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IASP2025年世界大会昌平分会场签约四个国际项目,推动区域产业“出海”
北京商报· 2025-09-17 18:44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17日,IASP2025年世界大会分会场活动在昌平举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昌 平园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常盛表示,昌平区以科技创新为区域发展定位,此次大会为产业支持 和企业"出海"搭建重要通道与平台。 活动期间,昌平区依托生物医药、先进能源和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与国际合作伙伴达成四项园区签 约。其中,与沙特达兰科技城在先进能源领域开展合作,与古巴哈瓦那科技园、德国波茨坦科技园就生 物医药达成合作意向,与意大利铅笔红墙科技园围绕先进制造建立合作关系。 ...
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家盛典在深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50
大会概况 - 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家盛典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破界·智胜" [2] - 大会设置14场重磅演讲与1场高端圆桌对话 [2] - 吸引全国数千位企业家代表参与 [2] - 由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和博商汇主办 深圳仰望汽车联合主办 [2] 议题焦点 - 重点探讨人工智能 产业出海 制造升级 品牌建设等关键议题 [2] - 汇聚经济学界 科技前沿 产业实战及资本市场权威声音 [2] - 通过跨界对话帮助企业家明确发展方向 [2] 参会嘉宾 - 人工智能博士丁磊(《生成式人工智能》《AI思维》作者)[2] - 小马智行CEO彭军 [2] - 杭州宇树科技副总裁杜鑫峰 [2] - 名创优品集团CMO刘晓彬 [2] - 36氪CEO冯大刚 [2] - OATLY大中华区总裁张春 [2] - 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王璞 [2] 产品发布 - 博商正式发布AI智能体系统 [3] - 系统将人工智能与企业管理实践深度结合 [3] - 提供战略决策辅助和运营优化建议功能 [3] - 战略体 运营体和销售体率先亮相 [3]
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 德才股份国际布局成效显著
中证网· 2025-09-03 19: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53亿元 归母净利润0.47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1亿元 较上年同期显著改善 [1] 市场拓展战略 - 贯彻"立足青岛 辐射全国"战略 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圈的营销体系 [2] - 重点打造北京 上海 深圳 重庆营销中心 覆盖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及成渝地区 [2] - 承接深圳自然博物馆 宝安区中医院扩建二期等优质项目 [2] 国际化发展 - 依托伦敦DCHD设计院资源 重点拓展中东 东南亚市场 [2] - 青岛德才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东经销商完成品牌授权 实现从产品出口向海外生产安装服务转型 [2] - 业务模式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产业出海" 形成区域辐射效应 [2] 营销布局 - 在头部企业 一线城市 海外市场和新兴行业等多维度布局 [1] - 通过战略优化与全产业链升级巩固核心竞争力 [2]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出海之全球趋势篇——破局立势:中国产业出海谋跃迁,书写全球经贸新变局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28 17:36
经济格局 - 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金砖五国GDP占全球份额于2019年超越G7国家,2023年达到33%,而G7经济体比重降至29% [8] - 中国成为新兴力量代表,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超越整个欧元区,当前中美合计GDP占全球经济总量三成以上,构成全球经济体系"双核引擎" [9] - 全球形成三级分工体系:美国作为典型消费国,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比重达29%;中国作为生产国代表,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三成左右,较美国高出近11个百分点;资源国在大国博弈中议价能力上升 [12][16] 产业出海 - 产业出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英国、美国、日本经验表明贸易份额扩张与经济总量增长同步发生,全球贸易扩张代表产品出海初级阶段,随后演进为以投资扩张为标志的产业出海浪潮 [24] - 中国产业升级沿"四化"路径推进: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为出海创造有利条件,2008年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技术密集型商品占比从43%升至57% [52][57] - 