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习言道|“十五五”,习近平强调这个战略位置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0:12
Hak UTI 中國 别 阅 網 網 網 網 網 網 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电题:"十五五",习近平强调这个战略位置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深刻指出,"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了,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 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 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今年4月,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9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即将收官的"十四五"期间,"天宫"巡天、"嫦娥"揽月、新能源汽车畅销全球、国产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走红世界……我国现象级的科技成就持续涌现,创新 阵地上不断冒出技惊全球的"黑马"。 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称,"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 未来五年,如何在更加突出的战略 ...
周红波主持召开高校与专家人才座谈会就谋划“十五五”发展听取意见建议
南京日报· 2025-10-22 09:45
座谈会核心观点 - 市委书记周红波主持召开高校与专家人才座谈会 就南京市“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1] - 与会专家认为科教资源丰富是南京的核心优势 是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1] - 南京将以创新能级为牵引 放大科教资源等比较优势 提升在国家创新布局中的地位作用 [2]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建议聚焦人工智能 光电信息 生物医药 工业智能 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 [1] - 南京将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城市 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 - 建议有序布局“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 积极搭建跨学科 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 [1] 创新与人才发展策略 - 建议促进“政产学研金”有机融合 构建校地企“引才共同体” [1] - 将坚持教育 科技 人才一起抓 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 贯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体系 [2] - 将更大力度投资于人才 服务于人才 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以产业生态聚才 政策生态惠才 宜居生态留才 [2] - 建议完善全链条人才培育服务体系 打造吸引和承载更高层次人才的创新生态 [1]
人民财评: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数字化绿色化提速
人民网· 2025-10-21 16:08
工业经济总体增长态势 -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GDP快1个百分点[1] - 工业生产增速呈现稳健向好势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1] 重点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5和3.4个百分点[1]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9%和16.7%[2] 高端与智能产品产量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29.7%[2]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激增98.0%[2]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材料增长 - 传统产业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1] - 高性能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0%和20.2%,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增长26.3%[1]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2] - 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速分别达59.9%和25.1%[2] 绿色低碳转型 - 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6.9%,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72.4%[2] - 工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2]
焦点访谈丨中国经济“三季报”:稳住基本盘 实现新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10:03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1] -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1] - 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2] - 9月末外汇储备连续22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保持在3.3万亿美元 [2] 工业与企业效益 -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7月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扭转了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 [5] - 原材料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重要力量 [4] - 9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9%、51.6%和50.6%,均位于扩张区间 [7]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连续三个月回升 [7] 创新驱动与新质生产力 -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13]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29.7% [13] - 8月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86.2%,作为数字经济重要基础设施 [14] - 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呈现爆发式增长 [10] - 民用钢质船舶和铁路机车产量前三季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2] 投资与制造业升级 - 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4.0%,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16] - 汽车制造业、船舶、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17] - 民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6] 消费市场与内需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 [17]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明显快于商品零售 [19][21] - 汽车、家电家居、3C数码等产品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快速增长 [19] - 消费需求呈现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趋势,情绪消费潜力巨大 [25] 对外贸易与出口 -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 [26] - 出口增长7.1%,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6][28] - 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高端装备增长22.4% [26] - “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出口增速均达两位数 [26]
中国经济秋季报|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 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央视网· 2025-10-20 16:53
从发展动能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 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8.6%。 而科技和产业融合也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 产量分别增长40.5%、98.0%。新兴产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均实现两位 央视网消息:前三季度,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亮点颇多,来看亮点梳理。 此外,创新成果竞相迸发,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保持两位数增 长。在创新投入持续加力的驱动下,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创 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入围数量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 数增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46.9%;"两重""两新"政策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 ...
爆发式增长、“出海”效应凸显……外商云集中国玩具展 凸显中国市场“强磁力”
央视网· 2025-10-20 11:46
孩之宝全球授权高级副总裁玛丽安·詹姆斯称:"在这个特殊的市场上,许多趋势都源自中国,我们正在积极与我们的主要合作伙伴合作, 以扩大规模。" 英国参展商卢西奥称:"因为这是一个正在增长和扩大的市场。我们刚刚参观了这里,这里的游客和买家的数量令人印象深刻。" 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玩具协会举办的第二十三届CTE中国玩具展等四项展览在上海举行,作为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本届展会共吸引 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9家展商、5426个品牌参展,全面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与产业创新动能。 这四项展览包括CTE中国玩具展、CLE中国授权展、CKE中国婴童用品展和CPE中国幼教展,总展览面积达23万平方米,国际化水平显著 提升。境外展商数量实现大幅增长,其中CLE中国授权展国际展商同比增长65%,凸显中国市场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称:"我们今年也吸引了1200家出口型的展商,他们不仅仅是原来帮国外品牌做加工,现在也更多的有 自主设计,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自主的品牌,充分体现了中国玩具行业的柔实力,也带动了更多潮玩品牌出海用自己的品牌。" Funko(丰高)亚太区销售副总裁安迪·克莱姆森称:"中国是我们 ...
