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搜索文档
奥乐齐与金鹰国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服务品质消费需求
搜狐财经· 2025-10-21 22:27
合作概述 - 奥乐齐与金鹰国际集团于2025年10月21日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南京举行签约仪式 [1] - 此次合作是奥乐齐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与大型商业集团签约具有里程碑意义 [3] - 双方已确定首批合作项目布局奥乐齐将入驻金鹰国际集团旗下南京仙林店 [5] 合作战略意义 - 合作标志着奥乐齐从单点拓店向区域协同深耕的战略全面升级 [3] - 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赢的原则通过紧密协作提升消费者体验与商业价值 [3] - 金鹰国际集团将充分利用其区域资源优势丰富奥乐齐在华东地区核心商圈的全渠道传播与曝光 [3] 双方资源协同 - 金鹰国际集团深耕江苏及华东市场拥有深厚的市场根基成熟的商业矩阵高粘性客群资源能为奥乐齐快速链接本地消费者拓展华东市场提供坚实助力 [3] - 奥乐齐的全球与本土供应链组合优势丰富的自有品牌矩阵高质低价产品能精准匹配金鹰国际集团旗下商业体客群对高质性价比消费的需求 [5] - 金鹰国际集团愿意共享核心商圈资源与运营能力与奥乐齐共同打造商业地产与零售行业的协同范例 [5] 市场拓展计划 - 未来金鹰国际集团将在多个城市多个旗下商业体中引进奥乐齐 [3] - 双方合作将逐步向华东更多城市延伸布局实现企业发展与地方消费市场的共同成长 [6] - 南京仙林金鹰店作为首批落地项目将于2026年1月与奥乐齐另外3家位于南京的新店一齐开业 [5] 行业影响 - 合作旨在探索连锁零售与商业地产合作的新路径为华东零售市场注入新动能 [4] - 此次合作是金鹰国际集团优化商业生态推动自身业态结构向更高效更具竞争力方向升级的关键举措 [5] - 奥乐齐将继续以开放姿态携手更多合作伙伴通过高效协同模式让品牌理念惠及更广泛的中国消费者 [6]
荷兰明抢目的曝光,欧盟计划出台新规:中企想来投资?先把技术拿来再说
搜狐财经· 2025-10-16 09:40
欧盟新规的核心内容与性质 - 欧盟计划要求在其市场投资的中国企业使用更多欧盟商品和劳动力并进行技术转让 [1] - 此举被视为与“贸易自由”背道而驰的技术勒索 [1] - 欧盟从自由贸易倡导者转向使用行政手段弥补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足 [1] 欧盟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 中国在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崛起 70%以上的全球动力电池产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3] - 欧洲本土制造商频传破产消息 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表现出深层焦虑 [1][3] - 欧盟在加强自身研发与行政干预之间选择了后者以寻求短期自我满足 [3] 中国方面的应对措施 - 中国已于今年七月调整技术出口目录 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纳入限制范围以防止核心技术流失 [3] 对投资环境与市场的影响 - 欧盟行为被视为投资环境的不安定因素 可能使企业对欧盟市场望而却步 [5] - 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为类似干预行为提供了模板 [5] - 保护主义措施短期或为本土企业腾出空间 但长期会拖累欧洲的创新力和市场活力 [5] 长期行业与市场后果 - 封闭市场将导致本土企业竞争力下降 市场单一化为未来技术革新蒙上阴影 [7] - 技术和市场规则不能靠强迫实现 合作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7] - 欧盟若执迷于技术霸权 可能因失去重要贸易伙伴和市场而沦为全球化落伍者 [7]
公平航道不容霸权阻拦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16
事件背景与性质 - 中方决定自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这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的有力回击 [1] - 美方于10月14日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1] - 美方措施是基于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的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最终措施 [1] 中方立场与行动依据 -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是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正当防卫,旨在维护中国海运企业合法权益 [1][2] - 美方做法罔顾事实,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违背《中美海运协定》平等互惠原则 [1] - 中方曾就美方无端指责提供书面回应并提出合作建议,但美方态度消极并执意实施不当措施 [2] 行业影响与全球意义 - 海运是全球经济的"动脉",承担着约80%的国际货物贸易运输任务,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 [3] - 中美同为贸易大国,两国间海运体量庞大,对全球航运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 - 中美航运联系若被人为破坏,将引发连锁反应,干扰全球海运体系安全畅通,冲击国际经贸秩序 [3] 核心诉求与未来方向 - 中方反制措施并非为了升级摩擦,而是为了维护国际海运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3] - 中方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和建设性磋商妥善处理分歧,反对以施压、打压方式解决问题 [3] - 中方呼吁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通过平等磋商与合作找到解决办法 [3]
红蓝对决:华为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任正非解决困难的顶级心法!
