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

搜索文档
能源转型的破局之道,天然气该担当什么角色
中国经济网· 2025-05-24 08:12
全球燃气行业盛会 -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来自7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嘉宾参与 聚焦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议题 [1] 天然气行业现状与前景 - 天然气是全球第三大能源 年消费量超4万亿立方米 占能源结构24% 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能源 [2] - 中国过去十年天然气消费增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天然气年产量突破2300亿立方米 [2] - 中国石化预计天然气消费将在2035年前后达峰 强调国际合作是应对市场格局演变的关键 [2] - 中海油年进口LNG占全国总量约50% 通过"海气+LNG"双轮驱动保障区域能源安全 [2] LNG市场发展 - 2024年全球LNG贸易量同比增长2.4% 未来将在船舶替代燃料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减甲烷排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 - LNG具备高度灵活性 可在极端天气和地缘冲突中稳定供能 同时支撑全球绿色转型 [2] 能源转型路径 - 大会达成共识 综合性能源路径(多能互补)比单一依赖可再生能源更有利于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 可负担性与可持续性 [4] - 天然气将继续作为关键过渡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式发展新格局 [4]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呼吁能源投融资应坚持清洁 公正 可持续原则 推动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地区落地 [4]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 - 油气管道行业面临安全绿色发展与智能化升级双重使命 科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5] - 国家管网集团研发的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保障能源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 [6] - CCS CCUS等减排技术加速落地 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需同频共振 [4][6]
新疆产业链白皮书电力篇:能源转型升级,内外供需并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3 19: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疆新旧能源齐聚,电力供需及外送增速有望在“十五五”期间保持高增 [4] - 电力供给方面,风光装机规模快速成长,叠加火电机组装机仍有增长空间,预计十五五末期新疆年发电量有望达 9000 亿千瓦时,其中风光发电量有望达 3700 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比有望超过 40% [4] - 疆内需求方面,随着疆内产业园区发展及外省产能迁入,“十五五”期间新疆用电量预计将保持高单位数或双位数增速 [4] - 疆电外送方面,随着第三及第四外送通道的建成投产,至 2030 年新疆外年送电规模有望达 2400 亿千瓦时,较 2024 年底接近翻倍 [4] - 新疆电力供需发展空间广阔,建议关注深耕新疆地区电力企业天富能源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疆能源禀赋独树一帜 发展潜力得天独厚 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及新能源需互补偕行 - 立足煤炭,加速发展清洁能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强化煤炭先进产能建设与加速清洁能源供给均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10] - 建设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为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 调峰储能需求增加系统成本,多能互补的综合性能源基地为当前最低成本选择 [13] 新旧能源齐聚 新疆发展能源基地优势得天独厚 - 新疆多重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资源丰富 [17] - 风能方面,特殊地形构建九大风区,风能资源总储量 10 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 15.4% [18] - 太阳能方面,光照资源丰富,年均日照小时数为 2500~3500 小时,2023 年固定式发电最佳斜面总辐射照量平均值达 1891.90 kW/m²,高居全国第四 [21] - 水能方面,资源冠绝西北地区,理论蕴藏量 4054 万千瓦,全国范围内仅次于西藏、四川、云南位居第四位 [25] - 煤炭方面,远景储量位居全国之首,达 2.19 万亿吨,约占全国预计总储量的 40%,2024 年全区生产煤炭 5.41 亿吨,同比增长 17.5% [29] 顶层设计明确定位 新疆能源供给大后方建设提速 - 顶层设计明确新疆定位,“十四五”规划支持“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近年来新疆煤电及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定增长 [34] - 新疆“十四五”规划对“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进行细化分解,包括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36][38] - 新疆电力装机结构加速转型,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过半,截至 2024 年底,全区装机量达 19207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 54.1% [39] - 新疆已基本完成新能源十四五装机目标,长期来看,能源基地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40][45] 