高点呈现先抑后扬走势,对指数推升作用显著,而工具股如中信证券、兴业银行、中国太保在下午2点后跌幅控制在0.97%水平线起到压盘作用 [4][5] - 上证指数中午收盘点位、下午2点点位与收盘点位基本一致波动不超过一个点,深证市场高点从上午至收盘逐步下行,表明白线(加权指数)与黄线(等权指数)差异显著 [5][7] - 行情呈现极致结构性特征,上涨主要由指标股推动,多数个股仅小幅上涨 [6][7] 外围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美股半导体与芯片股动态复杂,英伟达、AMD、英特尔、甲骨文等巨头合作消息频出,人工智能领域处于白热化阶段但存在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风险 [8] - A股科技股行情受美股人工智能概念“故事”波动影响,待美股相关概念告一段落后A股科技股可能进入调整周期 [8] - 10月行情预计以整理为主波动幅度有限,即将公布的三季报业绩将对个股估值形成真实考验 [8]
帮主郑重聊美股:纳指首破23000点,热闹背后藏着这几个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0-09 09:02
我做了20年财经记者,早看明白一个理:市场的"新高"从来不是终点,热闹背后的分歧、隐患,才是咱们中长线投资者该盯着的。今儿纳指破23000点是个 信号,但美联储的降息节奏、AI板块的真实需求、还有悬着的政府停摆,这些才是决定后续走势的关键。不用跟着凑短期的热闹,沉下心看这些核心矛盾 的变化,心里自然就有谱了。 9月不是刚降了一次息嘛,这是2025年头一回降息,当时说是为了应对劳动力市场疲软。可现在内部吵起来了: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得接着松,但到底今年再 降一次凑够两次,还是再降两次凑三次,没谈拢。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认"要放水",但放多少、节奏怎么控,心里没个统一谱儿,这对市场后续的预期影响 可不小。 再说说大家都盯着的"AI风向标"英伟达,今儿算是挣回点面子,收高2.2%。黄仁勋这话听得实在:"今年特别是过去六个月,计算需求涨得厉害",还透露说 参与投资了马斯克的xAI,"挺振奋"。但前一天可不是这样,被甲骨文坑了一把——甲骨文云业务利润率没达标,连租英伟达芯片都亏了钱,一下就勾出市 场对"AI泡沫"的担心,有人就忍不住想起90年代互联网泡沫那阵儿的疯狂,怕历史重演。 不过也不用太慌,Baird的策略师梅菲尔德说 ...
GPU警钟敲响,AI过热了?
虎嗅APP· 2025-10-08 18:2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 (ID:icbank) ,作者:半导体行业观察 ,题图来自:AI 生成 以下文章来源于半导体行业观察 ,作者编辑部 半导体行业观察 . 半导体深度原创媒体,百万读者共同关注。搜索公众号:半导体芯闻、半导体产业洞察,阅读更多原创 内容 在OpenAI和英伟达等联手搞动GPU和整个芯片市场之后,一个警钟悄然敲响。 10月7日,知名媒体The Information在一篇报道对该公司购买数十亿Nvidia芯片并作为云提供商出租 给OpenAI等客户的计划提出了质疑,随后该公司股价下跌3%。报道称,甲骨文最近转型为最重要的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公司之一,但可能会面临盈利挑战,因为英伟达芯片价格昂贵,而且其人工智能芯 片租赁定价激进。 根据报告援引内部文件称,截至8月的三个月里, 甲骨文旗下英伟达云业务的销售额为9亿美元,毛 利率为14%。这远低于甲骨文约70%的整体毛利率。 甲骨文今年9月表示,其积压的云合同 (称为剩余履约义务) 在一年内增长了359%。该公司预测, 2030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达到1440亿美元,高于2025年的100多亿美元。然而,这些预测收入的大部 分来自Ora ...