搜狐财经· 2025-10-11 14:46
公司发展哲学 - 企业成功被定义为历经九死一生后还能不断发展 大多数企业寿命仅三五年或十来年 80%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 [1] - 仅少数企业约18%能摆脱"成败系于一人"的局限性 华为通过构建集体奋斗机制和文化 基本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 [1] - 思想权和文化权被视为企业最大的管理权 创始人通过总裁办邮件和讲话对公司施加影响而非直接参与管理 [1] 战略思维与管理 - 战略核心是能力与目标相匹配 企业持续成长而非追求静态成功 内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7] - 强调"红蓝对决"的思维碰撞 通过反对意见构建战略成功基础 避免因刚愎自用导致失败 [7] - 内部适度的对抗和斗争是合理且必要的 出发点均为公司利益 旨在提升决策理性与正确性 例如华为造车战略的内部争议 [7] 矛盾处理与问题解决 - 困难 变化和问题是企业前进的必要条件 推动能力提升和持续迭代 [4] - 解决问题需反求诸己 聚焦主要矛盾 对准一个城墙口饱和攻击 成长是解决困难的最佳途径 [9] - 针对不同矛盾采用不同解决方法 例如产品竞争力不足则打磨产品 营销方法不对则寻求专业人士改进客户触达方式 [9][10] 竞争观与生态建设 - 将竞争对手视为友商 倡导合作共赢而非你死我活 有利于商业生态环境繁荣 避免被群起攻之 [12] - 具备化敌为友 化危为机的能力是企业家的风范 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例如华为与思科的官司及鸿蒙发展 [12] - 秉持"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 竞争旨在共同做大增量利益 拓展商业版图 [12]
人民日报访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董事长、创始人董博:“加强沟通与理解,实现合作共赢”
人民日报· 2025-10-11 07:37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渊源 - 天堂动物园董事长董博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其童年 父母对中华文明非常着迷 为其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3] - 1997年董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初见中国园林之美 被深深触动 萌生在欧洲建造中国园林的想法 [3] - 2004年董博首次踏上中国土地 在苏州 扬州等地考察园林 在中方专家支持下为建造中国园作准备 从选材到布局等细节亲力亲为 [4] 中国园项目详情与影响 - 天堂动物园内的中国园为仿传统中式园林建设 气韵生动 匠心独运 雕梁画栋 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 绿意盎然 宛如中国水墨画 [3][4] - 从大熊猫园通往中国园的石板路上矗立着高大朱红色仿古牌楼 镌刻"中国梦"三字 中国园已成为天堂动物园核心景观之一 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参观 [4] - 中国园不仅是艺术表达 更是欧中文化交汇的纽带 是跨越两个世界的真诚对话的象征 [4] 对中欧合作与生态保护的看法 - 时值中欧建交50周年 董博认为欧中关系的成长源于文明互鉴与人民相知 如同建造园林需要时间积淀与心灵耕耘 [5] - 展望欧中合作未来 董博认为双方在生态 文化 教育等方面已建立牢固合作基础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可成为重点合作领域 [5] - 董博指出中国在植树造林 防治荒漠化 建设国家公园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生态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这与天堂动物园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长期目标一致 [5]
“加强沟通与理解,实现合作共赢”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公司发展历程 - 天堂动物园董事长董博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童年时期,其父母对中华文明非常着迷[1] - 1997年董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初识中国园林之美,萌生在欧洲建造中国园林的想法[1] - 2004年董博首次到访中国苏州、扬州等地园林,在中方专家支持下开始为中国园建设做准备,从选材到布局等细节均亲力亲为[1] - 中国园现已建成并成为天堂动物园的核心景观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2] 项目定位与意义 - 中国园雕梁画栋、小桥流水,宛如中国水墨画,是从大熊猫园通往中国园的石板路上的核心景观[2] - 该园不仅是董事长个人梦想的实现,更被视为一个持续至今、跨越两个世界的真诚对话的象征[2] - 中国园是欧中文化交汇的纽带和艺术的表达[2] - 公司长期追求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并通过教育、艺术和体验唤起人们对生态的责任感[2] 行业合作展望 - 时值中欧建交50周年,公司认为欧中关系的成长源于文明互鉴与人民相知[2] - 公司展望欧中在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已建立牢固合作基础,未来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可成为重点合作领域[2] - 公司认可中国在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建设国家公园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认为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2]
中国钢产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为啥每年仍需进口几百万吨特种钢?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55
行业竞争策略 - 行业参与者应避免垄断全部生产活动,需为海外小型公司及特定型号产品留出生存空间 [1] - 钢铁厂为生产需求量低的特殊型号钢材单独开设产线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下,例如年产线运行不足100天,不具备经济性 [1] - 合作共赢是更优的行业生态,目标是实现各方均有业务可做 [5] 进口产品的商业价值 - 对特定用户群体使用进口材料可在产品性能持平或略降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售价,从而增加利润 [3] - 使用进口货能显著降低售后成本,因为该用户群体会将产品问题归咎于自身操作而非产品本身 [3] - 当前具备上述特质的用户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进口量的下降 [5]