中企出海呈现三阶段进阶之路:产品出海阶段2001-2024年出口总额从2660亿美元增至35766亿美元,份额从4.3%升至15.1%;产能出海阶段2015年ODI晋升全球第二,电子、电力设备等成为主力行业;标准出海成为战略突破口,中国在5G、特高压、高铁等领域实现全球规则主导 [57][65][70] 贸易秩序 - 全球产业链从一体化转向区域化,南南贸易强劲增长,2008-2023年从2.8万亿美元增长至5.7万亿美元,占比从17%抬升至24%,WTO机制难以适配新格局,区域贸易协定加速发展,2024年末总数达373个 [82][88] - 亚太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2024年亚洲经济体GDP占世界比重48.1%,2023年亚洲在全球中间品贸易占比41.2%,中国成为亚洲贸易网络中心,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 [95][98] - RCEP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全球30%的GDP、货物贸易额和人口,规则凸显灵活性和包容性,90%以上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原产地累积规则促进供应链网络优化,2023年中国与成员国贸易规模占区域总额13.7% [102][103][107] 金融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凸显,美元仍占主导地位但面临挑战,2024年末57.8%全球外汇储备为美元,88%全球外汇交易以美元结算,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支付占比从2017年1.6%提升至2024年3.8% [113][115]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多维度进展:2025年3月全球支付比例4.13%为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CIPS处理金额175.5万亿元同比增长42.6%;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超4.3万亿元 [140] - 探索"区域化带动国际化"发展路径,2023年中国与东盟人民币跨境结算量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CIPS处理东盟业务金额同比增长47.3%,东盟112家金融机构成为CIPS参与者 [143]
总体运行稳健,“产业出海”提速 华翔股份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新浪财经· 2025-08-21 21:07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6亿元 同比增长2.38% [1] - 归母净利润2.90亿元 同比增加25.66%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62亿元 同比增长26.40% [1] - 利润总额3.2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9.58%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6亿元 同比减少169.25% [2] 行业背景与战略布局 - 主要产品涉及家电汽车等行业总体运行稳健 [1] - 产业出海趋势清晰 出口增速保持较快增长 [1] - 具备多业务线及多工艺化产品批量生产能力 [3] - 建立辐射全球的营销网络 掌握优质终端客户资源 [3] - 通过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产业生态 [3] 质量体系与荣誉认证 - 以产品质量是企业之魂为质量战略 [3] - 持续进行工艺优化赢得客户信任 [3] - 荣膺第四届山西省质量奖 [3] - 将精益质量管理延伸至轻合金军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3]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与凯傲林德交付60台宝骊电动平衡重叉车 [4] - 推进数智化+绿色化战略实现效率跃升与低碳转型 [4] - 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4] - 系统展示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行动成效 [4]
技术创新与出海“双轮驱动” 瑞浦兰钧“战略变奏”迈入成长新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8-12 08: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4.91亿元 同比增长24.9% [1] - 期内亏损0.63亿元 同比大幅收窄90.4% [1] - 海外市场收入26.63亿元 同比增长153.4% [12] 战略转型与组织变革 - 2024年10月底冯挺出任总裁后推行降本增效战略 [1] - 从"产品全覆盖"转向"产品聚焦"打法 [10] - 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并整合上游资源 [9] 动力电池业务突破 - 推出商用车电芯岁星324Ah Pro版 能量密度达198Wh/kg [4] - 商用车电池实现10000次循环寿命及多层次安全防护 [4] - 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重卡电池市场份额跃升至行业第三 [4] - 配套头部企业包括启源芯动力 徐工集团 三一集团 [4] 储能领域技术领先 - 392Ah问顶储能电芯为行业最快量产的大容量产品 [8] - 587Ah问顶储能电芯卡位大容量储能赛道 [8]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户储出货量20.5GWh中位列榜首 [8] - 储能电芯整体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五 [8] eVTOL电池技术布局 - 问顶50Ah三元锂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与硅碳负极 [8] - 支持-30℃到60℃超宽温域运行 [8] - 结构件减重40%满足航空级安全要求 [8] - 全球eVTOL电池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000亿美元 [6] 全球化扩张进程 - 印尼工厂计划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 [9] - 与印尼Bakrie集团合作交付3000辆电动商用车电池 [9] - 为韩国晓星重工业供应2.5GWh储能产品 [10] - 2024年海外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 [13]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2025年6月电动重卡国内渗透率超24% [6] - 新兴市场储能2025年装机量预计增长221%至34GWh [13] - 中东地区2025年上半年50-60GWh项目招标 [13] - 新能源重卡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39.36% [4]
【招银研究】一张图看懂2025年下半年重点行业景气度变化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4 18:09
行业景气度分析 - 上游资源及原料行业中,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等二级行业未明确景气度变化趋势 [1] - 中游制造行业中,汽车、储能、轻工等二级行业未明确景气度变化趋势 [1] - 消费服务行业中,医药医疗、文化和传媒、教育等二级行业未明确景气度变化趋势 [1] - 地产建筑行业中,房地产开发未明确景气度变化趋势 [1] -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中,电力光伏发电在25H1呈现高景气度,预计25H2景气度提升 [2] 科技创新主线 - 2024年中国科技领域迎来爆发,关注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两类产业 [5][6] - 突破式创新方面,AI技术成为关键引擎,重点关注AI大模型、AI硬件、智能驾驶等领域 [6] - 渐进式创新方面,国防军工、商业航天行业景气度高,海工装备、通信领域存在结构性机遇 [6] - 中美大模型领域差距缩小,中国在应用场景商业化方面可能具有优势 [7] - 2022年云端算力资源中推理占比58.5%,预计2026年将升至62.2% [8] - AI资本开支持续扩大,端侧AI设备形态多样化,涵盖AI手机、AI PC等品类 [11] 智能驾驶领域 - 2025年汽车智能化呈现三大趋势:智驾价格下探、VLA大模型上车、硬件算力提升 [12] 国防军工与商业航天 - 国防军工行业中长期高景气有支撑,需求端安全压力犹存,供给端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14] - 商业航天进入2.0时代,卫星产业正处大爆发变革关键节点 [15] 海工装备与风电光伏 - 国际油价中枢有望维持在70美元/桶,支撑海工装备运营市场 [16] - 2025年国内风电投资规模预计4780亿元,光伏下半年海外市场成为重点 [18] 通信领域 - 算力网络建设、5G-A商用和AI融合应用取得显著进展 [19] - 电信运营商5G与千兆宽带成为核心动能,设备商行业稳中向上 [19] 消费提振主线 -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支撑家电、汽车等产品销量 [21][22] - 家电行业景气度或在上半年高基数下环比回落,汽车行业受价格战影响 [22] - 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预计2760万辆,同比增长8% [25] - 1-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4.6% [25] 医药医疗领域 - 2025Q1上市医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 [30] - 零售药店头部连锁市占率突破30%,医药流通行业向一体化平台转型 [30] 产业出业主线 - 工程机械、创新药、医疗器械、船舶等制造业积极参与出海 [32][33] - 2025年创新药已完成65笔license out交易,创历史记录 [37] - 游戏出海呈现三大趋势:拳头产品出海、资本出海、全生态链出海 [40][41] - 造船厂盈利水平将提高,头部船厂维持量价齐升态势 [42] 传统行业转型 - 房地产行业短期通过政府收储去库存,中长期探索城市更新方向 [43][44][46] - 基建投资增速向GDP复合增速回归,市场化收益能力成为关键 [45][46] - 电力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化工行业向新材料应用升级 [45][46] - 1-5月全社会用电量3.97万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速3.4% [50]
锂电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
中国能源网· 2025-07-14 09:24