GPU警钟敲响,AI过热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8 10:09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根据报告援引内部文件称,截至8月的三个月里,甲骨文旗下英伟达云业务的销售额为9亿美 元,毛利率为14%。这远低于甲骨文约70%的整体毛利率。 纵观整个AI市场,这其实是OpenAI一系列动作下的结果 OpenAI挑起的AI基础设施争夺战 据金融时报最新报道,OpenAI 今年已签署了约 1 万亿美元的合同,用于运行其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能力。这些 承诺使其收入相形见绌,并引发了对其资金来源的质疑。 在OpenAI和英伟达等联手搞动GPU和整个芯片市场之后,一个警钟悄然敲响。 周二, 知名媒体The Information 在一篇报道对该公司购买数十亿 Nvidia 芯片并作为云提供商 出租给 OpenAI 等客户的计划提出了质疑,随后该公司股价下跌 3%。报道称,甲骨文最近转型 为最重要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公司之一,但可能会面临盈利挑战,因为英伟达芯片价格昂贵,而 且其人工智能芯片租赁定价激进。 甲骨文今年9月表示,其积压的云合同(称为剩余履约义务)在一年内增长了359%。该公司预 测,2030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达到1440亿美元,高于2025年的100多亿美元。然 ...
科技股单日市值波动超千亿美元,互联网泡沫担忧升温
新浪财经· 2025-10-07 23:49
市场情绪与股价波动 - 投资者对OpenAI业务扩张感到兴奋,推动科技股大幅上涨 [1] - AMD与OpenAI签署可能带来数十亿美元营收的协议后股价飙升,盘中高点时市值一度增加约1000亿美元 [1] - AMD股价周二早盘涨幅最高达7.5% [1] - 甲骨文因发布云计算业务重磅业绩指引(包括与OpenAI签署的一份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协议),股价单交易日暴涨36%,为该公司新增2550亿美元市值 [1] - 多家大型科技股接连出现两位数暴涨,可能表明估值已与基本面脱节,投资者买入主要动因是担心错过更多涨幅 [5] 市场担忧与历史比较 - 华尔街专业人士担忧市值在几分钟内增加数十亿美元的剧烈波动释放出不健康的市场信号,令人联想到互联网泡沫时代 [1] - 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泡沫的担忧日益加剧 [2] - 若泡沫破裂,其影响可能比25年前更严重,目前头部科技股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约为35%,而1999年这一比例还不到15% [2] - 对冲基金巨头保罗・都铎・琼斯表示当前市场环境让他联想到互联网泡沫时期,并认为所有可能引发市场暴涨后崩盘的因素都已具备,当前环境比1999年更具潜在爆发风险 [3] - 有策略师指出,如此规模的公司市值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并非健康正常的现象,是市场过热的表现之一 [5] 合作协议的分析与风险 - 合作协议引发的一大担忧是其循环资本结构,即企业之间相互使用对方的资金购买彼此的产品 [3] - 有观点认为,若这些协议中有任何一份告吹,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2] - 市场当前对这些协议的定价逻辑,仿佛所有与OpenAI合作的企业都会成为赢家,但OpenAI是一家现金流为负的公司,签署这些协议对它而言没有任何损失 [3] 公司特定动态 - AMD与OpenAI的协议标志着该公司在图形处理器领域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AMD正与英伟达在该领域争夺市场份额 [3] - 有分析师认为该协议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对AMD未来竞争地位的看法,并将AMD目标股价从210美元上调至270美元 [4] - 特斯拉计划推出Model Y的低价版本,以应对美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取消带来的冲击 [6] - 威瑞森通信公司承认其在无线通信和宽带服务领域已落后于竞争对手,因此更换了任职七年的首席执行官 [6] - Qualtrics国际公司已同意以67.5亿美元收购医疗保健调查公司Press Ganey Forsta [6] 行业其他新闻 - 埃隆・马斯克已任命摩根士丹利前高管担任其人工智能公司xAI的首席财务官 [6] - OpenAI推出新功能,让ChatGPT用户能在聊天机器人内直接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并完成任务 [6]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就移动广告科技公司AppLovin的数据收集行为展开调查,该公司股价已因此下跌 [6]
美国科技股集体狂飙引发互联网泡沫联想 这一次破裂恐更具“爆炸性”
新浪财经· 2025-10-07 20:49