国家统计局: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10:23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变,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条件也没有变,实现全年预 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一是从发展态势看,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 础。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压前行,不仅稳住了基本盘,不少关键领域还实现了新突破、新提升。今年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从发展动能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三是从发展支撑看,宏观政策持 续显效将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能 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四是从先行指标和高频指标看,积极因素还在累积。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 理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10月上旬,流通领域一些重要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有利于企业盈利状况改 善。 全文如下: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1.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环境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请问如何评价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总体表现? 答:今年以来,我 ...
99.8%!卤水直接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10-17 17:35
盐湖股份提锂技术突破 - 盐湖股份“察尔汗盐湖卤水直接提锂技术”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制备出纯度达99.80%的电池级碳酸锂,杂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1] - 项目组在吸附段验证试验中实现镁锂分离因子突破1000的关键技术目标,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3] - 在纳滤、反渗透等工序实现关键指标突破,单级纳滤产水回收率达90%,镁截留率达98%,反渗透工段产水回收率达75% [3] - 该成果标志着公司在原卤提锂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盐湖提锂产业生态奠定基础 [3] 碳酸酯及电解液行业现状 - 碳酸酯溶剂及电解液是驱动锂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材料,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 当前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和内卷加剧的局面,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来突破发展瓶颈 [4] - 未来能在价值链高端稳固技术优势、在供应链重构中灵活应变的企业将在产业重塑中抢占先机 [4] 2025年行业大会信息 - 大会将于2025年11月6-8日在常州举行,主题为“破卷重构,立新启航”,聚焦行业“十五五”规划 [5][6] - 会议内容涵盖主旨报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电解液与关键材料创新突破及高端对话等多个议题 [6][7] - 大会旨在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探讨通过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供应链优化破解行业难题 [5][6]
跨越与蝶变:140万亿背后,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N组数据读懂中国这五年的“硬核”与“柔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7:12
宏观经济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多个10万亿级大台阶,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1] - 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人均GDP首次突破1.3万美元大关[2] - 内需贡献率超八成,居民消费更多了[6] 科技创新成就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1]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创新力提升最快经济体之一[3] - 研发经费投入从2020年2.4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3.61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44%提升至2.68%[6] - 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2023年欧盟为2.55%)[6]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1] - 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1] -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1] 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6.60%提升至2024年7.90%,年均增长34.60%[6]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7.10%提升至2024年8.70%,年均增长16.30%[6] - "三新"经济占比超18%,产业更加高端化[6] - 新能源、高铁领跑全球,中国制造可鼎联组[6] 人力资源与就业 - 高技能人才突破7200万人,"工程师红利"全面释放[6] -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6]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前列[6] 民生福祉改善 - 居民收入增长,百姓钱袋子更鼓了[2][6]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8000万人[6]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从3.2人提升至3.6人[6] - 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比2020年提升3.5个百分点[6]
创新潮涌 多维进阶:数观上市公司“十四五”蝶变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4:11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A股上市公司通过持续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跨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1][10]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8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的51.96%,研发强度提升至2.61% [2] -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和4.44个百分点 [2]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26家企业跻身“百亿研发俱乐部”,百济神州2024年研发投入141亿元,占营收比例达52% [2] - 明星抗癌药泽布替尼在全球75个市场获批,成为中国原研药走向世界的标杆 [2]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 赛轮轮胎推出“液体黄金轮胎”,格林美镍钴回收率达99%以上,天合光能多次刷新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3]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并技术授权给国际车企,迈瑞医疗高端超声设备进入欧美顶级医院 [3] - 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募资超6000亿元,2025年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 [3] 智能化转型与效率提升 - 瑞声科技工厂通过AI技术将产品测试时间从60秒压缩至24.9秒,产线单位小时产出达1万片 [3] - 全国已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7000多家先进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4] - 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 [6] - 青岛港接入国产大模型后桥吊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 [6] 高端化与品牌价值提升 - 隆基绿能推进HP-BC2.0组件量产,以技术差异赢得品牌溢价 [5] - 金固股份研发的“最轻钢制车轮”强度达2000兆帕,为铝合金车轮的5至6倍,成本仅为其1/4 [5] - 96家中国企业入榜2025世界品牌500强,包括比亚迪、中国中车、中芯国际等 [5] 绿色化发展与减排成效 - 2024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总额达3.7万亿元,A股相关上市公司投资规模达1.3万亿元 [7] - “十四五”时期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燕京啤酒构建闭环式环保管理体系 [7] - 2023年上市公司单位营收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约16.9%,ESG报告披露率从2020年约25%增至2024年约45% [7] 全球化进阶与模式升级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 [8]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近660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8] - 比亚迪巴西工厂携手近百家本地供应链企业,预计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 [8] - 上市公司出海模式从单一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标准、生态协同出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