港股锂电产业链上市热潮 - 今年以来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包括中伟股份、双登集团、海辰储能、格林美、先导智能、思格新能源、正力新能等 [1][3] - 欣旺达筹划发行H股,若成功将成为继宁德时代后又一家"A+H"架构锂电企业 [1][3] - 港股上半年预计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1087亿港元,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上涨33%和711% [5] 赴港上市驱动因素 - 锂电行业资本密集属性显著,企业需通过上市融资支持产能扩建和技术研发 [4] - 香港市场国际化程度高,流动性强,外资集聚效应明显,政策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5] - 企业通过港股募资投向海外项目,如宁德时代371亿元匈牙利项目、亿纬锂能匈牙利和马来西亚项目 [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国内锂电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降97%,亿纬锂能营收486亿元同比降035%,欣旺达营收560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906% [6] - 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企业中7家将齐聚港股,蜂巢能源两度冲刺科创板未果,国轩高科未在港上市但设有子公司 [8] - 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资本运作能力成为企业分化的关键,未上市企业可能面临边缘化风险 [8][9] 全球化战略转型 - 锂电企业从产品出口转向产业出海,通过海外建厂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等贸易壁垒 [6] - 港股上市被视为全球化跳板,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扩张和本土化运营 [7] - 行业预计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超5000吉瓦时,技术迭代和全球化运营能力决定长期竞争力 [9][10]
产业机遇涌现,中资企业加速出海!广州商办市场稳中回暖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22:34
广州房地产市场稳中回暖 - 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新增9.8万平方米供应,总存量升至760.3万平方米 [1][3] - 信息技术支持类企业、新媒体交互、手游全链条运营企业带来新的写字楼租赁需求 [1][4] - 国际金融城和琶洲新兴商务区上半年净吸纳量合计5.4万平方米,成为市场去化主要推动力 [3] - 金融、传媒及娱乐、零售及贸易行业成交表现突出,合计贡献超半数市场成交 [3] 零售商业市场发展趋势 - 2025年下半年广州零售商业预计新增39.8万平方米供应,年末总存量突破800万平方米 [1][5] - 体验式消费场景及休闲悦己类品牌成为重要增长点,宠物、运动休闲、文化IP相关品牌需求持续增长 [1][5] - 核心商圈优质项目引入新店、首店,并开展潮玩IP联名快闪、明星/KOL引流活动 [5] 中资企业出海新趋势 - 制造业出海从产品出口转向规模化产业布局,东南亚成为重要目的地 [2] - 企业海外投资模式从轻资产试水转向自建生产基地,强化全产业链出海和本土化运营 [2] - 出海核心驱动力包括产能过剩、成本优化、贸易壁垒应对、政策支持及技术市场多元化 [2] 广州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优化 -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加速集聚高端产业资源,激活写字楼需求 [1] - 消费领域业态焕新,沉浸式体验与智慧零售模式重塑商业格局 [1] - 专业服务及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需求稳定,交易面积占比均超10% [3]
预计2025年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市场规模与消费趋势 - 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 2029年将达1 39万亿元[1][4] - 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6235亿元 云南咖啡豆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358%至3 25万吨[4] - 全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22 24杯 上海以9115家咖啡馆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城市[1] 产品创新与健康趋势 - 行业加速融合"酒果花茶"元素 推出橙C美式/西瓜冷萃/杏子冰茶美式等创新单品[1][2] -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制度 推动控糖理念 促使白领群体从奶茶转向咖啡消费[2] - 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发布糖尿病防治方案 强化健康意识驱动产品革新[2] 跨界融合与场景拓展 - 茶咖融合成为主流趋势 瑞幸/库迪等品牌推出茉莉拿铁/乌龙拿铁等双品类产品[3] - 创新延伸至速溶/挂耳/即饮领域 如连咖啡茶咖mini装/茶颜悦色挂耳茶咖[3] - 产品设计覆盖办公/聚会等多场景 星巴克茉莉拿铁等满足差异化需求[3] 国际化布局与产业升级 - 本土品牌出海形成差异化路径:瑞幸主攻东南亚 库迪布局中东 NOWWA瞄准欧美[4] - 陆家嘴咖啡文化节首次登陆伦敦 15家中国品牌通过"遇见中国"专区展示特色产品[4] - 里斯咨询建议中企在东南亚市场聚焦经济型咖啡与精品门店模式 需构建文化共鸣[4] 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中国咖啡从模仿转向定义 通过产业链创新和国潮文化建立全球市场话语权[5] - 中式咖啡成为文化输出新载体 有望开创全球市场新纪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