市场情绪与担忧 - 投资者情绪高涨,但华尔街专业人士担心剧烈的股价拉升释放出不健康的信号,让人联想到互联网泡沫时期 [1] - 市场对与OpenAI相关的交易定价过高,仿佛只要和OpenAI有往来就一定会成为赢家,当前投资环境是“先买了再说” [3] - 短时间内多只大型科技股录得两位数涨幅,可能意味着估值已脱离基本面,投资者买入更多是出于害怕错过后续涨势 [4] 个股剧烈波动案例 - AMD公司与OpenAI达成交易后股价飙升,盘中高位时公司市值一度增加约1000亿美元,该协议可能为其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营收 [1] - 甲骨文公司上月曾单日大涨35.9%,一日之间市值增加2550亿美元,起因是其对云业务给出了强劲指引,其中包括与OpenAI达成的一项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协议 [1] - 一家大型公司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市值增长被策略师评价为“既不正常也不好”,属于“过度亢奋”的范畴 [5] 行业比较与潜在风险 - 主要科技股合计约占标普500指数的约35%,而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不到15%,一旦去泡沫冲击可能更为剧烈 [2] - 当前环境被描述为“可能比1999年更具爆炸性”,发生某种形式引爆的所有条件都已具备 [3] - 人们对交易的一个重大担忧在于它们之间的循环式资本结构,公司之间用彼此的资金购买彼此的产品 [3] 特定公司的基本面视角 - AMD与OpenAI的协议意味着其在图形处理器(GPU)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正在该领域与英伟达争夺市场份额 [3] - 分析师认为AMD的协议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看待其竞争地位的方式,为其作为英伟达可行技术替代方案提供了有力背书 [4] - 追踪AMD的华尔街分析师整体上对消息表示欢迎,Benchmark分析师将该公司目标价从210美元上调至270美元 [4]
所有人都在讨论“1999再现”,却忽略了市场发出的“通胀信号”
华尔街见闻· 2025-10-07 17:09
AI热潮的本质:从无形软件到有形基建 本轮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的另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其投资本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狂热主要围绕无形的 软件和未经证实的商业模式,例如Pets.com等最终失败的案例。投机是当时资本支出的主要驱动力。 相比之下,当前的AI周期更强调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是硬件(芯片)、网络和能源系统,这 些投资能够创造出具有可衡量生产力收益的持久性资产。资本支出不再仅仅是短期投机,而是构建未来 经济的 foundational force(基础性力量)。这种对实体基础设施的依赖,使得本轮科技周期与以往任何 一次都大不相同。 当前市场对人工智能(AI)的热情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比较甚嚣尘上,但一个关键差异正被忽视: 与当年科技股飙升、黄金价格下跌的景象不同,如今科技股与黄金正同步创下新高。这一反常现象表 明,市场可能正在为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定价——一个通过通胀来解决全球巨额债务的时代。 随着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引领市场,包括杰夫·贝索斯在内的许多投资者和交易员都将目光投向了1999年 的历史图景,试图寻找相似之处。然而,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Eric P ...
924行情一周年:你成了别人口中的“老登”吗?
雪球· 2025-10-07 12:13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变富路上的冠杰 来源:雪球 朋友们,国庆假期好! 白驹过隙,转眼间距离去年那场波澜壮阔的"924行情"已整整一年。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A股连 续数日千股涨停,打开盘面,是望不到尽头的一片火红。短短5天时间,我的账户就从亏损500万 变成了盈利300万,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一年过去了,市场却上演了极致的分化。许多朋友踩中了科技的风口,资产翻了几倍甚至十倍; 而当初选择了消费的朋友,绝大多数至今仍在深坑里煎熬。甚至当中有些人,已经忍不住去追高 科技了。 这里我想问问,那些仍在坚守消费的朋友们:此刻你的内心,是否已经动摇?你是否已对消费彻 底失去信心,后悔当初的10月8日应该一开盘就割肉离场,去追逐那辆疾驰在风口上的科技战车。 这篇文章无法决定大家的投资方向,但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启发,那便值得了。 看到文章的标题了吗?在科技股狂飙突进的这一年,坚守传统的你,是否成了"小登"眼中那个浪 费了一年光阴的"老登"呢? 可能有些新朋友还不懂,我先简单科普下 "小登" 和 "老登" 这两个词 ...
重大!高盛公开唱空:股市将回调!是否可信,又是套路吗?