中美副外长见了面,美官员表示中美关系,对3亿多美国人太重要了
搜狐财经· 2025-10-05 02:12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 美国副国务卿兰多表示美中双边关系对美国人民的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反映出其对华态度的微妙转变 [1] - 美国对华政策从强硬转向软化是国内多重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1] -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措施仍在持续,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 [4] 美国国内经济压力 - 若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全面生效,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将面临高达2000美元的额外生活成本 [1] - 关税政策导致民生压力与日俱增,表现为芝加哥救济队伍增多和洛杉矶港口集装箱堆积 [1] - 农业部门破产率屡创新高,大豆等农产品滞销问题严峻,农民对政府承诺失去信心 [2][4] 中美贸易的相互依存 - 中国出口的稀土是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5] - 中国低价商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通胀压力,降低了民众的生活成本 [5] - 中美贸易往来带动了美国物流、零售等行业的就业增长,为数百万美国人提供了生计 [5] 科技行业影响 -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面临营收锐减的困境 [4] - 美国意图维持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4] 合作前景与障碍 - 纽约会晤中双方均表达了继续沟通对话、拓展合作的积极意愿 [5] - 美方在经贸谈判中曾有过后退举动,例如撤销部分对华关税、取消相关制裁措施 [5] - 中美合作共赢被视为缓解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并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的正确选择 [5]
拒绝瓦良格屈辱重演!24年土耳其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出手太高明
搜狐财经· 2025-10-04 14:52
文 | ho侯神 编辑 | ho侯神 如今的中国海军早已能够在大洋上驰骋,而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的辽宁舰,更是让国人倍感自豪。 可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这艘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当年在土耳其控制的海峡前被拦了一年多。为了让它顺利回国,中国前前后后花了将近1亿美元。 二十多年过去,2024年土耳其又突然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看似历史要重演。但这一次,中国没有再被动吃亏,而是巧妙地用一招化解危机。不仅让土耳其 取消了关税,还促成了更深层次的合作。 那么,中国究竟是怎么打破这种困境的呢?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招 2023年,土耳其突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40%关税。到了2024年,这一政策扩展到所有中国汽车,还规定单车关税不得低于7000美元。 原因很简单:土耳其的贸易逆差太大。2023年,中国从土耳其进口不到50亿美元的商品,而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却高达340多亿美元。为了保护本国车企, 他们想用关税来平衡。 然而,现实没给他们太多缓冲时间。这项政策刚推出一周,就被删除;到2024年中期,土耳其甚至彻底取消了额外关税。 为什么?因为市场早已说明一切。 在土耳其,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尤其是比亚迪,早有口碑。2023年,比亚迪 ...
中方一单不买,反倒下令加税100%!加拿大高官喊话要来中国,想当面求放过?
搜狐财经· 2025-10-04 01:34
加拿大政策转变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主动释放希望与中国进行会晤的信号,外长阿南德宣布即将访华,旨在缓和两国紧张关系并就贸易、气候变化等议题展开对话 [1] - 加拿大此前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100%关税,对中国钢铁征收25%关税,并计划将中国电池、半导体、太阳能板等产品列入征税清单 [1] - 面对国内经济压力及美国持续加征关税,加拿大政府调整策略,从强硬对抗转变为主动寻求与中国对话以修复关系 [7][11] 中国贸易反制措施 -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豌豆实施100%关税,对水产品和猪肉征收25%关税 [4] - 中国商务部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的加拿大油菜籽企业在获得许可前缴纳75.8%的保证金 [4] - 中国迅速转向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大批量采购油菜籽,填补了加拿大退出的市场份额 [7] 加拿大油菜籽行业影响 - 中国曾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的海外买家,2024年加拿大对华出口油菜籽几乎占据其全国出口总量的九成 [5] - 中国反制措施导致加拿大油菜籽仓库堆积、价格跳水,令加拿大农民人均损失高达数万美元 [5] - 加拿大油菜籽加工业因订单取消遭受重创,导致工厂裁员、失业率飙升 [5] - 加拿大超过四万户农户因失去中国市场而人均损失数万美元,油菜籽产业面临崩溃 [10] 加拿大国内经济压力 - 加拿大农民面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油菜籽滞销的困境,收支平衡线岌岌可危 [7] - 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并扬言对木材和乳制品征收250%关税,使加拿大经济形势内外交困 [5][10] - 加拿大企业界积极发声,渴望政府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以拓展新市场实现经济增长 [11] 中加经贸关系基础 - 中国长期以来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为加拿大油菜籽、猪肉、龙虾、海产品等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 [9] - 加拿大有一半的油菜籽需要出口到中国,中国市场被视为加拿大农业的“生命线” [10] - 此次贸易冲突让加拿大认识到盲目跟风挑事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