自用外送电量与日俱增 疆电外送通道布局逐步完善 疆内消纳:价格洼地优势显著 政策保障绿电消纳 - 东部省份高耗能产业加速外迁,“十四五”期间新疆吸引力与日俱升,其燃煤基准上网电价基数仅为 0.25 元/千瓦时,系全国最低 [50] - 新疆近年来 GDP 及用电增速高于全国,工业用电贡献主要增量,2024 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10.8%,连续两年保持双位数增速 [54] - 政策积极引导,疆内绿电消纳有保障,2024 年消纳绿电 106.7 亿千瓦时 [55] 疆电外送:通道建设进行时 外送能力稳增长 - 受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提升影响,我国负荷高峰时段与新能源出力匹配度较低 [58] - 新疆较东海沿海省份日落时间晚,疆电外送可缓解供需匹配问题 [60] - 2020 - 2024 年疆电外送规模较为稳定,目前“疆电外送”受限于通道瓶颈,在建工程投产后外送电量有望大幅提升 [60][63] 疆电平衡测算:新能源贡献重要增量 自用外送规模快速提升 - “十五五”期间,风光装机规模快速成长,叠加火电机组装机仍有增长空间,预计十五五末期新疆年发电量有望达 9000 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比有望超过 40% [68] - 随着疆内产业园区发展及外省产能迁入,“十五五”期间新疆用电量预计将保持高单位数或双位数增速 [68] - 随着疆电外送通道的建成投产,至 2030 年新疆外年送电规模有望达 2400 亿千瓦时,较 2024 年底接近翻倍 [68] 新疆电力标的梳理 天富能源 - 石河子地区综合能源供应平台,控股股东变更为中新建电力集团,资产整合后在集团地位稳固 [73] - 厂网一体化模式优势显著,电价机制理顺光伏迅速发展,长期盈利提升可期,截至 2024 年底,已投运装机 406 万千瓦,在建光伏 194 万千瓦 [74] - 千亿级产业园区加速建设,区域协同持续增强,2024 年加强与七师电网合作,控股股东同步整合七师部分资产 [75]
中国燃气:固本拓新 加快向绿色二次能源供应商转型
新华财经· 2025-05-23 13:58
行业趋势 - 天然气作为"桥梁能源"在绿色低碳转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2] - 行业面临储能技术未突破的挑战,天然气需承担保障功能[2] - 全球燃气行业顶级盛会WGC2025首次在中国举办,主题为"赋能可持续未来",吸引3000多位代表和超3万专业观众[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一次能源供应商向绿色二次能源供应商转型,推动气电协同、多能互补、智能调控的"中燃方案"[4] - 目标实现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促进LNG与管道气等"五大融合",建立资源池和客户池[4] - 以"绿色城市运营商"为定位,发展电力及新能源业务[4] 业务布局与技术 - 业务覆盖管道天然气、LNG、智慧能源、电力及新能源等全业态[3] - 开发国内首套本质安全型小型丙烷储罐供气系统,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3] - 智慧能源业务采用数字三维技术、能源云平台实现远程运维和能效分析[4] 社会贡献与成果 - 完成华北地区800万户农村"气代煤"改造,改善空气质量[3] - 2023-2024年连续达到联合国OGMP甲烷减排黄金标准[2] - 参展WGC2025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展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创新产品[3][5]
“抽水蓄能+”放大招
中国电力报· 2025-05-22 14:21
全球可再生能源与抽水蓄能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 [1] - 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抽水蓄能被视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为5869万千瓦,位居全球首位,核准在建规模1.27亿千瓦 [3] - 预计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2035年达4亿千瓦、2060年达6亿千瓦 [3] 抽水蓄能的技术优势与系统价值 - 抽水蓄能具备技术成熟、寿命最长、运行最安全稳定以及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等优势 [3] -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其价值已从单一储能扩展到系统协同 [3] - 抽水蓄能既支撑风光电力的大规模消纳,又为电网韧性提供保障 [3] - 服务特定电源项目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开发构建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储能支撑 [3] 抽水蓄能未来发展布局与政策支持 - 未来要大幅提升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投产规模,实现广泛的场景应用,推动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4] - 创新发展抽水蓄能型式,包括中小抽水蓄能项目、小微型抽水蓄能技术、混合式抽水蓄能、海水抽水蓄能等 [4] -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政策体系已较为完善,但仍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行业收益 [4] - 短期内应延续"两部制"电价政策,长远看要推动抽水蓄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 [4]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的协同发展 - 抽水蓄能电站与新型储能共同构建"长时+短时""集中+分布"的多层次储能体系 [6] - 抽水蓄能面临秒级响应能力不足、建设周期长、选址受地理条件限制等问题 [6] - 新型储能面临安全性、规模化成本、循环寿命等技术成熟度上的短板 [6] - 抽水蓄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之间存在多维度的互补关系 [7] "抽水蓄能+"新模式与技术融合 - 短时响应通过飞轮、锂电、液流等功率型新型储能承担秒级调频 [7] - 中时平衡通过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联合运行,解决日内负荷峰谷差 [7] - 引入AI预测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动态优化多类型储能的协同调度策略 [7] - 以抽水蓄能为主体,建立集约化、聚合化的"抽蓄+"储能电站模式 [7] - "抽蓄+"电站与新能源统筹规划可提高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灵敏性,减少输电损耗 [8] - 抽水蓄能长时稳定的特性与新型储能灵活调节的优势互补,可构建多时间尺度协同的调节体系 [8]