搜狐财经· 2025-10-06 05:40
高盛对股市的预警观点 - 高盛首席执行官戴维·所罗门预警股市在未来12到24个月内可能出现回调,将当前AI热潮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相类比 [3] - 市场观点认为牛市已进入"后半局",AI产业存在泡沫,大量资金集中于微软、英伟达等科技股,投资回报不及预期可能引发撤资潮 [3] - 标普500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达38倍,处于历史97%的高位,科技股"七巨头"去年贡献了指数近一半的回报,显示市场集中度风险 [3] 支持预警的市场数据与环境 - 标普500指数在2024年上涨23%,连续两年涨幅超20%,为1928年来最佳表现之一,高估值下美联储政策变动易触发回调 [8] - 全球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预计在2028年达100%,美国债务可能突破130%,高利率加重还息压力,贸易摩擦升温增添市场变数 [5] - 2025年初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1%,标普500指数下跌6.4%,部分印证市场回调压力 [12] 高盛历史预测记录与当前矛盾 - 高盛对银行股预测存在偏差,如2023年报告称招商银行隐含损失率25%,但该行一季度财报显示不良率实际为0.95% [5] - 高盛长期对交通银行给出"卖出"评级,目标价低于4元,但交行股价在2023年冲上6.49元,涨幅达58% [5] - 高盛操作与言论不一致,如2023年三季度一边唱空A股,一边通过QFII增持回天新材、恩华药业等股票 [9] 市场其他参与者观点与影响 -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附和AI产业存在泡沫的观点,资深投资人莱昂·库珀曼称牛市易滋生泡沫 [3] - 摩根士丹利警告上半年股市面临债券收益率飙升风险,美银"牛熊指标"升至2024年11月以来高点,接近卖出信号阈值 [12] - 部分机构如贝莱德建议把握长期机会,认为暴跌可能是买入时机,显示市场观点分化 [8] 散户投资者风险与市场行为 - 监管放松使更多散户涌入高风险交易,零日到期期权占标普500期权成交量60%以上,机构唱空易引发恐慌性抛售 [8] - 高盛唱空后,道指出现单日跌超660点的情况,显示其报告对市场情绪有显著影响 [8] - 中国政策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如讨论引入平准基金,与高盛预警形成内外反差,增加市场博弈复杂性 [12]
2027年AI泡沫必破?英伟达4万亿市值连环套,OpenAI或成爆雷点!
搜狐财经· 2025-10-05 07:04
AI行业现状与历史对比 - 当前AI发展阶段与1996-1998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相似,技术已出现但基础设施、生态和商业模式仍处于早期,普遍不盈利[1] - 资本对AI的炒作遵循先疯狂炒作后进入理性周期的规律,类似当年互联网公司挂".com"牌子就能融资,现在AI公司沾"大模型"或"算力"概念即被爆炒[10] - AI泡沫的规模已超过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旦破灭将导致更广泛的产业链受影响,估值面临重新洗牌[12] 英伟达的市值与业务模式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其背后存在虚高成分[3] - 公司承诺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其目的是让OpenAI用这笔资金购买英伟达自身的芯片,从而炒高营收和市值[4] - 英伟达与甲骨文签署协议,甲骨文将花费10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的芯片,形成资金循环的一部分[5] OpenAI的财务状况与潜在风险 - OpenAI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每年亏损额达50亿美元,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甲骨文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资源,平均每年需支付600亿美元[4] - 到2027年,OpenAI需要开始向甲骨文支付每年600亿美元的算力费用,但其盈利前景不明,届时可能无法承担该笔支出[7][9] 三家公司之间的资金循环关系 - 英伟达、甲骨文和OpenAI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资金循环:甲骨文向英伟达支付芯片费用,英伟达向OpenAI提供投资,OpenAI再向甲骨文购买算力[5] - 这种"左脚踩右脚"式的资金安排本质上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AI算力需求旺盛的叙事,从而推高股价[6] - 整个AI算力产业链的股价上涨,包括美国的算力公司及中国的海外算力相关企业,均依赖于这一资金循环故事支撑[7] 2027年的关键节点与潜在影响 - 2027年被视为AI泡沫是否会破裂的关键时间点,届时OpenAI需要开始实际向甲骨文支付每年600亿美元的算力费用[7][12] - 如果OpenAI届时无法盈利并支付该笔款项,将导致甲骨文的算力中心收不到租金,英伟达的芯片销售受阻,整个AI算力叙事可能崩塌[9] - 这一时间点是检验AI技术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节点,即使能够盈利,也可能难以支撑当前行业的高估值水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