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200芯片

搜索文档
英伟达否认H100/H200芯片短缺传闻,可满足所有订单需求
凤凰网· 2025-09-03 08:39
凤凰网科技讯 9月3日,英伟达发布声明,称"H100/H200供应受限,甚至'售罄'"为不实传言,拥有足够 的H100/H200,可实时满足所有订单需求。此外,声明还表示,H20的销售对H100/H200或Blackwell等 其他英伟达产品供应没有任何影响。 据了解,英伟达H200芯片是英伟达于2023年11月13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与前代产品H100保 持硬件兼容性。该芯片采用先进制程工艺,配备HBM高带宽内存架构,存储容量实现翻倍提升,大语 言模型推理速度较前代最高提升近2倍。其低功耗特性可满足千亿参数规模AI模型的训练需求,被业界 视为推动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技术发展的核心硬件。 ...
下周,持股待涨,但需警惕1个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17 09:55
市场整体表现 - 本周市场震荡上行,成长风格显著领跑价值板块,市场交投活跃度与资金入场意愿同步提升 [1] - 科技成长为主导的板块引领反弹,带动主要指数全面走强,成长类指数表现尤为突出 [1] - 全周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均突破阶段性高点,增量资金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1] - 科技成长与金融板块协同发力,半导体、通信设备等科技细分领域受政策支持及行业景气度回升推动,成为资金配置核心方向 [1]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周涨1.7%至3696.77点(2022年以来周线新高),深证成指涨4.55%,创业板指涨8.84%,科创50大涨5.53% [2] - 成交额连续3日突破2万亿元,AI算力需求爆发与新能源政策支持推动成长板块领涨 [2] - 通信板块涨7.66%,AI算力需求爆发推动光模块、服务器订单饱满,北美供应链龙头业绩超预期 [4] - 电子板块涨7.02%,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20%,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升至92.5%,国产替代逻辑强化 [4] - 非银金融、电力设备、计算机涨幅均超5% [4] - 银行跌3.19%,利率下行压制净息差;钢铁跌2.04%,工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1.65%,恒生科技指数涨1.52%,南向资金净流入超350亿港元 [2] - 医疗保健、原材料、资讯科技板块表现突出,医疗保健板块涨7.27%,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股业绩改善 [4] - 原材料业涨5.5% [4] 全球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温和收涨,道琼斯工业指数周涨1.74%,标普500指数涨0.94%,纳斯达克指数涨0.81% [3] - 欧洲市场同步走强,德国DAX指数涨0.81%,法国CAC40指数涨2.33% [3] - 亚太市场领涨全球,日经225指数收于43378.31点创历史新高(周涨3.73%),韩国综合指数上涨0.49% [3] - 新兴市场分化,胡志明指数上涨2.84%,巴西IBOVESPA指数涨0.31% [3] 大宗商品表现 - 工业金属表现亮眼,沪铜涨0.79%,碳酸锂期货周涨16.51% [3] - 贵金属震荡分化,COMEX黄金下跌3.14%至3381.7美元/盎司,LME铜微跌0.02% [3] - 能源价格承压,ICE布油跌0.69%至66.13美元/桶 [3] 行业与板块机会 - AI算力基建领域受英伟达H200芯片订单激增带动,PCB、液冷服务器等细分赛道需求爆发 [6] - 半导体、机器人等板块共同构成资金配置核心 [6] - 创新药商业化与贵金属、工业金属板块值得关注,脑机接口政策支持推动创新药企海外订单增长 [6] - 黄金央行增储与工业金属新能源需求形成价格支撑 [6] - 8月中下旬进入中报披露高峰期,业绩验证将成为关键,建议重点关注周期制造(如工程机械)及科技细分领域中业绩超预期标的 [6] - 策略上可围绕AI算力、新能源技术突破、创新药布局,同时保留火电、公用事业等防御性仓位 [6] - 中期关注泛科技(AI服务器、半导体国产替代)、新消费(智能家居、健康升级)及有色金属(稀土、锂)三大方向 [6]
特斯拉下一代智驾芯片,太猛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5 09:44
特斯拉AI芯片与自动驾驶硬件发展 - 特斯拉正在开发下一代AI5 FSD计算机,搭载内部开发的AI芯片,采用3nm工艺,预计2026年底量产,比原计划推迟一年[3] - AI5计算机性能预计在2000-2500 TOPS范围,比当前HW4快5倍,可能突破美国政府AI芯片出口限制[3][6] - 公司已开始规划AI6硬件,采用可扩展设计,可用于Optimus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与Dojo超级计算机芯片融合[5][15] 硬件性能与升级路径 - 当前HW4/AI4芯片性能已达极限,需要提升5-10倍才能实现无监督完全自动驾驶[4] - HW3车主升级路径暂时搁置,因HW4功率和冷却要求更高,可能需更换摄像头和重新布线[11][12] - HW4已具备无人驾驶能力,但AI5将消耗2-3倍能量,需全新电气和冷却系统,预计2026年底量产[14][26] 自动驾驶功能进展 - 特斯拉Robotaxi试点平台计划于6月21日当周发布,使用12台配备AI4硬件的Model Y[7] - FSD参数数量将增加10倍,但受限于HW4内存带宽,北美FSD采用率自V12以来达25%[23] - 公司计划年底在湾区和奥斯汀实现自主交付,已向客户交付可在高速公路行驶30分钟的Model Y[20] 供应链与生产计划 - 特斯拉与台积电合作生产3nm N3P芯片,可能成为该工艺最大客户之一,三星作为替代代工厂[7] - AI5/HW5将配备改进的FSD摄像头,包括三星"全天候"摄像头,可在1分钟内融化冰雪[7][8] - Dojo 2超级计算机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规模达10万台H100等量设备[31] 全球市场拓展 - 特斯拉准备在中国更广泛推出FSD Supervised(HW3),等待监管批准[18] - 欧洲FSD审批进展中,荷兰为主要监管机构,预计本季度末或年底前获批[19] - 公司已将Giga Texas Cortex训练计算能力扩展至67,000个H100等效计算能力[21]
中国已经换了打法,美国却还在抱残守缺!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46
中美战略态势分析 - 守成大国美国在战略上显得保守且落后于时代步伐 中美之间的战略被动状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延续至今 [1] - 2018年以来美国不断失去重要战略阵地 关税战正演变为其滑铁卢之战 中国在贸易战中已退居幕后未受实质影响 [3] - 美国策略被中国全面洞察 中国逐步掌握主动权并按自身计划出牌 例如英伟达H200芯片入华计划被中国反制 [5] 中国技术管制措施 - 中国将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纳入出口管制 目标直指美国科技及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围剿 [6] - 中国此前稀土管制已令西方手足无措 后续可能扩展至无人机材料、医药材料等技术领域 [6] 中美经济影响对比 - 1999-2007年中国冲击1 0版本导致美国近25%制造业岗位消失 当前2 0版本冲击更为猛烈 [7] - 美国仍在沿用过时对抗策略 而中国已开辟新战场 使美国陷入"跟或不跟"的两难被动局面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