中国证监会批准华电新能上市发行申请
新华网· 2025-05-17 11:12
招股说明书显示,首发募集资金将用于1516.55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募投项目类型包括 风光大基地项目、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项目、绿色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项目。 除募投项目外,华电新能还获得了内蒙古腾格里沙漠、新疆天山北麓戈壁、青海海西柴达木沙漠等四大 清洁能源基地的牵头开发权,规划总装机规模5700万千瓦,打造高质量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新典 范。 中国华电战略规划部总监、华电新能董事吴韶华说,华电新能将全面融入国家深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数智化转型和专业化管理新范式;积极布局中东南部沿海地 区海上风电项目,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推进流域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拓展,打造多能互补新业 态;探索推广"新能源+乡村振兴"项目模式,创新"光伏+生态+惠民"融合路径;布局光伏治沙、生物多 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环境要素管理。 华电新能是中国华电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主营业务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 开发、投资、运营,总资产超3650亿元,拟首发募资180亿元。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营收分别为217 ...
中山公用召开业绩说明会:2024年营收规模创新高 净利润创佳绩
证券日报· 2025-05-09 13:12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6.78亿元,同比增长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24.02%,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2] - 水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7.43%,固废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2.00%,新能源板块营收同比增长77.13% [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通过优化业务布局,聚焦供水、固废、新能源三大主业,完成"供水一盘棋"战略,构建固废平台公司,快速拓展新能源业务,形成多元协同发展格局 [2] - 环保水务、固废处理、新能源三大板块深度融合,构建"强链补链、资源共享"的生态服务体系 [3] - 水务板块实现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与区域集约化优势 [3] - 固废板块协同环卫前端收集与后端焚烧发电,形成资源循环闭环 [3] - 新能源板块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联动Pre-REITs基金与资本运作,为技术转化和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 [3] 新能源板块发展 - 新能源板块重点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业务,聚焦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景,落地"低碳工业园""低碳政区""低碳校园"等示范项目 [3] -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已投建光伏电站覆盖全国18个城市,累计投运分布式光伏项目60余个,并网及在建光储充合同容量累计约500MWp [3] 2025年发展重点 - 持续完善全市供水保障服务,深挖水治理领域,拓展工业废水处理业务 [4] - 提升固废板块运营管理水平,推动投资并购,提高盈利能力 [4] - 加快新能源板块全面布局,以分布式光伏为先导,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培育新业务增长极 [4]
长江电力发电量增加首季净利增30% 财务费两连降累派红利2059亿
长江商报· 2025-05-07 07:28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 同比增长8.68% 归母净利润51.81亿元 同比增长逾30% 经营现金流净额118.47亿元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845亿元 归母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8%和19% [2] - 归母净利润30.56%的增速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 扣非净利润52.33亿元 同比增长31.49% 显示主业贡献突出 [5] 发电业务 - 境内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576.7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35% 其中白鹤滩电站发电量125.74亿千瓦时 同比增幅达17.10% [6] - 乌东德水库来水量167.05亿立方米 同比偏丰12.50% 三峡水库来水量555.19亿立方米 同比偏丰11.56% [6] 成本控制 - 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15.51亿元 同比减少1.13亿元 财务费用24.81亿元 同比减少3.2亿元 降幅约13% 实现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7][8] 战略布局 - 通过股权投资入股国投电力等多家能源企业 2021-2024年投资净收益分别为54.26亿/46亿/47.5亿/52.58亿元 2025年一季度为9.07亿元 [9] - 推进"大水电+抽蓄+智慧综合能源"多元化模式 甘肃张掖抽蓄项目按计划推进 江苏如东二期储能项目并网 打造华东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 [10] 资本市场表现 - 2024年股价从23.34元/股涨至29.55元/股 年涨幅26.61% 市值最高达7898亿元 稳居行业首位 [10] - 上市以来累计盈利3100.41亿元 累计分红2059.42亿元 平均分红率66.42% 2024年分红率71% 拟派现230.74亿元 [4][11]
风电业务稳步增长 广西能源加速构建新能源增长曲线
全景网· 2025-05-06 08:0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22亿元,扣非净利润-1亿元,主要受水电来水偏枯、电网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 [1] - 风电板块表现突出,扣非归母净利润1,928万元,同比增长1,797.81万元,成为业绩亮点 [2] 风电业务发展 - 广投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70万千瓦于2024年全容量并网,本期实现全负荷运行,发电量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2] - 取得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F场址开发权,加快前期工作,有望扩大海上风电布局规模 [2] - 风电业务持续释放稳健增长动能,对冲水电、火电板块波动影响,展现能源结构优化成效 [2] 新能源项目布局 - 陆上风电取得上程、仁义、水口、茶盘源等项目合计55万千瓦建设指标,项目有序推进 [3] - 设立八步新能源有限公司、平桂新能源公司,强化项目落地执行力 [3] - 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稳步扩大,布局涵盖陕西、广西多地,包括分布式与集中式项目 [3] - 贺州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助力电力系统调节与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3] 未来发展展望 - 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多领域同步发力,夯实新能源板块规模 [3] - 华源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在手新能源项目储备丰富,未来几年陆续开工投产有望带来持续成长性 [3]
联美控股:清洁能源主业稳中向好,高分红彰显股东回报-20250505
信达证券· 2025-05-05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提及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美控股清洁能源主业稳中向好,高分红彰显股东回报,虽 2024 年业绩受减值影响短期承压,但未来盈利有望增长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总营业收入 35.09 亿元,同比增长 2.87%;归母净利润 6.59 亿元,同比减少 23.29%;扣非归母净利润 6.8 亿元,同比减少 19.21%;基本每股收益 0.2935 元/股,同比减少 22.69% [2] - 2025 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 16.98 亿元,同比减少 1.06%;归母净利润 6.18 亿元,同比增长 9.56%;扣非归母净利润 6 亿元,同比增长 3.54%;基本每股收益 0.2779 元/股,同比增长 11.38% [2]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5.70 亿元、36.89 亿元、38.12 亿元,增速分别为 1.7%、3.3%、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3、9.18、9.72 亿元,增速分别为 27.9%、8.9%、5.9% [3][4] 业务分析 - 清洁供热业务:2024 年主营业务供暖及蒸汽/发电/工程/接网/广告发布/物业、多种经营分别实现收入 22.75、1.31、1.86、2.15、6.71、0.3 亿元,分别同比 +4.05%、 - 1.47%、 - 2.47%、 - 20.64%、 +12.24%、 - 1.23%;整体毛利率为 33.35%,同比下降 1.28pct [3] - 氢能 + 热泵布局:战略投资入股爱德曼氢能装备有限公司,结合关键项目构建新型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3] 股东回报 - 2024 年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 4.45 亿元(含税),占 24 年归母净利润的 67.51%;累计回购金额 1.95 亿元,特别分红 2.67 亿元;利润分配总额合计 9.07 亿元,占 2024 年归母净利润的 137.60% [3] 研究团队 - 左前明、李春驰、高升等多位分析师组成研究团队,分别在煤炭、能源、环保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7][8][9]
联美控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6% 清洁供热率达100%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1:4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6.98亿元,同比微降1.06%,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9.56% [1] 清洁能源技术布局 - 公司清洁供热率已达100%,核心围绕热泵、生物质、氢能技术构建多能互补体系 [2] - 水源热泵项目安装10套机组,总制热能力125.6MW/h,覆盖31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为国内最大中水源热泵项目 [2] - 生物质能领域通过高效燃烧技术转化农林废弃物,形成"资源-能源-肥料"循环链条 [2] - 氢能领域明确布局氢能热电联产,投资爱德曼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探索产业链技术 [2] 传统供热改造与运营策略 - 对传统燃煤供热体系实施绿色化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 [3] - 采用长协锁价、淡季储煤策略稳定原材料价格,优化储运环节成本控制 [3] 战略发展方向 - 计划深化多能互补技术研发,协同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加速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 - 目标为城市能源转型提供经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引领行业零碳发展 [3]